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移動版]
1、
后崎山遺址
[
福建省
福州市
平潭綜合實驗區
]
后崎山遺址位于平潭綜合實驗區南海鄉陳厝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分布面積約2.3萬平方米。2017年考古調查時發現。遺址保存狀況較好,文化層堆積較厚,最厚處達約1.7米。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石器時代殼丘頭文化和青銅時期黃土侖文化的陶器、石器等遺物,文化延續發展脈落清晰。為研究平潭離島史前文化的分布和發展提供實物資料。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遺…
[詳細]
2、
浦城龍頭山遺址
[
福建省
南平市
浦城縣
]
浦城龍頭山遺址位于浦城縣南浦街道解放村,年代為新石器晚期至清。分布面積約4.2萬平方米。1987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2018—2019年進行考古發掘,揭露新石器晚期墓葬16座、閩越國墓葬3座、元明清近代墓葬34座,發現新石器晚期窯址及作坊區1處、商周時期房址3座及成組柱洞若干,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瓷器等文物近400件(套)及大量硬陶、黑衣陶、夾砂陶、泥質陶及晚期瓷片等。遺址時代…
[詳細]
3、
竹洋銀硐遺址
[
福建省
寧德市
福鼎市
]
竹洋銀硐遺址位于福鼎市疊石鄉竹陽村銀硐自然村,年代為宋。屬宋代官營玉林場采礦場,開采于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為銀鉛銅并產的礦冶遺址,分布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共發現15處采礦點。采礦方式為選擇富礦地帶,采取燒爆法與工具開鑿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開采。遺留的礦硐,多為一處一硐,少數為一處二硐,硐內一般由巷道和硐廳所構成。已探知的礦硐最長超過95米,硐廳最大接近190平方米。2020年11月,…
[詳細]
4、
下瑤窯址
[
福建省
三明市
將樂縣
]
下瑤窯址位于將樂縣南口鎮小拔村下瑤自然村,年代為宋至元。燒造于南宋中晚期至元代。分布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88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2017—2018年進行考古發掘,揭露2處分室龍窯遺跡和1處作坊遺跡。出土物以青白瓷為主,少量青瓷、醬黑釉瓷以及窯具,器形以碗、盤、碟為主,少量杯、爐、執壺、水注、瓶、罐等。對于研究宋元時期福建分室龍窯的結構、分布與起源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11月,被公布為…
[詳細]
5、
瀾溪窯址
[
福建省
三明市
建寧縣
]
瀾溪窯址位于建寧縣伊家鄉蘭溪村,年代為宋至元。燒造于宋、元時期,分布面積約70萬平方米。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發現。2018年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2100平方米,揭露龍窯窯爐、作坊、廢品堆積等一系列較為完整的窯業遺存,出土遺物以青白瓷為主,夾雜少量醬黑釉瓷等。青白瓷產品種類豐富,釉色瑩潤,胎體輕薄,器形修制規整,代表福建宋代青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
[詳細]
6、
茶洋窯遺址
[
福建省
南平市
延平區
]
茶洋窯遺址位于南平市延平區太平鎮葫蘆山村茶洋自然村,年代為宋至元。主要燒造于北宋中晚期至元代,延續至清代,分布面積約7萬~8萬平方米。2017年進行考古勘探,發現了2座龍窯窯爐和相關的作坊、生活遺跡。創燒出了豐富的青釉、青白釉、黑釉、褐彩、綠釉等產品,涵蓋了碗、盤、盞、碟、杯、壺、瓶、罐、水注、爐、盆等日常生活器具,其產品吸收了周鄰的建窯等眾多窯業技術風格。在韓國新安海底沉船、日本博多灣遺址及東南…
[詳細]
7、
麻嶺巡檢司遺址
[
福建省
寧德市
周寧縣
]
麻嶺巡檢司遺址位于周寧縣浦源鎮麻嶺村,年代為元、明。由分別位于天池塘西北側的元代巡檢司遺址和東南側的明代巡檢司遺址組成。西側遺址,建于至元十八年(1281),坐北朝南,前后兩間,占地面積190平方米。東側遺址,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坐西朝東,平面呈“品”字型,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兩處巡檢司遺址均存石砌墻體,原建筑平面布局保存完整。麻嶺古道及道上古亭為附屬文物。2020年11月,被公布為…
[詳細]
8、
宮邊紅粬窖群遺址
[
福建省
三明市
大田縣
]
宮邊紅粬窖群遺址位于大田縣建設鎮建忠村,年代為明至清。創建于明末,延續生產至今。分布于筆架山,現存200多個窖口,沿壟溝邊緣巖壁開鑿,洞內為縱向長方形空間,洞口以毛石、條塊石、磚木壘砌,內壁保留原巖壁,地面以黃土、谷殼疊加、平整、拍實、烘烤而成。附屬文物有窖前水洗、晾干、存放、柴草空間,窖間存有嶺道、古井、古墓、土地廟等遺跡。宮邊紅粬制作是明末吳氏祖先獨創的工藝,所生產的紅粬是永安吉山紅、清流玉露…
[詳細]
9、
韓偓墓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韓偓墓位于南安市豐州鎮九日山東北的環山村杏田自然村葵山之麓,距村約150米,為唐末詩人韓偓墓。仙嶺德興堂于1937年開始興建,1941年落成。 仙嶺德興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334.13平方米,建筑面積1068.51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二進磚石木結構,由前埕、門廳、兩廂、正廳和東西護厝等組成,共有32間房,5個天井。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設有神龕,祭祀祖先牌位,正中懸掛有“德興堂”牌匾一方,系…
[詳細]
10、
馬伏祝夫人墓
[
福建省
南平市
建陽區
]
馬伏祝夫人墓位于南平市建陽區莒口鎮馬伏村,年代為宋。朱熹生母祝夫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卒,次年正月葬于后山天湖之陽。1992年韓國新安朱氏中央宗親會捐資修繕。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680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龜背形墓丘為鵝卵石壘砌。朱熹在墓旁筑寒泉精舍守墓,其間先后完成了《論語精義》《太極圖說解》《大學或問》《中庸或問》等著作。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1、
郭鳴琳墓
[
福建省
寧德市
福安市
]
郭鳴琳墓位于福安市潭頭鎮富羅坂村,年代為明。始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總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墓坐西向東,平面呈“風”字形,整體氣勢恢宏。從東向西依次為神道碑、小牌坊、大牌坊、墓體,全部使用花崗巖石構筑。墓丘前筑有墓亭,立記載郭鳴琳生平事跡的墓志銘、處世行略、墓陵四至以及祭田的碑文四通。郭鳴琳(1567―1628),福安人。官至靖江王府左長史。明代著名散文家,著有《東皋小稿》等書。2020…
[詳細]
12、
鐘門琉球接貢使墓
[
福建省
福州市
平潭綜合實驗區
]
鐘門琉球接貢使墓位于平潭綜合實驗區蘇澳鎮鐘門村貓頭墘自然村 ,年代為清。墓坐北朝南,北依半島小山,東西臨小海灣,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沿山坡分上下兩層排列,下層南北長約4米、上層南北長約5米,東西寬13米,東側保留有排水溝。各墓原均三合土封頂(現已破壞),墓前用粗石條作墓碑,上刻墓主姓氏、職務、籍貫等。原有墓碑20余塊,多毀圮散失,現存3塊。清嘉慶十二年(1807),琉球國接貢船在海壇島和尚礁觸…
[詳細]
13、
疊石關隘
[
福建省
寧德市
福鼎市
]
疊石關隘位于福鼎市疊石鄉疊石村,年代為五代、清。位于閩浙交界處,五代閩國為防備吳越國而建,明清時設有疊石汛。關門地處隘門山、牛脖子山南北夾峙的V字形隘口,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因公路建設而拆除;現狀保存南北兩側關墻、烽火臺等,關墻南北走向,全長約83.5米,其中北段斜長39米、殘高2.9米,南段斜長32米、殘高2.7米,以塊石砌面、碎石山土填充,依山體斜面堆砌而成。烽火臺位于南側牛脖子山的山崗上,距關…
[詳細]
14、
十四門橋
[
福建省
福州市
閩侯縣
]
十四門橋位于閩侯縣上街鎮榕橋村南,又稱榕橋。建于宋元豐二年至八年(1079~1085),清代水毀一墩,民國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橋,跨于可溪上,東西走向。全長約100、寬1.74、凈跨4~6、離水面高約3.6米。橋面用2條寬約0.5米的石板順鋪。東端北梁上刻“元豐二年□十一月庚申造至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壬辰畢□□石匠張保”等,南梁有“興禾里林居廣與室中陳二十一娘同發…
[詳細]
15、
九嶺古道
[
福建省
寧德市
壽寧縣
]
九嶺古道位于壽寧縣芹洋鄉九嶺村、官路洋村、山頭村,年代為宋至清。始筑于宋代,歷代有修。古道沿九嶺山腰蜿蜒而行,始于九嶺溪橋頭,終于石馬洋,呈“西南—東北”走向,總長5440米,寬約1.2~1.8米,以碎石塊沿山形地貌鋪設而成。九嶺古道是古時壽寧縣通往平溪、政和的重要通道。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詳細]
16、
金鐃山建筑群
[
福建省
三明市
建寧縣
]
金鐃山建筑群位于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年代為明。建于明代。由龍王廟、五谷廟、土地廟三處建筑組成,均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347.8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3.32平方米。龍王廟依鷹嘴巖巨石而建,單坡頂,前墻塊石砌筑,供奉龍王。五谷廟由院埕、廟宇組成,建筑墻體、屋面、石龕的構件均為石質,供奉五谷神。土地廟墻體、屋面的構件亦為石質,內設有石刻牌位,供奉土地公。為當地百姓祈求風調雨順、祈福、祭祀的重要場所�!�
[詳細]
17、
溪園張氏家廟
[
福建省
漳州市
長泰區
]
溪園張氏家廟位于長泰區武安鎮京元村,年代為明至清。始建于明初,歷代維修,現存建筑保留明、清風格特征。合院式布局,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1047平方米。前廳面闊3間,進深2間;主堂面闊5間,進深3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前埕分上下兩級,下埕沒于水下,立有石旗桿臺座。上埕北側的土地祠和古井為附屬文物。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外墻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詳細]
18、
樂江楊氏家廟
[
福建省
龍巖市
連城縣
]
樂江楊氏家廟位于連城縣新泉鎮樂江村,年代為清。始建于元至順元年(1330),原為楊家坊楊氏開基祖的住房,明崇禎三年(1630)改建為祠堂,現存建筑為清代風格。坐西北朝東南,合院式布局,由門廳(下廳)、上廳和左右廊組成,建筑面積352平方米。下廳前部門廊以圓石柱上承歇山頂木牌樓。上廳硬山頂,三合土地面,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明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次間山墻擱檁,前軒廊作卷棚頂。2020年11月,被公布…
[詳細]
19、
江上塔
[
福建省
泉州市
晉江市
]
江上塔,位于晉江市池店鎮池店村,明、清代遺跡,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身由下部的六角三層仿樓閣式石塔及上部的九層幢式石塔組成,層層收分,通高12.5米。江上塔,明萬歷年間(1573—1620)郡守蔡善繼始建;清咸豐四年(1854)觀察使莊俊元利用泉州西門定應宮內宋代石塔的部分構件重建。塔身由下部的六角三層仿樓閣式石塔及上部的九層幢式石塔組成,層層收分,通高12.5米。底作須彌座,各向寬3.…
[詳細]
20、
龍池書院
[
福建省
龍巖市
新羅區
]
龍池書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知縣江藻主持修建,1929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曾在書院召開小池區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群眾大會,在書院設立列寧小學,為市區保留最完整的書院。龍池書院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汪洋村旗頂山山下,園林式建筑,占地1480平方米。分為見龍潭、魁星閣、龍池塔、六角亭、矗磐堂等,均為土木結構,坐東朝西,下書院為二進二側廳帶兩護厝土木結構平房建筑,中軸…
[詳細]
[第1頁]
[2]
[3]
[4]
[最后一頁]
[下一頁]
全国地名搜索
重點關注
·
莆田市第十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貴陽市第一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貴陽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貴陽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貴陽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銅陵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13001937号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在线播放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有码
|
亚洲色大成网站韩国黄
|
一区二区三区四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