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江陰市旅游

江陰市文物古跡介紹

41、江陰蠶種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陰蠶種場
  大福蠶種場位于長涇鎮北街。1928年,由宋楚英、宋楚材兄弟倆創辦。前身是大福蠶種場,1956年公私合營后改稱江陰蠶種場,以磚木結構為主,占地面積4898平方米。前為平房院落,后為二進二層樓房,另有地下室,育蠶用具、溫度調節、通風保暖設施、器具升降裝置等均保存完整,是無錫地區最早的國營蠶種場,至今仍擔負著江浙地區蠶種的供應。2019年10月7日,江陰蠶種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中共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
  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位于周莊鎮何家莊耿家住基。1928年1月,0江陰縣第一次代表會議在此召開,選舉產生新的江陰縣委領導機構。始建于1927年,2007年,進行全面修繕,并建成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出圖片85幅、實物9件、影印文件21件、文字說明1.15萬字,內容涉及0江陰一大會議的基本情況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0江陰縣領導機構的演變。紀念館還通過實物和油畫再現0江陰一大會議召開時的場景。……[詳細]
43、吳季子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季子墓
  吳季子墓吳季子墓在申港鎮西南隅的申港中學內�!妒酚洝鞘兰摇泛笞⒂校骸把恿昙咀于T谂昕h暨陽鄉。”《越絕書》云:“季子冢古名延陵墟�!薄跺居钣洝份d:“季子墓在晉陵縣北70里申浦之西�!鄙辖ḿ咀屿簦芟窦漓�。祠內有相傳為孔子所書10個古篆墓碑,碑銘“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世稱“十字碑”。抗戰初毀于兵燹。拓本高2.26米,寬0.93米�,F墓墩高4米,面積2694平方米。……[詳細]
國民黨要塞司令部舊址
  -要塞司令部舊址位于市區人民中路與高巷路的交界處,占地3800平方米,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系江陰民族工商業家、愛國民主人士吳汀鷺于1917年建造的古典民居。1947年,-江陰要塞司令部設在此處。2004年,進行“江陰要塞戰事陳列展覽”設計和布展。2007年,此處增辟“江陰名人館”展出域內232位明賢事跡,堪稱中西合璧的完美之作。……[詳細]
45、吳孝子牌坊
吳孝子牌坊
  吳孝子牌坊位于夏港街道萬安東路萬安橋堍,正面朝西,面對萬安橋,南北兩側為居民住宅區。吳孝子牌坊原建于明代,原址在夏港街道萬安橋東南200米處孝子墳前,在清代中期被從原址搬到萬安橋東堍,用料為花崗巖,兩根石柱上方有門樓式的橫框。吳孝子名鳳,是吳泰伯后裔第106世孝子。相傳明代萬歷年間,秀才吳鳳,孝敬父母聞名鄉里。經縣令奏報,獲賜詔旌表為孝子�!靶⒆优品弧笔乔迩〉谖宕蜗陆蠒r欽命建造,以表彰吳孝子。牌坊立于萬安橋東堍,分三層:上層刻有大禹治水;中間刻被表彰的人名;下層刻二龍戲珠,鯉魚跳龍門圖案。牌坊前有兩塊石碑,分別刻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八個隸書大字。上部明樓已毀于“文革-”中,牌坊上的圖案被鑿損,石碑被毀。后頂部及中部用武康石修補。2003年江陰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2009年4月被列……[詳細]
46、犀帶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犀帶橋
  犀帶橋位于顧山鎮香山南路46號顧山中心小學內,建于清乾隆年間,嘉慶十年(1805)重建,后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再次重建。由里人損培統倡議集資興建,紀念梁昭明太子贈送給顧山人民的一條犀帶,故稱犀帶橋。犀帶橋為單孔石拱橋,長16.9米,高5.4米,頂寬2.5米、石階22級,橋頂四望柱上各有石獅1只,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這4只石獅有的俯視河面,有的仰望蒼穹,有的環顧四方,看上去真是活靈活現。平臺的中央雕刻著一幅圓形“雙龍戲珠”浮雕,龍旁還有祥云飛翔,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精湛。橋的兩側各鐫有橋聯一副:西聯是“遙凌古渡懸明鏡,靜鎖流波臥彩虹�!边@聯形象地描述了橋的形狀,遠遠看上去如明鏡懸凌在古渡口上,如彩虹安臥在平靜的流波上。東聯是“途分南北通三邑,水判東西貫百川�!币馑际钦f,水路交通十……[詳細]
47、凌統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凌統墓
  凌統墓位于青陽鎮悟空村西,墓地原有小河繞于墓前,原有石人、石馬�,F僅存石柱兩根,高7米,相距4.35米,上半呈八角形,下半呈扁方形,柱頂內側有槽深0.24米,下端內側有門臼及盤陀石。柱北是墓地所在,民間稱“石柱墳”。據光緒《江陰縣志》記載,當時有“吳都督凌承烈都尉統之墓”墓碑。墓地面積1789平方米,封土已毀。凌統(189-217年,一說189-237年),字公績,吳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少有盛名,為人有國士之風。凌統雖在軍旅之中,卻親賢接士,輕財重義,又愛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統。后從孫權往合肥,為軍中右部督。時全軍出陣,前部已發,魏將張遼等卻忽在津北出現,孫權遭圍;凌統便率領親近三百人攻入敵圍,捍護孫權突走。凌統復還奮戰,左右戰士盡死,自身亦被創,仍攻殺數十人,……[詳細]
船廠遺址公園
  船廠遺址公園位于江陰外灘。臨江而建的8000平方米大型廣場,修舊如舊的大型塔吊、工業廠房點綴其中,彰顯江陰現代工業的發展剪影。公園棋布著濱水棧橋、船塢草坪、景觀亭、景觀廊、草階下沉空間等觀景點,同時還配備了中央活力廣場、游樂場、運動場等生活休閑設施,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休閑設施。……[詳細]
九蓮禪寺
  九蓮禪寺又叫九蓮庵,位于南閘街道花山南麓。始建于宋代,有“十方九蓮”之說。寺中存有山門石檻一副(現仍作為新山門的石檻),有600余年的古井兩口“雙眼井”。西面是明代大學士張袞的陵墓,東面則是江陰望族葛氏的祖塋。出寺后院門拾級而上50米,古時《花山八景》之一的“冷泉涵月”遺址。……[詳細]
江蘇學政衙署遺址
  江蘇學政衙署遺址位于市區人民中路。學署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科舉制度廢除,歷時292年,先后有124任學政,轄八府三州考生。學政衙署規模宏大,號稱“江南官署之冠”�,F有儀門、天開文運牌坊、學政組群雕塑、放榜墻等景點。置身處地,當年“鄉試”盛況可以想見。……[詳細]
江陰興國寺塔
  興國塔位于市區興國公園內。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密檐式寶塔,是江陰市內僅存的宋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7級浮圖,明代增為9級,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現塔身共存8層,高42.22米,塔底層直徑10.70米,每邊寬4.54米,6層以下仍為宋時原物。……[詳細]
52、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位于青陽鎮北沿河。始建于清代,硬山式磚木結構。祠堂分三進二院落,二進院南側為戲臺,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恢廓大氣,磚雕、封火墻極富變化,紋路清晰。沈氏在歷史上是青陽望族,“悟空寺碑記”、“錦樹道院觀”及古橋、古街均留下沈氏的史跡。……[詳細]
廣濟古泉
  廣濟泉俗稱“四眼井”。位于江陰澄江街道壽山路社區步行街北側民運巷內。宋嘉祜六年(1061)乾明院僧宗壽鑿。其泉清冷,不竭不溢。占地面積17平方米,井深10米,井筒直徑僅4米,上建有井欄4個,內為圓形,外為八角形�,F存井圈外刻有“義、勇、關、泉”四個正楷大字。井欄三口為青石質,其中一個井圈為后加,水泥制。口徑0.55-0.63米,高為0.3-0.4米。井南壁間嵌有雍正二年八月石刻《廣濟泉碑》,碑為青石質,高1.35米,寬0.65米,保存較好。據載,明末清初,江陰城破,江陰人民視死如歸,在廣濟古泉排著隊投井的人共有400多,其中有一女子在投井前在墻上寫道:尸山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清朝太平軍敗亡后,因東半城人民的飲水靠它,年久失疏古泉將有填塞之患,于是縣人出……[詳細]
54、蘇光華故居
蘇光華故居
  蘇光華故居位于周莊鎮東街。為民國建筑,是蘇光華幼年居所,保留完好有五進三開間。蘇光華幼年名瑞寶,1937年編入中國空軍轟炸部隊十四隊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駕駛飛機遠征日本,在日本本土散發傳單,這是中國空軍遠征日本本土的戰斗英雄�!�[詳細]
渡江戰役烈士陵園
  渡江戰役烈士墓位于臨港街道李溝頭村。1949年4月22日凌晨渡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28軍83師249團2營111名指戰員在李溝頭戰役中犧牲,葬于李溝頭河北岸。1971年、1973年江陰縣革命委員會修建墓地,1984年建成烈士陵園�!�[詳細]
56、唐家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家樓
  唐家樓位于江蘇省江陰市周莊鎮集鎮大西街123號,周圍為商業網點及居民居住點,旁張家港河,臨澄楊公路,水陸交通方便。唐家樓是周莊民族紡織工業發源象征地,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該樓系三開間兩層三進轉盤樓,陽臺欄桿為鑄鐵件。1935年民族資本金唐維仁開辦恒順布莊后請七房橋的周汝林設計建造,周曾用黃楊木雕成“犀牛打水”臺閣,循環戽水,玲瓏逼真,被譽為“活魯班”。他精心構思,用料講究,風格獨特,從頭進到后進四廊貫通,檐下密布繩形木雕,門窗欄桿精雕各色圖案,這是能工巧匠周汝林的又一杰作。唐家樓一共從前到后分別是營業廳、會客廳,住宅區以及生活區,豪華和氣派遠近聞名,唐家是周莊紡織業第二階段的代表,他們家的恒仁順布莊總號就開在這里。唐家樓樓上樓下的走廊都朝著天井一面,通過廂樓內的樓梯,上下前后都能走通,不論是……[詳細]
周少梅故居
  周少梅故居位于江蘇省江陰市顧山鎮人民路北端,顧山中心小學斜對面,面積450平方米,三開間二進,第一進建于民國,第二進建于清代。2007年顧山鎮修復,室內陳列周少梅銅像、遺物、歷史資料、民樂、二胡發展史。周少梅(1885-1938),民樂大師,世居顧山,歷代書香,自幼便隨父、兄學習二胡、琵琶等樂器,演奏技藝十分精湛,成為江南絲竹的名家。21歲(1906年)起,在3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先后在江陰、常熟、無錫、常州、蘇州等地近20所師范、中學里任音樂教員或國樂指導員,是我國最早的國樂教師之一,培養了不少有成就的學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以非凡的膽識,率先將二胡的形制進行了改革,將前人局限在二胡上把位的演奏,擴展到上、中、下三個把位來演奏,被譽為當時江南的周少梅三把頭胡琴,拓展了二胡演奏音域,提……[詳細]
吳文藻冰心故居
  吳文藻冰心故居位于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萬安東路南首,鎮澄路北側100米處,東臨昭德小學舊址。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原有房屋三進兩側廂,門朝北。房屋為磚木結構,第一進建有墻門、門墻用老式水磨磚砌,柱腳都有石鼓墩墊柱,每進房為三開間七步。由于年久失修,二進、三進現已拆除。吳文藻,江陰夏港人,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和中國民族學家。冰心,中國現代著名的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吳文藻早年從清華學堂畢業,參加過五四運動,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社會學,獲博士學位,曾得到大學最優秀外國留學生獎狀,后來成為中國社會學奠基人之一和中國民族學奠基人,中國著名的吳文藻文化人類學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冰心原名謝婉瑩,有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這座建于清末的吳家老屋是他們當年的婚房,也是這對風雨同舟、患難……[詳細]
高城墩良渚文化遺址
  高城墩良渚文化遺址位于璜土鎮高城墩村,是良渚時期一處規模宏大、有嚴謹布局規劃和嚴格建筑方法的高臺墓地。1999年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14座大、中型良渚中晚期墓葬,出土器物238件(組),遺址入選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詳細]
60、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
  定山朱氏宗祠筑址于定山南麓,始建于明萬歷年初,迄今有四百余載。滄桑變遷,幾經修繕。新祠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計房16間。祠堂內專辟“朱松壽紀念館”,陳列其抗日事跡及生平紀事,緬懷褒獎英烈�!�[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频 | 五月婷之久久综合丝袜美腿 | 亚洲a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