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AAAA ![]() ![]()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街49號,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前身為建寧縣革命紀念館,成立于1959年9月。2007年建寧縣委、縣政府斥資對建寧縣革命紀念館進行擴建,增加“中央蘇區反‘圍剿’大型群雕”,新建陳列館,并更名為“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園內有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包括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總政治部舊址,陳列館二座,大型群雕一座,辦公樓一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于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福建省委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共青團福建省委、少先隊福建省工作委員會確立為少先隊雛鷹訓練基地,2005年被中……[詳細] |
![]() | 金鐃山(閩江源景區)AAAA ![]() 金鐃山原名大歷山,又名太弋山,位于福建省泰寧縣和建寧縣兩縣境內,海拔1858米,在我國東南僅次于臺灣玉山和武夷山主峰黃崗山,素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美稱。因閩越王無諸校獵于此,遺失金鈸一面而得此美名。金鐃山綿亙300余里,共有84峰,峰峰險峻,主峰白石頂把山分為東西二麓,東麓多為懸崖絕壁,西麓多為奇峰峻嶺。有“八閩第一峰”之稱,海拔1858米。該景區內建有福建省海拔最高,長度最長(2.1公里)的金鐃山客運索道,海拔最高的時空隧道,福建省最有特色的凌空棧道,全國除臺灣阿里山外唯一的高山小火車和福建省唯一的高山室外滑雪場。登上主峰,可眺望閩西北的建寧、泰寧、寧化、明溪,福建最大的人工湖金湖,也盡收……[詳細] |
![]() | 修竹村AAAA 修竹村位于建寧縣均口鎮北部,距縣城和集鎮所在地分別為20公里和5公里,省道秀里線貫穿全境,“渝湄高速”大通道互通口也將設在該村,交通區位條件極其優越。修竹村是革命基點村,于1932年底建立蘇維埃政權,村內有國家級生態林2.1萬畝,有以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修竹荷苑為代表的眾多自然景觀,寧溪穿境而過,田園風光凸顯。走在村里,道路兩邊的荷花競相開放,千畝荷塘盡收眼底。所以景區的游玩觀賞以“荷”來展開,分別有修竹蓮海景觀休閑帶,修竹人家農事體驗區,詩意蓮田游賞感悟區,建蓮文化精品展示區,寧溪田園親水悠游帶,荷塘月色主題度假區,濱水綜合服務休閑區。這對于喜愛蓮花的游客來說簡直是天堂。景區的房屋統一涂刷了……[詳細] |
![]() | 建寧修竹荷苑AAA 從建寧縣縣城驅車二十余分鐘,到均口鎮修竹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修竹荷苑”就坐落于此。修竹荷苑景區現共擁有千余畝荷塘,分布于村道的兩側。進入村莊后,便可將這千畝荷塘一覽無余。在荷苑的木棧道上一眼望去,田田的荷葉與遠處的山連成一片,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句詩來形容此景再合適不過。在荷苑里有一處特色的蓮品種園,這里種植著來自各地的百余種荷花。不同種類的荷花,在修竹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中得到延續與發展。修竹村深入發掘地方蓮特色,抓牢蓮與建寧深厚的淵源,擔當起傳播蓮知識,傳承蓮文化的使命,在修竹荷苑景觀區中修建起了中國建蓮文化館。……[詳細] |
![]() | 高峰香溪花谷旅游區AAA 高峰香溪花谷旅游區地處濉溪鎮東部,閩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金鐃山北麓,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距縣城10公里,區域內生態環境優越,沿岸植被保護良好,水質清澈透明,2020年榮獲“中國最美村鎮最美康養小鎮”稱號,成功創建國家級3A景區。……[詳細] |
![]() | 客坊水尾紅軍小鎮AAA 景區位于建寧縣客坊鄉西南部,地處閩贛交界,四面群山環抱,生態良好,環境優美。1934年5月第五次反“圍剿”建寧縣城失守后,這里是閩贛軍區第二作戰分區武裝部隊和閩贛基干游擊隊堅持游擊斗爭的重要活動據點,是閩贛邊區的“小井岡山”、“紅軍小后方”。景區內革命歷史建筑保存完好,現存眾多紅軍生活、戰斗留下的歷史痕跡,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個,另有人文景觀太平古寨和自然景觀古銀杏縱林。近年來,對景區內的革命舊址進行了全面修繕和復原展陳,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與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景區已發展成為集觀光、旅游、研學、休閑等為一體的綜合型紅色旅游景區。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36號電話:0598-3263……[詳細] |
![]() |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總司令部舊址暨毛澤東、朱德舊居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社區溪口街49號。1931年5月16日至31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采取“誘敵深入”、“避強打弱,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的方針,自江西富田一路向東橫掃700里至福建建寧,取得白云山戰斗、白沙戰斗、中村戰斗、廣昌戰斗、建寧戰斗五戰五捷,殲敵3萬余人,繳-2萬余支的輝煌勝利,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5月31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擊潰建寧守敵劉和鼎部第56師7000余人,解放了建寧城,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發動的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當晚,朱德總司令、毛澤東總政委率領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詳細] |
![]() | 革命紀念館了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對人民群眾和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1959年7月,建寧縣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為依托,成立了建寧縣革命紀念館。1977年,國家文物管理局撥款,修復了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同志舊居)。1991成立建寧縣博物館,與紀念館合署。1985年10月,紀念館所轄的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和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紀念館又分別被團省委、三明市委確定為全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紀念館被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共……[詳細] |
![]() | 高峰村位于建寧縣濉溪鎮東部金鐃山下,東與泰寧大金湖相鄰,距縣城10公里,全村共179戶、805個人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金鐃山下,香溪水畔,滿谷花香。高峰的美在于山林的郁郁蔥蔥,在于水流的澄澈明凈,在于鮮花的爛漫盛放,在于民眾的質樸善良。華夏古陸,千年古道,高峰的歷史源遠流長,千年的古道由高峰村出發,穿越金鐃山,是一條古時候建寧通連泰寧、順昌、福州等地的驛道。過去,建寧被稱為“閩鹽贛米集散地”,商賈往來,興盛一時。驛道彎彎曲曲,由石板鋪就,依山傍水,橫豎交錯。豐富多彩的生態資源。“武夷勝景甲天下,金鐃東南第一窺”是徐霞客筆下的金鐃山,“礦泉水中漂,石蛋群里游”是游客口中的高峰漂流。每年的6月……[詳細] |
![]() | 邱家隘阻擊戰遺址位于建寧縣縣城北面的黃坊鄉蘆嶺村、毛坊村與江西黎川交界的邱家隘、寨頭隘、竹箕隘、黃家隘一線。邱家隘阻擊戰是建寧東北部邱家隘、寨頭隘、竹箕隘、黃家隘一帶系列戰斗的統稱。這一帶是黎川進入建寧的主要通道。1934年1月24日,國民黨北路軍占領樟村后,國民黨軍羅卓英、樊松甫、周渾元各部先后進攻紅軍黃家隘、邱家隘、寨頭隘、竹箕隘防線。在這一線防守的有紅15師(少共國際師)、紅5軍團第13師。26日上午6時,國民黨軍第79師向寨頭隘發動進攻,紅15師打退了敵人的10余次沖鋒。后敵軍派出一偵察部隊繞到紅軍陣地后面,前后夾擊紅軍。經過3個小時的激戰,紅軍撤到毛坊、黃坊一線,寨頭隘被敵占領。同日……[詳細] |
![]() | 建寧縣蘇維埃政府遺址位于建寧縣濉溪鎮復興社區民主街13號原縣物資局(總公司)院內。1931年夏,紅一方面軍攻克建寧縣城取得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幫助建寧建立了建寧縣人民革命委員會和城市、渠村、里心、桂陽、黃泥鋪5個中心區蘇維埃政府。1932年10月中旬,紅一方面軍實施建黎泰戰役,再度攻克建寧縣城,解放建寧全境。10月下旬,建寧縣召開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及其主席團,成立縣蘇維埃政府,縣蘇維埃政府機關駐縣城南街弄與熊家嶺交叉丁字路口西北側的城背當鋪屋。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在黨的領導和紅軍的幫助下,認真貫徹執行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各項政策和任務:在全縣迅速建立健全了蘇維埃……[詳細] |
![]() | 福建省建寧縣。建寧縣濉城北溪口的當年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原是1926年德國傳教士所建天主教堂,為中西合璧式建筑,分前后兩部分,前部為兩層樓房,后部為禮拜堂,總面積330平方米。1931年5月29日,紅一方面軍攻克縣城,指揮部總前委書記毛澤東、總司令朱德駐此,召開軍事會議,指揮第二次反“圍剿”戰斗,因此,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亦稱“毛澤東舊居”。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寧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建寧戰斗、生活和實踐過,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1985年10月,建……[詳細] |
![]() | 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舊址位于建寧縣均口鎮均口村桐斜3號東50米處。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建寧縣蘇維埃政權尚存里心、黃泥鋪、客坊、黃嶺、瀾溪、均口等完整區。中共閩贛省委決定將建寧南部的均口、黃嶺、瀾溪3個區合并為均口特區,并組建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任命楊良生為司令,方志純兼政委,歸中共閩贛省委直接領導。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下轄游擊隊員約200余人。這支隊伍是經方志純的努力而組建發展起來的。當時,均口一帶大刀會很多,斗爭情況比較復雜,由于他深入群眾,很快組織起這支武裝力量,配合紅軍在均口、瀾溪、黃嶺一線阻擊敵軍、打擊刀團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對保衛中共閩贛省委、閩贛省蘇維埃政府機關的安全……[詳細] |
![]() | 桂陽游擊隊舊址張王廟位于建寧縣黃埠鄉桂陽村新街97號正對面8米處。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后,紅軍部隊進入建寧、南豐、廣昌一帶籌款。1931年1月至3月,紅軍從南豐傅坊和廣昌陳莊等方向進入建寧西北地區的里心、蘆田、寧家源、水南橋、巖上、桂陽、陳余、賢河等鄉村,擊潰各鄉地主武裝保衛團,宣傳黨和紅軍的綱領政策,開展打土豪分浮財、籌糧籌款、擴大紅軍、發展革命積極分子等工作。在桂陽村群眾中很快發展積極分子100余人,組織了農會。又在桂陽、陳家排、田螺上等村農會的骨干中,組織起建寧縣首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地方革命武裝桂陽游擊隊。首批參加游擊隊有張國維、李克雄、張小于、張運貴、張貴明、劉南豐等……[詳細] |
![]() | 紅軍萬安橋戰斗遺址位于建寧縣濉溪鎮的建寧縣城東門樓東側,跨濉溪連接縣城主城區與城東河東片區,東西走向。1931年5月31日,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攻打建寧城的戰斗中,戰斗至當日午后,紅軍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嶺、城西龍堡山和南門以南地區,切斷了敵人向南逃往寧化、歸化的道路,進至建寧城下。15時許,紅3軍團第4師從溪口塔下渡濉溪繞至縣城對岸包抄,攻下東山,在東山組織火力--敵人僅剩的從縣城逃往泰寧的唯一大道萬安橋。隨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紅軍突入城內,敵人向萬安橋潰退,企圖逃往泰寧,遭東山紅軍--,多被擊斃或落水溺亡,18時紅軍攻占建寧城,至此,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的完全勝利。1934年5月16……[詳細] |
![]() | 寧源鄉革命委員會(蘇維埃政府)遺址位于建寧縣里心鎮寧源村。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后,紅軍部隊進入建寧、南豐、廣昌一帶籌款。1931年1月至3月,紅4軍10師30團之一部從南豐傅坊和廣昌陳莊分別進入建寧西北地區工作,開辟建寧西北游擊區。其中,紅30團1連(連長姓江)進入建寧寧源、蘆田、溪頭坑,在貧苦群眾中發展積極分子,組織農會、貧農團,還組建了有20多名隊員的寧源游擊隊,選舉成立了紅色政權寧源鄉革命委員會,主席寧茂云。寧源鄉在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了打土豪分浮財、擁軍擴紅、為紅軍籌集經費和物資等工作,當地多名青年參加了紅軍。4月初,隨著紅30團赴江西參加第二次反“圍剿”戰斗,敵人乘機……[詳細] |
![]() |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會遺址位于建寧縣縣城濉溪鎮復興社區中山南路18號建寧縣實驗小學所在地。1933年12月12日至13日,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建寧縣城文廟大成殿召開。出席大會代表,包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代表,紅一方面軍及其所屬各軍團領導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閩浙贛省、滿州省、山東省、河南省代表,閩贛省領導,閩贛省地方紅軍代表,閩贛省轄區建寧、黎川、泰寧、將樂、沙縣、順昌(洋口)、光澤、東方、金溪、資溪、崇安、浦城、鉛山等13個縣(地)地方代表,共400余人。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周恩來、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閩贛省革命委員會主席邵式平分別作了政治報告、軍事報告和《目前……[詳細] |
![]() | 上坪村位于建寧縣東北部,溪源鄉境內。西與江西省黎川縣接壤,海拔760米,處在山間盆地中,歷史上曾名六龍井、楚下堡,距縣城30公里,上坪村轄六個村民小組,154戶,總人口634人,面積16786畝,耕地面積1646畝,竹山面積3000畝。上坪村是全國傳統古村落,福建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又是革命老區基點村之一。上坪村歷史悠久,自上坪楊氏始祖楊感遁之祖父達圣公隨閩王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遷至福州,因閩王審知失政,楊感遁再由福州遷到上坪肇基以來已有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上坪村有文字記載歷史可追溯到唐末年(上坪關西族譜)。上坪村全村都姓楊,這里山清水秀,風光妖嬈,前有四象把口,后有雙蠶織繭,村中玉帶環……[詳細] |
![]() | 將軍殿阻擊戰遺址位于建寧縣黃坊鄉將上村將軍殿自然村的石坑楊坡寨,在建寧縣城東北40華里處。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期間,紅軍在此阻擊國民黨軍向建寧縣城進攻,是紅軍在保衛建寧縣城的北部第二道防線。邱家隘戰斗后,建寧東北線的國民黨軍固守待機。國民黨東路軍由東向西進攻中央蘇區。其中,湯恩伯部由沙縣、將樂、泰寧一線向建寧推進。3月19日,湯恩伯部占領泰寧縣城,24日攻占新橋,實現了與北路軍的會合。4月22日,湯恩伯部的第88師、第10師、第4師向建寧東側進犯,28日占領挽舟嶺。這時,廣昌縣城也被敵占領,敵人完成了從西、北、東三面對建寧的包圍,蔣介石特令建寧北面的周渾元部由邱家隘前進,與湯恩伯部協攻……[詳細] |
![]() | 蘇維埃糧食合作社舊址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社區花墩橋街42號。1933年,隨著建寧蘇區土地革命斗爭的深入發展,蘇維埃政權建設日趨完善。8月2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寧都召開北部11縣經濟工作會議。建寧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粉碎第五次“圍剿”與蘇維埃經濟建設任務》的報告。報告指出:革命戰爭的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要求各級蘇維埃政府主席團、國民經濟部和財政部的同志,要把發展合作社,調劑糧食,發展生產,發展貿易工作,經常地放在議事日程上面去討論、去督促、去檢查。中央政府準備發行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1……[詳細] |
![]() | 紅一方面軍無線電總隊遺址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社區的溪口大橋西橋頭省道富下線(溪口街)東側與大橋下游濉溪河西岸之間。1931年5月31日,紅一方面軍第二次反“圍剿”在建寧取得完全勝利后,紅一方面軍總部進駐建寧。6月,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在建寧組建紅一方面軍無線電總隊,總隊長王諍,政委伍云甫,總隊下設偵察電臺和5個無線電分隊,總隊部駐楊家屋,并在此開辦第二期無線電訓練班,總部無線電臺設在青云閣。6月2日下午7時,紅一方面軍無線電總隊總部電臺,在建寧第一次收到了江西興國總后勤部辦事處發來的電報,當時在建寧紅軍總部電臺值班的是曹丹輝和伍云甫,這是紅軍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無線電通信,結束了紅軍沒有無線電通訊的……[詳細] |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