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龍巖市旅游

龍巖市文物古跡介紹

半山交通站舊址(觀音樓)
  半山交通站舊址(觀音樓)位于合溪鄉合調村,年代為1929。半山交通站舊址(觀音樓),位于合溪鄉合調村半山,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舊址為方形,土木結構,坐北朝南,通面闊17.8米,總進深31.9米,占地面積567.8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240平方米。主體建筑觀音樓為原建筑的正樓。依山就勢而建,“一”字帶前廊,面闊五間,西側2間高三層,中間2間高二層,東側1間為單層。歇山頂,山墻擱檁。半山觀音樓,地處舊時廣東挑鹽通往上杭的必經之路,毛澤東從合溪師儉樓去上杭、周恩來在孟良公祠出發往上杭途徑半山古道時,均由老接頭戶羅書章(民政局有據可查)、羅立章兄弟倆(后隨大部隊北上)接待。在革命戰爭時期,半山村原有300多人,至新中國成立,全村僅剩24人。半山兒女或參加革命隊伍,或從事地下工作,……[詳細]
盧衍豪院士故居(繩德堂)
  盧衍豪院士故居(繩德堂)位于坎市鎮坎市街,年代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坎市“繩德堂”,俗稱“允庒樓”,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資深院士盧衍豪的故居,位于坎市鎮坎市街溪園自然村。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十六世公太盧允莊(名宏,號臨齋)在四川做條絲煙生意發達后,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從原樓主“炮碗”手中購買整棟大樓,經精心整修改造而成的“五鳳樓”。寬敞壯麗,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樓內專門設有“學堂”。該樓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土木結構,坐東向西,原為三進四落廊院式帶兩翼橫屋建筑,現僅存門廳和正廳及左橫屋。歇山頂,山墻擱檁。樓內尚存大量木雕、石雕、彩繪等。保護范圍:東面至后圍樓垂檐滴水,西面至圍墻外通往鎮政府石路旁水溝邊沿,南面至圍墻外石路,北面至右橫樓-墻垂……[詳細]
永太蘇維埃政府舊址(余慶第)
  永太蘇維埃政府舊址(余慶第)位于高陂鎮平在村,年代為1934。永太蘇維埃政府舊址(余慶第),位于高陂鎮北山村吉山片,建于清朝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土木結構,坐北朝南,兩進三落廊院式帶兩翼橫屋。歇山頂,山墻擱檁。1934年秋冬,馬永昌奉命組建中共永太縣委和永太縣蘇維埃政府,并擔任縣委書記,許永榮任縣蘇維埃主席。原太平區游擊隊也擴編為永太游擊隊,張東秀任游擊隊長,有100余人,主要在高陂、虎岡、灌洋、坎市、孔夫、大排等地活動,先后多次配合紅八團出擊,參加大洋壩、虎岡、井隍、孔夫等地的戰斗。余慶第當時是土地革命時期永太縣蘇維埃政府駐地、紅軍游擊隊的休整地和臨時駐扎點。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和游擊隊常在此開會,商量革命工作,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保護范圍:建筑四周……[詳細]
紅四軍前委機關舊址(望云草室)
  紅四軍前委機關和政治部舊址位于龍巖市連城縣新泉鎮新泉村溫泉路望云草室。望云草室原系建于清代咸豐年間的書院,為一廳四室的磚木結構小平房,翹角門樓,條石門框,石門樓橫額刻“望云草室”四字,兩旁石刻正楷豎聯為“座中香氣循花出,天外泥書遣鶴來”,正廳橫匾刻唐代詩人韓愈行草字體“鳶飛魚躍”四字,墻壁上還保留當年紅軍宣傳標語“打倒潮州廣州去──鐵的紅軍”。1929年6月和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兩次進駐新泉,都在“望云草室”居住和辦公。6月10日,為麻痹國民黨龍巖陳國輝部,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由上杭舊縣進抵新泉休整,在此住了7天。紅四軍政治部、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機關均設于此。在此期間,紅四軍領導著重研究了紅軍向何方發展等重大問題,策劃三打龍巖城的計劃;指導建立連城縣第一個紅……[詳細]
太平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雙壽堂)
  太平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雙壽堂)位于高陂鎮西陂村,年代為1929。太平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西陂大夫第)又稱雙壽堂,建于民國六年(1917),坐東朝西,土木結構,方形,通面闊25米,通進深28米,占地面積930平方米。兩進三落式帶左右橫屋。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為前廳、天井、正廳、天井、正樓。正樓高3層,碉樓式建筑設計,雙聯式房間布局。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北側設大門,石條門框,石刻對聯,兩側均有花卉、人物精美石雕。1929年5月23日,在毛澤東親自指導下,成立“太平里革命委員會”。6月間,太平里革命委員會改組為太平區蘇維埃政府,區蘇維埃主席鄭榮蘭、中共太平區委書記林梅汀(后為林修富)。保護范圍:太平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西陂大夫第)東側外延30米,南側外延30米,西側外延30米,北側外延30米。建設控制……[詳細]
連南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張氏家廟)
  張氏家廟位于連城縣新泉鄉東南村圩市上,1929年6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進駐新泉,指導地方建立紅色政權,在此成立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目前,兩廊尚有當年所寫的“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權力歸農會!”的標語。該廟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建筑面積為545平方米。有上廳、下廳、回廊,中有歇山式閣亭一座,24根屋柱承接斗拱屋架,四合平房。天花板上飾有雙鳳朝陽,周以牡丹襯托,檐下設有擋風雨篷。全廟屋頂為卷棚結構,飛檐翹角,檐棚裝飾許多精美圖案。門前一對石獅,威武雄壯,保存較為完整,可觀賞精巧的明代建筑工藝。該廟門樓在“文革-”期間被拆毀,1980年修復,現辟為連城縣新泉革命紀念館陳列室,陳列了紅四軍在連城的革命活動和連城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的大量珍貴文物和史料。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詳細]
豐圖宗祠建筑群
  豐圖宗祠建筑群位于連城縣廟前鎮豐圖下村,年代為清。簡介:由泰孚公祠、翠巖公祠、含山公祠等三處建筑組成。泰孚公祠:建于清末,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782平方米,建筑面積650平方米,由院坪、下廳、上廳、橫屋組成。下廳前檐帶前廊,中間設有四柱三間三樓式木牌樓,上下廳均面闊三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三合土地面。述光堂為泰孚公祠的附屬建筑,建筑面積1010平方米。翠巖公祠:建于清末,由愛存堂和友恭堂組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507平方米,建筑面積1794平方米。含山公祠:又稱含山堂,建于清末,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70平方米,由門樓、內院坪、門廳、下廳、上廳、橫屋、后圍屋等組成。保護范圍:各單體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豐圖宗祠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詳細]
中央蘇區閩西虎崗保衛戰舊址(永平橋)
  中央蘇區閩西虎崗保衛戰舊址(永平橋)位于虎崗鎮虎東村,年代為1930。中央蘇區閩西虎崗保衛戰舊址(永平橋),位于虎崗鎮虎東村木坑入口處,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嘉慶三年增修。該橋占地140平方米,南北走向,單孔石砌廊橋,橫跨于自西向東流的永定河上。橋全長34.2米,寬4.2米,橋面距水面13.2米。懸山頂,山墻擱檁。兩側橋欄均為三合土夯筑的墻體,通高4.7米。南側橋頭設一座“永平公王”神位,該橋原為高陂鎮通往虎崗鄉的必經之路。1930年12月,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遷駐虎崗,虎崗成為閩西蘇區首府。為保衛虎崗、保衛閩西蘇區政府安全,在該橋設立哨所,由時任紅軍連長的張愛萍部鎮守。當地老百姓又將此橋命名為“紅軍橋”。保護范圍:建筑四周東、南、西、北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詳細]
福音醫院舊址
  龍巖福音醫院座落于長汀縣城北山腳下,土木結構平房,建筑面積1871平方米,四周圍墻,地勢前低后高,共有房間30間。1902年英國傳教士來長汀,1904年始建至1908年落成,命名為“亞盛頓醫館”。1926年改名福音醫院,由傅連璋負責。1927年9月-、-、賀龍、葉挺、-等率“八一”南昌起義部隊路經長汀,醫院熱情為起義軍服務,接收了300多位傷員。1931年福音醫院成為中央蘇區的紅軍醫院。1932年毛澤東同志曾在福音醫院養病。次年福音醫院搬往瑞金,改名為“中央紅色醫院”,傅連璋同志為院長,1966年按原樣修復。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龍巖市……[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縣委、縣蘇維埃舊址世昌公祠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縣委、縣蘇維埃舊址世昌公祠位于長汀縣四都鎮紅都村,年代為1930-1935年。簡介:建于清代,由門樓、雨坪、下廳、天井、上廳組成,占地面積501.38平方米。門樓坐西朝東,大廳坐南朝北,二落一進,磚木結構,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1930年5月,中共四都區委、區蘇維埃在世昌公祠成立,區委書記陳清,區蘇維埃主席賴興銀。1934年9月,為建立以四都山區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從原長汀、兆征兩縣劃出部分區域組成汀西縣委、縣蘇維埃。縣委、縣蘇維埃設于世昌公祠,省委派曾洪飛任縣委書記,賴興銀任縣蘇維埃主席。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曾設于此。2018年,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縣委、縣蘇維埃舊址世昌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詳細]
紅一方面軍獨立二十四師駐址育成公祠
  紅一方面軍獨立二十四師駐址育成公祠位于長汀縣南山鎮橋下村,年代為1934年。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間(1696),坐東朝西,建筑面積2117.4平方米,占地面積3447.3平方米。1934年4月,國民黨東路軍向長汀南山松毛嶺逼近,紅一軍團、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奉命阻擊。8月,紅二十四師奉命由中復村轉移到橋下村集結,師部設在育成公祠。10月,紅一方面軍獨立二十四師、紅九軍團在“松毛嶺保衛戰”中浴血鏖戰七天七夜,遲滯了敵人加速推進的步伐,為中央縱隊和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贏得寶貴時間。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東外延12米至謝仰宋、謝煜輝、謝政輝宅外墻,南外延10米至謝玉長宅外墻、外延20米至謝家梨宅,西外延50米至中廖公路,北外延10米至謝仰明、謝林芳宅,其……[詳細]
舊縣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敦和堂)
  舊縣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敦和堂)位于舊縣鎮河西村,俗稱為桅桿屋,清朝雍正二年(1724)動工始建,耗時20多年。清同治三年(1864),遭太平軍燒毀后重建,保存直今。坐北向南,占地2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000平方米,四進五列客家圍屋式建筑,磚木結構,正廳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1929年起,不僅承擔著中央蘇區基層政權組織辦公重任,還在較長時期內是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上的一個交通站。保護范圍:東側向外延伸4米至水溝,南側向外延伸20米至圍墻,西向外延伸4米至水溝,北向外延伸4.8米至陳振生宅圍墻。建設控制地帶:東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至水溝,南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5米至村道北沿,西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20米至陳遠賢宅西側,北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5米至陳振華宅前小道。……[詳細]
龍池書院
  龍池書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知縣江藻主持修建,1929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曾在書院召開小池區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群眾大會,在書院設立列寧小學,為市區保留最完整的書院。龍池書院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汪洋村旗頂山山下,園林式建筑,占地1480平方米。分為見龍潭、魁星閣、龍池塔、六角亭、矗磐堂等,均為土木結構,坐東朝西,下書院為二進二側廳帶兩護厝土木結構平房建筑,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為:灰坪、大門、前廳、天井、后廳。后廳面闊2間,左右設廂房并開側門通往護厝,單檐歇山頂,抬梁木構架,青瓦屋面,左右護厝各開一小門,可通龍池塔,全堂共有廳5,房間8。1982年3月,縣級龍巖市人民政府公布龍池書院為縣級文保單位。既是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場所,又是新羅區境內現存較好的清……[詳細]
閩西肅反委員會暨閩西政治保衛處舊址(思順堂)
  閩西肅反委員會暨閩西政治保衛處舊址(思順堂)位于虎崗鎮虎西村,年代為1930。閩西肅反委員會暨閩西政治保衛處舊址(思順堂),位于虎崗鎮虎西村老屋下,建于民國初年,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方形,土木結構,坐西向東,大門進去后,左右各為一個獨立小院。歇山頂,山墻擱檁。1930年12月15日,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等黨政軍、政法、經濟、文化機關單位遷駐虎崗后,1931年初,由于受李立三“左傾”錯誤路線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影響,閩西蘇維埃政府肅反委員會在虎崗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部分領導人、戰士被錯殺。1931年7月15日撤銷閩西蘇維埃政府肅反委員會,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處(吉祥樓),設于此,郭滴人任處長。保護范圍:建筑四周東、南、西、北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端線外延15米……[詳細]
溪南兵工廠舊址鄒公廟
  溪南兵工廠舊址鄒公廟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金砂中心小學校園內,年代為1927年。簡介: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坐西向東,方形,土木結構,通面闊10米,通進深16米,占地面積約190平方米,由前廳、后廳及兩側回廊組成,中為天井。1927年10月,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精神,中共閩南特委作出“閩南以平和、永定為中心”組織農民暴-動-的指示,并對永定農民暴-動-作了具體部署,要求永定區委迅速把領導力量轉向農村。永定區委結合實際培養積極分子,健全和發展黨團組織,并秘密發展鐵血團組織,進行軍事訓練,于1927年10月由溪南區黨組織在鄒公廟創辦兵工廠。保護范圍:東至公路,西側外墻向外延伸20米,南至校舍外墻,北至教學大樓外墻。2018年,溪南兵工廠舊址鄒公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太平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太平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西陂村,年代為1930年。簡介:又稱雙壽堂,建于民國六年(1917),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方形土樓,兩進三落式帶左右橫屋,通面闊25米,通進深28米,占地面積930平方米。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為前廳、天井、正廳、天井、正樓。正樓高3層,碉樓式建筑,雙聯式房間布局,歇山頂。北側設大門,石條門框,石刻對聯,兩側均有花卉、人物精美石雕。1930年11月,閩西蘇維埃政府遷入虎崗,永定區蘇維埃政府所轄各區合并,第九區(坎市區)、第十區(培風區)、第十一區、第十二區(田地區)并為太平區,“太平區蘇維埃政府”、“中共太平區委員會”設于雙壽堂,直屬閩西蘇維埃政府。高陂地域隸屬閩西蘇維埃政府直轄太平區蘇維埃政府。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
蛟洋紅軍醫院舊址傅氏宗祠
  蛟洋紅軍醫院舊址傅氏宗祠位于上杭縣蛟洋鎮蛟洋村,年代為1929年。始建于明成化至正德年間(1465—1521),多次重修,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1929年6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四軍挺進閩西,創建了以龍巖、永定、上杭三縣為中心的閩西革命根據地。為了醫治在革命戰爭中負傷的紅軍官兵,紅四軍領導和中共閩西特委研究決定,由紅四軍軍部撥給一筆專款作為創辦經費,在上杭縣蛟洋石背村傅氏宗祠創辦了閩西第一所紅軍醫院——蛟洋紅軍醫院。蛟洋紅軍醫院是在紅四軍軍部直接領導下建立起來的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家正規的紅軍醫院。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東向外延伸20米至小溪,南、西向外延伸20米至后山,北向外延伸20米至國道。……[詳細]
閩西國共和平談判舊址暨毛澤民同志舊居
  閩西國共和平談判舊址暨毛澤民同志舊居,位于龍巖市中心街心花園下井巷,建于光緒三十四年,原系龍巖縣商會所在地,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占地面積425平方米。建筑面積900平方米。1932年4月,紅軍東路軍攻打漳州時,毛澤民住此并籌集經費。“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項主張。1937年2月,中共中央發表《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提出了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月初,根據中央指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代表鄧子恢、謝育才等在龍巖縣商會同國民黨閩西當局就閩西南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具體事宜進行談判,經過力爭和必要的妥協,于7月29日在六角亭舉行簽字儀式,正式達成協議,實現了閩西國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197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山塘兵工廠舊址
  山塘兵工廠舊址位于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鎮山塘村,年代為1927-1930年。簡介:始建于清嘉慶十六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面積330平方米,為單廳兩邊房帶兩護厝建筑。1927年9月,在郭滴人等的領導下,山塘鄉農民協會在此創辦鄉兵工廠,前后制造和生產-、大批手-、-等,為發展閩西革命武裝奠定了重要基礎。1930年8月,中共閩西特委決定在龍巖湖洋建立閩西紅軍兵工廠,山塘兵工廠將人員、設備遷入湖洋,并入閩西紅軍兵工廠。閩西紅軍兵工廠后來又遷往永定虎崗、長汀四都、汀州、瑞金,最后與江西官田修械所合并,成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兵工總廠,是當時全國各蘇區中最大的軍工企業。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山塘兵工廠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色交通線接頭點舊址(通濟庵)
  紅色交通線接頭點舊址(通濟庵)位于舊縣鎮新坊村,建于明代嘉慶五年(1800),咸豐元年(1851)重修,坐北向南,占地約400平方米,單層平房硬山頂,磚木結構,上下廳一天井,下廳抬梁式木構架,上廳起六根石柱,抬梁式木構架,面闊三間,供三寶、大佛觀音等神像,下廳左外墻立碑四方。1931年至1934年間,中央紅色交通線經過此地,在此設接頭點。保護范圍:東側向外延伸1米至李建文宅西側,南側向外延伸5米至村道南沿,西向外延伸1米至小道,北向外延伸7米至村道北沿。建設控制地帶:東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至李建文宅東側,南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米,西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至鄧榮先宅東側,北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0米至舊白公路南沿。……[詳細]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试看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不卡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国内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一本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