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12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和第一批廣東省水下文物保護區名單。
磨刀山遺址
  磨刀山舊石器遺址位于郁南縣河口鎮和都村,發現于2013年1月,是近年廣東省考古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云浮市、郁南縣博物館于2014年4~7月,聯合對磨刀山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在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磨刀山遺址高居“榜首”。磨刀山地處南江盆地東北緣,距現代河床約500米。該次考古發掘面積200平米,在原生網紋紅土堆積中發掘出土各類石制品300余件,石制品種類豐富,有石料、石核、石片、石器、斷塊與碎屑等,石器類型則有手斧、手鎬、砍砸器與刮削器等。考古學界通常將舊石器時代分為早、中、晚三期。上世紀50年代在粵北曲江獅子巖發現的廣東最早“居民”…[詳細]
赤沙灣沙丘遺址
  橫琴島赤沙灣沙丘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前段,1968年發現,1983年12月試掘,出土陶器有釜、罐、圈足盤及彩陶圈足盤,紋飾有細繩紋、刻劃紋、彩繪等,圈足盤上還有鏤孔裝飾。部分圈足盤施白陶衣,石器有斧、錛、球、礪石等,是研究珠三角海洋文明的物證。珠海沙丘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生活工具和生產工具,出土了許多房屋的遺址,破碎的陶片,零落的青銅器,精美的玉器,都隱藏著許多遠古的信息,還有石斧、石刀、石錛等生產工具,尤其是大量出土的捕魚用的石網墜,都說明了珠海這片土地與海洋的密切聯系。…[詳細]
鯉魚墩貝丘遺址
  鯉魚墩遺址在遂溪縣江洪鎮東邊角村東南的一處小墩上。年代屬新石器時代中期。1982年發現。遺址面積1500平方米。堆積中含大量貝殼。經試掘,出土石器有打制的敲砸器,磨制的錛等。陶器以夾砂陶為主,有圜底釜、罐,多飾繩紋、籃紋,并見梯形紡輪。還有用蚶、螺等貝殼穿孔而成的飾物。發現一座墓葬,尚存少量骨骸,隨葬品有貝飾物、石器、牛骨等。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鯉魚墩貝丘遺址被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徐聞二橋遺址
  二橋村遺址位于徐城鎮西南約10公里的五里鄉海岸邊上,包括二橋、南灣、仕尾村的半島形地帶。年代為漢代。1982年發現,1993年發掘300平方米。清理井1口,墓葬2座。出土大量繩紋板瓦、筒瓦,還有少量卷云紋瓦當、“萬歲”瓦當,并見平面飾米字紋、菱格紋的鋪地磚。陶器有甕、罐、碗、盂、釜等,飾米字紋、方格紋、方格戳印紋等。還有龜鈕銅印1枚,印文為“臣固私印”。從遺址的地理位置及遺物特征分析,應就是漢徐聞縣治與徐聞港之所在。遺址南面臨海,與三墩相望,和古籍所記相合。1990年徐聞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徐聞二橋遺址被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官沖窯址
  官沖窯位于新會市古井鎮官沖村瓦片巖(碗碟埔)與碗山兩地。年代為唐代中晚期。1957年發現。1961年及1997年發掘。在碗山清理饅頭窯多座,窯室有大有小,底部或平或斜,其結構由窯門、火膛、窯床、煙道四部分組成。窯頂已塌毀。有的窯壁是耐火土構筑,有的窯壁用磚砌,兩種窯有打破關系,證明前者早于后者。瓦片巖多見廢棄品堆積,厚達1.5米。產品均為青釉瓷器,屬南方青瓷系統,多是日用器皿。但在窯址堆積出土者多為被廢棄的殘次品,火候多在1100°C以內,用泥塊墊燒。器身多施半釉,釉層厚,易脫落。器類有釜、碗、碟、盞、豆、罐、盂、盆、缽、杯、壺、勺、硯以及人物塑像等。數量之多,為廣東唐窯之最,其中以碗、碟類最…[詳細]
遂溪雷州窯窯址群
  【遂溪窯】唐至元代瓷窯。窯址在廣東省(雷州半島)遂溪縣,從楊柑鎮馬城村至草潭鎮東港仔村,界炮鎮兩灣村至海田村的海邊,窯址連片成群,長度達二十里,由八個窯址群、四五十座瓷窯組成。規模較大的是楊柑鎮新埠、下山井的窯址群。以燒青瓷為主,也有醬黑釉、醬黃釉瓷,還有少數赭色釉繪彩瓷。器形有碗、盞、盤、碟、杯、壺、缽、罐、瓶、瓷枕、硯臺、網墜、香爐等,也有壓錘、匣缽、碾槽、碾輪等窯具,出土的窯具中有一件碗模刻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銘文,提供了該窯燒瓷的下限。2015年12月10日,遂溪雷州窯窯址群被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里水西華寺遺址
  西華寺原址位于南海區里水鎮西華村的石門山麓。2006年10月,在武廣客運專線建設過程中,西華村村民在西華寺遺址挖出一塊成化十年(1474年)立石、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的《石門山重建西華寺碑》,引起省內有關專家高度關注。2007年11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以劉成基研究員為領隊的考古和測繪工作小組進駐西華村,進行了一個半月的全面發掘。從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和現存建筑看,初步斷定西華寺建于南漢大寶元年(958年),歷經宋、明重建,清代乾隆、光緒兩次維修,20世紀中葉香火漸衰而湮滅。石門山歷來為清勝之境。宋元之際,“石門返照”列當時“羊城八景”之一。現順德清暉園保留的“羊城八景”玻璃畫,如實反映了…[詳細]
東平窯址
  惠州東平窯始燒于北宋年間,是北宋廣東三大民窯之一。至于東平窯為何經歷160余年的興衰發展,最后熄火,專家認為有待考證。惠州東平窯始燒於北宋年間(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廣東四大民間窯場之一。東平窯所在的東平半島素有“九龍、三象、二古窯”的美譽。二古窯就是指東平窯和窯頭山了。北宋年間,東平鄉窯頭村是北宋瓷窯。據惠州市文物志記載:它由三處推滿瓷片的廢窯而成品刑的山崗,群眾習稱窯頭山,山高8.4至8.8米,范圍600×700米。朱屋村北宋瓷窯,位于窯頭山西南面,東平鄉朱屋村,距市區約3公里,窯址在村口右側的一座小山丘,山丘高4米,地表雜草叢生,殘破瓷片府拾皆是,在山丘斷面露出的瓷片堆積厚達3…[詳細]
雷州窯址群
  雷州窯址群位于湛江市雷州市,年代為唐-元。包括余下古窯址、舊洋古窯址、吉斗古窯址。2015年12月10日,雷州窯址群被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澳古城墻
  南澳島是廣東省內唯一的海島縣。位于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南澳城城墻遺址位于南澳縣深澳鎮金山村委會。據《南澳志》記載,明萬歷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圍五百丈,面寬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墻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齊翀編《南澳志》記載,明代萬歷三年(1575年)福建巡撫劉堯海上疏“竊思漳、潮之間以海為限,其海洋之南澳,地險而沃,百谷所生,百貨所聚,惟地非分土,事在兩鄰,故往往為賊遁逃藪,而修船制器、市藥裹糧,百無所忌……今欲為兩省久安計,必先…[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精品AⅤ免费久久 | 亚洲女性午夜在线视频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婷婷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