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長汀革命舊址位于福建省西部長汀縣,開創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初,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井岡山轉戰到贛南、閩西,3月份,第四軍發動的長嶺寨戰役告捷,紅軍攻占了長汀城并成立了閩西第一個紅色政權——長汀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到5月時,紅軍控制的區域達到五個縣,方圓數百里。又經過不斷的發展,閩西、贛南革0據地逐漸連成一片,到1930年的下半年,形成了中央革0據地。長汀革0據地是閩西革0據地的一部分,后來也成為中央革0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汀革命舊址主要包括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福音醫院、云驤閣、章耕別墅、中華基督教堂等處革命舊址。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長汀縣城兆征路,舊址原是歷代汀州府……[詳細]
  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龍巖市虎嶺山閩西革命烈士陵園內,為紀念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閩西革命先烈而建。1955年奠基,1956年10月19日落成。紀念碑占地面積1500萬平方米,碑高25.38米。漢白玉、花崗石壘砌。基臺三層臺坪,周圍欄桿;四面分別鐫刻鄧子恢、張鼎丞、魏金水、伍洪祥等題詞。1991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閩西是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閩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10多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在冊烈士24000多人,占福建省烈士總人數的53.6%。為了緬懷褒揚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后人,閩西人民于1955年在龍巖市城區虎嶺山興建了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詳細]
  為紀念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2010年我縣先后投資120多萬元在科嶺村修建巖永靖軍政委員會舊址紀念館。該館已經成為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個專題紀念館、教育基地。。科嶺村位于南靖縣西北部,地處南靖、永定、龍巖、漳平四縣邊區中心,以科嶺為中心的(龍)巖永(定)(南)靖革命根據地由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是閩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央蘇區擴展時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巖永靖革命根據地始終在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東南前沿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屏障,為鞏固和發展閩西蘇區,為掩護中央紅軍長征,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在閩西南革命斗爭……[詳細]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舊址興國寺位于沙縣鳳崗街道辦事處東山村西部興國寺內內。1934年1月,紅軍東方軍在司令員彭德懷、政委楊尚昆的率領下,歷時半個月之久,攻克了沙縣縣城。1月25日,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設在沙縣興國寺,大殿為作戰指揮廳,彭德懷、楊尚昆等住在左右廂房。抗日戰爭爆發后,福建省立福州中學、福建省立醫學院等6所學校及其他單位內遷沙縣,其中福建省立福州中學于1938年2月遷址至興國寺,1939年8月分設省立初級、高級中學。省立高級中學的中-員積極開展活動,1940年11月,上級黨組織將福建省立醫學院和福建省立高級中學的黨員組合成立中共沙縣工作委員會。1941年黨組織派中-員陳振先進入省立高級中學就……[詳細]
  郭氏家廟是紅四軍前委機關駐地和朱德召開群眾大會舊址,又名岑樓大宗,位于永春縣橫口鄉福中村。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多人進駐永春縣福鼎鄉(含現橫口鄉福中、福聯、環峰3村)休整,將前委機關駐地設在郭氏家廟。紅四軍在郭氏家廟召開群眾大會,朱德親自到會,站在家廟大門前石階上演講,號召勞苦大眾團結起來,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權。郭氏家廟的三間房屋設為紅四軍臨時印刷所,住有20多名女戰士,負責印發宣傳材料,刷寫標語,張貼文告,宣傳紅軍宗旨和革命真理。現在郭氏家廟墻上仍完好地保存著兩條紅軍標語:“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共產黨打倒帝國主義……[詳細]
  大安位于閩贛邊界分水關下,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里距離市區西北27公里,福分公路由此穿街而過,交通十分方便。閩北蘇維埃時期的大安,四周有45個自然村,方圓156.478平方公里,閩北分區黨政軍和群團機關設在大安主街,閩北分區的黨校、軍校、學校、醫院、工廠等分布在大安附近的村莊,這里以閩北蘇區首府名聞閩浙贛邊區。現有許多供游人瞻仰、參觀的革命史跡,大多匯集在大安街的公路兩旁,形成一座令人敬仰的革命歷史名村。在大安街路的兩旁有中共閩北分區委,閩北軍分區司令部,閩北分區銀行,閩北分區國民經濟部,閩北分區共青團,閩北分區婦女聯合會機關遺(舊)址等紅色見證。大安街周圍村莊分布著制造……[詳細]
  滴水巖紅軍戰地醫院舊址位于明溪縣城關鄉坪埠村西北處。1930年至1934年冬,紅軍在明溪縣開展革命斗爭,設立多處紅軍醫院。1931年1月,紅軍新編第7師后勤部醫院設在楓溪村楊公廟,備有簡易的病床。7月,紅4軍和紅3軍團在雪峰謝厝灣祠堂設立紅軍臨時醫院,傷病員100余人。1932年12月,紅軍在城西陳家大厝(今陳家巷內)設紅軍醫院。1933年夏,紅軍在城西曾家(今縣賓館)設一所醫院,有醫務人員30多人,病床20余張,當年冬,醫院隨軍撤離。1933年8月,紅軍東方軍在儒學街李家大厝、東門城內楊家大厝、西門外蔡家大厝設紅軍臨時醫院,有傷病員300余人。1934年初,紅軍東方軍經縣城、夏陽到沙縣攻打國……[詳細]
  福建省建寧縣。建寧縣濉城北溪口的當年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原是1926年德國傳教士所建天主教堂,為中西合璧式建筑,分前后兩部分,前部為兩層樓房,后部為禮拜堂,總面積330平方米。1931年5月29日,紅一方面軍攻克縣城,指揮部總前委書記毛澤東、總司令朱德駐此,召開軍事會議,指揮第二次反“圍剿”戰斗,因此,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亦稱“毛澤東舊居”。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寧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建寧戰斗、生活和實踐過,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1985年10月,建……[詳細]
  中共德化支部舊址位于德化縣龍潯鎮丁墘村豹尾堂。早年丁墘村是德化縣城西南隅的一個小村落,第一次大革命時期,由于經濟落后和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德化縣建立第一個共產黨支部的所在地和黨組織的重要活動地點。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為結束北洋軍閥統治,發表了《北伐宣言》。從此,何應欽率領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籌劃入閩。在廣州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唐生夫婦,于同年秋返回廈門,受中共廈門總干事會指派到德化,以找傷科拳師治傷為名,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住在城關塔雁街后“吉記”染布店的鄭信貴處,以助理店中帳目、協助店員工作為掩護,不斷向鄭信貴灌輸革命思想。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與鄭信貴感情甚篤。此后,唐生又結識了丁墘村農民……[詳細]
  何叔衡烈士死難處紀念亭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濯田鎮梅逕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寧鄉人。1914年,何叔衡與毛澤東相識于長沙并成為摯友,1918年4月與毛澤東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并任執行委員長,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并共同發起成立長沙的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后,到上海為黨創辦地下印刷廠等;1928年6月,赴蘇聯出席中共六大,9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被編在特別班學習,1930……[詳細]
  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是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和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7周年而設立的歷史專題紀念館。該紀念館由原湖里區政府大樓改建而成,當年鄧小平視察廈門經濟特區就是在這座大樓題詞,如今辟為紀念館,陳列一千多張圖片和上百件實物,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歷史進程,特別是廈門經濟特區成立二十七年發生的歷史巨變。這里是經濟特區的發祥地,是特區初創時期特區建設者的奮斗熱土。一九八四年,鄧小平視察廈門時,在這里親筆為廈門經濟特區題寫了“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輝題詞,今天站在這里,讓人心潮澎湃,充滿敬意。紀念館總占地面積五千平方米,以特區初創、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領導人先后視察廈門經濟特區……[詳細]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是在長汀歷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文物古跡之一,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省級蘇維埃政府舊址。院內有1200多年的雙柏樹,樹干粗大,需三人才能合抱,樹高約12米,是長汀縣極其珍貴的古樹。院子為庭院式土木結構廂房,占地面積11370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號房、后廳、廂房組成,建筑古樸,環境清幽。長汀博物館的展廳設計以紅色文化與客家文化為主題,設立了《汀州客家博物館》《共和國閩籍將軍陳列館》《中央蘇區紅色小上海陳列館》。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隆重召開,福建省委、團省委和工農群眾團體代表100余名代表參加了大會。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派代表任弼時出席并指導……[詳細]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文林路將軍山東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畝。陵園主體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烈士墓、軍人墓、長安堂和辦公樓等組成。建筑面積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臨下,氣勢雄偉,莊嚴肅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大門的兩側門擇榕城“三山”為特征,從正門沿332級臺階拾級而上,首先進入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為三層樓式,平頂重檐,廳周四廊,雄偉壯觀。該館于1995年建成開館,全館陳列面積285平方米,以雕塑、油畫、圖志和烈士遺像、遺物、革命文物圖片等資料為主,反映福州人民革命斗爭的光榮歷史,以史育人,展示先烈的豐功偉績。紀念館的首層為序廳……[詳細]
  福清市漈頭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福清市陽下街道漈頭村。漈頭村是福清市重點老區基點村,是中共福清縣委的誕生地。20世紀20年代末,在上海、蘇州、福州讀書的福清籍學生共產黨員回鄉開展革命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1930年秋,福清黨團混合支部成立,謝廷清任書記。1932年秋,成立中共福清特支,何文成任書記。1934年1月,中共福清縣委在漈頭村成立,何文成任書記。從此,漈頭村成為福清革命重要據點。1941年4月,福(州)平(潭)沿海抗日游擊隊第8中隊在漈頭村組建。漈頭村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后犧牲了10位革命烈士。為記錄從上世紀20年代至1949年福清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詳細]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位于莆田市城廂區鳳凰山街道南門西路565號。閩中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閩中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突出貢獻。1988年閩中游擊區被確認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15塊獨立游擊區之一,從而確定了閩中革命在全國革命根據地中的地位和作用。閩中革命史紀念館建于1998年,為宮殿式建筑,建筑面積1041平方米。2000年4月,該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閩中革命史布展工作,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圍繞閩中革命史實,設有前言大廳、五四運動館、建立蘇維埃館、三年游擊戰爭館、抗日戰爭館、解放戰爭館6個展室和1個放映廳。這些展室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采用聲、光、電等多種形式,配以閩中人民不同革命時期斗爭的文物、資料、……[詳細]
  南安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安市市區南山公園東大門。南安市是福建省重點老區縣(市),也是泉州市三個重點區縣(市)之一,全市老區基點村共129個。1927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豐州建立了南安第一個支部。從此,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在武榮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般展開。從1927年到1949年,在22年的革命征程中,南安的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歷盡磨難,經受考驗,帶領南安廣大人民群眾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終于奪取了革命斗爭的最后勝利。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南安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一座“南安革命烈士紀念碑”。由天津大學設計研究院、中科院院士彭一剛先生設計,市市政管理局負責建設,南安革命烈士紀念碑于2007年……[詳細]
  黃石寧海小學舊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橋兜村林墩自然村。1927年夏,初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的黃元從福建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林墩村,在林墩戚公祠創辦寧海小學,從事農村教育,向學生宣傳革命道理,以實現他教育救國的理想。1928年夏,黃元因資助辦學的老板要篡改他的辦學方針而停辦學校,隨后考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1929年底回莆田參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由縣委選送到閩西中央蘇區的中國紅軍大學學習。1930年10月,從中央蘇區回莆田,被任命為福建紅軍游擊隊第2支隊教導隊副隊長,參與領導廣業外坑蘇區的創建工作。同年底,莆田外坑蘇維埃斗爭失利,他并不灰心失望,同其他同志一起繼續戰斗。193……[詳細]
  芝山紅樓,又稱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勝利西路118號。紅樓原為美國教會創辦的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后,毛澤東同志曾居住在這里。建筑為三層磚石結構樓房,占地約700平方米,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其中陳列室面積400平方米。樓坐北朝南,底層為地下室,墻體用條石壘砌而成,二、三層為磚木結構,紅磚砌墻,故有“紅樓”之稱,小巧美觀,引人注目。樓內有7個房間,二層西南側帶有前廊,羅馬拉式拱頂,三樓有涼露臺,平面布局較合理,有明顯的西式風格,樓前有廣場,后有花園庭院,四周筑圍墻,正面和東側圍墻上留有工農紅軍攻克漳州時書寫的革命標語……[詳細]
  長汀縣博物館位于長汀縣城關汀州鎮兆征路41號,占地面積9306平方米,建筑面積2870平方米,展廳面積1680平方米,現有干部職工22人,管轄了縣境內六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汀州試院;中央紅色醫院舊址——福音醫院及毛澤東休養所;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毛澤東、朱德舊居)——辛耕別墅;中央蘇區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舊址——云驤閣;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周恩來舊居)——中華基督教堂;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劉少奇舊居)——張氏家祠。館址設以“省蘇”舊址內,是全省最早成立的縣級博物館。舊址內設有《中央蘇區紅色小上海陳列》、《汀州客家博物館陳列》、《共和國閩籍將軍館陳列》、《福建省……[詳細]
  陳炳奎烈士陵園位于福清市陽下街道漈頭村。陳炳奎烈士,原-名陳祖進,1907年生于福清市陽下鄉漈頭村。曾任中共福清特支委員、福清縣委書記、閩中特委委員等。1934年,陳炳奎與陳金來、余長鉞等領導“南西亭”暴-動-,抓斗土豪地主,把沒收的糧食、衣物等分給貧苦農民,震驚了國民黨福清縣當局。當日本侵略者在華北制造事端,民族存亡處于緊急關頭,陳炳奎日夜奔波于閩中各地,宣傳黨的“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與-腐朽勢力進行頑強斗爭。1937年2月14日由于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陳炳奎給侄兒陳應明寫信,向組織報告自己及4位難友(王于潔、黃孝敏、余長鉞、潘濤)的被捕經-過和獄中表現。敵人置辦上等酒席,……[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欧美无遮挡HD高清在线视频 |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