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寶雞市旅游

寶雞市旅游景點介紹

  壽圣寺盧舍那鐵佛,金代所鑄,位于寶雞市麟游縣丈八鎮(zhèn)。丈八鎮(zhèn)因鎮(zhèn)域壽圣寺內有尊一丈八高的金代盧舍那鐵佛而得名。該鐵佛自底至頂通高一丈八尺,這恐怕是“丈八爺”這個稱呼的由來吧!佛像底座為蓮狀八足。蓮花座分上下兩段,下段為八瓣覆蓮狀,上段為二十八瓣仰蓮狀。蓮花座內芯為鐵圈壘疊而成,鐵圈外橫鐵筋,中以黃泥黏合瓦礫填充,外塑蓮花瓣。花瓣以紅、黃、藍三種顏料彩繪。佛身似是泥胎,為盤膝打坐狀,頭頂束螺髻,修眉細目,兩耳垂肩,面部顯現(xiàn)出莊嚴、溫和、睿智而又慈善的表情。佛雙拳相壘作大全印,身著通肩敞袖袈裟,細看衣紋線條流暢自然。雖然佛像頭部、手臂有些殘損,但整體上仍然煥發(fā)出一種“祥光煒燁,寶像煥然”的氣息,令觀者稽首。……[詳細]
磻溪宮碑刻
  磻溪宮碑刻現(xiàn)存陳倉區(qū)磻鄉(xiāng)磻溪宮小學院 內,包括“丘長春內傳碑”和《道德經(jīng)》經(jīng)幢 碑。丘長春內傳碑通高3.9米、身高2.5米、寬 1.19米、厚0.26米、首高1.4米,座埋入土中, 尺寸不明。半圓形碑首,圭額有浮雕二龍戲珠圖 案。至元十八年二月李道謙題,袁志安書,方志 正等立石。碑文詳細記載了全真教第 五代宗師丘處機真人的籍貫出 身,生卒年月,在昆侖、龍門諸 名山仙洞學道--的經(jīng)歷,并 于金大定二十八年以后,多次 覲見金、元皇帝,召對修身之 要,保民治國之本,被尊為神 仙。1992年4月20日,陜西省 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三批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 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qū)為磻溪 宮圍墻內。一般保護范圍和建 設控制地帶為磻溪鄉(xiāng)中學操場 和楊家店小學操場及五一紙廠圍 墻以西,丘祖洞以東……[詳細]
褒斜棧道遺址
  褒斜棧道是中國古代開鑿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工程最難、道路最長、沿用時間最久,被譽為“中國第一古棧道”。南起漢中褒城,北至眉縣斜峪關,長達249公里,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是古代關中連接巴蜀的主要道路。僅在陜西太白縣王家堎保存有三處遺址。地址:1、太白縣王家堎鄉(xiāng)和平村吊壩子段200米;2、太白縣王家堎鄉(xiāng)和平村紅崖里段25米;3、太白縣王家堎鄉(xiāng)和平村西壩段50米。……[詳細]
眉縣東坡遺址
  東坡遺址(眉縣) : 東坡遺址位于眉縣湯浴鎮(zhèn)西北10公里的黑 峪河水西岸“乏牛嘴”臺塬北端,是以新石器時 代仰韶文化為主體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址,兼有龍 山文化、西周等時期的文化遺存,總面積18萬 平方米,東西兩側為黑峪河和霸王河,南至晉家 村北端,北至塬頭。地勢南高北低,呈緩坡狀。 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50米。遺址文化層厚度1.5~4.5米,以新石器時 代仰韶文化的遺存為主體,同時還有西周時期的 遺存發(fā)現(xiàn)。從斷層暴露的灰坑看,主要以袋狀和 圓形為主,方形灰坑次之,內含物以灰土、陶片 居多,還有少量骨、石器。陶色以紅陶為主,灰 陶次之,紋飾主要是繩紋、線紋、附加堆紋等, 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片有零星發(fā)現(xiàn),在遺址區(qū)南部 發(fā)現(xiàn)有兩座半地穴式殘房址。還發(fā)現(xiàn)有西周時期 的墓葬多座。多年來在遺址區(qū)征集、采……[詳細]
  蔡家河遺址位于麟游縣九成宮鎮(zhèn)蔡家河村西側的崖背上,處于漆水與蔡家河交匯處的山坡塬頭。東至蔡家河村,西、南至斷崖,北至山頂陡坡下,地勢北高南低,分布范圍東西400米.南北350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1992年4月20日,蔡家河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qū)為北至山頂,南至崖邊,東至東崖邊,西至西崖邊。一般保護區(qū)和建設控制地帶為重點保護區(qū)外延200米。……[詳細]
  鳳縣地處秦嶺南麓嘉陵江上游,陜甘兩省交界處,是通往西北和巴蜀之咽喉,梁鹿坪遺址位于鳳縣中心地帶。從出地文物來看,早在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里生息,從事漁獵、畜牧和農耕活動,此地出土大批仰韶時期的紅陶器、石器及春秋時期灰陶器,另處還有秦、漢墓葬出土的銅器,證明這里為秦嶺南麓、古棧道上一處重要的居住地。該遺址對研究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陜甘兩省羌族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流關系以及研討秦漢時期中原與巴蜀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的相互交融具有重要價值。梁鹿坪遺址位于鳳縣鳳州鎮(zhèn)鳳州村東鳳凰山下,屬于仰韶和春秋時期的村落遺址,及秦漢墓葬區(qū)。東西長500米,南北寬700米,面積3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約1—1.5米多。1957年秋,縣文教局組成文物普查工作隊,經(jīng)過半月普查,共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古村落文化……[詳細]
  孫家遺址時代:周至秦地址:岐山縣青化鄉(xiāng)后峪村孫家……[詳細]
  戴家灣遺址 位于寶雞市金臺區(qū)陳倉鎮(zhèn)(原陳倉鄉(xiāng))戴家灣村北,屬渭河北岸的第二階臺地。遺址內涵極其豐富,時代上起仰韶文化時期,下迄唐、宋時期,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是一處文化性質復雜的重要遺址。戴家灣仰韶文化遺址,東西600米,南北150米,面積約9萬平方米。遺址中發(fā)現(xiàn)不少圓形袋狀灰坑,直徑往往在1.1~1.6米,深1.5~2.1米,內涵豐富。出土的文物有缽、罐、器蓋等。多見泥質紅陶、夾砂紅陶,灰陶比較少見。器物裝飾主要是繩紋,也有素面。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姜城堡遺址 位于姜城堡村東,其范圍東起馬路,西至清姜河,北至崖邊,南達燈泡廠。東西700米,南北300米,總面積約21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及西周文化遺址。文化層厚0.5~1米。采集有仰韶文化的泥質紅、灰陶及夾砂紅陶片,紋飾有繩紋,器形可辨缽、瓶、盆、甕等。1958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旭光村二號遺址 位于寶雞市渭濱區(qū)馬營鎮(zhèn)旭光村東約300米處,沙河和清水河分別從遺址西、東部流過,地屬兩河之間的二階臺地遺址范圍。該遺址東西700米,南北400米。遺址0-土新石器時代的泥質紅陶瓶、缽、盆、夾砂褐陶罐、三足甕、泥質灰陶盆,還有西周時代的夾砂灰陶鬲。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嘴頭遺址 位于寶雞市渭濱區(qū)石鼓鎮(zhèn)石嘴頭村的渭河南岸二階地上。遺址東西350米,南北300米。1985年、1999年、2006年三次分別由西北大學歷史系、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及寶雞市考古隊進行了清理和發(fā)掘。出土器物有雙耳罐、鬲、缸、盆等。質料為泥質和夾砂紅陶,紋飾常見繩紋、籃紋、附加圓點堆紋等。遺址性質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有春秋及漢代遺存。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家村遺址 位于寶雞市渭濱區(qū)高家村東,渭河與清姜河交匯地帶的二階地上。遺址東西350米,南北250米。遺址內涵豐富,出土有泥質紅陶缽、高領罐、夾砂紅陶繩紋罐、石鐮等。另外,還有商周時代的泥質灰陶盆、夾砂灰陶鬲等。1990年7~9月份,寶雞市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清理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仰韶文化白家類型遺物。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塔稍遺址 位于寶雞市渭濱區(qū)高家村鄉(xiāng)塔稍村南,渭河與清姜河交匯地帶的臺地上,與渭河北岸的福臨堡遺址隔河相望。遺址東西300米,南北10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遺址0-土的遺物有陶器和石器。泥質陶器有紅陶、紅褐陶,另有夾砂褐陶,可以識辨的器形有缽、尖底瓶、盆、紡輪等。該遺址以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為主,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時期的居住遺址。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鴨限嶺遺址
  鴨限嶺遺址位于陳倉區(qū)鳳閣嶺鄉(xiāng)鴨限嶺村西南150米高的塬坡上,北靠山峁及寶天鐵路,東、西、南三面臨渭河,渭河在這里轉了一個彎,遺址就在河套的二級臺地上,地勢突兀。遺址分布東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區(qū)內文化層厚度一般在0.8~0.35米,可見到的袋狀灰坑多處,直徑1.5~3米,深度1.2~2米。其內遺物較多,文化內涵豐富,地邊路旁,崖坎下皆可見到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缽、盆、罐、缸等,陶器陶質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紅陶,紋飾有繩紋、交錯繩紋、附加堆紋、弦紋、錐刺紋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泥質灰陶陶片較厚。從遺物的特征分析,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92年4月2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qū)為遺址東西2……[詳細]
  嶺堡遺址 位于眉縣常興鎮(zhèn)東南2.5公里的渭河北岸二階臺地上的嶺堡村。遺址東西1400米,南北250米,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可采集到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缽、盆、罐等,石器有石鏟等。泥質陶器有紅陶、灰陶,夾砂陶有紅陶、灰陶。紋飾有繩紋、線紋、附加堆紋、弦紋,并有弧線紋彩繪及素面陶片。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家村遺址 位于眉縣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渭河北岸。遺址東西200米,南北1000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從零星暴露的文化層看,內涵豐富,可采集到大量陶片,并有石刀等石器,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缽、盆、罐等,陶質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紅陶。紋飾有繩紋、線紋、弦紋、錐刺紋,并有三角弧線紋彩繪。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湫遺址 位于眉縣槐芽鎮(zhèn)西3公里的渭河南岸二階臺地上,是以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為主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址。遺址總面積36萬平方米。遺址出土的器物有尖底瓶、盆、甕、罐、缽、碗,質料可分泥質紅陶、泥質紅褐陶、夾砂紅陶等。紋飾常見的有三角弧線紋、指窩紋。另外,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龍山文化的陶片和宋元時代的藍釉陶瓷碗。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韓家溝遺址 位于眉縣首善鎮(zhèn)西2.5公里的渭河南岸第五村鄉(xiāng)韓家溝村西南200米處的臺塬上。韓家溝遺址是以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為主體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址,總面積18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層堆積厚度1.5~4.5米。多年來在該遺址區(qū)征集、采集多件標本和器物,主要有缽、罐、盤、杯、石斧、石球、石刀、石網(wǎng)墜、石笄等。該遺址以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為主,半坡晚期次之。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尚德村遺址 位于渭河北岸扶風縣揉谷鄉(xiāng)尚德村西北10米處。遺址東西500米,南北15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區(qū)內可采集到較多的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缽、盆、罐、鬲、甑等,泥質陶器有紅陶、紅褐陶,夾砂陶有紅陶、紅褐陶、灰陶。紋飾有繩紋、線紋、錐刺紋、附加堆紋,并有-繪陶片。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并有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姜嫄遺址 位于渭河北岸扶風縣揉谷鄉(xiāng)姜嫄村北約10米處。遺址東西300米,南北100米,面積3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到處可采集到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缽、盆、罐、鬲、甑等,泥質陶器有紅陶、灰陶,夾砂陶有紅陶、紅褐陶、灰陶。紋飾有繩紋、線紋、籃紋、錐刺紋、菱形乳釘紋等,并有黑色口彩、圓點勾葉紋彩繪。該遺址以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存為主,并有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遺存,還有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亚洲香蕉日本久久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网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