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竹山、官山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毛竹山、官山遺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城區西北四五公里處的西津辦事處羅溪村,屬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東距西津河600米,距皖贛鐵路150米,分別坐落在兩條西南東北走向的隴崗上,間距500米。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1986年底調查發現,1997年發掘。遺址略呈半圓形分布,長10米、寬6米,發掘出1100多件礫石和石制品,其類型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砍砸器、石球和尖刃器。遺址中間部分…[詳細]
侯家寨遺址
  定遠縣七里塘鄉侯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發掘時間:1986年9月。發掘工作單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基本情況簡介:侯家寨遺址位于定遠縣七里塘鄉北3公里,四家劉村袁莊組后,為單一的新石器時代臺形遺址,面積3萬余平方米,1977年春發現,1985年5月進行過試掘,歷史書有記載。迄今已發掘375平方米,文化堆積可分為四個自然層次,計早、晚一、中一龜其兩期。出土較完整陶器、骨器、石器300多件,并收集了大…[詳細]
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
  渦河流域,人文薈萃,歷史悠久,世稱道家文化的搖籃。“94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公布,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名列第四。尉遲寺,是蒙城東北22公里許町鎮畢集村東的一座古廟,為紀念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而建。廟座落在一個高孤堆上。今廟已無存,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稱“尉遲寺孤堆”。八十年代初,蒙城縣文物部門調查發現這一孤堆屬新石器時代遺址,遂呼其名為“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安徽省考古隊和中國社…[詳細]
古埂遺址
  古埂遺址,在肥西縣上派鎮東1.5公里處,遺址呈臺形,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1983年和198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兩次進行發掘,共揭露面積45O平方米。根據地層疊壓關系分為早、中、晚3期。早期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少量的紅陶器表涂有紅衣。-用具主要有鼎、豆、壺、罐、尊、甄、杯等。中期仍以紅陶為主,陶器以三足器和圈足器為多,平底器較少。主要器形有鼎、豆、壺、碗、缽、盤、鳥首耳罐、杯等。晚期仍以紅陶…[詳細]
玉石山遺址
  玉石山遺址位于安徽省靈璧縣城西南約20華里玉石山附近。面積約0.5平方公里。遺址東為龍山,南為虎山,呈東高西低形。1983年發現地表面暴露出來的遺物有石器(已殘)、鼎足、鬲足、鹿角、陶棒、繩紋陶件、陶鼎多只,還有葉脈紋陶拍。陶鼎呈足園錐狀,有壓印痕三道,陶質堅硬,紅胎,多系手制。其文化面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三山蔣廟遺址出土的器物有不同之處,也屬于新石器晚期遺址。…[詳細]
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凌家灘遺址1985年發現于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自1987年以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發掘發現,聚落遺址內,包括居址、墓地、祭壇、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紅陶塊建筑遺跡。同時,發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時期其他遺址中所罕見的精美…[詳細]
灰角寺遺址
  灰角寺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安徽太和縣苗集鎮。遺址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遺址現為一臺形高地,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地表采集的陶片以夾砂紅陶、灰陶為主,還有少量的泥質黑陶,主要器形有罐、杯、鼎、盆、豆等,紋飾有籃紋、弦紋、附加堆紋、繩紋等。從陶器分析,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該遺址面積大,內涵豐富,為研究淮北地區史前文化有重要意義。保護范圍:以遺址中心為基點,東…[詳細]
黃家堰遺址
  黃家堰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望江縣新橋鄉。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墓葬區和居住區。省考古所1997年發掘1200平方米,發現了 50多座墓葬,皆為東北—西南向。還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遺物,陶器有鼎、豆、壺;石器有斧、鏟、錛、鑿;玉器有璜、玦、鐲等。尤其是玉器質地精良、晶瑩剔透。從出土器物的造型、紋飾等風格看,該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 5000年左右。保護范圍:基點至東南200米,…[詳細]
下陽遺址
  下陽遺址, 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廣德縣柏墊鎮下陽村。遺址處于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遺址處于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歷年地表常有文化遺物出土。主要有夾砂陶鼎、各種印紋陶片,磨制精細的石鏟、石錛、石斧、耕田器、琢制的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剖土器、直柄石刀等。該遺址內涵豐富,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晚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時期的下陽遺址,位于廣德縣柏墊鎮(原梨…[詳細]
東城都遺址
  東城都遺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城東,距皋陶墓北約2公里,北傍淠史杭總干渠南側的河套地帶。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水經注水》:(淠)水“又西北逕六安縣故城西,縣故皋陶國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縣都陂中有大冢,民傳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括地志》載:“咎繇墓,在壽州安豐縣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東,東都陂內大冢也”。唐初,六安無領地,南屬霍山縣,北屬安豐縣,故稱在安豐縣南。東城都即《六安州志》所載之“東古…[詳細]
斗雞臺遺址
  斗雞臺相傳是當年為楚王斗雞的地方,位于壽縣雙僑鎮。1982年秋,曾作試掘,認為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遺址。斗雞臺遺址為典型的臺地型遺址,以壽縣斗雞臺遺址而命名的“斗雞臺文化”作為該地區龍山時代晚期至二里頭文化時期的代表,學界對其基本內涵、文化分期、源流譜系等相關問題的探討仍有待深化。遺址位于壽西湖南岸的臺地上,平面近長方形,高約3—4米,面積1萬平方米。遺址地面遺物和地下文化內涵豐富。1934年考…[詳細]
壽縣青蓮寺遺址
  青蓮寺遺址,所處時代為商周,位于安徽壽縣堰口鄉。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地表采集標本和1982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發掘遺物看,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器物主要有陶豆、鬲、罐、盆、盤、碗、杯、觚、尊及石斧、石鏃等。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該遺址是江淮地區商周時…[詳細]
賀勝臺遺址
  賀勝臺遺址位于安徽阜南縣城東20公里,黃崗鎮西南1公里,東距谷河與陶子河合流處200米。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賀勝臺遺址俗稱“賀勝臺”,傳說岳飛大敗金兵后曾在此慶賀勝利,故稱。文化堆積層厚3.55-4米,土質呈黑灰色。在地表3-3.5米以下為0.55米厚的灰層,夾雜大量蚌殼、陶片和獸骨。1956年出土石器有帶孔石鏟1件,石斧l件,石鏃多件;陶器有陶紡輪多件,陶鼎足、鬲足數量眾多。因遺址處于兩河口…[詳細]
歐墩遺址
  歐墩遺址位于郎溪縣鐘橋鄉李家村,南、北、西三面臨鐘橋河,占地1.2萬平方米,為皖南地區迄今發現最大的先秦文化遺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歐墩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代為商周,遺址現為不規則形臺地,高出周圍地表3米左右,面積2萬多平方米。歐墩遺址分布在鐘橋河的二級階地上,高出周圍農田2.5-3.5米,在遺址南、北斷面上清晰有序地排列著文化層。縣文物部門在遺址表面采集到許多陶片、陶足。陶…[詳細]
花城遺址
  花城遺址位于安徽省舒城縣柏林鄉花城村,距縣城5公里。花城又名花家城、竹子市和花園城。上世紀八十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花城遺址進行了認真的勘探調查,發現大量的商周至宋代的陶鼎足、陶鬲足、夾砂陶片和宋代時期的影青瓷片等遺物,確認為商周與宋代的古城遺址。…[詳細]
牯牛山城址
  牯牛山城址編 號:7-0194-1-194年 代:西周至春秋類 型:古遺址所在地: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簡 介:牯牛山城址位于南陵縣城東 3千米的石鋪鄉先進村,北面緊依 318國道,西南靠鄰205國道。1985年發現。1986年秋,利用航空遙感技術對遺址進行詳細探查,判定為一處古城址。199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古城進行了勘探和發掘。牯牛山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 900米,東西寬 750米,…[詳細]
鳳凰山銅礦遺址
  鳳凰山銅礦遺址位于安徽省南陵縣和銅陵市。已發現冶煉、采礦遺址近百處。其中銅陵市的木魚山、金牛洞,南陵縣的江木沖、塌里牧四處,發現一批西周、春秋煉鋼豎爐,唐宋礦石焙燒窯、圓形煉銅地爐,漢唐地下采礦場等重要遺跡,出土銅錠、銅器、鐵器、陶器等物。該遺址自西周早期始,延續至宋,長達兩千余年,對研究古代冶金史和長江下游社會經濟史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六安壽春城遺址
  壽春城遺址位于安徽省壽縣城關壽春鎮、城南九龍鄉境內。壽春城作為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后一座都城,有著非常豐富的楚文化遺存。遺址布局方整規矩,總面積26.35平方公里,其規模僅次于燕下都。該城東、西、北三面臨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內呈矩形分成15個區域,每一區域內系統規劃有水道。這種城市布局與同時期列國都城相比可謂別具一格。發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國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年代…[詳細]
新陽城遺址
  新陽城遺址位于安徽省界首市城區西北17公里處,俗名尹城子,占地136畝,遺址略高于周圍平地1.5米。1998年新陽城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城存在于春秋至三國時期,歷時達1000年之久,因地處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屢遭戰爭洗劫,自成一部興衰史。其城春秋為蔡國屬地,時稱莘邑,《左轉·莊公十年》:“荊敗蔡師于莘”,即此。秦置為新陽縣,隸陳郡。新陽得名于新水《水經·潁水注》:…[詳細]
定遠東城遺址
  東城遺址,位于安徽省定遠縣大橋鎮三官集油坊村。據明朝嘉靖年間高鶴編纂的《定遠縣志》記載:在定遠東南離縣城50華里的東城遺址;三官集故城遺址,輪廓非常明顯,有內外兩城。內城,東西一華里半,南北一華里,四周城基高出地面-尺,四角城樓高出地面五公尺,四周護城濠深約一丈左右。城址里,遍地是飾有細紋的秦磚漢瓦殘片,城中有古井70多口。農民在城址里挖出許多秦漢遺物,附近農民家里都收藏一些古代器皿。外城也呈長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 亚洲国产性色AⅤ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站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乱码首页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