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壁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寧化縣石壁鎮石壁村干山排,一條小路從紀念碑前經過,與石壁烈士陵園路相接,省道307線從北側約350米處經過。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石壁優秀兒女為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毅然告別親人,踏上革命征程,先后有數百人參加革命,經歷次戰爭,大部壯烈犧牲,新中國成立后僅列入國家民政部在冊烈士就有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寧化縣老區辦、石壁鎮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建成石壁紅軍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為磚石混結構,坐南朝北,主碑高1.5米,碑堂通面闊4.6米、通進深7米,占地面積35平方米,由碑座、1個主碑、2個側碑及3……[詳細] |
![]() | 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城南五馬山上。將樂縣于1931年6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里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為了緬懷英烈,激勵后人,繼承先烈革命精神,發揚優良傳統,1959年,中共將樂縣委、將樂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面建碑以志紀念。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59年,坐落在城東,面積僅有19平方米。1983年在現址重建,1984年底竣工。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西南朝東北,總占地面積30.1畝,建筑面積2243平方米,修有盤山水泥公路340米。紀念碑高16.73米,正面青色花崗巖上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詳細] |
![]() | 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安市詩山鎮山一村詩山公園內。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由南安縣人民政府建于1965年9月,2002年春由詩山鎮人民政府重修。紀念碑為石材結構,由碑底和碑身兩大部分組成。碑的底座呈正五邊形,五角邊有圓柱,邊長2米。碑身高4.08米,平面五邊均雕刻“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紀念碑下埋葬著14位革命先烈的遺骸,他們分別犧牲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斗爭。根據資料記載,安息在紀念碑里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是黃朝來(詩山吾豐)、李嘉賓(詩山紅旗)、陳赤九(詩山聯山)、柯連科(碼頭內柯)、葉老洗(女,金淘占石)、呂云元(詩山紅星)、呂振鼓(詩山紅星)、戴江山(碼頭亭里)、呂……[詳細] |
![]() | 石下紅軍烈士墓位于寧化縣湖村鎮石下村(集鎮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村境內建立了縣、區、鄉蘇維埃政府和黨群組織,常有紅軍部隊駐防和行軍作戰途經湖村,設有多家紅軍醫院和兵工廠,在建立和保衛新生紅色政權、保護紅軍醫院和兵工廠的對敵戰斗中,許多紅軍戰士、游擊隊員和蘇區干部犧牲。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湖村鎮人民政府將多處掩埋的紅軍戰士、游擊隊員和蘇區干部犧牲烈士遺骸,重新集中掩埋在該址,于1999年4月建成紅軍烈士墓。烈士墓建成后,成為后人憑吊革命英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石下紅軍烈士墓為水泥底瓷磚面,坐北朝南,墓高約8米,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由墓前通道、前大坪……[詳細] |
![]() | 將軍山原名老虎山,為紀念1996年初春三軍聯合演習期間,一百多名將軍登山觀戰之盛況,平潭縣委、縣政府于同年4月1日決定更改山名,使該區的旅游開發主題更為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設置在當時將軍們作戰指揮的山洞中,當時的器具擺設都原封不動,內有一小放映廳,播放當年軍事演習的壯觀場面。山下有古代摩崖石刻,適合愛好書法者參研。山中有一處長數百米的一線天,山路曲折迂回,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極富挑戰性。該風景保護區將以部隊軍事演習遺址為基礎,逐步建成以祖國統一為主題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開展軍事野營、夏令營、專題郊游等活動的好去處。將軍山上有很多景點,如:一線天、恐怖谷、將軍塔等等。地址……[詳細] |
![]() | 中共漳浦縣委成立舊址位于漳浦縣馬坪鎮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馬坪中心校。大革命失敗后,漳浦一批共產黨人李聯星、陳元宰等在馬坪鎮后康村的馬坪育才學校以教學為掩護,宣傳革命道理,整頓農會組織,發展農民入黨,成立黨支部。1928年1月10日,在共產黨人領導下,馬坪農會向國民黨軍第11軍實行武裝--抗捐,揭開福建農民武裝反抗國民黨新軍閥斗爭帷幕。--農民遭到--,死傷數人。慘案發生后,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致函漳浦黨組織。接到省委指示信后,大坑、丹井、馬坪、官潯相繼成立了黨支部。在這個基礎上,于1928年春,在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派人指導下,在馬坪中心校成立中共漳浦臨時縣委。3月,正式成立中共漳浦縣委,領導漳浦各地農會……[詳細] |
![]() |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陵園坐落在福建省長汀縣西門街羅漢嶺,占地面積17510平方米。面臨長汀縣城大街,背靠羅漢嶺山麓,廣場寬大,花木錦繡,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瞿秋白烈士紀念碑建于1952年,文革期間遭人為破壞。1985年6月18日,為紀念瞿秋白就義50周年,舉行了新建紀念碑揭碑儀式,碑通高30.59米,磚混結構,貼金碑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陸定一題寫,大理石碑文由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撰寫。1985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列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陵園內建有瞿秋白紀念館和瞿秋白就義處。……[詳細] |
![]() | 中央蘇區反“圍剿”陳列館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000平方米,陳展面積2000平方米,展線350米,展出革命文物114件、圖片348幅。陳列展共分七大部分:閩山贛水紅一角、前頭捉了張輝瓚、橫掃千軍如卷席、千里回師殲頑敵、四破鐵圍奇中奇、殘陽如血染征程、蘇區精神永傳揚。大型群雕“紅軍頌”分五個主題,分別是:浴血奮戰,攻城克堅;前赴后繼,勇戰頑敵;--遠矚,運籌帷幄;發展生產,踴躍支前;戰略轉移,送別紅軍。全面再現了中央蘇區軍民反“圍剿”戰爭的壯闊歷史畫卷,以及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中央蘇區反“圍剿”陳列館于2009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9月被中……[詳細] |
![]() | 金井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晉江市金井鎮區。為紀念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光榮獻身的59位烈士的英魂,1955年金井烈士陵園籌建完工。陵墓分組整齊排列,每座墓前立著一方白色花崗石墓碑,上刻烈士的英名和犧牲時間。陵園對面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烈士遺照和生平事跡介紹,具體地展現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每年清明節前后,機關干部、解放軍官兵、中小學生和社會各界群眾紛紛前來舉行悼念活動。烈士墓前,時常擺放著人們敬送的花圈、花束和清香,人們用各種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深切緬懷先烈不朽的業績。烈士陵園占地面積1112平方米。陵園四周筑有圍墻,呈全封閉式。正面居中是一座拱頂大門,門柱兩旁有毛澤東手書“生的偉大……[詳細] |
![]() | 紅四軍前委機關和政治部舊址位于龍巖市連城縣新泉鎮新泉村溫泉路望云草室。望云草室原系建于清代咸豐年間的書院,為一廳四室的磚木結構小平房,翹角門樓,條石門框,石門樓橫額刻“望云草室”四字,兩旁石刻正楷豎聯為“座中香氣循花出,天外泥書遣鶴來”,正廳橫匾刻唐代詩人韓愈行草字體“鳶飛魚躍”四字,墻壁上還保留當年紅軍宣傳標語“打倒潮州廣州去──鐵的紅軍”。1929年6月和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兩次進駐新泉,都在“望云草室”居住和辦公。6月10日,為麻痹國民黨龍巖陳國輝部,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由上杭舊縣進抵新泉休整,在此住了7天。紅四軍政治部、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機關均設于此。……[詳細] |
![]() | 龍巖福音醫院座落于長汀縣城北山腳下,土木結構平房,建筑面積1871平方米,四周圍墻,地勢前低后高,共有房間30間。1902年英國傳教士來長汀,1904年始建至1908年落成,命名為“亞盛頓醫館”。1926年改名福音醫院,由傅連璋負責。1927年9月-、-、賀龍、葉挺、-等率“八一”南昌起義部隊路經長汀,醫院熱情為起義軍服務,接收了300多位傷員。1931年福音醫院成為中央蘇區的紅軍醫院。1932年毛澤東同志曾在福音醫院養病。次年福音醫院搬往瑞金,改名為“中央紅色醫院”,傅連璋同志為院長,1966年按原樣修復。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龍巖市……[詳細] |
![]() | 蔡威事跡展覽陳列館位于寧德蕉城區,占地面積2.5畝,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是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典型閩東古民居,由蔡氏家廟附屬建筑區和蔡威故居兩部分組成。2005年蔡威故居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福建省四大紅色名人故居之一。2008年7月1日,展陳館正式成立。蔡氏家廟儀門正上方,掛著-同志于2008年1月親筆手書的“蔡威事跡展陳館”紅木貼金匾額一塊,長2.7米,寬0.35米。儀門正面兩側板墻上,掛著省、市、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面牌子。與蔡氏家廟一墻之隔的,是蔡威故居。主體建筑分前中后及最后四大座。這是蔡威曾祖父蔡步鑾(清朝議大夫、晉封通奉大夫、候選知府)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為四個兒子興建的……[詳細] |
![]() | 鄭成功紀念館位于著名旅游勝地鼓浪嶼日光巖北麓,主樓為一棟的紅磚瓦樓,踞山面海,周圍樹林蓊郁,花木呈秀。古老的梧桐,芬芳的玉蘭,卓然而立的棕櫚,樹干猶如美玉的玉竹,襯托出鄭成功紀念館令人崇敬肅穆氣氛。該館成立于1962年2月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紀念日之際,館名匾額為郭沫若親筆題寫。全館共設置七個展室,以各種文物、文獻、照片、圖表、雕塑、模型三百多件,系統地介紹和展示了鄭成功的家史及收復臺灣,驅逐荷蘭殖民者的歷史過程。陳列品中有多種為國家文物藏品。廈門作為鄭成功屯兵抗清與驅荷復臺的基地,至今遺址處處。占地1.3萬多平方米的鄭成功紀念館就坐落在廈門著名的旅游勝地鼓浪嶼日光巖北麓。當年鄭成功為驅逐……[詳細] |
![]() | 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于1988年建成開館,總占地面積3293.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680.54平方米,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為該館題名。1994年4月被共青團福建省委列入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1997年10月被列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館座落在市中心環境優美的列寧公園東部,距離度假區約15公里,是一座仿宋建筑,她座北朝南,掩映在百年古樹與松柏之間,展館分大廳、展廳、書畫廳三個部分,陳列200多件珍貴的革命文物和265幅圖片,圖文并茂、翔實直觀,全面展示了在中國0領導下,閩北人民經歷的大革命浪潮、土地革命硝煙、抗日戰爭烽火、解放戰爭炮聲的光輝革命歷程。紀念館周圍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地理位置……[詳細] |
![]() | 連城縣新泉革命紀念館,建于1959年3月,行政隸屬于連城縣文化體育局,編制2個,在職2人。宗旨是負責新泉革命舊址群及館藏文物的保護與管理,連城縣革命史及中共黨史文物史料的征集、整理、保管、研究、陳列宣傳。定位是舊址保護、收藏、展示、研究和講解于一體。轄內新泉革命舊址群其中六處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中小學校傳統教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等。便民措施:全年免費對外開放,對觀眾及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地址:連城縣新泉鎮新泉村幸福路5號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30)乘車路線:319國道、2……[詳細] |
![]() | 林祥謙烈士陵園位于閩侯縣祥謙鎮枕峰村福夏公路東側的枕峰山西麓。林祥謙于1982年出生在閩侯縣尚干鎮的一個貧農家庭,他1906年進入馬尾造船廠當學徒,1912年進入漢口江岸機務工廠當鉗工,1913年轉到工務修配廠當鐵路工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并創辦了《勞動周刊》,在工人中進行廣泛而通俗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宣傳教育。1921年12月下旬,中共武漢地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負責人陳潭秋找到林祥謙等人,希望他們團結工人,組織江岸工人俱樂部,以此作為對敵斗爭的指揮部。林祥謙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教育,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擔任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詳細] |
![]() |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反第四次“圍剿”會議舊址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城郊南屏山朝斗巖寺大雄寶殿。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在長汀召開第四次反“圍剿”緊急會議,作出了《關于執行中央局“關于在粉碎敵人四次‘圍剿’的決戰前的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決議要求充分發動群眾,擴大紅軍,展開武裝斗爭,積極地配合中央紅軍,爭取獲得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的全面勝利。南屏山朝斗巖寺大雄寶殿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1986年維修,坐南朝北,由山門、空坪、大殿及廂房組成,占地面積260平方米。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反第四次“圍剿”會議舊址于1961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長門炮臺長門炮臺位于連江縣官頭鎮境內、閩江口北岸、長門山巔,于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由民族英雄林則徐親自選址和設計建造,后經光緒八年擴建而成,清政府曾在這里設立長門提督。據史料記載,長門炮臺建設年限還早于廈門胡里山炮臺。炮臺整體建筑氣勢十分雄偉,外觀呈圓柱形構造,營壘高四丈多,厚五尺,周長九十丈,占地近50畝。長門炮臺作為閩江口第一道防線,曾在1884年的中法馬江海戰中寫下光輝的一頁,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站在炮臺旁,近可俯看閩江口勝景雙龜鎖口,遠可眺望川石、壺江、粗蘆三島,引人遐思。如今,長門炮臺已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詳細] |
![]() | 赤石暴-動烈士陵園位于武夷山市區崇陽溪畔。1942年6月7日,被國民黨關押在江西上饒集中營的新四軍第6支隊80多名官兵,在秘密黨組織的領導下,在武夷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赤石暴-動。為紀念在赤石暴-動中犧牲的73名烈士,陵園于1950年始建,占地面積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40平方米,建有紀念館、紀念長廊、悼念廣場、烈士合葬墓、烈士英名墻、牌坊、紀念亭、古渡碼頭等。陵園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地理位置:武夷山市赤石村渡口交通方式:的士……[詳細] |
![]() | 寧化:有紅五軍團主力,中央縱隊,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約2萬人。1934年10月10日,獨立第七師(紅五軍團34師前身)從寧化湖村出發抵城關后,編入紅五軍團,開始向西轉移;12日,紅三軍團主力部隊根據中革軍委命令,將防務交地方紅軍接管,彭德懷率主力部隊撤出防御陣地,在鳳凰山進行了短時間休整后,開始向西轉移;同日,紅九軍團后方機關和中革軍委直屬炮兵營奉命從寧化的曹坊、滑石、淮陽等地向集結地出發。中革軍委直屬營和紅三軍團后方醫院從寧化方田出發;獨立第七師、紅三、紅五軍團以及部分后方醫院也于10月12日分別從城關、湖村、方田等地出發,開始長征![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