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舊縣古井位于丹陽市延陵鎮舊縣行政村舊縣自然村中,井占地約3平方米,為砂石質,井欄高27厘米,厚7厘米,內徑32厘米,外廓為圓柱形,內圓,并有繩索溝痕,井壁用青磚疊砌,井欄下用紅磚加高修建過。現井仍使用。該井是舊縣村明清時期人民生產、生活活動的直接見證,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銅鐘位于丹陽市人民公園內,該鐘鑄于唐代中和(883年)三年。原懸掛于丹陽市西門朝陽寺寺內,寺早毀,現移置于人民公園內,1983年建鐘亭保護。鐘高1.95米,侈口徑1.41米,厚0.11米。截面為圓形,唇六曲,口沿鑄以寬部,鐘體表黑綠色,分三段澆鑄的痕跡仍清晰可見。凸弦紋和豎向線條將鐘體劃分成八部分,腰箍上下各四,鐘紐為……[詳細] |
![]() | 該碑位于延陵鎮昌園中路供銷社院內,青石質地,碑高1.8米,寬0.83米,厚0.19米,為三國時東吳名臣韋昭(丹陽人)第48世孫為紀念先祖韋昭祠所立。韋昭(204—273),字弘嗣,丹陽延陵人,曾任三國時東吳,尚書郎,太子中庶子,封為高陵亭候,中書仆射侍中,為歷史上儒林名士,于公元273年被吳主孫皓殺害。該碑對研究韋昭生……[詳細] |
![]() | 該民宅位于丹陽市埤城鎮老陳街,門牌27號。該建筑建于民國,朝北向,房屋五棟,廂房三間,磚木結構,分布面積為684平方米。第四、五進均為四開間,進深七檁,上下二層。第二、三進為三開間,進深七檁。第一進三開間,東西二廂房,進深七檁。該民宅較殘破,且改造較大,但對研究丹陽民國大形民居建筑風格、形制、技藝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張氏民宅位于丹陽市埤城鎮老陳南街,門牌28號。該建筑建于清代,座北朝南,為二進二廂抬梁式磚木結構,分布面積為460平方米,第二進為四開間,進深七檁,上下二層,第三進五開間,進深七檁,上下二層,二廂房均完好。該民宅雖較殘破,但仍代表丹陽清代民居的典型風格,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鄭建林民宅位于丹陽市埤城鎮老陳街17號,該建筑建于民國,座向朝南,走馬樓式磚木結構,建筑分布面積為124米,為一進3開間進深七檁,上下2層,后有2廂房一院,方格子門窗,中間為明間,方形水磨青磚鋪地。該民居保存較好,具有典型的丹陽地區清末民初的建筑風格,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詳細] |
![]() | 冷家祠堂位于丹陽市練湖管委會東崗社區前東崗村東南處,該建筑建于清代,座北朝南,分布面積約為478平方米,硬山式磚木結構,三進建筑通面闊12.7米,第一至三進均為三開間,進深七檁,分別深度為6.6米、7米、8.5米,第二、三進用料粗大,第三進屋面破損。冷家祠堂對于研究清代丹陽地區祠堂建筑的分布格局、建筑工藝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該遺址位于云陽鎮永興行政村西崗自然村南80米處,遺址呈長條形,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100米,高出地表2-1米不等,遺址東北高向西南漸低下,地表表面可采集紅夾沙陶鬲足,各種紋飾紅陶、灰陶片。現本體滿植桑樹。從地表采集到的標本紋飾、質地來看,具有明顯的新石器晚期風格,以及商周時期風格,該遺址對研究寧鎮地區文化文明起源……[詳細] |
![]() | 酈德興木器店位于丹陽市呂城鎮新街。為一間上下兩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為22平方米,坐西朝東,原為木板門面,現居民用磚改建過。樓上木板上留有“酈德興”橫寫三字,左面豎寫“各式家俱”。據居民講,原為酈德興木器店,是呂城老街上有名氣的木器店,老街自明清以來就較為繁華,1937年全毀于日軍縱火,現木器店為1937年重建。該木器店……[詳細] |
![]() | 留墅牌坊位于丹陽市陵口鎮留墅行政村留墅村中。南北向,單門式石灰巖石質地,寬4米,通高7米,牌坊在文革期間被村民破壞過,現表面用石灰涂刷過。牌坊頂部石匾額被毀。據村民介紹,現石灰涂抹部分主要雙龍戲珠紋飾已被毀。但該牌坊文字部分尚存。留墅牌坊是丹陽地區存在的少數幾座牌坊之一,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詳細] |
![]() | 該宅位于丹陽市呂城鎮運河留莊行政村張村自然村。該建筑建于清代晚期,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坐北朝南,一進四間,面闊16.2米,進深9.5米,上下2層,東西山墻有對稱五峰馬頭墻,東面留有門樓1座,現仍有人居住。張氏宅具有丹陽地區典型晚清民居風格,對研究丹陽晚清民居布局、形制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陳氏宅位于丹陽市埤城鎮祈欽村六都自然村,該建筑建于民國時期。座北朝南,為一三合院,跑馬樓式建筑,上下二層,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筑分布面積為158.70平方米,房屋為3開間,面闊11.5米,進深13.8米,明間后有木質樓梯,院內有水井一口。該民宅結構完整,保存較好,具有典型民國特點的近代民居,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龍城古井位于丹陽市練湖管委會,龍城社區龍城村中,井欄為石灰石質地,外廊為圓鼓形,井欄高38厘米,厚27厘米,內徑33厘米,基座為正方形青石塊,井欄有小部分殘缺,井壁用青磚疊砌,現井仍使用。龍城古井是龍城村清代人民生產、生活活動的直接見證,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龍城后朱氏宅位于丹陽市練湖管委會,龍城區龍城村,該建筑建于民國時期,坐北朝南,為硬山式磚木結構,面闊12.7米,分布面積約204平方米,為二進二廂房,第一進三開間,進深六檁,6米,上下兩層,西一間樓梯已拆,第二進進深七檁,上下兩層,東廂房已毀,現仍居住。該民宅對研究丹陽地區民國民居建筑風格、工藝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龍城前朱氏宅位于丹陽市練湖管委會龍城社區龍城村中。該建筑建于民國時期,坐北朝南,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分布面積約148平方米,為一進三開間,面闊12.7米,進深七檁,深8.3米,上下兩層,現保存完好。該民宅對研究丹陽地區民國民居的建筑風格、建筑工藝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呂陳橋位于司徒鎮全州望岸莊自然村西北400米處,橋為石板橋,東西向,橋面由三塊三族花崗巖長條石平鋪而成。橋柱由四塊二組花崗巖長條石豎立而成,橋長12.2米、寬1.33米,現橋無人使用。該橋對于研究丹陽地區石梁橋的建造風格、技藝,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呂城新街古井位于丹陽市呂城鎮河南圣旨西路新街。青石質、井欄為八角瓜棱形,井欄高約0.38米,外徑為0.46米,內徑為0.32米,井欄厚0.14米。該井有上下兩井欄,井體用青磚扁砌。據附近居民介紹,井深八米,井壁內徑約2米多,原為呂城新街老當鋪中水井,當鋪毀于1937年日軍縱火。該井是呂城鎮區清代人民生產、生活活動的直接……[詳細] |
![]() | 羅家橋位于丹陽市呂城鎮虎墅行政村羅家村西,南北流向的呂瀆河上,始建于清代,橋為石板橋花崗巖石質,東西向,橋長約23米,寬約2.35米,橋面由三塊長方形花崗巖條石鋪成。村民在橋兩邊各加建一塊水泥板,宜車輛順利通行。橋兩邊石板上刻有羅家橋三字,橋基座由青石塊砌成,現橋仍使用,主要通往農田主要要道。 該橋對于研究丹陽地區清代……[詳細] |
![]() | 馬陵橋位于司徒鎮馬陵行政村后馬陵自然村北,橫跨在東西流向的沿湖河上,橋南北向,長7.4米,寬5.9米,為單孔石拱橋,花崗巖質地。橋面及橋欄桿以及加建水泥墩均由民國時期侵華日軍建改過,該橋原是丹陽至鎮江主要通道。該校既保存古橋形制,又經過侵華日軍改建,具有雙重的歷史紀念價值。……[詳細] |
![]() | 馬山遺址位于丹陽市珥陵鎮珥城行政村馬家村中部。地處平原,高北長約120米,東西最寬處約為50米,地面有近現代墓葬,北高南漸低下,北部被現代建苗圃路,打斷。現路北留有一小部分,地面可采集到紅陶片、鬲、鼎足、印紋、陶殘片等,紋飾有方格紋、折線紋、回紋、細繩紋、網格紋等。從地表采集的標本分析陶片質地、紋飾顯示出馬山遺址是一從……[詳細] |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