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橋1號民宅位于丹陽市西門土橋,該房屋為林姓大戶,建于民國早期,林姓所建共有三處,另兩處為土橋3號和西門大街65弄2號。該民宅坐北朝南,硬山式磚木結構。分布面積約355平方米。為三進五開間,第一進五開間,進深6檁。地面為方形水磨青磚平鋪。大門上下有石雕。第二進五開間進深七檁,上下2層,西一間有一米寬過道,東三間為木雕窗……[詳細] |
![]() | 屯甸古井位于司徒鎮全州屯甸行政村屯甸自然村的老街中,井欄高約42厘米,厚約10厘米,內徑約33厘米,井外廓呈八角形,內圓,井壁用青磚疊砌,井在1970年重修過,現井仍在使用。該井是屯甸村清代人民生產、生活活動的直接見證,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汪家莊遺址位于丹陽市珥陵鎮珥城行政村汪家莊自然村南350米處。該遺址地處低丘崗地,遺址高出地面約2米,東西長90米,南北寬約52米,東高西低。遺址中部低凹,南面、西面均為水塘,地面偶見陶片。該遺址對丹陽地區商周的社會構成,先民的生活狀況研究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王巷38號民宅位于丹陽市埤城鎮堯巷行政村王巷自然村中部。該建筑建于民國時期,座北朝南,一進二廂房磚木結構,分布面積為216平方米,房屋四間,面闊13.2米,進深16.4米,七檁,上下兩層,硬山頂,院內有精美落水,雕有精美花紋。該民宅保存較為完好,對研究丹陽民國民居建筑風格、技藝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該井位于王巷村中,此井據村民介紹族譜記載,可能為明清遺存,原井欄破為兩部分廢棄在旁邊新近用水泥砌成新井欄。新井欄外徑80厘米,內徑60厘米,高40厘米。該井是王巷村明清時期居民生產、生活狀況的直接例證,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據村民介紹,王巷村家譜記載,此井開鑿于宋代,原井欄于90年代毀壞,井口直徑50厘米,井壁由青磚圍砌而成。該井位于王巷村街道上。該井是王巷地區宋代居民生產、生活的直接例證,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
![]() | 永濟泉位于丹陽市西門小學內。該井建于明萬歷(1615年)年六月,井欄為八角瓜棱形,石灰巖質地,井欄高0.5米,外徑0.6米,內經0.33米,井欄刻有“喜舍信士張大年,同妻殷妙忽,長男張學忠,次男張學孝,萬歷四十三年六月 日建”,井壁用青磚圈砌。從井欄文字分析,該井為明代佛教信徒捐建的廟產。該井是丹陽地區極少數刻有名稱……[詳細] |
![]() | 岳氏宗祠位于司徒鎮全州培棠行政村培棠自然村北。始建于宋寶慶二年(1226年),清康熙十年(1619年)重建,1992年又修建過,坐北朝南,為一進五間硬山式磚木結構。宋寶慶二年(1226年)岳霖之子岳珂任丹陽知縣,為紀念祖父岳飛精忠報國和貢祖文撫孤之恩,岳珂與長兄岳深在紫陽渡建報本祠,明景泰二年祠規一塊,碑文字跡清晰。……[詳細] |
![]() | 云陽驛季子碑位于市區云陽鎮喬家巷老中醫院內,該碑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青石制成,碑正面朝西,碑高2.40米,寬1.03米,厚0.22米,碑文為篆書體。刻有“鳴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原置于明代云陽驛,云陽驛為七省要決,郵傳往來繁忙,重刻季子碑主要供過客觀賞。民間1915年移至丹陽公園內,解放后丹陽公園改建成中醫院。……[詳細] |
![]() | 正儀坊,又稱“黼黻文明”坊,坐落在市區西門大街,建于明代,為表彰明代尚書姜寶而建,姜寶為丹陽東鄉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牌坊橫跨西門大街,東西向,為三門式。花崗巖石質,面寬約8.9米,通高5.8米,清代整修時又加青灰石構件,上刻有“黼黻文明”四字,意即經過此坊時要衣冠整齊,肅然起敬,注意禮儀……[詳細] |
![]() | 中共丹陽第一個支部舊址位于西門小學內,民國時期該地為縣第二高等小學。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中共派惲代英、候紹襲、劉重民等來丹宣傳革命思想,民國14年(1925年)4月經惲代英介紹戴盆天、黃競西、夏霖、錢正表、吳起文五人就在該舊址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建立第一個支部由戴盆天任書記,遺址為平房1間,磚混結構,面闊10.8米,進深3.……[詳細] |
![]() | 張家大院位于云陽鎮中新街4號,該建筑建于民國早期,為三進三院二廂房,硬山式磚木結構,五開間,通面闊19.5米,進深10.2米,一進單層,二、三進兩層結構。五峰馬頭墻四座。院內青石鋪地,第二、三進大門有磚雕門樓有“竹藝松茂“四字,第三進后門外有井一口,井圈為六角形,井壁用青磚疊砌。井圈刻有“東井銀泓”四字。建筑分布面積約……[詳細] |
![]() | 朱公祠位于西九靈山自然村中,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由朱棟隆創建,原有三進三楹。現存兩進兩楹,座北朝南,第一進三開間,面闊12米,進深6.2米,磚木結構,硬山頂,木質門楹上 書-“明亞中大夫進階三品江西兵備副使”。第二進三開間,七檁進深7米,堂匾書“敘倫堂進土匾”。第三進為正室今已毀匾日“南渡功臣”。據該村朱姓族譜……[詳細] |
![]() | “朱氏先瑩”牌坊位于丹陽市云陽鎮太陽城居委會朱家自然村。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5年),南北向,單門式,青石質地,面寬3.26米,現距地表高度2.87米,有部分埋入地下,梁上刻有“朱氏先瑩”四字,上款有“萬歷甲寅孟冬吉旦,下款孝孫文高立”,柱頂部刻有祥云紋及仙鶴,梁下有“雙獅戲球”。據說朱姓墓主人為明代進士,此牌坊為……[詳細] |
![]() | 戴氏宅位于丹陽市埤城鎮老陳街。該建筑建于民國,座向朝南,磚木結構,建筑分布面積為305平方米,第一進三開間,面闊10.3米,進深8.1米,七檁,上下2層,中間一開間為明間,第二進三開間,進深七檁,上下2層,左右廂房保存完好。明間后為轉形木樓梯。方格子門窗。該民宅較殘破,四座三峰馬頭墻,別具特色,對研究丹陽民國民居建造、……[詳細] |
![]() | 安聯寺墩遺址位于延陵鎮麥溪安聯行政村寺墩自然村東,地處平原田間,東西環水,呈圓形,底徑約160米,高出地面約8米,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地面生長農作物,斷面可采集到軟硬陶片、灰陶片、鬲足等。紋飾有回形紋、幾何印紋、方格紋、網格紋等。該遺址形制完整對研究寧鎮地區商周聚落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
![]() | 庵墩土墩墓延陵鎮麥溪安聯行政村寺墩自然村東南。地處平原田間,封土墩,呈圓形,平頂,墩底徑約60,高出地面約6米,東南處為水塘,地表種植農作物,未見遺物。該墓葬對研究寧鎮地區吳文化喪葬習俗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
![]() | 庵墩遺址位于訪仙鎮山南行政村陳家村東北。遺址外形極不規則,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米。遺址北高南低且中部隆起向南漸低。平均高出地表1.5米。地表陶片、鬲足等遺存豐富,而且在遺址中心區域無序存在許多大石塊,且石塊不為本地所產,現地表種植蔬菜等農作物。從地表采集的陶片質地、紋飾分析,初步判斷該遺址是一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詳細] |
![]() | 八仙墩遺址位于司徒鎮北大行政村大吳塘自然村南,地處崗地,東南西三面有環濠,遺址南北長約195米,東西寬約150米,高出地表約3米,地表生長著農作物,有近現代墓葬。地表可采集到軟、硬陶片,紋飾有方格紋、回紋、麻布紋等。遺址東南部與獅子山土墩墓群相距20米。該遺址是一處環濠聚落遺址,而且該遺址南部有獅子山土墩墓群,東部還有……[詳細] |
![]() | 該井位于埤城鎮白馬崗村中,內徑27cm,外徑40cm,石質圓錐形井欄,井欄下沿位于水泥路面中,井壁由青磚砌成。該井是白馬崗村明清時期居民生產、生活活動的直接例證,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