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二萬五千里長征零公里處、紅軍長征第一村--鐘屋村位于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中屋村。松毛嶺戰斗指揮部舊址暨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建于清初。占地面積314平方米,廳堂式建筑。1934年9月,為保衛蘇區,掩護紅軍主力轉移,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近萬名閩西地方武裝在中央蘇區“東大門”松毛嶺阻擊數倍于已的國民黨軍“圍剿”,浴血奮戰七天七夜。9月30日,紅九軍團等撤離陣地,在中屋村觀壽公祠前舉行誓師大會,告別鄉親,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這位被毛澤東同志稱贊為寫中國革命最成功的外國作家,在《西行漫記》一書中,有一句關于長征的話:“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陜西北道路的盡頭為止。”這個“……[詳細]
  龍嶺地下革命斗爭隱蔽處傅示祖厝位于泉州市鯉城區金龍街道龍嶺社區愛國路。1934年,黨在龍嶺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任命村民傅示(又名陳氏)為地下交通員。同年,國民黨軍第9師李延年率部進駐泉州,殘酷“清剿”紅色據點,許多革命同志被迫隱蔽起來,等待時機,傅示家即陳氏四房祖厝便成為黨的一個隱蔽處。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始,泉州地下黨領導人粘文華、辜仲釗、朱漢膺、吳天亮等都曾到此隱蔽過。他們一方面繼續堅持革命斗爭,宣傳革命道理,另一方面想辦法擴充革命隊伍,共發展地下群眾30多人。在極端困難的歲月,傅示一家人為確保隱蔽同志的安全和生活保障,聯絡其他地下黨人日夜嚴守家門,并帶領地下群眾到山上拾麥穗、挖地瓜等供隱蔽同……[詳細]
  安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北面鳳冠山。1933年,在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革命斗爭迅猛發展,1933年5月1日舉行游擊隊成立周年大會,并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簡稱紅二支隊),8月24日成立第一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蘇維埃政權——官橋區革命委員會,8月25日成立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恐慌。9月8日,安溪國民黨當局通過混入紅二支隊的原民軍副營長、股匪頭目王觀蘭,在蓬萊溫泉青云樓設下圈套,制造了震驚八閩的“青云樓事件”。安南永德蘇區黨、政、軍主要領導和骨干陳鳳伍、李實、李世全、黃福廷、傅有智、駱招全、唐光華等12人被捕遇害。為……[詳細]
  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歷史紀念館位于泉州市晉江內坑鎮五峰公園內。1927年1月,中共泉州特支成立,揭開泉州近代革命新篇章。爾后中共晉南工委、泉州中心縣委擎旗播火,革命烈焰燃遍戴云山麓、晉水兩岸,鑄就“紅旗不倒”的歷史豐碑。為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成立以來,革命先輩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用鮮血乃至生命譜寫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動人傳奇的斗爭故事,在中共晉江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各級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2007年12月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歷史紀念館在內坑鎮五峰公園落成。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歷史紀念館展館面積1000多平方米,擁有浮雕、多媒體、圖片和實物展示等各種表現形式,分三個展區,由“泉……[詳細]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和“八支四團”(即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第8支隊第4團)機關舊址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崇德中學內。1949年5月10日,安溪縣城解放。14日,成立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國民黨福建省政府緊急從廈門、泉州、龍巖等地調集軍隊進攻安溪縣城。5月16日福建省保安二團肖重光部進攻安溪縣城。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黨政干部和訓練班在游擊隊掩護下轉移到長坑,在崇德中學設黨政軍總部,領導指揮八支四團和安溪、永春、大田、德化、漳平、寧洋等縣游擊隊,主動出擊,連續攻占六座縣城,為配合南下大軍解放泉州全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和“……[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位于福建省長樂區江田鎮南陽村。南陽村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點村。南陽村位于長樂、福清、閩侯三縣市交界處,從長樂江田至南陽村,高山夾峙,一徑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地形十分險要。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由永泰縣龍嶼鄉官烈村兔耳山遷移到長樂南陽村。閩中特委機關及閩中游擊隊和省委武裝隊伍也隨著進駐南陽村。距村五里許的九坑山(筆架山)山洞,是當年省委機關安放電臺和召開秘密會議的地點。省委機關在南陽村期間,領導全省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反頑武裝斗爭,召開省委干部會議,組織學習毛澤東《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報告,舉辦兩期黨員干部訓練班。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撤出長樂南陽村。19……[詳細]
  臨江樓是毛澤東的舊居,毛澤東一生住過的舊居千百處,但是,對每一位衷心敬仰的來訪者,臨江樓是不同尋常的革命樓,它伴隨著毛澤東的一首偉大的人生戰歌《采桑子·重陽》名揚天下。風景如畫的臨江樓曾經是“廣福隆”貨棧舊址,也是行棧業老板的別墅。這里先后設過酒店,經營過油,鹽、米,豆生意。該樓占地約300m2,高三層(外三層、里二層)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多次到上杭開展革命實踐活動,毛澤東曾九次到上杭。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澤東再一次來到上杭,就住在臨江樓二樓的東廂房,當時毛澤東正身患嚴重的瘧疾病,是由幾個赤衛隊員用擔架抬著,從永定合溪一路護送著來到剛解放的上杭城。第二天清晨,毛澤……[詳細]
  中共上宮支部舊址位于福建省仙游縣游洋鎮興山村。民國16年(1927年)4月中旬,中共莆田特區委書記陳國柱(廖華),在興太上宮馨山書院建立仙游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上宮支部。該書院系清代建筑物,土木結構,位于馨山山頂。1989年1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游洋鎮的興山村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書院——馨山書院。馨山書院始建于明初,是為了紀念南宋文天祥和岳飛而建。歷史悠久,是興化地區興學的搖籃,它是莆田市北部山區創辦最早的一所書院,也是莆田市四大書院之一。它又是閩中著名的革命的圣地。馨山書院屢經劫難數次遭到破壞,經后人數次重修現仍處于興角山下,并保有良好面貌。當地政府、黨委對其實施……[詳細]
  大安紅色旅游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享有“閩北紅色首府”和“紅旗不倒”的美譽。大安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條件,擁有著一段輝煌的歷史。早在1928年,這里就組織了“大安民眾隊”開展農-動。1929年出兵參加了第二次上梅-。1930年先后建立了“0大安區委”和“大安區蘇維埃政府”。1931年9月至于1935年1月這里是閩北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閩北蘇區成為受到毛澤東主席贊揚的“方志敏式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安成為閩北蘇區“紅色首府”。大安村地處福建省武夷山市最北部閩贛交界分水關南麓.境內的分水關是武夷山“九大”……[詳細]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鰲峰坊東口南側,背靠于山,為明代遲清亭舊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風火墻,前后五進,面積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號花廳原有四進,除第一進為三開間住房外,二、三、四進為假山、魚池、花園0,遲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間后,多被改為住房。民國初期,高士其父親高贊鼎在花廳二進魚池東側建一幢雙層小樓,它是高士其青少年時期的住房。花廳現僅存兩進,占地面積僅四百平方米。3號主座前、后共五進,入石框大門為首進,穿斗式木構架,硬山屋頂。三面環廊,廳堂三開間,中間為廳,兩旁有前、后廂房,左廂房為其父高贊鼎、母何吟閣住房。二、三進同樣是三開間,有插屏門隔成前后廳,廳兩側為前后廂房,前后廳……[詳細]
  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濱河北路32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將樂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彭德懷等曾經在將樂戰斗和生活過。紅1、紅3、紅5、紅7、紅9軍團以及紅軍東方軍等部隊指戰員,都曾經縱橫馳騁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紅軍在這里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發動將樂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參軍參戰,建立地方武裝,為紅軍籌糧籌款。將樂人民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為紅軍反“圍剿”和實現戰略大轉移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過巨大犧牲。將樂縣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紅軍東方軍開辟的新蘇區。2008年,中共將樂縣委、將樂縣人民政府……[詳細]
  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長泰縣武安鎮羅侯山頂。長泰縣為紀念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9人,在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烈士20人,在建立鞏固革命政權中被敵人殺害犧牲的村干部21人,在抗美援朝保衛海防邊疆等戰斗中犧牲的11人,在為社會主義建設中獻身的烈士4人,共65名革命烈士,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由于種種原因,安葬在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的革命烈士只有16名。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9年12月,陵園面積4262平方米,陵園正中央的圓臺上矗立著“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紀念碑,紀念碑四周的山坡受雨水沖刷,曾出現崩塌現象,政府投入資金維修,及時構筑了三道擋土墻。陵園內有16位烈士的單體墓,坐西朝東,呈“U”形排……[詳細]
  李子芳,1910年5月出生于石獅市永寧鎮子英村的一個華僑家庭。1924年赴菲律賓半工半讀,深受革命思潮影響,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回國。1932年參加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參過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戰斗。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并先后擔任過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調入新四軍擔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軍黨委委員,為新四軍的創建和發展發揮了重要政治和組織作用。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不幸被俘,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1942年春夏之交,慘遭毒手,犧牲時年僅32歲。李子芳……[詳細]
  晉江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晉江市安海鎮東北角。為緬懷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中堅持武裝斗爭犧牲的老游擊隊員、在抗日戰爭中視死如歸的民族斗士、在解放戰爭中英勇捐軀的解放軍官兵、在朝鮮戰場上舍生取義的志愿軍戰士、在保衛祖國海疆戰斗中犧牲的邊防軍戰士,1958年春烈士陵園開始籌建,成千上萬的各界群眾懷著對先烈無比敬仰的心情踴躍參加義務勞動,主體工程于1959年秋竣工。此后又陸續安置了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以身殉職的英雄兒女,目前英烈堂共安息著201位革命先烈的英靈。多年來,各級政府多次撥出專款對陵園進行修整,增添配套設施,同時設置管理機構。1996年12月,在共青團晉江市委的倡議下,各界群眾自發……[詳細]
  長汀: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二十四師約2萬多人守衛在這里。紅一軍團于廣昌戰役后,奉命東進福建建寧、泰寧,爾后抵達長汀;紅九軍團參加廣昌戰役后,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而留在長汀;紅二十四師的前身是閩西地方武裝組建成立的紅十二軍,1934年春在瑞金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直屬總部獨立第二十四師,在保衛連城戰斗后到長汀。1934年9月30日上午,紅九軍團在長汀鐘屋村觀壽公祠堂門前草坪召開群眾大會,告知紅軍要轉移,要鄉親們做好堅壁清野,并向赤衛隊、少先隊發送0、彈藥。下午3時,紅九軍團分兵兩路出發,經河田到長汀,在城內休整4天后,于7日晨抵達與瑞金相鄰的長汀古城,當晚到瑞金。第二天拂曉到武陽。當天,……[詳細]
  李子芳紀念園位于著名僑鄉福建省石獅市。園內設有李子芳烈士紀念館、李子芳烈士青石雕像、紀念廣場、綠化園林四個部分,總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紀念館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采用圖片、實物、字畫等表現手段,運用音像、多媒體等形式,力求真實地展現歷史原貌。在紀念館大廳中央墻壁雕刻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葉飛將軍于1985年9月題詞:“紀念李子芳烈士”七個金色大字。館內布置有兩個正方形玻璃展臺,收集陳列著李子芳烈士在革命歲月曾經穿用過的部分衣物和收集整理的30多種紀念李子芳烈士事跡的各式回憶錄、記錄文章等書籍。館內兩旁墻壁從左到右依次懸掛著50多幅放大的珍貴照片,并配有文字說明,以少年歸僑、投筆從戎、長……[詳細]
  戴云縱隊宴林口戰斗戰場遺址位于德化縣蓋德鄉林地村。1947年春,戴云縱隊遵照閩浙贛邊區黨委的指示,從莆田出發向戴云山脈運動,準備在戴云山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游擊隊在挺進戴云山途中,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游擊健兒英勇殺敵,戰勝疲勞和饑餓,繞過敵人的--線,翻山越嶺,于7月14日下午,縱隊近百人由永春呈祥進入德化縣錦福鄉三福保,黃昏時到達上林保的暗林口(現蓋德鄉林地村)。縱隊指戰員經過持續戰斗和晝夜轉移行軍,已極度疲勞,正準備安頓下來,突遭徐登云、肖夢球率領的國民黨縣自衛隊的埋伏襲擊。敵人火力猛烈,暗林口橋被--,戴云縱隊直屬支隊在此與國民黨-派武裝展開了一場血戰,雖經激烈戰斗,游擊隊還是被分……[詳細]
  中共福州市委舊址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立本弄3號、2號,建筑面積約350平方米。1926年4月,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福州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是最早的中共福州地方組織,直屬中共中央領導。地委成立后,領導工農學婦運動蓬勃發展,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當時地委機關的活動大部分設在北大路北后街13號方爾灝家和安民巷立本弄3號的徐深、余哲貞夫婦住所。2015年8月,中共福州市委決定對該舊址進行修復、保護和利用,并于2016年4月正式向公眾展出。展陳的內容主要是在大革命時期,福州進步青年在中共中央、共青團中央的指導下,成立共青團福州支部,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中共福州地方執委。在黨團的領導下領導福州人民開展反……[詳細]
  北山革命紀念園景區座落于城區的北山公園內,面積5萬平方米,它集古寧化微縮風景和革命歷史文物于一體。現保存為數可觀的革命歷史文物和革命遺跡,如莊嚴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無聲的訴說著當時寧化11萬人口就有1.3萬人參加紅軍,0.33萬人為革命犧牲壯烈故事;氣宇軒昂的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深動地再現了1931年毛澤東率紅四軍在寧化寫下了光輝的《如夢令·元旦》詞篇時,那戰馬嘯嘯,紅旗獵獵的動人場面;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的梭標長矛、土槍土炮、號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眾多革命烈士英勇業跡的介紹,則無不令人肅然起敬。還有明代鯉魚跳龍門壁雕、古寧化微縮景觀壽寧屋橋等。園內湖光山色,樹影婆娑,融古代建筑與現代園……[詳細]
  紅軍標語墻舊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兩側民居墻體。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總部移至嶺上街陳家大院內期間,紅軍總政治部和紅軍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用黨和紅軍的政策動搖、瓦解敵軍,用墨汁在沿街墻壁上 書--寫布告、標語。紅軍在嶺上街兩側民居墻體上 書--寫“紅軍萬歲”、“打倒--的國民黨”、“打倒帝國主義”等大幅標語,以及“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巨幅文告。巨幅文告為《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高2.6米,寬4.2米,面積約13平方米,計665個字,字體為楷書,是原中央蘇區現存的文字遺跡中單幅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深刻揭露……[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最新精品国产免费 | 五月亭亭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孕妇精品aⅴ在线 | 亚洲欧洲日本免费看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