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文物古跡介紹

1、同里古鎮 A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里古鎮
  同里古鎮屬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宋代建鎮。鎮區內始建于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眾多,“川”字形的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2005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2005中國魅力名鎮前10佳”。《同里志》記載,五湖環境于外,一鎮包涵于中。鎮中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同里鎮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橋多。1、名人多。自宋代至清末年間,先后出狀元1名,進士42名,文武舉人93人。同里鎮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詩人葉茵、明代畫家王寵、清朝軍機大臣桂芬、書畫家陸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陳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煙橋、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王紹鏊、著名經濟學家金國寶家。2、明清建筑多。鎮志記載,自1271-1911年,鎮上先后建成宅院38……[詳細]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位于南京城南,指的是以夫子廟建筑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東起東水關淮青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至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南京在歷史上曾經十一次定都,六朝時代,夫子廟地區已相當繁華,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等處,都是當時高門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廟作為國子監科舉考場,考生云集,因此這里集中了許多服務行業,有酒樓、茶館、小吃,青樓0院也應運而生,內秦淮河上“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蕭鼓,晝夜不絕”,描寫的就是當時秦淮河上的畸形繁華景象。由于歷史的變遷,十里秦淮昔日繁榮景象早已不復存在。1984年以來國家旅游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對重點開發秦淮風光帶進行了復建和整修,恢復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詳細]
3、黿頭渚 A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黿頭渚
  黿頭渚位于太湖之濱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黿頭伸入湖中,故稱為黿頭渚。太湖,古稱震澤,亦名具區、笠澤、又名五湖。面積三萬六千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光以雄渾清秀見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黿頭渚從1918年開始建園。先后辟有橫云小筑、鄭園、退廬等。游人進園先至“太湖佳絕處”牌坊,過“問津”、“利涉”門后,漸行至長春橋邊。這里初春時櫻花破綻怒放,緋-白,一樹樹,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霧,燦爛眩目。這些櫻樹是日本友人贈送的。[詳細]
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北依青山,南臨平川,依山就勢,氣勢雄偉,使人有仰止崇高之感。孫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于北京,臨終時他希望將遺體葬于南京鐘山,故死后其靈柩暫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內,為了尊重他的遺愿,于翌年3月12日在他逝世一周年之日,在鐘山開始建墓,至1929年春落成,同年6月1日就將其靈柩從北京移葬于此。中山陵的設計頗具匠心,整個陵園像一座震民覺醒的大鐘,門前廣場南面石臺上的銅鼎,似鐘頂的掛鉤,半月形的廣場,如鐘頂圓弧,兩側圍墻似鐘形的兩邊,漫長的墓道如系錘的繩子,墓室的圓頂似鐘錘。這是象征著孫中山先生畢生致力于民主革命,喚起民眾-壓迫,為國家民族的振興而奮斗不息的崇高思想和光輝業績,寓意十分深刻。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門……[詳細]
5、明孝陵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座落在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明孝陵是南京地區建筑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陵垣周長達22.5公里。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決定,將明孝陵與北京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朱元璋的陵墓花了十七年時間建成。現存的僅為陵園最后部分。其總體布局分為兩部分:一是導引建筑的神道;神道上立有石獸、石人,陵園的宜城有遂逍可登其頂,頂的正中有石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二是陵寢主體建筑,即是朱元璋葬地。門內四方城有朱棣為其父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明孝陵布局宏雄,規制嚴謹,陵神道開了彎而且長的先例并影響了明清兩代,現存下馬坊、碑亭、石獸、望柱、翁仲石人、“治隆唐宋”碑殿、四方城和寶城等古跡,縱深2.62公里,當年圍繞的紅墻……[詳細]
高港口岸雕花樓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江南木商姚氏在口岸始建雕花樓(現東樓)。民國初年,該樓易主于經營長江航運的本地儒商李松如。李按照原樓風格續建了西樓和廂樓,擴建了樓外園林工程,歷時三年之久。2002年,口岸雕花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內亭臺樓閣百媚千嬌、雅致玲瓏,軒榭廊舫曲水流觴,錦繡華章。精美絕倫的木雕“福如東海”、“犀牛望月”,生動形象的磚雕“獅子盤球”、“琴棋書畫”,寓意深刻的石雕“五福臨門”“五福盤壽”,精華韻味,抒情斂性,皆為當時雕刻藝術的經典之作。《從奴隸到將軍》、《無雪的冬天》、《東進序曲》等電影曾在此拍攝取景。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口岸雕花樓清代泰州市高港區地址:泰州市高港區金港南路五一橋南側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電話:0……[詳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市江東門,這里曾是侵華日軍集體南京大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叢葬地。為悼念遇難同胞,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紀念館,后經1994年至1995年,2005至2007年兩次擴建,該館占地面積約7.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紀念館新館造型猶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東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頭是陳列豐富的展廳,周邊莊嚴肅穆的廣場可容納萬人-;中部是原館的遺址悼念區;西部大片開闊區域是樹木蔥蘢的和平公園;另外,還有十多座形態逼真、寓意深刻的雕塑點綴其中,整個展館分展覽-區、遺址悼念區、和平公園區和館藏交流區等4個功能性區域,是一座紀念性的遺址型歷史博物館,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隨著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廣泛宣傳,該館在國內外的影響日……[詳細]
常州天寧禪寺
  天寧禪寺坐落在常州延陵東路,素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1982年3月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4月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天寧禪寺始建於唐代貞觀,永徽年間(公元627-652-655年),禪宗牛頭禪初祖法融禪師,因山中僧人無食,來家鄉常州募化齋糧時“筑室十余楹”為開山之始;天復年間(公元901-904年)維亢禪師途經常州,聽說法融禪師的舊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為“廣福寺”,不久淮南節度史楊行密改名為“齊云寺”,并稱維亢禪師為齊云長老;至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下詔書,命令全國各州郡都要建崇寧寺,于是改名為“萬壽崇寧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皇帝又下詔改為“天寧寺”;到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又改名為“報恩廣孝寺”;不久,再次改……[詳細]
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后,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后,其子一夜豪,,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后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園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換頻繁,乾隆初,中部復園歸太守蔣棨所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光緒三年(1877)西部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進行搶修,……[詳細]
雨花臺風景名勝區
  雨花臺風景名勝區位于南京中華門外1公里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示范單位,并通過ISO9001/14001認證。年游客量達200萬人次以上。雨花臺,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時,佛教盛行,傳說高僧云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雨花臺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近年來,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詳細]
里運河文化長廊景區
  公元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時任朝廷督運總兵官陳瑄沿北宋沙河故道開鑿了一條運河線上不平常的河道,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清江浦。清江浦的開埠,對于運河全線漕運的暢通、明清時期淮安在全國中心城市地位的奠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由此成就了淮安“運河之都”的稱號。清江浦景區,位于里運河文化長廊“起(清江浦)、承(漕運城)、轉(山陽湖)、和(河下鎮)”四大片區的“起點”大閘口地段。范圍為西至清江大閘,東到越秀橋,南邊至輪埠路,北邊至圩北路南(不含美食街)。這里集淮安地方文化特色和古運河水景于一體,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處,是具有濃厚運河文化特征、濃烈地方文化氣息、濃郁生態園林特色的博物館群、國家4A級旅游景區、淮安市優秀外宣基地。“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石碑昭示著昔日的繁榮,清江大閘、陳潘二公祠、吳公祠、……[詳細]
12、留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留園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為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時人稱東園,其時東園“宏麗軒舉,前樓后廳,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疊山大師周時臣所堆之石屏,玲瓏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黃石疊石,似為當年遺物。泰時去世后,“東園”漸廢,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園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在“東園”故址改建,經修建于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園內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劉恕喜好法書名畫,他將自己撰寫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園中廊壁。后代園主多承襲此風,逐漸形成今日留園多“書條石”的特色。劉恕愛石,治園時,他搜尋了十二名峰移入……[詳細]
13、蘇州寒山寺 AAAA
蘇州寒山寺
  蘇州寒山寺霞光微曦時或暮色蒼茫中,于江岸湖邊,聽幾聲隨風飄來的鐘聲,不禁使人勾起一番懷古的幽思。在數不盡的名寺寶剎的鐘聲里,最教人心馳神往的莫過于蘇州城西寒山寺的鐘聲了。六朝古剎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502年-527年),但它的聞名于世要歸功于唐代詩人張繼。當年張繼進京趕考,名落孫山,郁郁還鄉,途經蘇州,夜宿楓橋,觸景生情,于是寫下了千古絕唱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古銅鐘為唐代鑄造,但后來被毀。明代嘉靖年間本寂禪師重鑄銅鐘。六如居士唐寅在《姑蘇寒山寺化鐘疏》中記敘甚詳,說此鐘聲音宏亮,聲聞十里。但這口銅鐘也不復存在。關于嘉靖銅鐘的下落有一種說法:它被日本浪人盜去,為此曾釀起風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寒山寺重建時,日本人士募……[詳細]
14、盤門景區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門景區
  盤門景區位于古城西南端,北臨吳宮泛太平洋大酒店和新市路,南跨環城河,景區內有著名的盤門三景:水陸城門、瑞光塔和吳門橋。1999年9月23日,新的盤門景區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9月,APEC財長會議在蘇州召開,景區內的四瑞堂被選定為會場所在。盤門是蘇州古城的八門之一,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因刻有木作蟠龍置于城門之上,以鎮懾越國,故稱“蟠門”。后因水流縈回交錯,改稱“盤門”。現存城門為元代遺構,城樓為1986年初夏重建。盤門由兩道水關、兩道陸門和甕城、城樓和兩側城垣組合而成,是蘇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的水陸城門,也是全國僅有的一座水陸并存城門,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陸城門分內外二重,二門之間設有甕城,既可藏兵,又可圍敵;水城門和陸城門緊相毗連,亦分內外二重,兩門之間還有暗道可通城樓。水陸城門均設有……[詳細]
15、蘇州獅子林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獅子林
  蘇州獅子林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面積約14畝。獅子林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譽為“假山王國”。獅子林始建于元代。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禪師來到蘇州講經,受到弟子們擁戴。元至正二年(1342),弟子們買地置屋為天如禪師建禪林。天如禪師因師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巖,為紀念自已的師傅,取名“師子林”,又因園內多怪石,形如獅子,亦名“獅子林”。天如禪師謝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園逐漸荒蕪。明萬歷十七年(1589),明性和尚托缽化緣于長安,重建獅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現興旺景象。至康熙年間,寺、園分開,后為黃熙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涉園”。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黃熙高中狀元,精……[詳細]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即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位于溧陽市前馬鎮水西村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西距寧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陽市區20公里,是一個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新四軍江南部隊的指揮機構。1939年8月,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已赴延安,新四軍軍部決定第1、第2支隊由陳毅統一指揮,并增設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建制,統一領導第1、第2支隊。11月7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水西村公開宣布成立,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劉炎、副主任鐘期光。指揮部轄第2團、新6團、第4團、挺進縱隊和地方武裝,共1.4萬余人。11月14日,第4團團部及2營組成為蘇皖支隊,渡江北上,1940年2月與先期過江的挺縱第3團合編,仍稱蘇皖支隊。5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重新組建第3團、第……[詳細]
17、何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
  何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道臺何藏舠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住宅的后花園,故而又稱“何園”。全園可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以兩層串樓和復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東園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廳,為一船廳,單檐歇山式,帶回廊,面闊15.65米,進深9.50米。以此建筑為主景,南向的明間廊柱上,懸有木刻聯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廳北有假山貼墻而筑,參差婉蜒,妙趣橫生;東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墻;西有石階婉轉通往樓廊;南邊建有五間廳堂,三面有廊。復道廊中的半月臺,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西園空間開闊,中央有一個大水池,樓廳廊房環池而建。池的北樓寬七楹,屋頂高低錯落;……[詳細]
18、網師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師園
  網師園位于帶城橋路闔家頭巷,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網師園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是蘇州園林中極具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的代表作品。網師園原為南宋淳熙年間吏部侍郎史正志所營“萬卷堂”故址,堂前曾有花園一座,名“漁隱”。之后,園歸丁氏,日久荒廢。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退隱蘇州,在萬卷堂舊址營筑別業,以網師自號,兼取史正志“漁隱”舊義,且與所在王思巷諧音,名叫為“網師園”。沈徳潛有《網師園圖記》。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彭啟豐曾來回參加元宵游宴。宋氏死后,園漸頹廢。乾隆末為太倉富商瞿遠購得,增置亭臺竹木,半易網師舊觀,人稱“瞿園”,又名“蓬園”,錢大昕有《網師園記》。同治初,同歸江蘇按察使李鴻裔。因與蘇舜欽所建滄浪亭相近,李氏白號“蘇鄰”,并改……[詳細]
新四軍劉老莊連紀念園
  新四軍劉老莊連紀念園(淮陰八十二烈士陵園)始建于1955年,是為紀念1943年3月18日,我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八十二名指戰員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的率領下為掩護劉老莊當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轉移,從拂曉達黃昏,面對一千多日偽軍的瘋狂掃蕩,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英勇頑強的擊退敵人五次沖鋒,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講話中稱: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英勇抗爭的杰出代表。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講話中再次提出: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紀念園坐落在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境內,占地約480畝,綠化覆蓋率……[詳細]
20、個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個園
  個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郊的東關街。個園的前身是清初的壽芝園。相傳壽芝園中的疊石是石濤和尚的杰作。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商黃至筠購得此園并加以改建,在園中種植千竹,并取“竹”之半,又取蘇軾“可使食無肉,不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之意,稱“個園”。個園內的景物布局緊湊,以疊石立意、氣勢雄偉而著稱,尤以“四季假山”聞名于世。春山為個園月門,門上有石刻“個”字,形如三片竹葉。步入園門,修竹迎面,石筍參差,構成一幅以粉墻為紙,竹石為繪的春景畫面,以假襯真,猶如“雨后春筍”。進月門,向北為桂花廳,廳前廣植叢桂,后有清池一潭。池上有石橋可直達園北的七楹長樓,樓下有高大的梧桐樹,并有幾叢芭蕉點綴其間。夏山為繞桂花廳,是一座用太湖石疊成的玲挑剔透的“夏山”,湖石假山臨池而立,有洞溪、曲岸、幽洞、鐘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综合影院首页 | 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本一片 | 亚洲综合国产中文字幕 | 夜色福利少妇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五区 | 亚洲性欧美在线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