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龍巖市旅游

龍巖市文物古跡介紹

高北土樓群(土樓王景區)
  高頭鄉的高北土樓群是“福建土樓”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之一,是永定土樓的代表之一,樓群分布于永定縣東南的高頭鄉11個自然村內。景區里有“圓樓之王”美譽的承啟樓和歷史悠久的五云樓、世澤樓以及有“博士樓”之稱的僑福樓等土樓,眾土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呈現一派美妙無比的田園風光。高北土樓群位于永定縣東南面的高頭鄉高北村,距縣城鳳城鎮47千米。現有居民71戶,306人,多為江氏族人,以農耕為主業。高北土樓群背靠海拔近800余米的金山,林木蔥籠,正面30米處為過境公路。高頭溪自西而東從土樓群前穿流而過,匯入永定縣三大河流之一金豐溪。列入申報的土樓有承啟樓、五云樓、世澤樓、僑福樓4座土樓。承啟樓坐落在高北土樓群的核心位置,東為世澤樓、五云樓,西鄰僑福樓。均保存完好。該土樓群每一座土樓的周邊均鋪設青石板小道,樓……[詳細]
洪坑土樓群(民俗文化村)
  洪坑土樓群位于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距縣城45公里。13世紀(宋末元初)林氏在此開基,2000年有638戶2310人居住在該土樓群內。林氏先人在此開基時所建方形土樓崇裕樓、南昌樓已坍塌。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峰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土樓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五鳳樓、半月形及其變異形式。此外還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宮、日新學堂、林氏宗祠、關帝廟等。奎聚樓、福裕樓、如升樓、振成樓為該土樓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于200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坑溪自北而南貫穿全村,兩面群山聳立,樹木蔥蘢,溪流兩岸地勢狹長。123座土樓沿溪而建,其中明清時期的土樓有58座。該土樓群的類型和精品較多,文化……[詳細]
長汀紅色舊址群
  長汀紅色舊址群位于長汀縣城。長汀于唐開元24年(公元736年)置汀州,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其中古韻悠長的明清古街店頭街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明街”。長汀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集散地,被稱為“世界客家首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央蘇區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長汀是海外聞名的客家首府,客家風情萬種,悠久的歷史給長汀留下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飾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風土文化和客家飲食文化。長汀的客家美食中外聞名,是“中國客家菜之鄉”、“福建省美食名城”,素有“食在長汀”的美譽。長汀被稱為“紅軍的故鄉、紅色土地和紅旗不倒”“三紅”土地,是全國21個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詳細]
4、龍巖龍硿洞 AAAA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巖龍硿洞
  福建省龍巖市龍崆洞風景名勝區,地處武夷山脈南段,位于龍巖市新羅區境內,距龍巖市區48公里,距漳平市區26公里。是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這里群山環抱,流水淙淙,景色秀麗,風物宜人,有著豐富的山林景觀和復雜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點龍崆洞,形成于三億年前的古生代,是海洋經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為現已探明的我國特大溶洞之一。洞內空間宏敞,有8個大廳,16個支洞,二千余米游程,5.4萬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層層疊疊,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游于洞中,如身處迷宮。奇異絢麗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石灰石華物發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時隱時現,時聚時散,為這座唐代已被發現的古洞增添了許多幽趣。洞口地處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時至秋日楓林……[詳細]
古田會議舊址
  古田會議舊址古田會議會址地處閩、贛、粵三省交界處,位于福建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國初,為推行新學,該祠改為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開展土地革命,和聲小學改名為“曙光小學”。祠堂由前后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建筑面積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澤東同志主持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決議案。這便是著名的古田會議。目前,會址大廳已恢復當年開會的原貌。馬克思、列寧畫像和代表席位、大會會標、主席臺以及墻上的黨旗都按原樣放著。會址左邊有荷花池,右邊有紅軍檢閱臺,后面豎立“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紅色大字,背后是茂密的樹林。會址對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會議陳列館。多是閩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詳細]
才溪鄉調查舊址景區
  才溪紅色景區位于素有“模范之鄉”、“將軍之鄉”、“建筑之鄉”美譽的上杭縣才溪鎮。景區包括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光榮亭和列寧臺,以及上杭廉政教育基地紅色影視展播館。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全國紅色旅游三十條精品線路之一。才溪鄉調查舊址景區主要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溪區蘇維埃政府、才溪區工會(列寧堂)、光榮亭等,以及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100個經典景區和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才溪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當年才溪鄉有青壯年3400人參加紅軍,占青壯年總數的80%,1200多人為革命犧牲,其中40多位烈士為團級以……[詳細]
初溪土樓群
  初溪土樓群位于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它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呈現出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其中的集慶樓建于明永樂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的土圓樓之一,其結構十分獨特,樓里有72部樓梯,一戶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稱奇。初溪土樓群位于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如圖案般舒展有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一九九九年二月,這里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成為永定客家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報地之一。村內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繼善樓和反圍龍式的積善堂等;繼善樓是由旅印尼華僑朱氏十七世祖維干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動工興建;民國三年(1914年)落成,繼善樓……[詳細]
武平定光佛祖廟
  定光佛祖廟位于武平縣巖前鎮集鎮。景區以定光佛像寺廟為核心,由獅巖、出米石等景點構成。定光佛祖廟是定光佛肉身(姓鄭,名自嚴,今廈門同安區人)-轉世成佛之地,圓寂前因保護客家人幸福安康而收到客家人敬仰,被奉為客家人的“守護神”,是定光佛信仰的發源地。咨詢電話:13559300024……[詳細]
西陂天后宮
  簡介在永定高陂鄉西陂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落成。磚木結構,坐南朝北,占地6435平方米。由大門、戲臺、大寶殿和登云館組成。主體建筑為天后宮塔,高達40余米,7層,塔基用天然石塊干砌,基面土墻厚1.1米,底層為主殿,高6.5米,長14.4米,寬12米,中間有四根大圓木柱,支撐著塔重心。主殿供奉天后(媽祖)。二、三層周圍有走廊,四、五層用磚木結構,由四方體轉為八方體,六、七層中間用大圓木柱構建,板木為墻,最上層是葫蘆頂,用名瓷圓缸壘成。塔身高聳入云,頂層飛檐配有銅鈴數十個,風吹鈴響,鏗鏘悅耳。塔下有護塔房36間,塔前為大廳堂,塔后是登云館大廳、天井,大門入口處有永久性戲臺一座,呈半圓立體窟窿形,結構奇巧,每年圣母生日在此祈禱演戲,熱鬧非凡。福建龍巖市……[詳細]
永定土樓南江景區
  位于龍巖永定區湖坑鎮南溪“土樓溝”景觀中心的南江村,有著600年歷史,村中樹木青翠、溪流環繞,水稻梯田與古色古香的土樓相輝映,客家古村落的風韻盡顯。南江村面積只有5.5平方公里,村中卻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0多座,民居、祠堂、書屋、古井等一應俱全。村內23座土樓,建筑形態各異,風格兼容并蓄。南江村的土樓很多是以“慶”字命名,如咸慶樓、余慶樓、環慶樓、天慶樓和興慶樓等。還有振陽樓、福興樓、經訓樓等樓名,頗具文化內涵,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天一樓”和“東成樓”。天一樓原叫源聚樓,建于1915年,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呈鵝卵形。因此樓前后兩溪合抱,清澈的溪水繞樓而過,合二為一,故而得名。然而1929年一場大火使得該樓遭到毀滅性破壞。后來,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更名為“天一樓”,取“天一生水”之……[詳細]
11、承啟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承啟樓
  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西北部。據族譜記載,該樓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環和第四環,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落成。圓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5376.17平方米。因夯筑該樓外環土墻時,天公作美,土墻未受雨水淋蝕,故又名“天助樓”。全樓由4圈同心環形建筑組合而成,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內通廊式(見7.a-1圖39,40,41,7.a-2照片36,37)。外環為主樓,土木結構,高4層,直徑73米。底層墻厚1.5米,四層墻厚0.9米。底層和二層不開窗,底層為廚房,二層為糧倉,三、四層為臥室。每層72開間,含門廳、梯間。除外墻和門廳、梯間的墻體以生土夯筑之外,廚房、臥室的隔墻均以土坯磚砌成。底層內通廊寬1.65米。二層以上挑梁向圓心延伸一米左右,構筑……[詳細]
12、振成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振成樓
  振成樓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鴻超兄弟等人于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俗稱八卦樓,以富麗堂皇、內部空間設計精致多變而著稱。其局部建筑風格及大門、內墻、祖堂、花墻等所用的顏色,大膽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學所強調的多樣統一原則,達到了極高的審美境界,堪稱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該樓坐北朝南,占地約5000平方米,由兩環同心圓樓組合而成。外環土木結構,高4層,直徑57.2米,內通廊式。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樓內按中國傳統《易經》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磚防火墻分隔成8個單元,樓房呈輻射狀8等分,寓意乾、兌、坤、離、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間起腳為一卦。每卦關起門戶自成院落,打開門戶全樓貫通。每層2個廳、44個房間,共有208個房間。底層每單元各自與內環天井圍合成一個院……[詳細]
13、世澤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澤樓
  世澤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西北部,承啟樓東側。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毀于戰火,1931年按原狀重建。長方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約5100平方米。高4層,面闊40.8米、11開間,進深41.2米、12開間,每層38開間,主墻厚1.6米,一、二層不開窗。一、四層內通廊式,二、三層四面各有兩間伸至回廊外邊,不能相通。二層以上不設廳堂。樓內側每隔一間以生土墻承重,每兩間之間以土坯磚相隔、承重。中廳已廢,兩側為石木或土木結構單層廂房。后廳為祖堂,上方懸掛匾額:“邦家之光”。全樓設4部樓梯,1個大門,內院兩邊各有1口水井。用時參考2小時交通永定——高北村:從永定縣汽車站坐“金豐線”,永定—高頭(土樓),7:25、8:20、10:30、11:40、13:00、14:20、15:15、……[詳細]
培田村古建筑群
  培田古村落位于連城宣和鄉,至今仍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群由三十幢高堂華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書院組成,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經典之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民間故宮”、“客家大莊園”,是客家人三大特色民居之一,是研究客家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的特色人文景區。咨詢電話:0597-8388998培田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西部,距縣城40公里。明清時期培田出現一批富商巨賈和文武官宦,他們相繼在家鄉建造以7座“九廳十八井”大宅為代表的30幢高堂華屋、21座宗祠、6處書院、2道牌坊、4座庵廟、1條千米古街,遂形成村內面積達7.9萬平方米的古民居建……[詳細]
15、振福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振福樓
  振福樓坐落在永定縣湖坑鎮西片村,民國二年(1913年)由經營條絲煙成為富翁的蘇振太動工興建。圓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同振成樓一樣,是20世紀初期客家土樓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藝木和中國園林藝術的杰作之一。該樓依山傍水,西側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見底,樓前樓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達。該樓由內外兩環同心圓建筑組成。外環高3層,直徑43.5米,土木結構,以中國傳統的《易經》八卦格局建造,內通廊式,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外環底層為廚房、餐廳,不開窗;二層為糧倉,三層為臥室。底層內通廊以鵝卵石鋪面,間內以青磚鋪面;二、三層全部以青磚鋪面。東西兩邊各設一道樓梯,兩梯對稱。后廳位于北面,與樓門祖堂同在中軸線上,廳內供奉神座,前向兩側各有一青磚拱門,與外環內通廊連接,廳口兩邊……[詳細]
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松蔭堂)
  松蔭堂,又名永東樓,位于古田鎮八甲村,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屬磚木結構。屬圍垅式建筑,二層二進五廳七開間土木樓房,建筑面積850平方米,占地面積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為一正兩橫,正樓分正門、前廳、天井、大廳、廂房和后廳,兩橫是兩側護厝。大廳為疊高平房、后廳為二層樓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飛檐翹角,雕梁畫棟。20世紀20年代,外國傳教士強行租用松蔭堂為禮拜堂。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到達古田后,外國傳教士都先后離去。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進駐古田,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蔭堂。毛澤東、陳毅以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也住在這里,積極為即將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作準備。1929年12月中旬,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詳細]
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
  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位于上杭縣古田鎮八甲村、溪背村、上洋村、五龍村、蘇家坡村,年代為1929年。簡介:包括紅軍士兵委員會舊址(毓公祠),紅軍軍醫處(吉興堂),紅四軍后勤工作部門舊址(篤厚堂),紅四軍哨所舊址(文光閣、紅軍橋),閩西特委機關干部培訓班舊址(鴻玉堂)及蘇家坡圳背巖洞等7處,與古田會議密切相關,是古田會議內涵的補充和延伸,為古田會議的0-召開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保護范圍:毓公祠、篤厚堂、吉興堂:建筑四周各向外延10米。文光閣:閣四周各向外延20米。紅軍橋:橋四周各向外延20米。鴻玉堂:東至發電站圍墻,西至西山墻外10米,南至圍墻外10米,北至后檐墻外10米。蘇家坡圳背巖洞:東至山頂分嶺,西至溪西岸,南至停車場,北至洞外30米。2018年,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詳細]
18、僑福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僑福樓
  僑福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西北部,承啟樓西側。建于1962年。圓形土樓,坐北朝南。直徑45米,高3層,內通廊式。全樓有30間(廳),設1個大門。第二層通廊由木質結構懸挑,第三層通廊挑出更多,且設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閉作貯藏室。祖堂建筑風格中西合璧,在后側中軸線上,向內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圓形石柱。內院以花崗石鋪地。樓前為-墻圍合而成的院落,設外大門。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僑福樓被稱為“博士樓”,出了11個博士,其中還有個女醫學博士。樓主已經83歲高齡,每當有游客來都會起身迎接,跟大家打招呼,此樓內通廊式,祖堂中西合璧。用時參考1~2小時交通永定——高北村:從永定縣汽車站坐“金豐線”,永定—高頭(土樓),7:25、8:20、10:30、11:40、13:00、14:20、15:1……[詳細]
19、云霄閣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霄閣
  中國式的比薩斜塔——上杭中都云霄閣始建于1522—1566年間(明嘉靖年間),屬于外斜內正的建筑結構。-游客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察該樓,樓均向相反的方向傾斜,400多年來無人能解其中之奧秘。該樓位于福建中都鎮田背村口一河道邊,周邊巨樹相擁,碧水環繞,石橋虹臥,古宅比鄰,環境清幽,是上杭縣境內目前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筑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即列為上杭縣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特點云霄閣于1582年(明萬歷十年)重修,距今己有400多年歷史,系土木結構,呈迭式塔形,共七層,高20多米。底層分前后兩座:前堂為夫人宮,門前有聯云:“黃鶴歸來帶得松花香丈室,白云飛去放開明月照禪心”。后堂為仙師殿,供奉仙師菩薩,有聯云“佛地有塵風自掃,禪寺無鎖月常關”。第二層為觀音殿,奉觀音佛像,有聯曰“紫金山清源山……[詳細]
20、集慶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集慶樓
  集慶樓坐落在初溪村北面溪邊,海拔500多米,高出溪面約30米,地勢險要。圓形土樓,兩環,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坐南朝北,占地2826平方米。該樓中軸線自北而南依次為門坪、樓門、門廳、天井、內環及內外環通道、天井、祖堂、后院。樓門為石質門框,陰刻楹聯:“集益都從謙處愛,慶徐只在善中求。”橫批:“物華天寶。”厚實的門扇封鐵板,上方設防火水槽,可有效防止火攻。外環土木結構,直徑66米,高4層。底層53開間,二層以上每層56開間。底層墻厚1.6米,無石砌墻基,后人在墻外表用鵝卵石加砌1米高的石墻貼面,以防土墻被屋檐水濺濕。建樓時只設一道比其他土樓寬敞的樓梯,位設于門廳東側,通至四層。底層為廚房,底層、二層不開窗,二層為糧倉,三層以上為臥室。外環1-4層原為內通廊式,清乾隆九年(17……[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天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