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龍巖市旅游

龍巖市文物古跡介紹

新屋下藍氏民居
  新屋下藍氏民居位于官莊畬族鄉樹人村新屋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三進三列民居建筑,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通進深34米,通面闊32米,磚木結構,中廳抬梁式木構架,上廳穿斗式木構架,夯土地板,下廳天井石板圍砌,中廳天井卵石圍砌。中廳墻書有“雷鋒日記”等,上廳墻書有“論聯合政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標語。保護范圍:東側外延7米至村道,南側外延1米至,西側外延5米,北側外延12米至水溝。建設控制地帶:東側自保護范圍外延10米至農田,南側自保護范圍外延5米至,西側自保護范圍外延2米,北側自保護范圍外延10米至村道北沿![詳細]
紅四軍前委舊址賴家祠
  紅四軍前委舊址賴家祠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鳳城街道九一中路110號,年代為1929年。簡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通面闊13米,總進深21米,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單進廊院式。分前后兩廳,兩側為廂房,后廳高兩層,抬梁式木構架,硬山頂。1929年5月25日至27日紅四軍第二次入閩時在此設前委指揮部,紅四軍黨代表毛澤東同志居住于此。25日晚,毛澤東在此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和中共永定區委的聯席會議,并成立永定區革命委員會。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紅四軍前委舊址賴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丁甘如故居
  丁甘如故居位于白砂鎮碧沙村碧沙路31號,又名崇德堂,建于清代,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主座坐南向北,外大門坐西向東,外大門額陰刻“山水含輝”,正大門額陰刻“山輝川媚”。丁甘如(1917-1995),福建省上杭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詳細]
閩西列寧師范學校舊址(世德堂)
  閩西列寧師范學校舊址(世德堂)位于虎崗鎮虎西村,年代為1930。閩西列寧師范學校舊址(世德堂),位于虎崗鎮虎西村樓上世德堂,建于民國初年,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方形,土木結構,坐西朝東,兩進三落廊院式帶兩翼橫屋,歇山頂,山墻擱檁。1930年12月15日,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遷駐虎崗后,紅四軍隨后創辦列寧師范學校,校長郭滴人,駐虎西大竹園樓上世德堂。當時,學校承印《紅旗》、《紅報》等報刊及《識字課本》、《看圖識字課本》、《勞動小學國語課本》。保護范圍:建筑四周東、南、西、北各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端線外延15米。……[詳細]
泉溪天后宮
  泉溪天后宮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大池鎮南燕村南裕組,始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坐西朝東,占地面積938平方米,二進二廂房帶右邊房土木結構建筑。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為:池塘、灰坪、大門、前廳、天井、后廳,后廳面闊兩間,進深5米,正中屏風供奉媽祖神,屏風后設木梯可通四層樓閣式塔頂層,前廳與后廳間以兩側廊相連,右側廊正中開一門,可通邊房。大門左右有抱鼓石,懸梁枋檀有木雕雀替一對,院內有人物、動物、花鳥壁畫16幅,繪制精美。該建筑風格獨特、精美,為研究我區媽祖文化及宗教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2001年被新羅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永定區委舊址金砂公學
  中共永定區委舊址金砂公學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金砂鄉原金砂中學校園內,年代為1927年。簡介:建于清宣統二年(1910),坐東向西,占地880平方米,高兩層,敞開式走廊,南側設一樓梯,懸山頂。樓前為雨坪,圍墻及半圓形拱門。1927年10月25日,在羅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區第一次代表會議在金砂公學舉行,有代表20余人。會上成立了中共永定區委,羅秋天為書記,羅秋天、張鼎丞、盧肇西為常委。保護范圍:東至山頂,西至圍墻外50米,南至中學綜合樓外墻,北至小溪。2018年,中共永定區委舊址金砂公學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福建軍區后方總醫院制藥廠舊址長森公祠
  福建軍區后方總醫院制藥廠舊址長森公祠位于長汀縣四都鎮漁溪村,年代為1933年。簡介:建于清代,坐西北朝東南,二進三落,土木結構,由門廳、前圍屋、內雨坪、上中下廳、兩個天井及左右各一排橫屋組成,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60平方米。1933年2月,福建軍區后方總醫院制藥廠在此設立,該廠利用當地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研制出大量藥品,供應紅軍醫院和地方民眾,為蘇區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2018年,福建軍區后方總醫院制藥廠舊址長森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黃坑天后宮
  黃坑天后宮位于上杭縣南陽鎮黃坑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坐東朝西,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有放生池、雨坪,下廳、天井,上廳,北側建有南山亭,南側建有橫屋開五間。橫屋外建有五谷仙廟,于道光壬寅年(1842)建,面積29平方米。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懸山頂。南山亭和五谷仙廟為附屬建筑。保護范圍:東側滴水向外延伸10米,南側五谷仙廟滴水向外延伸10米,西側大門向外延伸60米,北側南山亭向外延伸10米。2018年,黃坑天后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云川盧氏祖祠
  云川盧氏祖祠位于龍巖市永定區坎市鎮后龍山,年代為明。簡介:下祠始建于明弘治十年至十二年(1497-1499),上祠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至十六年(1501-1503),坐東朝西,總占地面積2公頃,兩祠空間布局基本相同,左右并列分布,由旗桿石、池塘、院墻、院坪、下廳、中廳、上廳、后坡及兩側橫屋組成。外門樓均開在宗祠右側,中廳面闊三間,山墻擱檁式構架,懸山頂。保護范圍:東至后圍墻外20米,至池塘外10米,南、北各至圍墻外10米。2018年,云川盧氏祖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汀州試院
  汀州試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結構,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后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署址,明、清兩代辟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長汀革命歷史陳列館”。……[詳細]
111、白土暴動舊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土暴動舊址
  白土暴-動-舊址:東肖犀牛排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東肖鎮菜園村犀牛排,舊址坐北朝南,為一廣場,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北為司令臺,中為紀念碑和廣場,南入口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1928年8月6日,龍巖、永定、上杭三縣農民暴-動-武裝在此集中,舉行白土暴-動-并首次攻打龍巖城。1938年3月1日,新四軍第二支隊在此集中,開赴皖南抗日。1993年7月,東肖鎮人民政府在此設立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遺址是閩西三縣舉行聯合暴-動-并首次攻打龍巖城、反抗陳國輝-統治的英勇嘗試所在,具有重要的革命歷史意義。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毛澤覃舊居劉氏茂元公祠
  毛澤覃舊居劉氏茂元公祠位于長汀縣四都鎮樓子壩姜畬坑自然村,年代為1934-1935年。簡介:建于清末,坐西向東,土木結構,二落一進,懸山頂,由門樓、雨坪、上下廳、左右橫屋組成,占地面積480平方米。上廳曾被國民黨軍隊燒毀過,1952年重建,面闊三間,檁擱夯土墻;下廳為穿斗式木構架。當年,毛澤覃受中共中央蘇區分局指派,以分局委員的身份留在中央蘇區時,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曾居住于此。2018年,毛澤覃舊居劉氏茂元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廬豐天后宮
  廬豐天后宮位于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濟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奉祀海神媽祖。坐南朝北,通面闊32米,通進深25米,占地約12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門廳、拜亭、大殿,兩側帶護厝。大殿面闊3間,進深3柱,穿斗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宮內彩繪壁畫紋飾多樣,斗拱別致美觀,木梁架雕花漆繪,石柱礎形制雕飾各異。1926年上杭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此成立。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廬豐天后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4、華家華氏民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家華氏民居
  華家華氏民居位于蛟洋鎮華家村竹頭背,由華學乾(號行一)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建筑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進三列,磚木結構,開三十余間,門樓為石質牌坊,門額嵌“鴻圗獻瑞”石質橫匾,門樓左右立石桅桿一對,存有“州司馬第”匾額一方。保護范圍:東側外延1米至華子輝宅西側,南側外延3米至華子鈺宅北側,西側外延2米,北側外延20米內。建設控制地帶:東側自保護范圍外延10米至華子輝宅東側,南側自保護范圍外延20米至華子鈺宅大門外坪,西側自保護范圍外延6米,北側自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團部舊址——龍泉小學
  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團部舊址——龍泉小學位于新羅區東肖鎮龍泉村龍泉小學內。原為龍泉書院,建于清光緒年間,坐北朝南,圍合院式土木結構瓦平房,建筑面積720平方米。1928年改為龍泉國民小學。1938年1月,新四軍第二支隊建立后,第四團團部駐此,該團在東肖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發動群眾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和保衛蘇區土地革命勝利果實,同時在與國民黨頑固派開展針鋒相對的斗爭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該建筑是新四軍第二支隊組建的重要歷史見證。2018年被新羅區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閩西特委舊址(樹槐堂)
  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位于上杭古田蘇家坡村,建于明末清初。整座建筑座西朝東,面闊7間,進深6間,磚木結構,三合土地面,建筑面積672平方米,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一正兩橫布局,正樓分前、中、后三進廳堂,后廳為兩層堂屋,中、后廳左、右兩側均設有廂房;兩橫為南北兩側護厝。1929年10月,中共閩西特委從上杭城遷至蘇家坡,特委機關就設在樹槐堂,在這里領導閩西地方黨的各項工作,開展土地革命斗爭,協助紅四軍的各項工作,一直工作到1930年3月,為領導建立和鞏固發展閩西革命根據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隨同特委機關來到蘇家坡的毛澤東攜賀子珍就住在樹槐堂后廳左側的小0。在這間小0里,身患瘧病的毛澤東一邊養病,一邊代表紅四軍前委指導閩西特委的工作,在這里工作和生活了40多天。他化名“楊先生”,工作之余,經![詳細]
汀州城墻
  汀州城墻—(汀州古城墻、朝天門城樓、三元閣城樓、寶珠門城樓)位于龍巖市長汀縣汀州鎮。始建于唐大歷四年(769)。汀州刺史陳劍將汀州治從東坊口遷此筑土為城,唐大中初年刺史劉峻始創敵樓179間,筑子城,稱為“雄鎮”。宋治平三年(1066)首次對汀州城墻進行大規模擴建,城墻周長“五里二百五十步”,開辟六道城門。明洪武四年(1371)土城全部包以磚石,建女墻六百七十五丈。現存1500米城墻及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成為長汀悠久歷史的見證。汀州古城墻始建于唐大歷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墻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F在保存完好的……[詳細]
118、王全珍故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全珍故居
  王全珍故居位于新羅區紅坊鎮聯合村和合西路56號,坐西南朝東北,建筑面積165平方米,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為單廳二廂房兩側間土木結構平房建筑,抬梁式單檐歇頂,通高5米,后廳有左右廂房,天井設左右側廳,大門前有一塊土坪。1906年,王全珍出生于此,1928年8月參加了太平里秋收暴-動-。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南征北戰。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海軍南海艦隊后勤部部長、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2017年被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早康會議舊址
  早康會議舊址位于上杭縣白砂鎮早康村,1929年6月8日,毛澤東、朱德、陳毅、肖克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召開中國共產黨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史稱“早康會議”,是古田會議的前奏曲,有著重大的歷史紀念意義。由會議所在地嚴氏宗祠和司令部舊址、政治部舊址三座建筑組成。嚴氏宗祠,又名東洋堂,坐東南朝西北,由外大門、前、正廳等組成;外大門開向東北,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帶前廊,墻體承檁,懸山頂。司令部舊址坐北朝南,主座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懸山頂。政治部舊址坐南朝北,主座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懸山頂![詳細]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1929年3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里。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里。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中央革0據地的偉大戰略計劃。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日韩中文字幕网先锋资源 | 亚洲日本欧洲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华人在线视频 |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