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旅游景點介紹
特美思度假村特美思度假村位于國家生態示范縣——廣東省揭西縣。前依清澈的橫江河,后靠風景名勝廣德庵,依山旁水,秀麗風光美不勝收。是目前揭西縣乃至整個粵東地區規模較大、設施齊全、功能眾多的綜合型度假酒店。我們共擁有貴賓套房、豪華套房、標準雙人房、連通房等109間溫馨客房。房內您可盡情享受中央冷氣設備、彩電、國際長途電話、迷你酒吧、茶、咖啡的沖泡設備、浴袍、體重秤、電子保險箱、舒適豪華的全套浴室設備,24小時的保安巡邏,以及房內和公共區域的消防裝置。擁有貴賓套房、豪華套房、標準雙人房、連通房等109間溫馨客房。客房服務:銀聯系統的信用卡服務,加床服務,叫醒服務,酒水服務,行李服務、貴重物品寄存服務,洗衣服務、送餐服務。……
[詳細] 京明溫泉度假村全國有機茶生產基地,中國十大名茶示范茶園。位于揭西縣京溪園鎮。周圍有普惠、深汕高速公路、距揭西縣城25公里,距揭陽市區35公里。是一個集生態茶園、旅游觀光、會務、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2003年2月動工興建,2004年1月開業。度假村整體規劃面積10072畝,其中核心區面積52畝。北回歸線穿境而過。玉、明、鏡、翠、盅五潮環繞云、龍、翠、松、孔雀五嶺,亭臺樓榭,曲徑橫廊掩映湖光山色之中。度假村以“仰天地正氣、享人生體閑”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按照“游、行、住、食、娛、購六要素配套各項旅游設施。主體區有京明長城、水上世界、動物觀賞園、京明寶塔等20多個景點,集中了度假村自然景觀和旅游資源的精華,體現了度假村,的主體風貌和功能。特包景’區主要包括京明茶園、茶藝館、茶山畫廊等……
[詳細] 永昌古廟永昌古廟位于棉湖鎮北爺門,是由玄天古廟、云湖庵和云境庵組成的廟群,占地面積1321平方米。古廟建于宋代,廟供奉北極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圣。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體石浮雕60幅,天盤倒吊藻井里外三層通花金漆木雕,構刻精致,小巧玲瓏,乃省內稀有的木雕精品。該廟是處千年古跡,又稱“北闕佛光”。門內正中是玄帝古廟,又稱北爺廟、佛祖廟或永昌古廟,左側為天后宮,又稱媽祖宮。此二座宮廟均重修于清光緒癸末年(1883年),面積不大,但小巧玲瓏,且各有千秋。佛祖廟內面楹柱的木雕甚為細致,外面的石墻經過磨洗,光滑閃亮。此廟現已重修,屋脊飾以五彩嵌瓷,其中珍禽異獸,栩栩如生。媽祖宮則以石雕的精細,吸引游客。永昌門外,左邊有古色古香“流芳”亭,內壁有“挹爽迎暉”四字。亭外欄桿,擺設盆花,下臨湖波,相映成趣……
[詳細] 興道書院興道書院在棉湖鎮之東南,前臨云湖。湖兩旁,一為“之”字形橋,一為拱形橋,各有千秋,湖邊木棉挺立,直刺云天。站在書院之前,近望隔湖嶺頂埔,有如硯臺。遠望則層巒疊嶂,正中有鐵山,海拔近五百公尺。三山并排,有如筆架。真個是“三山排青,一水汀碧”。書院正座寬十三公尺,深四十六公尺,前面門樓高聳,屋檐凌空,大門上有石刻“興道書院”四字,有聯云:“興紀五百年,見知聞知,自古皆稱名世;道傳十六字,同學同鄉,于今共頌作人。”門背則刻“砥行立名”。門樓內為天井,步入大廳,為文昌爺寶座。再過一天井,是一排高樓。樓下一廳二房,樓上斗拱交錯,畫棟雕梁,脊檐巍峨,祀魁星爺。樓前掛木匾書“造鳳樓”。又有聯云:“是樓上主人,云水湖橋資覽勝;幸棉中學子,鳳龍臺閣定初基。”書院左側為瑞制祠,寬二十五公尺,深三十公尺。……
[詳細] 龍頸水庫龍頸波光(龍頸水庫)在(揭西縣)五經富鎮之北,處于龍江上游。龍江發源于豐順縣之八鄉山,蜿蜒三十里,注入揭西縣境,又穿越六十里,注入榕江南河,為南河最長之支流。一九五八年,在此興建水庫,歷二年余而竣工。在與豐順交界處建上庫大壩,又在下游的龍頸口建下壩。蓄水量達一億多立方米,是縣內首屈一指的水庫。上庫大壩,高達五十七公尺,有如一座大山,截住洪波。壩上寬闊平坦,將兩旁高山連成一片。右側有樓閣,紅墻綠瓦,古色古香。左邊水中有圓形放水臺,亭亭玉立。往前一望,碧波渺茫,縱橫十余里。上游山貨,在此集散,為繁忙之轉運站。壩左側高山半山腰,有一隧道通入,乃一地下宮殿,因處水平線之下,又稱水晶宮,內分四層樓,裝電機三臺,共九千六百千瓦,日夜機輪飛轉,馬達轟鳴。控制室中,銀光屏閃閃發亮,似珠光寶氣。各層之……
[詳細] 石肚冰臼石肚冰臼遺址位于揭西縣坪上鎮石肚溪,由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韓同林教授考察時發現。冰臼,是古代冰川曾經存在過的有力證據之一。目前石肚溪發現的冰臼群分布最少有6處,合計總數在100個以上,一般大小約數米,小的不過數十厘米。石肚溪冰臼群分布緯度之低,海拔高度之小,數量之多和保存之完好,堪稱世界奇觀。……
[詳細] 郭氏大樓棉湖郭氏大樓,位于揭西棉湖,為清初富商郭來所建。大樓位于棉湖古鎮翰林府右側,永昌古廟左側,面對高聳的鐵山筆架峰,瀕臨秀美的云湖。湖橋亭榭鑲綴,名勝古跡交輝。與興道書院、翰林府、云園、永昌古廟等,形成一個壯觀的建筑群。郭氏大樓顯得尤為雄偉壯觀,是遠近有名的建筑物,有“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的美譽。此樓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樓占地5460平方米(約合9畝),樓寬52米、深105米,有四條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瓊樓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宮殿形式,里面原有99間房經后代修補增建,總數為100間,即所謂“駟馬拖車”、“百鳳朝陽”的格局。整座大樓以貝灰三合土夯成(據說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紅糖),堅固美觀,大院中有小院,院墻砌有長窗,清雅超俗。樓前有廣場和高……
[詳細] 花果古寺花果古寺位于粵東千年古鎮—棉湖鎮解放路,相傳創自明清代(1644)之前,乾隆丁卯(1747)重修,1991年起由住持釋新成為主捐資100余萬元,修葺、擴建,由趙樸初會長重新題名作外門匾額,1988年10月被批準登記開放,1990年5月24日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坐北向南,總建筑面積約2千平方米,分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地藏閣、功德堂、客廳、齋堂等。寺幸存兩件重要石刻文物。1990年修建天王殿時,挖地基時發現清重修“花果古寺”石匾,今嵌于大門額。同年在附近紅衛小學發現古代寺中的古老四面石佛,其高0.75米,正方形邊長0.5米,四面各刻0.45米高之坐佛,不知多少年前之石刻,有所風化,十分寶貴,堪稱“鎮寺之寶”……
[詳細] 三山祖廟三山祖廟原稱明貺廟,又名霖田祖廟、三山國王廟,俗稱大廟。位于揭西河婆鎮西南2公里玉峰(即廟山)腳下。前臨榕江,后倚玉峰,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灰沙土夯墻蓋瓦建筑物,殿廊皆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極具民族特色。此廟始建于隋,顯于唐,封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歷史。后代有修建,八十年代更是修葺一新,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廟前有石拱橋,入門兩側各置泥塑將軍像一座,其旁各有一匹泥塑白馬,正殿為三山國王坐像,兩廊供諸官神像、羅漢,后殿供三山國王夫人,共百余尊神像,皆塑得栩栩如生,巧奪天工。三山國王歷來被嶺東人民奉為守護神,民間多有關于他們救駕護國、保土安民的傳說,其廟宇遍設潮汕,以及興梅、東江、閩南各地,甚至飄洋過海,傳到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等地。潮汕古代的山民多以狩獵和山林為生,敬奉山神,……
[詳細] 大洋旅游度假區大洋鄉地處揭西縣城東北30公里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之上。高海拔與亞熱帶氣候相互作用的特點,使該地山清水秀,云霧繚繞,盛夏亦如涼秋,是避暑度假的勝地。二十年代即有英、美、法、德的傳教士、商人在此建別墅山莊、教堂、學校。1994年,旅居馬來西亞的鄒順達先生投巨資興建大洋旅游度假區。規劃建設的項目有:國際高爾夫球場、度假村、會議中心、直升飛機場等。目前,三十六洞國際高爾夫球場首期十八洞已竣工,大洋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正式開業。度假村、會議中心、娛樂城等配套設施也已逐步完善。近幾年來,揭西縣旅游業發展很快,打出“韻味獨特潮客風,綠色生態揭西游”的品牌,旅游觀光者逐年增加。1990年以來,到揭西縣旅游、訪問、尋根探祖、從事各項活動的外國、港澳臺同胞、僑胞和國內旅游者日益增多,2001年,全……
[詳細] 廣德庵廣德庵位于河婆鎮之東2公里的老虎竦山腰。此庵建于清初,庵堂建筑在一個完整的大石上面,庵下奇石如林,前后古木參天。在庵前懸崖之下,有一洞口,叫“別洞天”,沿洞內迂回步級而上,可直達庵門,坐在庵門,可鳥瞰河婆全景。庵內供奉佛祖、觀音菩薩和十八羅漢。庵的左側有一注生娘娘廟,離庵百余米有一個石窟供奉“羅福山’’神位,又叫“下庵”。庵后還有多處石窟,內寬百米,迂回曲折,深不可測。該庵經過重修更為壯觀。1981年定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天竺巖天竺巖位于揭西縣城河婆鎮南面4公里的明山東麓,創建至今800多年。奇石突起,以天然石洞為佛殿,今增新宇,風光如畫。1989年7月1日列為縣級文保。1995年被批準開放。巖所處之明山,是著名三山之一,與毗鄰的巾山、獨山成為隋代創建三山國王廟之神話出處,馳名兩岸,堪稱“揭西第一洞”。清《廣東通志》載:“招仙觀在揭陽縣西明山(今屬揭西縣),宋嘉定中(1208—1224)建,相傳有羽士隱此。”至明朝成化八年(1472)秋月,由住持慧釗和尚募資,鳩筑成寺,佛殿僧舍初具規模。清乾隆十六年(1751)十二月初一日,揭陽縣正堂顧,接受九月十六日生員黃鷹揚等12人呈文,稱其祖楊蘊有糧田12畝,于康熙十八年(1679)施巖為香油資,為防被變賣,須勒石之求,故立下《廉明縣主顧批準勒石示禁》碑(今存)。乾隆五……
[詳細] 仙井古巖位于廣東省揭陽惠來縣,在東隴鎮苗海村北面的蚶蚌山之東,坐東北朝西南。以其寺內有一口天然的終年不竭、泉水甘冽的古井而遐邇聞名。仙井古巖之內,有一口天然的古井,是由一塊大石形成的,并且中間天然凹下成為一個水堀,在水堀之旁有一小裂縫,泉水就是從這個小裂縫滲透出來后,匯聚到這個水堀的。真是天造地設,渾然鬼斧神工。泉水清純甘冽,源源不竭,好比瓊漿,猶如玉液。這一天然玉質水源,世上罕見,“仙井古巖”也因此而得名。仙井古巖歷史悠久、飽含名人遺跡的古剎。該寺觀位于東隴鎮苗海境內,毗鄰蚶蚌寨,依山而建,遠眺該寺,藏于青山綠樹之間,獨辟幽靜。置身于此,俯瞰前方,高速路與公路高低錯落,車水馬龍,盡收眼底。憩息其中,清幽恬靜,深感“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蘊。仙井古巖創于明,距今約500年。1980年和……
[詳細] 文昌閣文昌閣塔位于惠來縣城之南,初建于明嘉靖年間,清順治時毀于火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縣張秉政修閣,移北向南。乾隆二年(1737年)知縣楊宗秉于閣前祠原地建文昌閣塔三層,額曰“奎光閣”。此塔為風水塔,屬古代磚石結構,貝灰夯筑,狀為三層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層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欄桿,內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繪有八卦圖。第三層北門上刻有清知府周碩勛“巢鳳凌云”楷書。登塔遠眺,海光山色,盡收眼底。1988年,縣政府于塔周劃地百畝,營建綜合型娛樂場所,命名為“葵陽公園”,古老的文昌閣塔修葺一新,閣塔前仿建了昔年的文明書院,展出文物、古董,兩側為革命歷史展覽館。公園內游亭小閣分設而立,盆景、假山、噴泉、蘭圃、古榕等選景而設,呈現出一派充滿生機活力的嶄新面貌,增添了古跡的風采。園內有環水……
[詳細] 莊嚴禪寺百花山莊嚴禪寺,位于惠來縣城以東三十里處周田鎮施家村,俗稱“百花尖”。它創建于宋,明、清均有葺修和擴建,規模宏大。1983年10月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8月被批準登記開放。系嶺東名勝之一。古往今來,年代變遷,幾度葺修。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實。重修古剎。辛酉年(1984)以來,搜集失散碑刻、名人詞賦,集名句勒于盤石之上,重展古范,供游人欣賞。1988年開始籌劃于寺前建大雄寶殿,經精心設計,于1993年擇吉鳩工,破土運后,填坑壘堤,以興建大殿,劈山攔壩以造祖堂,并在大殿兩邊建二層樓為會議廳、客堂、禪房及其它配套設施。至乙亥年(1995)蒲月竣工。新建成的莊嚴禪寺,在百花石門內,坐北向南,面闊70米,進深30米,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總投資100多……
[詳細] 客鳥尾石筍“這里的奇石真是嘆為觀止,在全國來說也是難得一見!”這是一位旅游發燒友暢游惠來縣靖海鎮客鳥尾石筍之后由衷發出的贊嘆。這片海濱石筍區被大自然長年累月的雕琢、加工和呵護,出落得美輪美奐、神奇脫俗。石筍區由一個伸人海中的小山頭和周圍一片片或聯結或分散的大小石頭組成,初來乍到者立即會被目不暇接的神奇石頭所征服:小山頭像一個巨大的山水盆景,它最高處的石頭是一頭引頸眺望的“海獅”,像是要跑到岸上溜達溜達;海獅的腳下,是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錦緞”,每一個方寸之間各有各的圖案和美妙之處,像動物又像花朵,這些圖案表面滑爽近乎晶瑩剔透。小山頭四周的石頭更顯個性和特色,有的像一個個破土而出的竹筍,彰顯生命的張力;有的像一群憨態可掬的企鵝,享受明媚的春光;有的像一簇簇浪花,開懷大笑般互相追逐;有的像一本……
[詳細] 海市蜃樓海市蜃樓常出現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時間多在春夏之交,天將大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次次有異,有古代的臺榭、亭閣,有現代的高樓大廈,還曾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面。同一次蜃景也變幻莫測,景象萬千:時而勇士披堅執稅,萬臺奔騰,時而曲苑、酒旗,仕女嬉游,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蜃景出現有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長則幾小時,短則十幾分鐘,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現,從下午一時至六時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當地漁民總結為觀察氣候經驗,有“景遠候風,景近候雨”之說。……
[詳細] 榕石永福禪寺抱石蒼榕奪化功擎天傍立梵王宮在惠來縣城北部。有古榕抱石而生,榕則虬枝勁干,石則苔痕斑駁,木石結緣,蔚為奇觀。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此庵幾百年間歷經滄桑,幾度興廢,解放后,已是廟宇頹敗,幾將倒塌,近年,由華僑捐助重建新寺,稱“榕石永福寺”,現有大雄寶殿、東西閣、功德祠、祖師廟等,規模宏偉,遠勝舊寺,數十身貼金佛像,神態儼然;綠瓦朱扉,金碧輝煌,成為又一旅游勝地。……
[詳細] 海角甘泉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鎮區東南角,宋時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它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咸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并被人們編造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并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詩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
[詳細] 亞洲最大的航標塔海上航標燈塔。位于惠來靖海鎮坂美村西南石碑山岬角。初建于1882年,數建數毀。現在的燈塔為1989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68米,塔頂燈光視24.5海里,主光燈每10秒閃動一次,并配有雷達應答器和無線電導航系統等設備,是中國16個導航臺中最高者,有“亞洲第一航標塔”之稱。……
[詳細]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