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故居位于鳳縣雙石鋪鎮北柏家坪的一座山腳下,有兩孔窯洞,與其他鄉村常見的窯洞一模一樣,但它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它是新西蘭著名社會活動家、中國工業合作社主要領導人路易·艾黎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是中國工和運動的見證。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蘭斯普林菲爾德一位農村教師家里,曾獲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17年至1918年在新西蘭第二遠征軍服役,兩次負傷。1920年至1926年在維弗萊附近的牧場工作。1927年4月2日他來到中國上海,加入上海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不顧個人安危,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他看到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決心放棄舒適的-,為中國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先后在上海消防處、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任職。1937年冬,他與埃德加·斯諾等積極籌辦“中國工業合作社協會”(簡稱“工合”)。1938年8月5日,“工合”在武漢成立,路易艾黎任代理總干事。同時,南京國民政府任命他為行政院技術顧問。他以旅行的機會,奔波于中國各地。先后建立了“工合”東南、西北、西南辦事處及所屬工廠、合作社,安排了大批難民就業,以其產品支援中國抗日戰爭。
1939年3月,艾黎從寶雞來到鳳縣,成立“工合”雙石鋪事務所。在雙石鋪鎮北柏家坪山根下,打了兩孔窯洞住下,領導“工合”運動。先后建立了機器、制革、紡織等17個合作社,還在老街頭的嘉陵江邊安裝了水力發電機,使雙石鋪街市首次使用電燈照明。之后,又在雙石鋪建立“工合”小學及附屬幼稚園、招待所、“工合”醫院和黃牛鋪通訊處。
路易·艾黎在雙石鋪期間,小型地舉辦訓練班為合作社培養技術員和指導員,這種培訓班就叫做工合培黎工藝學校。“培黎”意為“為黎明而培訓”。培黎學校首次招生80余名,學生多系淪陷區逃亡的貧苦人家子弟。開設基礎課6門,專業課5門,實行半工半讀。每天有半天時間用于生產學習,教學生如何利用和開發當地可利用資源。另半天上課,講理論。整個學制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整體,至少要生產出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物品。
艾黎經常帶領學生在本校的紡織車間、機修車間和其他廠社生產實習。
他為了專心致志為中國人民做事,不愿有家室之累,因此終生未娶。在雙石鋪期間,收養了5名烈士遺孤,照顧他們的-,親自為他們理發洗澡,使他們健康成長。
由于艾黎擁護中國共產黨和支持抗戰,受到國*民黨頑固派的監視,把他定為危險分子。1942年9月21日,重慶國民黨政府發電到雙石鋪,通知艾黎:“行政院決終止你‘中國工業合作社’技術專家的職務。”1943年8月19日,國民黨陜西省政府向鳳縣政府發出密令:外僑艾黎,行跡詭秘,即交由新鎮長秘密監視,并電報中央設法調離該地。由于政治形勢嚴峻和經濟困難,艾黎計劃和學校一起遷往延安或甘肅。他給周恩來捎去口信,征求意見,但未得到消息。他權衡利弊,認為遷到西邊,可得到設備和人員,在那里為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事業較為有利。于是1945年4月,帶領部分學生和設備,遷往甘肅省山丹縣。
艾黎走后,他的故居一度閑置,后為當地村民居住。上世紀80年代,鳳縣人民政府搬遷了所住村民。對故居進行了修葺整理,建成雙石鋪“工合”事業的紀念基地,并對游人開放,以緬懷艾黎國際主義精神和興辦“工合”事業的豐功偉績。
路易·艾黎(1897—1987) 新西蘭人。民國16年(1927)4月,只身來到上海。民國26年(1937)冬與-等奔走籌辦“工合”,生產支援抗日的軍需、民用產品。民國28年(1939)3月,他與英國朋友喬治·何克一起來鳳縣,在雙石鋪成立了“工合事務所”。在柏家坪后的山根下打了兩孔窯洞住宿,領導開展工合運動。民國29年(1940)在柏家坪創辦了培…… 路易·艾黎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