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寶雞市旅游

寶雞市旅游景點介紹

161、雷音山景區 AAA
雷音山景區
  雷音山景區地處寶雞市隴縣天成鎮范家營村,依關山、傍蒲水,山水風光自然天成。非子牧馬、流芳千秋、尚書故里、人杰地靈、絲綢古道、雄關鎖鑰、關山夜月、弦蒲名藪,躋身隴州八景。景區地處寶雞、天水、平涼金三角位置,距寶雞市86 公里。景區占地面積4000 多畝,由旅游觀光區、休閑度假區,民俗體驗區、垂釣娛樂區,宗教活動區五大板塊組成。景區配套設施完善,已建成休閑購物街、仿古式景色門樓、 雷音山景區柿樹林休閑廣場、水上游樂場、休閑垂釣中心、景區環山步道 4 公里、集吃、住、玩于一體的雷音山度假山莊,并完善了混元寺宗教活動場所。 雷音山景區是您春享綠色、夏享林蔭、秋賞紅葉、冬踏雪步的好去處。 景區地址:寶雞市隴縣天成鎮范家營村電話:0917-4659888……[詳細]
鳳翔靈山景區
  靈山景區位于寶雞市鳳翔縣城西的靈鷲山,以秦穆公狩獵于此遇見靈鷲鳥而得名靈山。梅子嶺、舍身崖、看柏樹、牛犢泉、寺內鐵佛、大鍋、臥佛像和0亭為靈山八景。是以挖掘和整合靈山“祈福文化、天象文化、佛文化、先秦文化、民俗村寨文化和山水文化”為內涵,以“靈性崇拜、山水休閑、佛文化觀光、民俗文化體驗、山水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以佛文化體驗為主的綜合型旅游目的地風景名勝區。景區劃分為“民俗文化體驗、佛文化觀光、山水休閑度假”三個大功能區,十一個片區(民俗體驗區、入口區、靈山商業區、東坡山體景觀區、寺院區、佛像瞻仰區、天象文化區、水體景觀區、禪院度假區、濱水娛樂區、濱水度假區)。景區建設計劃在 2020 年之前分遠中近三個階段將靈山打造成“西北第一佛山”。 景區地址: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電話:0917-72……[詳細]
寶雞民俗博物館
  寶雞民俗博物館位于寶雞市公園南路,由原青銅器博物館舊址改建而成。寶雞民俗博物館利用西府民俗文化資源,以民俗文化實物、文字資料、民俗事象為依據,以“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社會”,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互動性、于一體,生動真實地展示寶雞民俗文化。寶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民俗獨具魅力,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寶雞民俗文化形態,傳承、弘揚西府民風民俗,寶雞市利用原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舊址,改建成了寶雞民俗博物館暨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寶雞民俗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陳列、研究寶雞地域民俗文化于一體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陳列面積3161平方米,收藏民俗文物展品1249件(組),將“寶雞民俗”分為“西府人生”和“寶雞風尚”兩個部分,展示了大量的民間民俗事象。正如展館……[詳細]
寶雞接引寺
  接引寺位于寶雞市陵塬鄉長壽峪,順北坡森林公園路向北3公里處,是繼森林公園里金臺觀、金頂寺、長壽觀、五勝宮后有一奇特景觀。接引寺始建于隋朝,原占地138畝,文革后僅剩36畝。依山傍坡,地形優美,為座椅狀。大雄寶殿坐落中央,左右扶手處建有庵堂數間。寺內外柏槐環植,古樹參天。春天花草漫頗,鳥語聲聲,綠映溪吟;初夏時節使人領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清新景象。寺中有清泉井一口,泉水甘洌,飲之療疾,時人謂之神泉。神泉流溢與巖石相撞時,發出叮咚之聲,恰似天樂凌空,使人頓覺清爽,心曠神怡。接引寺歷史悠久,據碑文記載,西漢高祖劉邦曾在此避暑,親書寺額—清涼臺。當地老百姓為紀念此圣事,將其住所代代保護修繕。唐中宗神龍年間重建寺院,更名接引寺,距今已有1294年,歷代興廢不迭。明、清兩朝皆曾大興土……[詳細]
寶雞臥龍寺
  臥龍寺不僅僅是地名和單位的代名,它依然矗立在古陳倉--寶雞。其古樸典雅,氣宇軒昂,雕梁畫棟,優美清靜。寺院游人較多,香火也很旺,周圍的人講,這都是界如法師率僧和眾居士化緣募捐建設而成。臥龍寺在今寶雞金臺區陳倉鎮龍豐村境內,距寶雞東郊10公里處,隴海鐵路以北。原名禪靜寺。唐玄宗入蜀曾住宿于此,便賜名臥龍寺。清康熙帝訪師陳倉,御書寺額。其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據考證,臥龍寺始于隋盛于唐。尉遲恭曾監修擴建,唐玄奘天竺取經也曾在此留宿。歷經1300余年時事滄桑,至清末明初,占地8畝多,有五殿、三樓、一亭、八碑,鐘鼓齊備,古樹參天,旁附僧陵。1947年國民黨軍38師占據作軍火庫期間突然0,廟宇焚毀。1989年界如法師來寺任住持。1991年政府批準寺院開放。目前寺院建有千佛塔、臥佛殿、毗盧殿、供奉佛陀、菩……[詳細]
寶雞蜂泉山
  蜂泉山位于寶雞市西部山區的六川河境內,距寶雞市四十公里。山上景色秀麗,古樹參天,廟宇密布,環境優雅。蜂泉神洞、30多間廟宇與山中蜂泉匯成的涓涓山溪,構成了一幅景色優美的畫卷。蜂泉山交通便利,省道千北公路穿境而過。從寶雞市出發,有南北兩條路線可達。北線由寶雞市乘車經縣功、上王、司街、南關村即可到達山門;南線由寶雞市汽車東站乘車經硤石、六川河、車轍至寬灘村即可到山下。蜂泉山是泰嶺山脈支系,屬淺山森林區,古稱西靈山。清雍正四年,上王人王琨重修,改名為蜂泉山,延續至今。主峰有凝翠峰、天闕峰、硫秀峰三大峰,群峰疊翠、山明水秀、空氣清新、四季皆景。以天闕峰為最高,海拔1700多公尺,景區面積約100公頃。主要的建筑廟宇包括山下九龍庵及凝翠峰山腰阿彌陀佛大殿,九子菩薩殿等,莊嚴雄偉。每年農歷六月初十至十五……[詳細]
扶風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陜西省扶風縣段家鎮,前身為福蔭寺,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歷中。相傳,隋煬帝惕賁為紀念其父隋文帝的功業,保佑江山永固、福蔭子孫萬代,與太陵旁邊創建了此寺。內於福蔭寺的創建有皇帝支持,所以當時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安史之亂”各國熱逐漸衰弱,福蔭寺和其他佛教道場一樣,也隨之香火日少,武宗滅佛,福蔭寺也在劫難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毀。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間,福蔭寺曾三次重修和補修,再次興盛,較以前規模更大,僧人更多,計有土地一百八十馀畝,極一時之勝,清未民初,戰亂四起,盜匪泛濫,福蔭寺多處殿宇被毀,僅存三間大殿、六間廂房和鐘鼓二樓,有數僧看門而已。1949年後,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馀畝,殿堂、佛像、鐘、彭齊備,但不幸毀於“文革”。1987年由凈天法師倡導,在……[詳細]
扶風野河山景區
  野河山旅游景區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位于寶雞扶風縣,距西安120公里,寶雞100公里,法門寺10多公里。是西周文化的發祥地,唐楊貴妃的出生地,貴妃叔父唐宰相楊國忠之父楊殉埋葬之地,是一個比較獨特的黃土風情和人文、森林、丘陵、大山古融為一體的旅游景區。野河山生態旅游景區不僅自然景色迷人,而且人文景點眾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內有建于隋唐時的法門寺下院九眼鳳泉寺和法門寺眾僧圓寂塔院,日漸與法門寺融為一體,相得益彰。位于鳳泉寺北一公里處興于唐代的放生湖,近年來生態環境改善,蓄水增多,漸聚成湖,吸引著寺院眾僧及八方信士慕名來此放生。西周文化遺址封神臺、乳峰山、烽火臺、三霄(云霄、碧霄、瓊霄)姐妹-成仙的道場西觀山、中觀山、東觀山等遍布其中。作為楊貴妃的出生地,其內與楊貴妃有關的貴妃梁、貴妃瀑、神仙洞……[詳細]
鳳翔縣博物館
  鳳翔縣博物館位于鳳翔縣城文化路西段,與著名古跡秦穆公墓相毗鄰,是全民所有制科級事業單位,隸屬鳳翔縣文化旅游局。1959年曾成立鳳翔縣博物館,1962年撤銷,之后全縣文物業務歸縣文化館管理。1982年7月成立鳳翔縣雍城文管所,辦公地點在東湖園林內。1984年5月,成立鳳翔縣博物館,與雍城文管所兩個牌子,一套班子。2001年,在縣城文化路建成新館,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新館保管條件一流,檔卡完備,率先實現寶雞市縣級博物館文物庫房規范化管理。博物館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主體建筑887平方米,為二層全框架仿古建筑,內設文物庫房、陳列室、資料室、技術室和辦公部門。該館現有館藏文物4000件,其中一、二、三級藏品1088件。上自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和近現代,各時代歷史文物,民俗和革命文物都……[詳細]
鳳縣古棧道遺址
  地處秦嶺南麓的鳳縣,被譽為“棧道之鄉”。鳳州古城雄踞棧道要沖,稱“棧道第一城”。史料記載,“棧道有四、鳳占其三”。那就是有名的故道、連云道和陳倉道。這三條棧道的東西兩側還有三條較短的回車道、唐倉湖田道和河池關河池郡道。這些棧道連成了古鳳縣全境的棧道交通網。鳳縣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諸葛亮運兵出岐伐魏,曹操南下征討張魯,安史之亂唐玄宗離京入蜀,陸游據守大散關抗擊金兵,乾隆帝派兵捍衛西藏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為棧道留下了永久的輝煌。元明清時代,秦蜀棧道又是朝廷安撫西藏,0喇嘛朝覲皇帝的和平祈福之道。陳倉故道由寶雞(古陳倉)為起點,出大散關,越秦嶺,沿故道水(今嘉陵江上源),途經黃牛鋪、紅花鋪、鳳州至今鳳縣,折向留壩,到達漢中。關于陳倉故道的名稱來源是:在嘉陵江源頭原來有兩大支流……[詳細]
171、青峰山
青峰山
  青峰山位于太白縣東北高龍鄉境內,距縣城25公里,系太白山北部支脈,最高峰海拔2242米,景區地處山之陽,依古寺所建位置分為中峰、北峰、東峰、西峰和南峰5個景區。整個景區為群山環抱的山巔小盆地,呈現蓮花狀,,地形平坦開闊,五峰環狀相連,林間曲徑幽邃,古剎遺址壯觀。據史載,青峰山于南北朝時初建青峰禪院(即上院),盛于唐代,鼎盛時期有僧尼近千,為唐皇室進香朝佛之名寺。后晉天福二年(937)又建萬壽禪院(即下院)。古青峰禪院殿宇氣勢壯觀,回廊閣亭相連。明代為王府山坊,至清末,青峰山尚為西府之著名佛教寺院。青峰山留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國太患頑疾在青峰寺祈神治愈等,更為青峰山賦予了神秘的色彩。 青峰山中峰為古青峰寺院中心,其地勢開闊平坦,鐫鑿精致的條石砌成的古寺地基遺址達數千平方米,殿后崖壁上有摩崖石刻……[詳細]
太白縣龍華山
  龍華山位于太白縣咀頭鎮北溝村,在縣城以東3公里處。為太白縣境內又一處道教勝地。龍華山在青峰山與凍山之間,是其余脈中一奇異階地,整體山勢似鯤鵬展翅,坐東向西,氣勢不凡。道教建筑群分布于龍華山山腰,掩映于茂密的松杉林木之中,肅穆莊嚴,巍峨壯觀。龍華山山門前,北溝河由北向南順山麓而下,一座石橋通向第一道巨大的山門,拾級而上,第二道山門又巍然矗立,兩尊巨大石獅雄踞兩邊,山門上方“龍華山”三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高大的門柱上有聯曰:“山連太白東來紫氣道貫諸天傳教理,門對須彌西望瑤池化愚度賢度緣人”。從第一道山門向上經二山門、聚仙亭、天橋、日月潭、望月亭、八卦亭、鼓樓、鐘樓等九臺百十級石階直到玉皇大殿。龍華山供奉主神為西王母,還有五圣廟、九天圣母宮、三宵宮、哪吒太子廟、大雄殿、藥王廟、土地廟等其他道教尊奉……[詳細]
隴縣藥王洞
  藥王洞位于隴縣城北一公里處的尹家坡村東,依山面水,竹苞柏翠,洞亭錯落,殿閣掩映,清幽雅致。藥王洞建自唐代,原名谷神觀。宋、金對峙時期,名醫馬鈺曾隱居于此,并與妻孫不二同拜王重陽為師,開創了道教全真教的遇仙派。元朝至元六年(1269),元世祖忽必烈封馬鈺為“丹陽抱玉真人”,因馬鈺曾在這里修道,故谷神觀又改名為丹陽洞。金正大四年(1227),為了紀念馬丹陽、丘處機,重新修葺,增建了丹陽洞、丘祖洞。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隴州知州李經芳又籌資興修了藥王洞,復修了丹陽洞、丘祖洞,此后統稱藥王洞。民國25年(1936),楊虎城將軍任陜西省政府主席時,捐資興修了殿宇,觀容更加宏偉壯觀,成為城鄉人們的游覽勝地。解放后道院多次得到政府的撥款維修。現存主要的建筑及景觀有玉皇殿、藥王殿、純陽閣、斗姥洞、土地……[詳細]
隴縣關山森林公園
  陜西省關山公園位于隴縣西南35 公里的關山林區,總面積6982 公頃,規劃有向陽川、八龍潭兩個景區,60多個景點。是一處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草原風光為陪襯,具有多功能的山岳型省級旅游勝地。這里自然風光以谷為幽,以林見郁,以水示秀,以云而神,公園氣象景觀獨特,植被垂直帶狀分布明顯,碧潭、飛瀑相映成趣,古樹參天蔽日,草原遼闊柔美,馬群遍野,有“東方阿爾卑斯山”之美譽。景區內規劃有大型跑馬場、彩彈射擊場、模擬高爾夫球場、高空滑索、滑雪滑草、攀巖、卡丁車等娛樂項目三十余處。基礎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規劃投資1.2億元人民幣。關山森林公園經過二年的建設,已建成擁有住宿森林別墅群、蒙族風情園、宴會餐廳、賽馬場等融吃、住、娛、購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勝地,可一次性接待接待200人以上的會議及旅游團體。您在這里春……[詳細]
千陽龍泉寺普濟禪院
  千陽縣有一處佛教名勝古剎龍泉寺普濟禪院(又稱龍泉寺),禪院始建于唐武德(618~626年)中期,東距千陽縣城2公里,位于龍泉山臺地上,背依山崖,東西兩面環崗,面瞰千湖。寺院光景燦然,觀其峻宇高下,飛泉迸流,古木如虬龍之狀,朱樓半出,曲楹回廊,幽奇貫絕;尊廟彩繪輝煌,塑像盈堂。清順治(1644~1661年)時,千陽知縣王國瑋《修龍泉寺記》云:“其地林巒岔列,清泉迸流,距千之東,面寶雞,接麟鳳,南望靈山,西望吳峰,秀峙天表……”。寺院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睡佛殿、戲樓、菩薩洞、佛塔等建筑。寺內古柏參天,殿宇金碧輝映,鐘鼓鏗鏘,使孤山增秀,法像長輝;以其距縣城咫尺之遙,吸引游人香客紛至沓來。 普濟禪院有大殿寶殿、觀音洞、鯀亭、龍泉等六處別具一格的景觀。大雄寶殿面闊三間,主體硬山式,前加廊檐,……[詳細]
千陽毘盧寺
  千陽毘盧寺古剎位于千陽縣城西的馮家河口毗盧寺村,興建于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78年),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后經宋、元、明、清,期間修復不斷。其東接靈山,南眺吳越,西控隴郡,北依豐原,被譽為千陽八景之一。寺內大雄寶殿里有釋迦牟尼金身座像、地藏王菩薩金身座像、緬甸玉佛座像和十八羅漢塑像等。平時向善者不絕,香火旺盛,每年農歷四月八日的廟會更是如此。景區地址: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馮家河口毗盧寺村……[詳細]
177、石鼓峽
石鼓峽
  石鼓峽位于麟游縣城北5公里的縣北村,澄水河南岸。窟內有唐代雕刻佛像一尊,趺坐于蓮臺之上,造形高大逼真,蓮臺雕作細膩傳神。石窟洞口被一棵形似華蓋的古柏遮掩,風雨難入窟內。澄水流經此處,兩岸巨石疊嶂,沖出一峽,狹窄如線,河床高低相差10余米,水流湍急,飛瀉直下,濤聲如擂鼓,故名“石鼓峽”。石鼓峽不像想象中的峽谷那樣,人在峽谷中穿行,而是河流在這里沖刷出一條峽谷,人只能在峽谷上方往下谷底部俯視,峽谷雖然不大,但氣勢卻顯出不一般,尤其是石鼓峽上方一座依山開鑿的石佛很有意思,石佛頭頂上方長出一棵古松,巨大的樹冠嚴密地遮罩著石佛,使石佛能避免風雨侵蝕,長期保存至今。歷-古學者都在考證,是先有這尊石佛,還是先有這棵松樹?至今仍是一個謎。關于石鼓峽,有一個美麗凄慘的傳說。盛唐時期,有一個宮女對佛教非常信奉,……[詳細]
路易·艾黎鳳縣故居和喬治·何克舊居
  路易·艾黎故居位于鳳縣雙石鋪鎮北柏家坪的一座山腳下,有兩孔窯洞,與其他鄉村常見的窯洞一模一樣,但它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它是新西蘭著名社會活動家、中國工業合作社主要領導人路易·艾黎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是中國工和運動的見證。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蘭斯普林菲爾德一位農村教師家里,曾獲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17年至1918年在新西蘭第二遠征軍服役,兩次負傷。1920年至1926年在維弗萊附近的牧場工作。1927年4月2日他來到中國上海,加入上海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不顧個人安危,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他看到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決心放棄舒適的-,為中國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先后在上海消防處、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任職。1937年冬,他與埃德加·斯諾等積極籌辦“中……[詳細]
179、禪龍寺
禪龍寺
  禪龍寺位于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北1.5公里秦家溝渠南,東鄰岐山,南瞰寶雞旅游勝地釣魚臺,西望陳倉區虢鎮,北接鳳翔橫水。文化底蘊深厚。該寺始建于隋朝,興盛于唐。據舊志記載,該寺占地53.3公頃,常住僧眾500余人,僧房和客堂300余間。該寺屬皇家寺院,當時平陽公主常來該寺朝拜禮佛,后經戰亂,毀于明末。清初康熙八年(1669年)修復,解放前和“文革”時期遭到破壞,荒草叢生,一片廢墟。1988年開始,民間人士籌集資金修復禪龍寺。1993年禪龍寺作為大興善寺的下院。1994年陳倉區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在該寺內成立了陳倉區佛教協會并批準該寺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4月27日舉行三圣殿佛像開光慶典。現禪龍寺有大雄寶殿五間,念佛堂五間,鑄地藏銅像一尊,齋堂八間,僧舍20間,基本恢復了佛門古剎慈悲喜舍,廣種福田……[詳細]
180、磻溪宮
磻溪宮
  磻溪宮位于陳倉區磻溪鎮與釣魚臺一河之隔,始建于秦,為蕭史、弄玉辟谷-之處。宋末元初,元封國師,全真道龍門派祖師邱處機曾在此潛心修道6年。元太祖下詔:凡國師修道之所賜稱為宮,磻溪宮由此得名,因宮內有8個獨特景致,又名八景宮。現僅存千年銀杏樹、八棱碑、《邱長春內傳碑》三景。歷史上簫史弄玉吹簫引鳳的故事發生在這里。后人為了紀念簫史和弄玉,修建了鳳女樓、鳳女祠。宮址四面山塬環抱,溪水旁繞,山靜水幽,邱處機在此修道棲居長達6年,有“關中西部第一道場”之稱,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磻溪宮留有許多珍貴的道教遺跡,其宮內有元代所立八棱碑一通,系青色大理石精磨而成,帽高150厘米。上有浮雕像4尊;幢高275厘米,分8面,每面27.5厘米,上刻老子《道德經》五千言,為元代所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丘……[詳細]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另类在线 | 日韩精品亚洲春色欧美激情 | 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