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龍巖市旅游

龍巖市文物古跡介紹

三堡奎文書館
  三堡奎文書館位于龍巖市永定區堂堡鄉三堡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明萬歷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建成為現存的三堡奎文書館。坐東向西,占地面積900平方米,由正堂主樓、拜亭、前堂、廊房以及獨立大門等組成。正堂主樓高三層,建筑面積568.8平方米,共九廳二十八間,樓上大廳正面設神龕,供奉先師孔子和文昌帝君神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三堡奎文書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德候王廟
  武德候王廟位于武平縣中山鎮,為武平縣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主體北、南各5米,東、西各7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邊界各延伸5米。……[詳細]
永平竹苞松茂
  永平竹苞松茂位于武平縣永平鎮帽村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德茂公祠,建于清道光初年,坐西朝東,布局為三堂六擺,由主堂、兩側二排橫屋、院坪和池塘等組成,占地面積約38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有:下堂、前天井、中堂、后天井、后堂。下堂中設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三柱;中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后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竹苞松茂規模宏大,布局井然有序,木雕、磚雕以精致見長。1934年3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粵贛軍區第三分區獨立團指揮機關就設在此廳堂,現還保留完好的紅軍標語。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圍墻各向外延伸10米。2018年,永平竹苞松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杭縣師范傳習所舊址
  上杭縣師范傳習所舊址位于上杭縣臨江鎮解放路,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坐北朝南,占地4572平方米,由上中下三廳三天井,后樓及左右護厝組成,通面闊31米,通進深81.60米,單層磚木結構,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硬山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晚清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先生為推動新學,以教育救國強國為號召,聯絡舉人丘復等宗賢出資出力,利用丘氏總祠創辦了“上杭縣師范傳習所”,開設國文、英語、算學、史地、植物等課程,為興辦新學培養了骨干力量。上杭縣師范傳習所是福建省最早創辦的民立師范學校。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上杭縣師范傳習所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陂培荊堂
  西陂培荊堂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西陂村,年代為清。簡介:府第式土樓,又稱五鳳樓,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幾經維修,坐西朝東,占地面積6950平方米,兩進三落廊院式帶左右橫屋。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為圍墻、雨坪、門廳、天井、中廳、中天井、正樓。外大門設在東北角,門樓燕尾脊歇山頂,中廳面闊三間,山墻擱檁式構架,屋面三段脊,歇山頂。正樓高四層,每層一廳九間,歇山頂。整體建筑呈前低后高,地面亦呈階梯式升高。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西陂培荊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寨澤東樓
  上寨澤東樓位于龍巖市永定區撫市鎮五湖村,年代為1951年。簡介:原為凹頭張屋,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坐東南向西北,土木結構,主樓為碉樓式三層土樓,山墻擱檁,歇山頂。1929年8月上旬毛澤東偕夫人賀子珍等一行到此指導開展土地革命活動,居住于主樓,由居住于此的張氏家人照顧并負責安全保衛工作。后來這座小土樓成為蘇維埃、游擊隊開展革命斗爭的指揮部,1936年被國民黨放火燒毀。1951年按原來的規模、式樣重建,并命名為“澤東樓”。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上寨澤東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太平區暨西陂鄉蘇維埃信用合作社舊址(裕安堂)
  太平區暨西陂鄉蘇維埃信用合作社舊址(裕安堂)位于高陂鎮西陂村,年代為1929。太平區蘇維埃信用合作社舊址,裕安堂,建于清代末期,坐西南朝東北,土木結構,兩進三落廊院式帶左橫屋,通面闊13米,通進深15.4米,占地面積400平方米。中軸線上自東北向西南依次為雨坪、大門、門廳、天井、中廳、天井、正樓。正樓高3層,碉樓式建筑設計,單元式房間布局。每層設6間1廳1樓梯。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1929年10月,成立西坡鄉信用合作社,地址就設在裕安堂。不久擴展為太平區信用合作社。合作社有比較完整的財務管理和民主管理制度,社內設立監督機構——審查委員會。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端線外延15米。……[詳細]
太平嶺相公塔
  太平嶺相公塔位于武平縣中山鎮新城村太平嶺自然村,年代為明。簡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樓閣式磚塔,八角七層,中空,塔座邊長2.3米,墻厚1.5米,高17.4米。基座埋于地下,塔身從下往上逐層遞減,各層交錯開拱門,疊澀出檐,攢尖頂,葫蘆塔剎。塔身1至5層為空心,六、七層為實心。保護范圍:以塔中心為圓心,半徑20米范圍。2018年,太平嶺相公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9、挺秀塔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挺秀塔
  挺秀塔又稱水門塔,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東城街道龍川東路龍津河北。明萬歷九年(1581)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七層六角樓閣式磚塔,通高12米,占地面積42.8m2。船形塔基用條石漿砌,高3米,長14米,寬7米。各層用磚迭澀三層出檐,攢尖頂。1~3層外壁各有碑刻,每層交錯設二個拱門,一層門朝西,三層門額“挺秀中央”。頂層曾遭雷擊,1984年修復。塔建筑精美,體現了龍巖地方塔建藝術特色。1982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10、丞相壘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丞相壘
  丞相壘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保豐行政村倒嶺山,明萬歷十年(1582)龍巖知縣曹允儒建碑亭,紀念右丞相文天祥就義300年在此抗元而立。后碑存亭毀。一九八七年原龍巖市政府撥款在原址重建碑亭,東北朝西南,內石碑共三塊,正碑陰刻“大明賜謚忠烈故宋少保佑國公文山文公天祥舉義駐師故壘”,大理石質,高2.91米,寬1.02米,厚0.17米,左碑高1.5米,寬0.8,厚0.14米。右碑高1.4米,寬0.69,厚0.145米,均陰刻豎定草體詩文。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羅第一泉”碑刻
  “新羅第一泉”碑刻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東城街道龍川東路下井巷北,為地下涌泉,始發現時間不詳,明萬歷十七年(1589),知縣吳守忠題寫楷體“新羅第一泉”石碑,民國三十年,張策安題寫楷體“新羅第一泉”石碑。2001年龍巖市政府興建街心廣場時泉址被填平,北移50米至廣場北面,占地21平方米,坐南朝北,是龍巖著名的八景之一“雙井流泉”所在。1982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巖縣軍民祝捷大會暨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遺址
  龍巖縣軍民祝捷大會暨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遺址位于龍巖市和平路,1927年福建省防軍混成第一旅旅長陳國輝建。軍民祝捷大會舊址位于公園西北側,為一廣場,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紅四軍第三次攻克龍巖城后,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2萬多軍民在此--,黨代表毛澤東、軍長朱德發表重要講話。197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廖成美將軍祖居(尚徑承蔭樓)
  廖成美將軍祖居(尚徑承蔭樓)位于洪山鄉尚徑村,年代為清宣統二年(1910)。廖成美將軍祖居(尚徑承蔭樓)位于洪山鄉尚徑村,始建于清宣統二年(1910),方形,土木結構,坐東朝西,通面闊14.8米,總進深21.3米,占地面積315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單進廊院式帶前廊。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為雨坪、大門、門廳、天井、正樓。高二層,內通廊式,懸山頂,山墻擱檁。廖成美將軍(1916.9.9—2001.12.25),原名廖福來。幼年由廖振勛抱養,后期由五叔(廖星五)撫養和供讀私塾。1933年參加革命,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后,歷任華東軍區炮兵副政委,高級炮兵技術學校、炮兵工程學院政委,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員,第二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詳細]
湖瑤廣和樓
  湖瑤廣和樓位于湖雷鎮廣和樓,年代為1929。廣和樓,位于湖雷鎮湖瑤村的中心地帶。由湖瑤賴氏二十一世漢賢公經營“條絲煙”生意發達后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土木結構,坐西南向東北,單進廊院式帶前院式。懸山頂,山墻擱檁。門樓雕龍畫鳳,氣宇軒昂。主樓門額刻“廣和樓”三個大字,兩邊的題匾是“孝弟”和“忠信”,門樓門扇的“文經”“武緯”雖被石灰涂抹和利刀鏟除,但字跡仍依稀可辨。樓內尚存大量紅軍標語。1929年5月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紅四軍第二次入閩,在永定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立蘇區革命政權偉大革命實踐的首站。在這里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有當地黨員干部和赤衛隊員參加的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成立了“湖雷區革命委員會”,為永定土地革命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堅實的干部……[詳細]
丘坊墩厚堂
  丘坊墩厚堂位于蛟洋鎮丘坊村官廳路12號,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占地2240平方米,屬典型“九廳十八井”布局,平面呈船形,坐東北朝西南,外大門坐東朝西,磚木結構。穿斗抬梁式,拱背式封火墻,正門門樓彩繪、雕花精美,嵌陰刻石匾“中峰繞瑞”,石門框陰刻對聯“但得題門無鳳字,敢云入室有蘭香”。保護范圍:東側外延1米至丘添福宅西墻;南側外延2米至村道南沿;西側外延1米至丘福昌宅東墻;北側外延10米至后山。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太平區武工團團部舊址(靈鷲寺)
  太平區武工團團部舊址(靈鷲寺)位于高陂鎮西陂村,年代為1927。太平區武工團團部舊址,靈鷲寺,也叫西靈寺,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建成,坐西南朝東北,土木結構,單進廊院式帶左右橫屋,通面闊26.4米,通進深21.2米,占地面積653.6平方米。中軸線上自東北向西南依次為圍墻、雨坪、大門、門廳、天井、正廳。正廳高2層,中央安放如來佛祖三尊神像。懸山頂,抬梁式木構架。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變,大量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籠罩全國!事變后,我縣-派也出來鎮壓革命,強令解散縣農民協會、工會、學生會等群眾組織。5月,鄉村農民協會、工會轉入地下活動,太平區武工團團部舊址就設在靈鷲寺。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端線外延15米。……[詳細]
饒坊文光大院
  饒坊文光大院位于中都鎮饒坊村新星路1號,建于清代康熙年間,占地約1200平方米,坐北向南,土木結構圍屋式建筑。通進深40米,通面闊30米,懸山頂,四進三列,主座依次有外大門、內坪、內大門、門廳、天井(三面帶回廊)、正廳、天井(左右帶廂房)、前后兩幢后樓,主座左右兩側橫屋起二層,整座大院前有魚池、后有水井,共有天井10口、廳13間、房間85間。保護范圍:東側外延5米至菜地;南側外延30米至農田水溝;北側外延5米至菜地;西側外延5米至菜地。建設控制地帶:東自保護范圍外延5米至池塘;南自保護范圍外延30米至農田小溪;西自保護范圍外延10米至池塘東沿;北自保護范圍外延10米菜地。……[詳細]
閩西蘇維埃政府監獄舊址(敦睦堂)
  閩西蘇維埃政府監獄舊址(敦睦堂)位于虎崗鎮虎西村,年代為1930。閩西蘇維埃政府監獄舊址(敦睦堂),位于虎崗鎮虎北村,建于民國初年,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方形,土木結構,坐西向東,舊址面闊40米,進深20米,分為兩個單元,樓高4層,每層每層6間1樓梯,歇山頂,山墻擱檁。二樓以上的墻上尚留大量紅軍標語。1930年12月龍巖城失守,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等黨政軍、政法、經濟、文化機關單位于1930年12月15日遷駐虎崗,由于受李立三“左傾”錯誤路線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影響,1931年初,閩西蘇維埃政府肅反委員會在虎崗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部分領導人、戰士被誤認為是“社會民主黨”分子,被關押在虎西樓子廈。1931年7月15日撤銷閩西蘇維埃政府肅反委員會,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處,閩西政……[詳細]
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舊址(漢階樓)
  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舊址(漢階樓)位于虎崗鎮虎西村,年代為1930。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舊址位于虎崗鎮虎西村漢皆樓,建于民國初年,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方形,土木結構,坐西向東,樓高四層半,每層六間一廳一樓梯。懸山頂,山墻擱檁。1930年初,閩西紅軍學校正式開辦。1930年5月改名為中國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1930年年底遷至大池改名為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第二分校,1931年春搬至虎崗,改名為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設在虎西漢皆樓,肖勁光任校長、張鼎丞任政委。保護范圍:建筑四周東、南、西、北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端線外延15米。……[詳細]
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部舊址(務滋堂)
  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部舊址(務滋堂)位于虎崗鎮虎東村,年代為1929。紅四軍一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虎崗鎮虎東湖洋務滋堂,建于民國初年,坐東朝西,方形,土木結構,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兩進三落廊院式帶兩翼橫屋。懸山頂,山墻擱檁。1970年后堂倒塌。1929年6月3日,紅四軍在龍巖和太平區革命武裝配合下,兩次攻打龍巖城告捷,毛澤東指揮紅四軍一縱隊由高陂進入虎崗,一縱隊司令部駐扎在虎東湖洋務滋堂,紅四軍在此開展革命工作。保護范圍:建筑四周東、南、西、北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端線外延15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99精品麻豆国产 | 中文字幕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va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久久五月婷婷 |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 另类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