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街49號,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前身為建寧縣革命紀念館,成立于1959年9月。2007年建寧縣委、縣政府斥資對建寧縣革命紀念館進行擴建,增加“中央蘇區反‘圍剿’大型群雕”,新建陳列館,并更名為“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園內有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包括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總政治部舊址,陳列館二座,大型群雕一座,辦公樓一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于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福建省委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共青團福建省委、少先隊福建省工作委員會確立為少先隊雛鷹訓練基地,2005年被中……[詳細]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座落于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側,占地154.2畝,主體建筑面積23332平方米。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中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也是研究大陸與臺灣關系史特別是閩臺關系史的重要學術機構。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主體建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采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四道斜階斜穿屋面,每道斜階有108個臺階,可以直通館頂的觀景天臺,縱覽泉州市區全景。整座建筑充分利用紅磚、白石![詳細]
  古田會議舊址古田會議會址地處閩、贛、粵三省交界處,位于福建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國初,為推行新學,該祠改為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開展土地革命,和聲小學改名為“曙光小學”。祠堂由前后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建筑面積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澤東同志主持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決議案。這便是著名的古田會議。目前,會址大廳已恢復當年開會的原貌。馬克思、列寧畫像和代表席位、大會會標、主席臺以及墻上的黨旗都按原樣放著。會址左邊有荷花池,右邊有紅軍檢閱臺,后面豎立“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詳細]
  國唯一海外交通史專題博物館簡稱“海交館”,其舊館在開元寺內設有古船陳列館,展示著一艘1974年后渚港出土、國內發現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隨出土物,是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新館座落在泉州市區東湖公園東側,象一艘揚帆起航的大海船,內辟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陳列館、泉州宗教石刻館、中國古代船模館和泉州民俗文化陳列館四個展館,藏品一萬余件,有不少舉世聞名的文物瑰寶。其中毗濕奴石雕像為我國僅見的印度教文物,是十四世紀中印文化交流的見證,尤為珍貴;陳列有伊斯蘭教、古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等碑刻石件,是研究我國宗教歷史的珍貴實物史料;另有數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見證了中世……[詳細]
  宏琳厝—全國最大古民居“宏琳厝”又稱新壺里。位于坂東平原南部的演溪之畔。建于1795年。建造者為六都巨富黃宏琳。梅溪上游的演溪在這里打了個深灣,民間地理上視為“玉帶”,宏琳厝就建在河灣內的玉帶環抱里,形似玉帶環腰。隔河而望,從近到遠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稱為“五重案”,“門迎五重案,前有玉帶環”,背靠柯洋仙峰,古時被認為是一處風水寶地。宏琳厝占地面積17823.28平方米,分為前后直進三座正厝,中間設兩道橫街,左右各兩列橫厝,隔以36扇風火墻,有大小35個廳堂,30個天井,25個花圃,666個房間,住有100多戶900多人。規模之大,世間少有。整個建筑按中軸線對稱原則設計建造,厝內廊回路……[詳細]
  為經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光輝業績,1962年在其家鄉南安市石井鎮鄭氏小宗祠建“鄭成功紀念館”,1981年在鰲峰山建新館,館內陳列鄭成功頭發、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鄭成功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前展廳表現了紀念館的中心主題,有鄭成功全身立像,“鄭成功大事年表”、“鄭成功傳”及鄭成功“復臺”、“北伐”詩篇,以及“鄭成功接受荷蘭殖民者受降儀式圖”和“臺灣人民熱烈歡迎國姓爺鄭成功”的彩色畫像。中展廳陳列三方面內容,一為“文韜武略、少年英俊”,二為“北伐抗清,威震東南”,三為“收復臺灣、建設寶島”。后展廳陳列的內容是“豐功偉績,流芳千古”,有從鄭成功陵墓出土的珍貴文物,稀世瑰寶,還有……[詳細]
  林則徐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禁毒教育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三坊七巷重要旅游景點之一。林則徐是中國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偉大的中華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驅、“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高尚情操,時刻激勵著我們。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籌建于1961年,1982年對外開放。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林文忠公祠”和“林則徐史績展”兩大部分,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是全國林則徐文物收藏中心、林則徐精神展示中心、林則徐資料研究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林則徐專題紀念館。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緒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是林……[詳細]
  馬洪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位于洪田鎮馬洪村,在依托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和紅軍醫院舊址“作求堂”內原有的紅軍標語的基礎上,騰出8個房間進行布展,并輔以場景復原、燈光特效等科技手段,生動再現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工農紅軍當年的革命綱領以及同人民群眾割舍不斷的血脈情感。馬洪村是三明市2012年命名的首批“中央紅軍村”,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和紅軍醫院——“作求堂”是該村廖氏村民的祖房。土地革命時期,中央紅軍和福建地方紅軍曾多次進入洪田開展革命活動,并在此駐扎,留下了大量的紅軍標語等珍貴文物!胺暝刺谩眱痊F有紅軍標語、漫畫和留言條近200條,“作求堂”屋內現存紅軍標語近60條。屋內的……[詳細]
  冰心文學館坐落在長樂市冰心公園左側,于1997年建成并對外開放,是全國第一個以個人命名的文學館,為福建省、福州市的德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宣傳和研究冰心的文學成就、弘揚冰心的“愛心”精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冰心的故鄉長樂建設冰心文學館,于1997年8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冰心文學館位于長樂市區愛心路193號,占地13畝,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配套建有70畝的冰心公園。整體建筑風格以灰、白色為主要基調,質樸無華、平易近人。既吸取福州地方民居風格,又推陳出新,充分表現了建筑典雅、明快、親切的藝術形象和現代建筑的地方新風格。1999年被評為福州市十佳優秀建筑景觀和福建省雙十佳優秀……[詳細]
  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位于龍巖市新羅區北環西路51號,是一座全面反映閩西革命史、重點凸顯中央蘇區(閩西)歷史的綜合性革命博物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占地面積約25畝,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主樓是具有民族風格的樓廳式建筑,館內擁有十二個陳列展廳。該館堅持常年免費為觀眾開放,建館二十年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100多萬人次,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閩西老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曾獲得“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發展歷史1984年,在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生前提議下開始籌建。1986年,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建成![詳細]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這里原來是美國教會學校尋源中學,紅樓是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主席率領下,一舉攻克漳州,取得重大勝利。毛主席就住在紅樓里,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國民黨49師盤踞于此,摧殘閩南革命,迭犯閩西蘇區。為了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局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國內時局和閩粵敵我形勢,提出集中一、五軍團兵力攻打漳州的戰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時局。這一正確主張得到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支持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詳細]
  鄧拓(1912~1966年),原名鄧子健,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竹嶼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鄧鴻予舉人出身。民國15年(1926年),鄧拓就讀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民國18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社會經濟系。翌年冬,加入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參加中國共產黨。翌年秋,轉學到上海法政學院,曾任社會科學家聯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區黨團書記,中共法南區委宣傳干事、宣傳部長和南市區工委書記等職。1949年秋,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同年冬,受聘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8年,調離人民日報社,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分管思想文化戰線工作;主編北京市委理論刊……[詳細]
  陳嘉庚先生故居坐落于集美鎮后尾角,今嘉庚路149號,是陳嘉庚先生居住過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房,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后重修,直到完工后才重修居宅,F故居是1980年按小樓原來格局修繕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況陳列,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遺物。二層的會客室、餐室、工作間、臥室等,均按陳先生生前原樣陳設。故居西側的一座三層樓房為“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跡陳列館”,共以“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赤誠愛國,鞠躬盡瘁”三部分陳列,展現出陳嘉庚先生經營實業的聰明才智,勤勞儉樸、傾資興學的高尚品德和赤誠的愛國情懷;交通:乘坐18路公交車可以到達;到達集……[詳細]
  在福建省龍巖市城區虎嶺山上,有一座莊嚴宏偉、布局嚴整、頗具特色的園林化烈士陵園。1989年經國務院批準,由民政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由民政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100處愛國主義教育之一。是閩西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閩西是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軍的故鄉。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烈士的鮮血,這里的每一座山林都迷漫著戰火的硝煙,這里的每一條河流都陪伴著紅軍勇敢戰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閩西有十多萬兒女參加紅軍,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8.6萬中央紅軍中就有2.8萬閩西優秀兒女。當年,中央紅軍強渡湘江;沖破了國民黨第四道-線,是6000……[詳細]
  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大洋村洋邊自然村。閩中支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的一部分,是中共閩中地委直接領導下的一支正規武裝隊伍。閩中支隊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學成立,司令員兼政委黃國璋,副司令員陳亨源,副政委林汝楠。從此,大洋成為閩中地區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中心。閩中支隊司令部成立后,針對所屬各縣游擊隊沒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隊番號也較混亂的情況,決定一邊開展斗爭,一邊進行集訓、整編。至6月底,整編基本完成,各縣區游擊武裝統一改編為游擊大隊,大隊之下設中隊,并任命了各縣區武裝領導人,至此,閩中支隊司令部下轄的部隊總兵力約6000人-……[詳細]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積15470m2,以革命舊址為原狀陳列宣傳毛澤東在才溪革命實踐活動的專題紀念館,有館藏品1100余件,包括兩處毛澤東才溪調查會址(才溪區蘇維埃政府、區工會)和兩處革命舊址(光榮亭、列寧臺)以及才溪“九軍十八師”陳列室,是典型的前方后圓客家民居。毛澤東才溪鄉調查陳列室共10個展廳,展線長350米毛澤東曾三次到才溪鄉開展調查,1933年11月下旬,毛澤東同志帶領中央通訊排的警衛戰士,第三次來到才溪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此次到才溪,是處在第五次反圍剿、反--斗爭的時候。當時,黨內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給中國革命事業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革命處于緊要關頭。為了挽救中……[詳細]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福州市著名風景名勝區鼓山腳下。紀念館占地30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1998年11月竣工并對外開放。整座建筑融中西建筑風格為一體,以內廣場為中心,組織起序廳、陳列廳、半景畫館、辦公樓、文物庫房等空間序列。館體建筑具有福建土樓的風格。大門兩旁疊落水池中聳立著兩組現代藝術銅雕,分別為《曲折》、《崛起》,寓意著福建人民在曲折中奮進,在探索中崛起,給人以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力感。大門橫楣上鑲嵌著大型花崗巖浮雕《邁向新世紀》,浮雕由“奮斗”、“勝利”、“騰飛”、“輝煌”等畫面組成,象征著八閩兒女艱苦創業,孜孜探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的光輝歷程和美好前景。內廣場為……[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地處“閩中屋脊”戴云山脈,位于德化縣水口鎮,東南的石牛山麓,與永泰、仙游交界昆坂村,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是一個環境條件極為惡劣的偏僻村落,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及所屬的武裝力量從永泰青溪轉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溝,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全省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是閩南唯一一處省委舊址,有著光輝的革命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曾燃燒過熊熊的革命之火,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光輝燦爛的歷史篇章。位于德化東端,與永春、仙游、尤溪交界的水口鎮坂里村,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1943年秋,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對閩北地區的進攻,時在……[詳細]
  紅軍第207團舊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澳東村橋頭自然村。紅軍第207團舊址由澳柄宮(駐地)、澳柄橋(哨卡)、陳列館(新建)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宮位于澳東村澳柄橋北端,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橋“祖師”的宮廟,清代重建,20世紀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單進合院式,土木結構,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兩側為宮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木構架。左宮房面闊二間,右宮房面闊三間。左山墻存有紅軍標語:“活捉匪首蔣介石”。澳柄宮當時是莆田城區通往廣業(白沙、莊邊、新縣、大洋4個鄉鎮轄區總稱)山區的必經之路。澳柄宮作為中共領導莆田革命據點,1926年……[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位于德化縣水口鎮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陳列館,主館內容主要反映的是省委機關南遷坂里的歷史事件。1943年秋,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對閩北地區的進攻,時在閩北的中共福建省委面臨的形勢日益惡化,機關活動非常困難,為了打開局面,擺脫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黨中央關于“隱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省委機關南遷坂里的戰略決策。坂里地處德化縣與仙游、永泰三縣交界處,山高林密,是一個比較偏僻的自然村落,這里民風純樸,有著較好的群眾基礎。中共省委機關在打通了地下交通線,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上,于1944年3月,省委機關和閩中特委機關陸續由永泰青溪轉移到德化坂里牛寮溝。5月初,省委主力武……[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思思久久96 | 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尤物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