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文物古跡介紹

磬山塔林
  磬山塔林,在宜興市湖氵父鎮崗下村,是磬山崇恩禪寺及分屬寺院高僧的墓地。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磬山崇恩寺興建于明代天啟年間,名磬山禪院,入室弟子4人,以玉琳通秀最為著名。清順治皇帝慕其名,于順治十五年(1658年)遣使詔請,次年抵京后,賜以名香法衣,賜名大覺禪師。順治十七年(1660)秋再次奉召入京,賜號大覺普濟能仁國師,賜紫衣金印,于佛成道日(農歷十二月初八)在阜成門外慈壽寺說佛講經。次年順治帝駕崩,玉琳國師率弟子為他作佛事7晝夜。康熙帝即位后,遣重臣驛送南歸,改磬山禪院為磬山崇恩禪寺。雍正三年(1725)賜額“宏闡法印”。乾隆皇帝御書“天下第一祖庭”,敕建石牌坊于山腳下進山路口(現存兩側石柱),御賜“磬山崇恩禪寺”匾額。寺院殿宇宏偉,規模宏大,常住僧眾400……[詳細]
施耐庵墓
  施耐庵墓位于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1957年和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兩次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施耐庵世居興化(楊新《施讓墓志銘》“鼻祖世居揚之興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孫施述元扶柩歸里,葬于白駒場施家橋。《興化縣續志》載:“縣境合塔圩內施家橋葬元隱士施耐庵”。元明時期的白駒場施家橋及合塔圩內施家橋,皆今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自明代以來,歷年清明節前后,施氏后裔都從四面八方聚集施家橋,在祖塋前舉行隆重而簡樸的祭祀活動。明初所建施耐庵墓,歷經數百年滄桑,到抗戰初期,淹沒在蓬蒿野草之間。1941年,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第三任縣長孫蔚民在堅持敵后抗日、組織軍民反掃蕩的艱苦歲月里,仍親往祭奠,并著手重修。不久孫蔚民奉命調離,臨行前專門交待接任者蔡公杰要修復、保護好施耐庵墓……[詳細]
283、徐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園
  徐園是一處始建于清代的漢族古代園林建筑。位于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公園內,“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園構筑于“桃花塢”舊址,位于瘦西湖長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韓園桃花塢故址。園中有黃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內有池塘,池水與湖水相通。過池是館軒,取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意,而稱聽鸝館。整個院落工整而又具變幻。繞過徐園,立于小紅橋,小金山聳立,湖面陡然放開。徐園規模不大,占地0.6公頃。但結構得體,庭院起承轉合,錯落有致。內有聽鸝館、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館等景,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聽鸝館前陳列鐵鑊兩具,相傳為南朝簫梁時鎮水之物,并立有《鐵鑊記》碑文,相傳是南朝梁時期的遺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地址:揚州市邗江區大虹橋路28……[詳細]
海青寺塔
  位于連云港市云臺鄉大村水庫之濱,稱“大村塔’。因此塔是為供養“釋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靈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稱“海清寺塔”。據塔的第五層東南面嵌的碑文記載,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鐫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級內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歷史。昔日殿宇已不復存在。??? 但從遺址規模踏勘,大體可以恢復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門前、中軸線上。塔后為前山門3間,額名“海清寺”。正殿3間,左右翼以配殿各3間,塔、寺的平面布置,并不按我國北魏佛寺舊法,塔置于正殿前。與唐宋以后佛寺建筑以殿為主的配置方法也不盡相同。但仍對正中軸線。因而該塔為我國建筑史上佛寺嬗變中寶貴的一例。??? 該塔為仿0式,九級八面。相對高度為40.58米(不包括基座在內)。塔身……[詳細]
朱家埭3號民宅
  朱家埭3 號民居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樹新村委朱家埭3 號,是常州優秀鄉土建筑代表之一。2011 年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朱家埭 3 號民居為朱一凡先生祖居,建于 1935 年,是當時蘇南地區具有典型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高檔次廳式民宅。該建筑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寬19.5 米,進深15.4 米,占地面積300 平方米,正廳五間一庭院,門樓高5.199 米,廂房高5.184 米,正廳高6.719 米。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居民建筑群,由院墻、門樓、二邊側廂及大廳主房構成,主房雕梁畫棟,整幢建筑為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木結構。現存一進院落,正廳五開間,東西各有廂房一間,庭院有石庫門樓,朝北有石刻匾額,匾額上鑲著“和氣致祥”陽文貼金大字,朝南有“厚德載物”磚刻字,門樓后是……[詳細]
虞山寶巖禪寺
  寶巖禪寺位于虞山寶巖生態觀光園的中心位置,是景區內的一個主要景點。寶巖生態觀光園位于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寶巖灣的蒼山翠谷之中,占地面積200公頃,被稱為“虞山第一灣”。園內森林景觀絢麗恢宏,以大片天然針闊混交林為主,建有果茶立體栽培園、果樹精品園、觀賞竹種園、楊梅品種園等森林植物生態園,同時開放有一列科普蒸汽列車,餐飲區有十多家特色農家飯店。現已成為了集農業生產、生態觀光、森林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旅游勝地,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親近、回歸自然的好去處。同時也是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一個森林景觀最為豐富的自然生態園。寶巖禪寺初名延福禪院,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南宋及元、明、清,寺屢建屢廢,民國時寺僧潭月重創此寺,殿宇一新。文革期間,寺被拆毀。歷史上……[詳細]
竹西公園
  竹西公園位于竹西路30號黃金壩橋東北角。占地面積8.67公頃,其中水面約占60%。公園1989年7月22日破土動工,1990年9月26日對外開放,是具有揚州園林特色的城郊農民集資創辦的第一家古典園林。1999年5月,被省建委確定為二級園林綠化企業。唐代竹西寺又名禪智寺。唐代詩人張祜“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以及杜牧“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的詩句,都是描繪的這一帶美麗風光。竹西寺也是歷史上帝王賞游臨幸之地。隋煬帝三下揚州,在此建造行宮。乾隆爺三游竹西寺,留有詩作,并為竹西寺題寫“竹西精舍”匾額。鄭板橋還有“二十年前載酒瓶,春風依醉竹西亭”的詩句。清代后期荒廢,原址在今竹西公園東北1公里處。竹西公園門廳五楹,上懸著名書法家林散之書“竹西公園”匾額。門廳以北聳立一座高大的景屏,透過方窗,……[詳細]
恒源暢廠舊址
  恒源暢廠舊址位于常州市鐘樓區三堡街141號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原常州第五毛紡織廠內),北臨京杭大運河。現存有辦公室、老廠房等民國時期建筑,占地面積346.375平方米。辦公樓位于大門入口處,始建于1936年,抗日戰爭期間焚毀,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運河,面闊五間,前后三進。總寬21米,總進深45米,西側另有寬1.58米的廊檐,總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8平方米。第一進磚木結構,二層,進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間寬3.8米,東為樓梯間,寬1.46米。此進整體為江南民居風格,兩坡屋面,硬山式,西部裝飾增加了羅馬柱、門窗套等歐洲建筑元素,結構上使用“人”字形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第二、三進連為一體,磚混結構,單層,寬19.5米,進深18.5米,中有水泥柱……[詳細]
界首護國寺
  界首護國寺位于高郵市界首鎮石橋街東側,清代為高郵八大名寺之一,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護國寺,始建于北宋初年,原為三間小廟,是稱關帝廟,后幾經衰敗,幾經修葺。明代宦官魏忠賢專橫跋扈,權傾朝野,此廟也一度改為魏公生祠,后隨魏忠賢受誅,生祠又改為關帝廟。清代康熙年間,住持戒如和尚重修殿宇,現有“關對殿”石碑一塊,刻有“康熙甲午年仲春月重修”字樣,可資考證。乾隆九年,紳何湘宜因中年喪妻和老年喪子而皈依佛門,拜高郵天王寺智慧和尚為師,法名廣成,住持護國寺。廣成和尚捐田200余畝作為廟產,實施農禪并重、站關募化,經營十多年,至乾隆二十四年,建成廟房四進,共100余間,山門朝西,頭進去天王殿,二進為關圣殿,三進為在雄寶殿,四進為法堂和方丈室,兩個廂有禪堂、念佛堂、客堂,后苑廣植松竹。其時寺廟頗具規模,殿宇……[詳細]
蘇中公學紀念園
  蘇中公學紀念園位于寶應縣曹甸鎮金吾莊。1944年2月, 蘇中區黨委、蘇中軍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決定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九分校為基礎,成立蘇中公學。1944年4月,蘇中公學在《蘇中報》上刊登了招生消息。招生簡章上明確:為培養抗戰建國人才,招收初高中畢業的有志青年入學。學校設有政治、文化、軍事、財政、民主等專業,學制半年。軍事系只要求初中畢業,其它系需要高中畢業。這條消息使大批的熱血青年大為動心,紛紛決定報考相關專業。1944年5月初,從蘇中各地區分批來到蘇公的學員,先后到達寶應縣東北地區的曹甸安豐一帶,蘇中公學的學生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來源,一是各分區、縣選送的干部;二是通過招生簡章向社會上招收的學生;三是淪陷區地下黨組織輸送來的進步知識青年,其中也有地方黨政干部、地下黨員和一部分……[詳細]
馮仲云故居
  馮仲云故居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薛家前 16號,為我國東北抗日聯軍著名將領馮仲云出生地。馮仲云故居建造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左右,原有房屋三進,均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第一進平房,六楹三間,正中明間檐下為石庫門,建筑面積70余平方米;第二進原為三間平房,現已改建為水泥混制樓房;第三進原為三間樓房,現改建為平房,屋后有一園,曾栽種花木,其東側另有兩間平房(原為廚房和豬舍)。整個故居建筑面積約為400平方米,占地面積近700平方米,現由其后人居住,目前第三進已建馮仲云紀念室。紀念室內陳列有馮仲云生平事跡介紹,還有他的著作、遺物、授勛、勛章等實物和照片,以及吉林省楊靖宇紀念館、哈爾濱工業大學等有部門贈送的對聯等。馮仲云故居曾接待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包括趙尚志的外甥、趙一曼的孫女等東北……[詳細]
大成一廠老廠房
  大成一廠老廠房位于大成一廠舊址的東端,劉國鈞辦公樓的北面,為單層工業廠房,坐東朝西,內框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用青磚砌筑,青磚留有模印陽文“★甸”等字樣,房頂蓋灰瓦。大成一廠的前身是劉國鈞等人在1916年集資創辦的大綸機器紡布廠。1916 年3 月,劉國鈞與蔣盤發等人集資9 萬元創辦了大綸機器織布廠,新建工廠發展順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資金,收購土地60 余畝,興建了現大成一廠舊址的廠房,成立了新的大綸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卷土重來,日貨大量傾銷中國市場,國貨紗布一蹶不振,大綸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亦是銷路阻老廠滯,連年虧損,至1929 年時已難以維持。當時劉國鈞因已獨立經營廣益染織兩個廠,獲得成功后打算擴大生產規模,于是在1930 年接盤大綸久記紡……[詳細]
南京楊廷寶故居
  南京楊廷寶故居 南京楊廷寶故居位于玄武區成賢街104號,是楊廷寶先生在1946年10月自行設計建造而成。 故居宅院占地面積約一干平方米。為永久紀念楊廷寶先生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突出貢獻,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將楊廷寶故居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廷寶是我國近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建筑人才,堪稱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師。 院內嘉木成片,植有松樹、椿樹、枇杷樹等,高大蒼翠,濃蔭如蓋。還辟有數墑菜畦,綠葉油油,生機勃勃。墑頭有一石欄水井。北院墻有一小型花房和一叢修篁,竹影扶疏,頗具詩韻。院門鐵制對開,臨街朝西。院內西南角有兩間小屋,原為門房,現空置。循十余米冬青夾道的水泥路折北,即至建于院東北的故居建筑。故居主樓坐北朝南,為西式三開間二層樓房,磚混結構,木門窗,內樓梯,紅色平……[詳細]
蘇州啟園
  啟園的園址原名葉家浜,是太湖邊種稻養魚的十余畝洼地。本世紀三十年代,東山人席啟蓀買進這塊地,在臨湖一邊挖土,擴展到40余畝,耗資十萬(當時幣值),歷時3年建成這座私家園林,所以又名席家花園。建園時,由著名畫家蔡銑、范少云、朱竹云等參照明王鏊所建的“招隱園•靜觀樓”的意境進行設計,“臨三萬六千頃波濤,歷七十二峰之蒼翠”,寓意深邃盡得湖山之勝。園內主體建筑“鏡湖廳”是位于山水層林之間的四面廳,為二層建筑,端莊雅致。廳的四面空曠,東面筑“五老峰”、“真竹假筍”,鋪地用小石砌成圖案,其間花木扶疏,有含笑、山茶、牡丹、桂花、紅楓、臘梅、鐵牙松,清幽悅目。特別月夜至此,更是媚人。園中復廊的隔壁辟圖案各異的漏窗,隱約可見被隔斷的園景,給人以遐想和游之不盡之感。復廊盡端及兩側綴以亭臺,愈臻古樸雅……[詳細]
南京愚園(胡家花園)
  “胡家花園”本名愚園,位于南京城西南隅胡家花園2號,前臨鳴羊街,后倚花露崗,南北長約240米,東西寬約100米,由宅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整個花園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勝,是晚清金陵名園之一,號稱“金陵獅子林”。其造型甚至可以與號稱“金陵第一園”的瞻園相提并論,它的建筑價值也絕不遜色于“九十九間半”的甘熙故居。胡家花園最早為明中山王徐達后裔徐傅的別業。后該園易主徽州商賈汪氏,再易主為吳用光。乾隆以后,該園逐漸敗落。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辭官歸里,購下西園故址,光緒初年構筑愚園,建有清遠堂、春暉堂、水石居、無隱精舍、分蔭軒、松顏館、青山伴讀之樓、覓句廊、依琴拜石之齋、鏡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韻軒、延青閣、容安小舍、秋水蒹葭館、棲云閣、春睡軒、柳岸波光、課耕草堂、嘯臺、養俟山……[詳細]
宜興盧忠肅公祠
  忠肅祠,在宜興市宜城鎮東珠巷東端,是為祭祀明末兵部尚書、抗清名將盧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盧象升(1600—1639),字建斗,號九臺,宜興茗嶺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僉都御史、左僉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廣巡撫、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等職,三賜尚方寶劍。象升雖文士,但善騎射,嫻戰略,能治軍。將兵平叛,屢立戰功,任內力主抗清,反對議和。崇禎十一年農歷十二月十二日在與清兵交戰中,犧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橋。崇禎十二年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賜祭葬,世襲錦衣衛千戶。南明福王時追贈忠烈。忠肅祠原稱盧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欽賜盧象升忠肅,乃稱忠肅祠。清咸豐四年(1854)遭兵燹,清同治九年(……[詳細]
靈山祥符禪寺
  祥符禪寺位于江蘇無錫市太湖馬跡山秦履峰南麓之幽境。始建于唐,“昔人施荒邱,作寺靈山址”,歷宋、明、清,幾經增修,遂成規模,達“優缽花開西域種,浮屠法演上乘禪”之境。唐貞觀年間(627年),馬跡山里人杭惲官至右將軍,歸田后舍山建剎。在長安時,杭將軍與唐僧玄奘交好。玄奘法師自天竺取經歸來,見秦履峰南麓地形酷似西天之靈鷲,即呼為小靈山,命弟子窺基于此開法,為慈恩宗第一世。宋大中祥符年間(1009年),重修后改稱“祥符禪院”。宣和四年開寺(1124年)。明洪武二年重修(1371年)。正統十年,賜大藏經一部(1447年)。嘉靖三十年,重修正殿(1553年)。隆慶五年,重修藏經殿(1583年)。萬歷元年,重建塔(1574年)。天啟四年,建大悲殿(1626年)。清康熙丁未年(1669年),海陽蘇子荊捐資重……[詳細]
三莊漢墓群
  泗陽漢墓多,尤其三莊漢墓成群,傳說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實為47處。分布在橡樹、三李、夫廟等村,南北長十數里,東面寬六七里,它們成5組分布,均以大墓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世紀六十年代,田野考古調查,初步認為這些漢墓群大墓應為泗水國王的王陵,周圍的土墩墓為貴族和-的陪葬墓,組成面積大、數量多的王陵區漢墓群。這些漢墓均有規律地分布在一條南北向的軸線上,其南端連接泗水國首邑遺址——城遺址。建國以來,南京博物院、華東文物工作隊及各市縣文物考古專家對江蘇境內的漢墓進行了全面調查,并發掘了包括徐州獅子山楚王陵、揚州高郵神居山廣陵王墓、邗江縣甘泉二號漢墓等在內的大量漢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基本弄清了楚和廣陵等封國的漢墓型制、喪葬禮俗、文物內涵及文化面貌。但對泗水國,因文獻記載簡……[詳細]
平望小九華寺
  小九華寺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鶯脰湖畔,四周環水,只有一座偉岸挺拔的安德橋相連。過去在小九華寺對面還有一座美麗的暮虹橋做伴。紅墻碧波、晨鼓暮鐘、櫓聲梵音不絕于耳,不失為一塊佛教寶地。 小九華寺面對鶯湖,鶯湖是杭嘉一帶的名湖,它與嘉興南湖、杭州西湖齊名。曾引來不少文人雅士吟詩作畫,如白居易、李白、楊萬里、陸龜蒙都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小紅吹簫工唱歌”,就是在這一帶留下的名句。《水滸傳》、《醒世恒言》等名著都有此湖的記述。小九華寺又名九華禪院,原名東岳廟。小九華寺建于明萬歷四十四年(1685年)里人吳國忠偕僧通運募建后殿,奉祀幽冥教主(即地藏王菩薩,故俗稱地藏殿),并鑄爐于庭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國忠子昌運偕僧朗涵募建大士殿。乾隆四年(1738年)建關帝殿、劉公祠。乾隆五年(1740年)監院僧……[詳細]
江浦文廟
  江浦文廟位于江浦縣珠江鎮東門大街,座落在縣城東北隅的鳳凰山下。文廟是供奉和祭祀“德配天地、道貫古今”,被尊為“大成至圣先師”的孔子的廟宇,因孔子曾被追封為文宣王遂得以稱名。它與祭祀仁義至上的“忠義先賢”關云長的武廟相配而珠聯璧合。據縣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知縣仇存仁自浦子口城遷建曠口山縣治東。其中為大成殿,兩翼為東西廡,左右為祭器庫、為齋湢房。(大成殿)前為戟門,門右為鄉賢祠。(戟門)前為欞星門、為屏門,左右柵欄一座,中為泮池,池南為照墻,墻南為天開樓。(大成殿)以東為門屏,(門屏)右為文明樓,(樓)后為明倫堂,(堂)東為日新齋、西為時習齋。(大成殿)最后為崇圣祠。”縣志還羅列了這組建筑之東的一組縣學建筑,于此可見洪武二十四年修建的江浦文廟這組建筑已是規制畢具。此種形制,后為清代所沿襲。清……[詳細]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熟女A∨乱伦中出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 | 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丝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