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濟美橋位于福州市馬尾區君竹村,宋景佑五年(1038年)建,清雍正、嘉慶、同治年間多次重修。東西走向,石構,單孔,平梁式,全長8.6米,寬2.5米。望柱方形,條石欄桿。兩端鋪設4級臺階,欄板上有“濟美橋”和歷代重修題刻。宋刻在橋面上:“時景佑五年戊寅歲九月二十日”。清代紀年刻在柱上:“同治六年季秋立”,“任光廣子孫重修”;“嘉慶壬戌年”,“時孟夏吉旦”,“里人任克廣”,“子孫重建”。保存較好。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星安橋位于福州市臺江區雙杭街道星河巷。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清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宣統二年(西元1910年)和民國l4年(公元1925年)多次重修。石構,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橋長100米,跨長18米,寬2.1米,已淤塞兩孔,橋梁二側石板有“乾隆丙午新建”、“嘉慶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張重修憔善社監督”等題刻。周圍環境破壞較嚴重。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星安橋曾經是福州著名的“南臺十景”之“三橋漁火”中的一橋。據傳,當年星安橋是……[詳細] |
![]() | 涌泉寺大雄寶殿位于晉安區鼓山的涌泉寺內,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供奉三世佛(泥塑,明天啟年間)、十八羅漢和觀音三大士(鑄鐵,清康熙年間)。1992年作為涌泉寺的一部分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大雄寶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九柱,穿斗式構架,彩繪天花板,重檐歇山頂。殿中祀有三尊釋迦牟尼塑像,稱為“三世佛”,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佛,塑于明朝天啟元年。佛像造形細膩,慈眉善目,十分傳神,身披唐代服裝,金碧輝煌。殿內兩尊1米多高的銅鑄小仙童,頭上打雙結,兩頰留酒窩,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態天真,是本世……[詳細] |
![]() | 張經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文儒坊,建于明嘉靖年間。坐北朝南,前后兩進,一進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減柱造木構架,二進面闊五間進深九柱。現除木構架外,其余廂房、門窗等都己改建,東西側兩座房屋,亦已改建為新房。1992年市人民政府掛牌保護。……[詳細] |
![]() | 老佛亭橋位于鼓樓區光祿坊南側,跨于安泰河(五代羅城大濠)上,南北走向,連結玉山澗。橋為石梁橋,長5.35米,厚3米,橋面由四條長5.35米,厚0.37米石條架成。有石望柱、欄板。東側橋梁刻題識:“萬歷壬寅年(萬歷三十年,西元1602年)仲春日立”。始建五代,明萬歷三十年(1602)重建。舊名板橋,俗名老亭橋。跨于五代羅城大濠上,今光祿坊南側,南北走向,連接光祿坊、玉山澗。原系木橋,建有亭,后圮,易以石。現為石梁橋,長5.35米,寬3米,橋面由4條長5.35米、厚0.37米石條架成,有石望柱、欄板……[詳細] |
![]() | 磐石山遺址[新店鎮磐石村東北200米·青銅時代-漢代·市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發現。遺址面積1萬多平方米。采集有夾砂紅陶、夾砂灰陶、泥質灰陶、泥質紅陶、泥質灰黑陶和灰硬陶片。灰硬陶片占多數,部分硬陶表面施薄釉。陶片紋飾有繩紋、弦紋、席紋、藍紋、米字紋、云雷紋等,可辨器形有釜、罐、豆等。……[詳細] |
![]() | 福清會館位于臺江區福清館巷30號,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內有戲臺、走樓、神殿,四面青磚清水砌圍墻。神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雙坡頂。20世紀初融籍商賈、海外僑親集資所建。建筑占地約500平方米,二進,內有戲臺、走樓、神殿。“文革”中被占用,2002年工廠遷出,2006年重修一新。2016年2月15日,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福州糖果廠,西至--里,南至流洲河,北至聚友樓飯店。……[詳細] |
![]() | 連坂橋位于倉山區城門鎮連坂村九曲山北面連坂河上,為石構單孔平梁橋,南北走向。全長15米,面1.41米,引橋由7級臺階構成,現破損嚴重。兩岸各用塊石疊砌為單面階梯橋臺,兩橋臺之間相距5米,上架二條長7.5米、厚0.54米,其中一條寬0.92米石梁。臺間架設兩條巨大石梁為橋。梁石上雕刻“當境連蒲與妻林十六娘為所生父母造橋一所,愿家國平安,同沾利祿。上元辛亥歲八月三日造”銘文。文物登記為唐代橋梁,現較多認為實為宋橋。1992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月公布為福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詳細] |
![]() | 高峰橋位于福州府城西門外陸莊河上,北通柴巷,南連高峰里。橋為石構平梁橋,長13.90米,寬3.64米,跨度7.50米,橋面直鋪七條石坂。橋欄桿由四對望柱和六塊石欄板組成,欄板長1.80米,上浮雕仙鶴、鯉魚、麒麟、花草等圖案。橋的兩端有石臺階,南端四級,北端八級。橋的西側南岸有一株古榕,向河中心傾斜,其一枝氣生根飄落北岸并扎根生長,形成“腳跨河兩岸、身在河中央”的奇觀,俗稱“人字榕”。樹下建一亭,供奉玄帝(真武),由歐漤書額“懷里閣”,對聯云:“高堅奇榕通西澗,峰橫古橋連湖堤”。橋西側北岸建有六角……[詳細] |
![]() | 宦貴巷黃家宅院位于福州市鼓樓區宦貴巷,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為著名中醫黃庭翼的住宅。大門坐東向西,門后小庭院。院東有三間小屋。主建筑前后二進,坐南向北,四面圍墻,雙坡頂。一進石框大門,三面環廊,兩廊旁有披榭,中為整齊石條天井。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架,所有駝峰、斗、拱、托等,都經精雕細刻。大廳中間是六扇推光漆、紅地、貼金插屏門,窗檻漏花采用縷空精雕博古圖案。八扇門扇,皆用紅柴精制,門上花檻用黃楊木樹根,相形雕刻。二進前有天井,后有披榭。中間為深五柱三間排廳堂。首進、二進左側有小門通往東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