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登文道碼頭位于長樂市潭頭鎮文石村北側海邊,為鄭和到長樂修建天妃廟時登陸的地方。碼頭由條石鋪成,長約99.73米,最寬處有3.44米。登文道碼頭也是古代長樂客商出遠洋的始發地,也是本地讀書人進京趕考的出發港。讀書人若中舉返鄉,便捐一塊石頭,并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這就是“登文道碼頭”名字的由來�!�[詳細]
  何振岱故居位于大光里17號,.坐南朝北,四面圍墻,共兩進.入大門,走廊、天井,第一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雙坡頂,穿斗式木構架,有插屏門隔成前后廳。是三間排倒朝(坐南向北)。屋前庭院種有花樹,豎何梅生墓志銘。建于清嘉慶間,光緒及民國初重修。始建人員不詳。何振岱購入后始終為何氏家族居住。1991年掛牌保護。三坊七巷改造后,何氏族人遷出�,F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壽橋位于倉山區、臺江區之間的閩江上,北起臺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島,南接倉前觀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橋。福州本地俗稱“大橋”。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順間、成化間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橋改建為萬壽橋同樣的全石結構橋梁。乾隆年間重修時,惠安石雕宗師李周特地為橋欄柱雕18只形態各異的石獅。民國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設廳通行汽車,對萬壽橋橋面進行改造;因工程質量不佳,民國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為閩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個橋墩,改建兩個,并將橋面抬高,架設于原橋面之上,……[詳細]
  林浦殘橋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邵岐村,又名“林浦斷橋”,俗稱“三門橋”,建于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兩墩,三孔不等跨,已圮一孔。殘橋全長22米,面寬2.8米。橋本體橋面石梁上刻:“紹興三年戊申作,都管斡林康、林元鈞泊諸勸首等”,楷書,字徑0.15米;引橋橋面石梁上刻:“林應見舍小梁三條,林應郎舍大梁一條”、“鄭謙僧光儒各舍小梁一條”。橋面上設有馬相公廟,東西環抱2棵榕樹。1983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廣東會館位于倉山區六一南路52號倉山第二中心小學校內,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廣東籍商人籌建的、帶有同鄉會性質的會館。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1245平方米,共二進,前廳、天井、后廳(聚議廳)、廊房。前廳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天井占地約270平方米,中間有一棵榕樹直徑2平方米,高7米,約150年歷史。聚議廳左右兩邊有硬木樁直徑1.46平方米,高7米,是全國少有的保存著南國獨特的建筑風格的大會館。館后有一棵百年大木棉樹是福州木棉樹之冠。1912年4月20日,孫中山在“廣東會館”接受旅閩廣東……[詳細]
  光祿吟臺光祿吟臺又稱“玉尺山”,福州名勝,位于鼓樓區光祿坊8號光祿坊東北口,宋代法祥院遺址。宋熙寧三年,光祿卿、福州太守程師孟常游此,篆“光祿吟臺”。清時,林則徐在此放鶴,“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陳衍、鄭孝胥、林紓等也常在此聚會作詩。光祿坊內的名勝以光祿吟臺最為有名,它集池、臺、亭、石、花、木之勝,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橋、小亭等景觀,并有宋至民國十余段摩崖題刻,為游客觀覽之地,文人雅士集聚之所,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物價值。光祿吟臺原為宋代發祥院舊址,宋熙寧三年(1070)程師孟以光祿大夫知福州,公……[詳細]
  瓊河七橋、河七橋(1992年公布名),位于安泰河上,是唐五代羅城護城河上的橋梁。包括金斗橋、館驛橋、雙拋橋、高峰橋、板橋(老佛殿橋)、安泰橋、觀音橋等(該名單已核實),均為石構平梁橋或單孔拱橋,欄板上有建造年代和橋名等題刻。古時西水關潮水經此分南北交流,與東潮匯合,為古時福州的特-一。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安泰橋、板橋(老佛殿橋)、館驛橋、金斗橋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內。……[詳細]
  石塔會館位于福州市鼓樓區下殿里烏塔南側,坐南向北,四面圍墻。大門開西側,正中門額為“石塔會館”青石匾,門前有一對高一米余青石刻石獅�,F有會館主要的建筑是戲臺,面對烏塔,面積約60平方米,臺中四根方形石柱,刻有對聯“集今古大觀,時事各異;得管弦樂趣,情文相同”等。臺頂藻并斗拱層層重疊,頂刻畫有山水樓臺、花卉樹木,造型優美;臺后為化妝室。戲臺兩側為看樓,樓前欄板精雕細刻。戲臺正面原有神翕,曾為居民占用。戲臺對面為正廳已垮塌,僅存觀音兜式封火山墻。石塔會館始建不詳,曾祀五帝。清道光、同治(西元1821……[詳細]
  宦溪窯址位于福州市宦溪鎮硋、板橋村一帶,數量36窯,主要分布在板橋的新厝山,硋(ài)石由(yòu)村的后門山、城里坪及附近的幾個山頭。南北長約1.7公里,相傳有36窯�!逗罟汆l土志》記載:“硋石由,有碗窯古跡,居民約百余戶,分何、鄧、池等姓。”1956年,修建簡易公路時曾發現窯址,證實志書中有關碗窯的記載。窯址堆積層高1~5.8米,寬30米。已發現兩個拱形窯床殘址,窯床為磚質結構,磚的體積為28×18×5厘米。歷年來,出土的遺物主要有匣缽、墊餅、墊柱、支圈等窯具和各種日用器皿。采集到的標本有碗……[詳細]
  歐冶池在福州市區北部,鼓屏路東冶山路南,舊福建省財政廳大院內。相傳為春秋時期著名冶煉家歐冶子鑄劍處,故名,一稱劍池。池旁有冶山和劍池后等古跡。據宋朝梁克家《三山志》記載:“此池乃歐冶子鑄劍之地,然無所稽考。州雖有劍池寺,唐元和中(西元806-820年),僧惟干浚池,得銅刀、劍環數枚,猶有冶灶在竹林間,又隔在將軍山之南,南去尚數百余步。非此池也。或恐鑄劍者因此以自號,則有之矣。然池非以鑄劍者得名�!惫艜r歐冶池周圍數里,池畔有冶山、利澤廟、劍池院、五龍堂、歐冶亭等。宋程師孟在此創歐冶亭,至明弘治間,……[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精品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午夜久久两性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