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移動版]
1、
巖仔洞遺址
[
福建省
三明市
將樂縣
]
巖仔洞遺址年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將樂縣古鏞鎮梅花井村簡介:1988年進行小規模試掘,獲取一批動物化石。2003年對巖仔洞遺址山頂區域進行小規模試掘,獲取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2014年對巖仔洞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4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2座,溝1條,房址2座,十余個灰坑、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和大量木炭樣品等。經碳十四測定,遺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保護范圍:東至巖仔關溪,南至水田,西至車碓溪,北至公路。2018年,巖仔洞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巖仔洞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2、
祠堂后山遺址
[
福建省
福州市
平潭縣
]
祠堂后山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平潭縣北厝鎮北厝村林氏祠堂后山簡介遺址南北長1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15000平方米。1958年在南坡半山坡上發現貝殼堆積文化層。2016年在山頂旱地斷面發現含貝殼文化層堆積,采集大量早于殼丘頭遺址的夾砂陶片和少量石器以及十多種海生貝殼等。經碳十四測定,年代距今7000-6500年。保護范圍:東至山凹處,南至村道水泥路,西至北厝村林氏祠堂,北至山坡。2018年,祠堂后山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
葫蘆山遺址
[
福建省
南平市
武夷山市
]
葫蘆山遺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銅時代地址:武夷山市興田鎮西郊村簡介: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遺址分布面積約4萬平方米。上世紀90年代,進行首次發掘。2014-2016年對該遺址進行多次考古發掘,發現包括墓葬、建筑基址、窯址、燒坑、灰坑、灰溝、柱洞等遺跡,以及各時期的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等遺物。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延續時間較長。遺址年代包括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是閩北地區先秦時期一處重要聚落遺址。保護范圍:東至葫蘆山坡腳土路,南至葫蘆山坡腳土路,西至葫蘆山坡腳,北至西郊村通往楓坡村水泥路。2018年,葫蘆山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
東花丘遺址
[
福建省
福州市
平潭縣
]
東花丘遺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銅時代地址:平潭縣平原鎮山顯美村南壟自然村簡介:根據考古調查勘探,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早期的夾砂陶、印紋硬陶等陶片以及石錛等石器,另有大量布局規整的柱洞遺跡,表明東花丘遺址是一處從殼丘頭文化至黃土侖文化時期的史前聚落遺址。保護范圍:東至斷坎處,南至公路下面50米,西至殼丘頭遺址東側壕溝,北至山坡頂部。2018年,東花丘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5、
龜山遺址
[
廣東省
潮州市
潮安區
]
龜山遺址在潮安縣歸湖鎮金舟二塘。年代為東周至漢。1982年發現。遺址面積約500平方米。出土陶器有罐、盒、缽、器蓋等,紋飾有方格紋、曲折紋、篦點紋、水波紋、葉脈紋、三角紋、方格戳印紋、復線方格交叉紋等。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坡。…
[詳細]
6、
遼田尖窯址
[
福建省
泉州市
德化縣
]
遼田尖窯址位于德化縣三班鎮三班村、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年代為青銅時代。簡介:青銅時代斜坡式龍窯,出土物以原始瓷器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缽、豆、紡輪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黃白色。共發現八條窯爐遺跡,火膛破壞嚴重,僅窯室與火膛交接處尚存兩段窯壁;窯室平面近似長方形,從前部向尾部逐漸收窄,前部內寬1.24米,中部內寬1.16米,尾部內寬1.11米。保護范圍:遺址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遼田尖窯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7、
苦寨坑窯遺址
[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縣
]
苦寨坑窯址位于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年代為青銅時代。簡介:青銅時代斜坡式龍窯,出土物以原始瓷器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缽、豆、紡輪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黃白色。窯址分布面積約35000平方米,共揭露出9條龍窯遺跡,面積約300平方米。窯爐結構分層次建造,下層窯爐廢棄后又在下層尾部建一個新窯爐,窯爐內壁寬約1.24米,殘長約3.84米,呈斜坡狀。窯址坐西北向東南,考古發掘共揭露出9條龍窯遺跡。窯址年代為距今3400-3700多年,即相當于中原的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是目前全國發現最早的原始瓷窯址,將我國燒制原始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年,對于研究我國原始瓷器的起源、發展具有著重大的意義。2017年…
[詳細]
8、
碗碟墩窯址
[
福建省
三明市
將樂縣
]
碗碟墩窯址位于將樂縣萬全鄉竹舟村八擔自然村,年代為宋。簡介:窯址主要分布于金溪北側以碗碟墩為中心的四座山坡上,窯址面積約35000平方米。主要產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醬釉瓷,器形有碗、碟、盞、執壺、谷倉罐、爐、盒、杯等,窯具有墊座、匣缽等。產品胎質潔白細膩者和青白釉帶乳濁者居多,亦有少量呈影青色。青釉瓷釉色以青黃、青綠為主,醬釉瓷以醬紅色、醬褐色為主,少量呈醬黑色。窯址年代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保護范圍:東至三號窯址所在山坡的東側,南至金溪,西至二號窯址西側寺廟,北至-窯址北面山坡。2018年,碗碟墩窯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9、
遂應場銀礦遺址
[
福建省
南平市
政和縣
]
遂應場銀礦遺址位于政和縣嶺腰鄉錦屏村,年代為宋。簡介:分布于錦屏村東北的山谷間,銀礦采掘始于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封閉于正德十六年(1521)。宋隆興二年(1164)在銀礦設立坑冶轉運司,由官府督辦開采白銀,到明永樂年間(1403-1424),銀礦進入采掘的鼎盛時期。保護范圍:以古銀洞最大洞口為中心,向東約500米至天池龍井至官坑一線,向南約120米至公路后山角,向西約200米至石門峽垂直一線,向北約200米至天峰山門(圓石門)一線。2018年,遂應場銀礦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0、
寶豐銀場古礦業遺址
[
福建省
寧德市
周寧縣
]
寶豐銀場古礦業遺址位于周寧縣李墩鎮芹溪村,浦源鎮圍城底村、官司村、里源村、上洋村,年代為宋至明。簡介:開采于宋元祐年間(1087-1094),分布范圍達40多平方公里,涉及到兩個鄉鎮5個古村落。銀場遺存的礦硐多達220多口,已發現冶煉遺址及礦工的-區遺跡40多處、摩崖石刻2處、隆慶五年“奉撫案兩院禁示”碑一通,另外有大量用于碎石的石制磨盤和冶煉廢渣。該銀場遺址是研究古代礦業開采技術、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保護范圍:分布于圣銀樓山四周已發現的220個古礦硐,各古礦硐周邊500米范圍內均為保護區;上洋村張彭八故居四周外墻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寶豐銀場古礦業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
[詳細]
[第1頁]
[2]
[3]
[4]
[5]
[6]
…
[最后一頁]
[下一頁]
重點關注
·
第九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濟南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濟南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濟南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一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運河四大名塔
·
濟南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濟寧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一国产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
|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