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龍巖市旅游

龍巖市紅色旅游景點

龍巖市古田旅游區
  古田旅游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擁有古田會議會址群、古田會議紀念館、毛主席紀念園等核心景區,是“全國十大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詳細]
長汀紅色舊址群
  長汀紅色舊址群位于長汀縣城。長汀于唐開元24年(公元736年)置汀州,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其中古韻悠長的明清古街店頭街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明街”。長汀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集散地,被稱為“世界客家首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央蘇區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長汀是海外聞名的客家首府,客家風情萬種,悠久的歷史給長汀留下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飾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風土文化和客家飲食文化。長汀的客家美食中外聞名,是“中國客家菜之鄉”、“福建省美食名城”,素有“食在長汀”的美譽。長汀被稱為“紅軍的故鄉、紅色土地和紅旗不倒”“三紅”土地,是全國21個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詳細]
才溪鄉調查舊址景區
  才溪紅色景區位于素有“模范之鄉”、“將軍之鄉”、“建筑之鄉”美譽的上杭縣才溪鎮。景區包括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光榮亭和列寧臺,以及上杭廉政教育基地紅色影視展播館。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全國紅色旅游三十條精品線路之一。才溪鄉調查舊址景區主要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溪區蘇維埃政府、才溪區工會(列寧堂)、光榮亭等,以及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100個經典景區和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才溪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當年才溪鄉有青壯年3400人參加紅軍,占青壯年總數的80%,1200多人為革命犧牲,其中40多位烈士為團級以……[詳細]
古田會議舊址
  古田會議舊址古田會議會址地處閩、贛、粵三省交界處,位于福建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國初,為推行新學,該祠改為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開展土地革命,和聲小學改名為“曙光小學”。祠堂由前后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建筑面積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澤東同志主持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決議案。這便是著名的古田會議。目前,會址大廳已恢復當年開會的原貌。馬克思、列寧畫像和代表席位、大會會標、主席臺以及墻上的黨旗都按原樣放著。會址左邊有荷花池,右邊有紅軍檢閱臺,后面豎立“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紅色大字,背后是茂密的樹林。會址對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會議陳列館。多是閩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詳細]
漳平象湖紅色革命舊址群
  漳平象湖紅色革命舊址群位于漳平市象湖鎮楊美村,擁有多處珍貴的紅色革命舊址,其中榮福堂墻壁上至今完整保留著1929年朱德率紅四軍出擊閩中途經楊美村時,紅軍戰士購買大米寫的留款信。這封留款信是全國現有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處,是當年紅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的歷史見證,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漳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該紅色革命舊址群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把保護利用與旅游開發作為實施“旅游興市”戰略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緊抓實。景區聘請三明市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處,按照《文物法》及“修舊如舊”原則,編制《榮福堂搶救性修繕工作規劃》;聘請高校專家組編制《象湖鎮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象湖紅色革命舊址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旅游規劃,嚴格按照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的標準,從旅游交通、景區游覽、旅游安全、郵電、衛生、旅游購物、綜合……[詳細]
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
  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位于龍巖市新羅區北環西路51號,是一座全面反映閩西革命史、重點凸顯中央蘇區(閩西)歷史的綜合性革命博物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占地面積約25畝,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主樓是具有民族風格的樓廳式建筑,館內擁有十二個陳列展廳。該館堅持常年免費為觀眾開放,建館二十年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100多萬人次,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閩西老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曾獲得“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發展歷史1984年,在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生前提議下開始籌建。1986年,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建成。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6張)1989年,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對外開……[詳細]
永定牛牯撲紅色旅游景區
  牛牯撲,村莊名,位于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西北,著名的老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朱德、粟裕、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素有“閩西小井岡山”之稱。929年8月21日,毛澤東偕夫人賀子珍,在紅四軍粟裕支隊的護衛下秘密來到牛牯撲村,一邊養病,一邊訪貧問苦,指導永定地區的土地革命斗爭。由于蔣介石發動“三省會剿”,國民黨“清剿”部隊配合金豐民團分數次“圍剿”牛牯撲。為了毛澤東的安全,中共永定縣委決定將毛澤東從牛牯撲的“華興樓”轉移到青山下竹寮。因為牛牯撲所在的山地曾經又叫“饒豐山”,毛澤東風趣地稱竹寮為“饒豐書房”,并在書房內繼續指導閩西、永定的土地革命斗爭。1929年9月17日,當地反動民團突然向牛牯撲撲來。山峭路陡,瘧疾纏身的毛澤東無法行走,擔架也派不上用場,牛牯撲……[詳細]
閩西革命烈士陵園
  在福建省龍巖市城區虎嶺山上,有一座莊嚴宏偉、布局嚴整、頗具特色的園林化烈士陵園。1989年經國務院批準,由民政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由民政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100處愛國主義教育之一。是閩西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閩西是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軍的故鄉。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烈士的鮮血,這里的每一座山林都迷漫著戰火的硝煙,這里的每一條河流都陪伴著紅軍勇敢戰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閩西有十多萬兒女參加紅軍,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8.6萬中央紅軍中就有2.8萬閩西優秀兒女。當年,中央紅軍強渡湘江;沖破了國民黨第四道-線,是6000多名閩西子弟兵組成的紅五軍團第34師臨危受命,擔任全軍殿后任務,大部分血染湘江;當年,由2000多名……[詳細]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積15470m2,以革命舊址為原狀陳列宣傳毛澤東在才溪革命實踐活動的專題紀念館,有館藏品1100余件,包括兩處毛澤東才溪調查會址(才溪區蘇維埃政府、區工會)和兩處革命舊址(光榮亭、列寧臺)以及才溪“九軍十八師”陳列室,是典型的前方后圓客家民居。毛澤東才溪鄉調查陳列室共10個展廳,展線長350米毛澤東曾三次到才溪鄉開展調查,1933年11月下旬,毛澤東同志帶領中央通訊排的警衛戰士,第三次來到才溪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此次到才溪,是處在第五次反圍剿、反--斗爭的時候。當時,黨內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給中國革命事業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革命處于緊要關頭。為了挽救中國革命,毛澤東同志長途跋涉,從江西瑞金來到才溪作深入的社會調查,了解中央蘇區有名的才溪鄉是怎樣把落后……[詳細]
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松蔭堂)
  松蔭堂,又名永東樓,位于古田鎮八甲村,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屬磚木結構。屬圍垅式建筑,二層二進五廳七開間土木樓房,建筑面積850平方米,占地面積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為一正兩橫,正樓分正門、前廳、天井、大廳、廂房和后廳,兩橫是兩側護厝。大廳為疊高平房、后廳為二層樓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飛檐翹角,雕梁畫棟。20世紀20年代,外國傳教士強行租用松蔭堂為禮拜堂。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到達古田后,外國傳教士都先后離去。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進駐古田,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蔭堂。毛澤東、陳毅以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也住在這里,積極為即將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作準備。1929年12月中旬,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詳細]
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
  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位于上杭縣古田鎮八甲村、溪背村、上洋村、五龍村、蘇家坡村,年代為1929年。簡介:包括紅軍士兵委員會舊址(毓公祠),紅軍軍醫處(吉興堂),紅四軍后勤工作部門舊址(篤厚堂),紅四軍哨所舊址(文光閣、紅軍橋),閩西特委機關干部培訓班舊址(鴻玉堂)及蘇家坡圳背巖洞等7處,與古田會議密切相關,是古田會議內涵的補充和延伸,為古田會議的0-召開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保護范圍:毓公祠、篤厚堂、吉興堂:建筑四周各向外延10米。文光閣:閣四周各向外延20米。紅軍橋:橋四周各向外延20米。鴻玉堂:東至發電站圍墻,西至西山墻外10米,南至圍墻外10米,北至后檐墻外10米。蘇家坡圳背巖洞:東至山頂分嶺,西至溪西岸,南至停車場,北至洞外30米。2018年,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詳細]
古田會議紀念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是介紹古田會議歷史及其意義的專題革命紀念館,建于1964年。全館占地面積8.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擁有館藏文物11000多件,其中珍貴文物2000多件,為福建省文物數量最多的革命紀念館。陳列館建于1972年,有10個陳列室;陳列展覽展線長306米,展出文物400多件,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古田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二是光輝的古田會議決議、三是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古田會議紀念館為市屬副處級事業單位,現有編制40人,工作人員60多人,下設文物資料科、陳列宣傳科、保衛科和辦公室,管轄古田會議會址、紅四軍前委機關暨紅四軍政治部舊址耕心堂、紅四軍司令部舊址中興堂、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作舊址協成店、0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文昌閣、0閩西特委機關……[詳細]
龍巖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
  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龍巖市虎嶺山閩西革命烈士陵園內,為紀念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閩西革命先烈而建。1955年奠基,1956年10月19日落成。紀念碑占地面積1500萬平方米,碑高25.38米。漢白玉、花崗石壘砌。基臺三層臺坪,周圍欄桿;四面分別鐫刻鄧子恢、張鼎丞、魏金水、伍洪祥等題詞。1991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閩西是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閩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10多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在冊烈士24000多人,占福建省烈士總人數的53.6%。為了緬懷褒揚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后人,閩西人民于1955年在龍巖市城區虎嶺山興建了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1984年,根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譚震林副委員長生前提議在烈士紀念碑北端興建閩西革命烈士紀念館,1……[詳細]
長汀縣革命委員會舊址
  長汀革命舊址位于福建省西部長汀縣,開創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初,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井岡山轉戰到贛南、閩西,3月份,第四軍發動的長嶺寨戰役告捷,紅軍攻占了長汀城并成立了閩西第一個紅色政權——長汀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到5月時,紅軍控制的區域達到五個縣,方圓數百里。又經過不斷的發展,閩西、贛南革0據地逐漸連成一片,到1930年的下半年,形成了中央革0據地。長汀革0據地是閩西革0據地的一部分,后來也成為中央革0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汀革命舊址主要包括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福音醫院、云驤閣、章耕別墅、中華基督教堂等處革命舊址。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長汀縣城兆征路,舊址原是歷代汀州府的府試院,1857年改建。舊址的整個建筑為木質結構,占地3000多平方米,內有朱子祠、龍山書院等建筑……[詳細]
15、衍香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衍香樓
  衍香樓坐落在永定縣東南部的湖坑鎮新南村,南溪與奧杳溪的匯流處。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圓形土樓,坐東北朝西南,占地約4300平方米。主樓圓形,高4層,直徑40米,土木結構,內通廊式,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外墻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底層厚1.5米,四層厚0.7米。每層34開間,底層設廚房、餐廳,不開窗;二層不開窗,設糧倉,三、四層為臥室。二層以上每層的廊檐下設木構小儲藏室。主樓后廳為豁口廳,較寬敞,供奉神座,前為小天井,與前面和兩邊的廊道圍合成一個院落,與樓門廳、樓中間的祖堂同在中軸線上。后廳兩側各有一磚砌拱門,與主樓內通廊連接。后廳前向左右兩邊柱子上的楹聯:“不因富貴求佳地,但愿子孫做好人。祖堂位于樓中間,單層,方形,磚木結構,比后廳低一個臺階。歇山頂,穿斗、抬梁混合式……[詳細]
何叔衡烈士死難處紀念亭
  何叔衡烈士死難處紀念亭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濯田鎮梅逕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寧鄉人。1914年,何叔衡與毛澤東相識于長沙并成為摯友,1918年4月與毛澤東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并任執行委員長,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并共同發起成立長沙的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后,到上海為黨創辦地下印刷廠等;1928年6月,赴蘇聯出席中共六大,9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被編在特別班學習,1930年7月回國后,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組織營救被捕同志,將暴露身份的同志轉往蘇區;1931年11月……[詳細]
紅軍長征第一村
  二萬五千里長征零公里處、紅軍長征第一村--鐘屋村位于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中屋村。松毛嶺戰斗指揮部舊址暨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建于清初。占地面積314平方米,廳堂式建筑。1934年9月,為保衛蘇區,掩護紅軍主力轉移,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近萬名閩西地方武裝在中央蘇區“東大門”松毛嶺阻擊數倍于已的國民黨軍“圍剿”,浴血奮戰七天七夜。9月30日,紅九軍團等撤離陣地,在中屋村觀壽公祠前舉行誓師大會,告別鄉親,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這位被毛澤東同志稱贊為寫中國革命最成功的外國作家,在《西行漫記》一書中,有一句關于長征的話:“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陜西北道路的盡頭為止。”這個“福建的最遠的地方”就是--長汀鐘屋村。鐘屋村,距長汀城43公里,是長汀縣南大門,當年中央蘇區的東大門……[詳細]
上杭臨江樓
  臨江樓是毛澤東的舊居,毛澤東一生住過的舊居千百處,但是,對每一位衷心敬仰的來訪者,臨江樓是不同尋常的革命樓,它伴隨著毛澤東的一首偉大的人生戰歌《采桑子·重陽》名揚天下。風景如畫的臨江樓曾經是“廣福隆”貨棧舊址,也是行棧業老板的別墅。這里先后設過酒店,經營過油,鹽、米,豆生意。該樓占地約300m2,高三層(外三層、里二層)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多次到上杭開展革命實踐活動,毛澤東曾九次到上杭。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澤東再一次來到上杭,就住在臨江樓二樓的東廂房,當時毛澤東正身患嚴重的瘧疾病,是由幾個赤衛隊員用擔架抬著,從永定合溪一路護送著來到剛解放的上杭城。第二天清晨,毛澤東仁立“臨江樓”二樓正廳前,迎著深秋勁風,望者對岸漫山遍野盛開的菊花和逝者如斯的汀江水,紅四軍入閩半……[詳細]
長汀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
  長汀: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二十四師約2萬多人守衛在這里。紅一軍團于廣昌戰役后,奉命東進福建建寧、泰寧,爾后抵達長汀;紅九軍團參加廣昌戰役后,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而留在長汀;紅二十四師的前身是閩西地方武裝組建成立的紅十二軍,1934年春在瑞金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直屬總部獨立第二十四師,在保衛連城戰斗后到長汀。1934年9月30日上午,紅九軍團在長汀鐘屋村觀壽公祠堂門前草坪召開群眾大會,告知紅軍要轉移,要鄉親們做好堅壁清野,并向赤衛隊、少先隊發送0、彈藥。下午3時,紅九軍團分兵兩路出發,經河田到長汀,在城內休整4天后,于7日晨抵達與瑞金相鄰的長汀古城,當晚到瑞金。第二天拂曉到武陽。當天,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從中央帶回消息,紅二十四師及于都補充一團劃為紅九軍團建制。10日,全軍團集結……[詳細]
楊成武將軍紀念館
  楊成武將軍紀念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汀州鎮西門羅漢嶺楊成武將軍廣場東側。楊成武將軍紀念館與楊成武將軍銅像、楊成武將軍廣場融為一體。紀念館館名由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原全國政協委員沈鵬題名。紀念館占地361.06平方米,是一座粉墻黛瓦、磚混結構單層客家建筑。楊成武將軍(1914—2004),福建省長汀縣宣成鄉下畬村人,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指揮或參與指揮了許多著名的戰役戰斗,多次創造革命戰爭史上的奇跡,為創建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勛,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和部隊指戰員所熱愛和崇敬的開國將領。在紅軍長征中,楊成武將軍所在的紅4團多次作為先頭團,連續突破國民黨軍四道-線,血戰湘江,突破烏江,搶占婁山關,保衛遵義會議,屢戰屢勝。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同志的直接指揮下,參加了四渡赤水、智取三縣、搶渡金沙江、跨越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 中文婷婷偷拍免费视频 |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