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陰濱江要塞旅游區AAAA 江陰濱江要塞旅游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山前路,地處江陰市區東郊,因境處江陰黃山炮--事要塞之地而得名,北濱長江,枕山負水。江陰濱江要塞旅游區主要由黃山森林公園、鵝鼻嘴公園、黃山湖公園、軍事文化博物館、船廠公園、芙蓉湖公園、渡江戰役紀念館等景點組成,匯聚有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是江陰市旅游代表性景區之一。江陰黃山濱江而立,高91.7米,東西連綿3.2公里,是茅山余脈顛連向東,在長江南岸起伏的山脈之一。黃山西銜鵝鼻山、君山,東接蕭山、長山、巫山,臨江逶迤10余公里,構成了江陰古城“枕山負水”、“水環巒拱”的天險形勢。黃山與靖江孤山隔江對峙,儼如扼守大江咽喉的兩名衛士。長江自京口折向東南流到這里驟……[詳細] |
![]() | 江蘇學政文化旅游區AAAA 江蘇學政文化旅游區位于江蘇省江陰市,占地7萬多平方米,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作為學政文化旅游區的核心——江蘇學政衙署是昔日江蘇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其規模宏大,設施完備,園內景點眾多而號稱“江南官署之冠”。學署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舉制度廢除,歷時292年,有124任學政。江蘇學政,是整個江蘇省科舉時代主持考試秀才的官署。學政的全稱提督學政,又稱提學使,掌一省教育事務,每省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屬等-中進士出身者派充,三年一任。世稱“學臺”。其品級從從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由于朝廷對科考的重視,所以不論學政原來品級高低,地位與本省總督、巡撫平等。……[詳細] |
![]() | 長涇古鎮文化旅游區AAA 長涇老街的出現,初始于明代咸化年間(1465—1487),由長涇大族夏氏從習禮村定居于涇里,疏通東涇河、西涇河、并市河,逐成三涇為一水的涇水河,涇水南北兩岸逐漸形成街市。至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規模大定,民益庶繁,成為江陰東南一大市鎮。清康熙二年(1663),涇里定名為長涇鎮。為了方便南北兩街之交通,從明代建市鎮始,夏希明先建興順橋,其子夏良惠續建興福橋,后有鎮上賢達和政府陸續建有興壽橋、興隆橋,興定橋(即原東木橋)、大福橋(蠶種場自用橋現已拆去)等石拱橋,如道道垂虹臥波,分外壯觀。長涇老街分為南北兩街,皆長度為1.5公里,統稱千米石板街。河南街從興福橋至陳大同米行,延伸至牛腰壩……[詳細] |
![]() | 鵝鼻嘴公園AAA 景點級別:3A景點介紹:山環芙蓉城,私怪鵝鼻狀。美麗的江陰要塞景區(鵝鼻嘴公園)位于江陰長江大橋西北部,距市區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形如鵝伸鼻江中而得名。景區占地1280畝,以山體為主,森林茂密,野趣濃郁。江陰要塞風景區由鵝山景區(原鵝鼻嘴公園)、大灣景區、東山景區三部分組成,雄偉壯觀的中國第一懸索橋橫貫旅游區中部,形成以大橋為標志性景觀,明清古炮臺、要塞森林公園相匹配,擁有江尾海頭、澄江古渡、鵝鼻積雪、盤古流泉等四十個景點的大森林、大花園、大博物館格局,立體旅游蔚成大觀,別具魅力,吸引萬千游人。置身要塞景區,得到的享受是多層次的。入山門、看神龜、越仙鵝洞、聽傳說故事,你會感受到鵝山之神奇;憑……[詳細] |
![]() | 江陰雙涇農漁文化體驗園AAA 江陰雙涇農漁文化體驗園位于無錫江陰市月城鎮雙涇村,是江陰澄南生態文化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9萬平方米,由生態休閑區、農漁民族館、拓展基地三部分組成。生態休閑區設有:原生態木棧橋、草亭、草垛、牛棚、碼頭、渡口、漁船、水車等設施,可供游客賞玩、游憩、娛樂現場體驗。農漁民族館陳有:農耕館、漁業館、民族風情館、蠶桑館、紡織館等,館內以詳實的資料和寓教于樂的方式,展現人類的發現美、創造美、感受美、發展美的歷程,通過這些載體,為傳承文明、啟迪心智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景區地址:江蘇省無錫江陰市月城鎮雙涇村乘車線路:江陰市內乘520路公交在牛頭橋站下車可達。自駕線路:①沿江高速青陽出口 — 錫澄公路 — ……[詳細] |
![]() | 江陰中山公園原為江蘇學政衙暑遺址公園,總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園內許多建筑物、構筑物的造型均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特色。整個工程建有“荷花廳”、“永慕廬”、“學政區雕塑廣場”、“中山紀念塔”和水溪項目等景觀。江蘇學政衙署,是科舉時代主持考試秀才的官署。官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那時稱萬春園,是一位孫姓人家的私家園林。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吳良鎮守江陰,則改建為吳侯官署。弘治年間,又建為巡撫行臺。直至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學政衙署從宜興移建江陰,始稱“督學察院”。明代崇禎《江陰縣志》曾記載:“督學察院,在縣治東,由首任學政王以寧,移文邑令許達道建造駐扎。北負萬壽山,西連雪浪湖,東界廣福寺,……[詳細] |
![]() | 徐霞客故居位于徐霞客鎮南陽岐村,始建于明代,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現有房屋三進兩側廂。花廳布展介紹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對巖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廳名“崇禮堂”;天井有徐霞客手植羅漢松一株。故居東南有始建于明代的勝水橋,相傳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會在此送行。故居西南的晴山堂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壁間嵌砌石刻76塊,其中有倪瓚、宋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黃道周等大家手跡。晴山堂后園有徐霞客墓。晴山堂在馬鎮南腸歧村。初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崇幀十七年(1644)毀于兵燹。石刻幸存,后移于徐氏宗祠壁間。1978年,在村南璜溪河畔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東……[詳細] |
![]() | 江陰博物館位于江陰城東新區的天華文化廣場西測,該館始建于1988年,新館于2005年10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面積1.2萬平方米。江陰博物館是天華文化中心的一部分,文化中心以著名的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劉天華命名。該館高三層共設江陰古代史館,陶瓷館,陶白書畫館,金銀玉石館,青銅器館,古代石刻館,古代碑刻館明清服飾館,佛教文物館,劉氏兄弟業績館自然標本館,花興才奇石館和礦石標本館等14個展廳。序言大廳400多平方米,配備了擴音設備,可以為學生,社會團體提供服務。往里便是中央大廳,寬大的進口漢白玉樓梯架設中央,面積400平方米左右,與序言大廳通連,組成一個有較大空間的觀眾活動區,利用玻璃做成屋頂人工采光……[詳細] |
![]() | 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陰乾明廣福禪寺。據史料記載,該寺初為二院。一為唐乾貞(927-928)時建,名崇圣。宋太平興國(976—983)賜額乾明。二為北宋至和(1054-1055)時建,名華藏,為乾明子院。治平(1064-1067)中,賜名壽圣。南宋紹興(1131—1162)中,改廣福。乾道九年 (1173)始并為一寺。該寺殿閣崇嚴,規制宏敞,為邑中諸剎之冠。僧令司(即今佛教團體)設在其中。千百年來,歷經興衰,最后毀于太平天國戰爭。一代諸山領袖,就此衰落。乾明廣福禪寺原址在現城中民運巷、中山公園、澄江福地一帶,現已成為繁華城區。然其址尚存有千年古膜、四眼古井、心經碑刻等佛寶古跡,并得到妥善保護。上世紀……[詳細] |
![]() | 贊園位于江陰市東的貫莊村,占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約合22.2畝),分為巨贊法師紀念堂、巨贊故居和巨贊文化園三個部分,于2008年3月18日奠基開工建設,2008年11月份正式開園,贊園主體建筑采用清末民初江陰民居建筑風格,在恢復巨贊法師故居的基礎上,統一風格,輔以點綴園藝景觀小品。巨贊法師是深受海內外敬重和愛戴的當代著名佛教高僧、佛學家、佛教教育家和愛國活動家,是中國新佛教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和中國佛教協會創始人之一。巨贊法師是我國當代佛學界的泰斗,杰出的宗教領袖,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巨贊法師是被邀請參加天安門城樓觀禮的唯一僧人代表。巨贊法師紀念館原址位于君山寺內,后搬遷至此。巨……[詳細] |
![]() | 錫澄運河南北新橋位于江陰市。年代為明。南新橋位于青陽鎮南街梢,原萬源布廠旁,跨老錫澄運河,又名三元橋。南新橋、中新橋(青陽橋)、北新橋同在青陽鎮,連同原來的天主堂,成為青陽鎮一景,也是古青陽鎮的標志性建筑。南新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江陰知縣張集籌資建。同時建造的迎秀橋(北新橋)與南新橋同規格,同橋型。南新橋全長34.5米,凈跨11.0米,拱頂高程10.8米,橋頂面寬3.5米,底階寬4.5米。東坡36級至一平臺階,分向南向北各8階落坡。西坡石階39級。南新橋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改名為三元橋。據清道光《江陰縣志》記載:“康熙年間(1662~1722)馬子虬、陶禹賢捐修。”乾隆二十三……[詳細] |
![]() | 江陰市革命烈士陵園地處風景秀美的黃山腳下,依傍山勢,座北朝南,下設革命烈士紀念館和渡江戰役紀念館。始建于1994年4月,建成開館于1997年4月,占地36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00平方米,累計投資1500余萬元。這是一座融合古今建筑風格的現代建筑群,莊重古樸,氣勢雄偉而肅穆,遠遠望去就象一艘揚帆遠征,正乖風破浪、駛向勝利的渡江戰船,令人浮想聯翩。走進革命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花和綠樹簇擁著的一塊巨石,上面篆刻著江陰籍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題寫的“江陰革命烈士陵園”8個大字。前行數米,是綠色小刺柏組成的“浩氣長存”4個字,把人帶進瞻仰烈士前特有的凝重肅穆的氛圍之中……[詳細] |
![]() | 綺山森林公園位于云亭鎮花山村和佘城村,建設面積共6380畝,由江蘇陽光集團和云亭鎮共同投資建設。它是連接綺山、花山的綠色廓道,設計時充分考慮生態功能和防護功能,同時體現應天河、白屈港河濱江景觀特色。該片綠地結合山體地形作自然式布置,開挖了450畝的湖面,溝通綠地內所有水系,形成水上旅游線。公園內道路全部環通,總長31公里。綠化工程除湖景區外,苗圃種植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其中杉木園7萬平方米,桂花園1.6萬平方米,竹園5萬平方米,行道樹主要樹種有28種、苗圃樹主要樹種有41種,種植苗木數量約150萬株。綺山森林公園中,青山綠水,碧水藍天,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傍晚,晚霞、青山、山村、楊柳、綠……[詳細] |
![]() | 位于江陰黃山風景區,又稱江陰要塞。黃山炮臺享有“江河門戶”,“鎮航要塞”之稱,自古為軍事要地。如今,這里成了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每當中秋時節,江潮洶涌,甚為壯觀,這就是江陰著名的八景之一“黃山秋濤”。長江上最大的公路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也屹立于此,可在這里俯瞰觀賞。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黃山炮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黃山湖公園黃山湖公園是國家的AAAA級旅游區,位于江陰黃山南麓,倚山枕江,與鵝鼻嘴公園、長江公路大橋和龍濤國際鄉村俱樂部等組成江陰要塞旅游度假區。黃山湖以15萬平方米的人工湖為主體,取土成山,依山起勢,因勢理水,臨水造景,顯示雄渾博大的氣勢和澄澈清明的意境。黃山湖為全開放式公園,總投資l.6億元,占地35公頃,其中湖面15公頃,綠地面積15公頃,其他配套設施5公頃。整個公園綠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自然生態是黃山湖公園的一個重要主題。公園由廣州筑原設計事務所設計,由上海園林工程公司和深圳北林地景園林工程公司建設,上海外建建設監理咨詢公司監理,2004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黃山湖追求生態環境、……[詳細] |
![]() | 興國園坐落于江陰市中山南路與南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興國園古樸典雅,歷史悠久,是一個景觀精致的園林公園。興國園原本無園,因保護古塔而萌生建園。興國塔位于市區南街,建于北宋太平興國(976—983)年間,原為太平興國教寺之7級浮屠,樓閣式磚木結構。元至正年間遭戰火毀壞。明正統年間修復,塔身增為9級。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塔內架木及頂毀于火災。民國14年(1925)1月26日,直奉軍閥混戰時,奉軍發炮中殘塔之巔,遂成鋼筆尖形。解放后數次維修,現6層以下仍為宋時原物。2002年,市政府將興國園建設工程列入十件實事項目,由江陰市園林旅游局組織實施。明確了以興國塔為中心,以宋代園林風格特色的文化建園……[詳細] |
![]() | 大福蠶種場位于江陰長涇鎮老街最東端,是由長涇鎮民族資本家宋楚英、宋楚材兩兄弟于國民十七年創辦。民國十七年,宋楚材聯合友人袁瑞甫、華孟英等集資法幣38500元,以每千元為股,共計38.5股,在長涇南街東首野墳岡創辦“大福蠶種繁殖場”。共建有蠶室兩棟,簇室3棟,冷庫1座及制種輔助用房等共104間,建筑總面積3559平方米。聘蘇州滸墅關蠶桑專科學校教授姜白名為總技師,招收職工181人,年產優質雜交蠶種50000多張,以“帆船”牌注冊商標,產品遠銷蘇、浙、滬和新疆等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又擴建了原種生產部。那時的大福蠶種場,已是江浙一帶蠶種制種業的“龍頭”企業。民國二十五年,宋楚材又投資在大……[詳細] |
![]() | 泰清寺坐落于江陰城東20公里的雞龍山麓,華士鎮向陽村境內。南臨“天下第一村”江陰華士鎮華西村,北靠向陽度假村。泰清寺又名太清寺,始建于三國赤烏年間(公元238-250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相傳東吳大帝孫權之母吳國太所建(孫權之母吳國太在江南建有七寺八塔,泰清寺就是其中之一)。唐天估三年(906),民人戴思逵、陸頓相謀,召僧徐靈祀立為剎。宋景德四年(1007)真宗趙恒賜額“景德院”。天圣三年(1025)更名為“泰清院”。元至正年間(1341—1367),開山僧宗愿更名為“泰清寺”。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泰清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敕令歸并天下寺廟,凡龍砂以南,西起花……[詳細] |
![]() | 嘉茂國際花鳥園位于江陰市青陽鎮。2007年上海升力投資、利安達集團投資興建升泰現代農業園,農業園集”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特色農業”為一體的都市農業園,嘉茂國際花鳥園是其中最富特色的一景。花鳥園以“花、鳥、魚、禽”的現代化生產、培育、養殖為主要中心工作,分吊花廳、蓮花廳、如意島、鳥覽廳四大功能廳。吊花廳所有花卉都是從日本引進的名貴花卉,有球根海棠、吊掛金鐘、鳳仙花、常春藤、天苧葵、杜鵑等12大類百余種,其中尤以球根秋海棠和吊掛金鐘較為有名。鳥覽廳中,左手打造的是模擬沼澤濕地,主要養殖的是鶴類、鸛類等大型涉禽,如丹頂鶴、東方白鸛、蓑羽鶴、灰鶴、大白鷺、琵琶鷺;右手打造的是模擬沙漠環境,主要養殖飛鳥……[詳細] |
![]() | 徐霞客旅游博物館位于中國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覽園東南角,總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投資約3000萬元。博物館以“中國旅游第一人”、“中國旅游第一館”為核心,設置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覽展示、中國旅游發展史、徐霞客文化學術交流、多媒體現代演示空間及休閑觀景等功能,展示“壯行天下、探索無限”的霞客精神。整個博物館通過“自下而上”的位置順序,“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分別展示古代館、現代館和未來館三大主線。由霞客廳、游記廳、地理廳、徐學廳、旅游廳等組成。并配有江陰主要景點展示區、中國徐霞客旅游博覽園陳列室、環幕影院、文化學術交流中心及休閑觀景區,充分展示“壯行大下、探索無限”的霞客精神。古代館用于展示與霞客……[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