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旅游景點介紹
花果坪化石產地位于建始縣花坪鄉月亮洞周圍,屬第四紀更新世。化石發現于以月亮洞為中心的數十個石灰巖洞中。采集有劍齒象、象、貘、犀牛、野豬及巨猿等哺乳動物化石。(第一批)……
[詳細] 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位于該市南坪鄉營上村,景區規劃3000畝,現已建成1000多畝。該景區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先進,是集旅游、休閑、度假、餐飲、民宿、會議和培訓為一體的利川民宿龍頭企業。……
[詳細] 恩施因“硒”而獨具魅力,隨著宜萬鐵路、滬渝高速公路、恩來恩黔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掀開了宣恩及整個恩施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新篇章。近年來,依托硒資源,著力在硒產業上做文章,把硒資源開發利用作為州域經濟、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來謀劃和推動,硒產業已成為最具潛力的新增長點。上好硒博園選擇落戶宣恩,正是看到了宣恩優良的投資環境和全恩施州硒產業發展的光明前景。上好硒博園由廣東上好集團投資興建和管理,是第二屆中國硒博會分會場,園區規劃5萬平方米商鋪區。硒博園首創硒文化產業概念,以硒文化體驗中心帶動硒產業發展、硒文化建設、硒產品流通等。硒博園通過全國連銷總部、電子商務總部、生產商展示總部3大營銷中心,及電子商務、展銷交易、檢測認證、品牌孵化4大平臺,立足武陵山區,面向世界,兼顧線上線下產品銷售,利用萬……
[詳細] 利川龍渠休閑度假區地處歷史文化名鎮——忠路鎮,歷來都屬經濟重鎮、政治要鎮、文化古鎮,素有花炮之鄉、水杉之鄉等美譽。龍渠休閑度假區位于忠路集鎮東頭,緊鄰風光秀美的郁江河畔,距離利川城區55公里,規劃建設面積6平方公里。龍渠休閑度假區由忠路溫泉、郁江煙柳長堤、茶博園、盆景園、百果園、山水八圣、竹園度假村、龍渠印象廣場等景點組成,是一個集龍渠文化、土司文化、茶文化、花炮文化、民俗文化、休閑體驗文化為一體的多元化特色景區。……
[詳細] 茅桿洞距縣城65公里,距百福司鎮15公里,有百牡公路通達。該洞處在離地面、山頂各上百米的懸崖中部一凹陷處,形如虎嘴,洞口高15米,寬10米,深不可測,直通五臺山的溶洞群,中央電視臺曾拍攝報道。茅桿洞瀑布的水來自五臺山的地表水匯入陰河,從茅桿洞瀉出。瀑布分為三疊,第一疊最為壯觀,從洞口至入河處高達99米。豐水時節水流呼嘯有聲,約近10立方米,周圍百米水霧紛紛,常現彩虹;枯水時節亦近1立方米,如玉帶懸掛,秀麗多姿。茅桿洞瀑布飛入茅桿洞河,此河發源于渝鄂交界處的白巖山九龍洞,是境內未受污染的原生態河流,水質優良,河里有野生娃娃魚、甲魚、角角魚等。河岸兩邊是懸崖峭壁,其中一段峭壁中鑿有石龕,龕內有未完工的石刻雕象。斜對面為月亮巖,酷似一下弦月高掛絕壁之上,巖中有梭欏樹、吳剛砍樹、嫦娥拭淚等圖形,惟妙……
[詳細] 桐子園位于大河鎮郊,距縣城40公里,距大河集鎮1公里,濱臨老峽河。桐子園周圍群山如桂林石峰,一個個成圓錐形單獨兀立,山上林深草茂,矗立秀美原野。原野上,上千畝規范種植的茶園阡陌縱橫,如一片片綠毯。春夏時節,茶葉含珠吐蕊;果園姹紫嫣紅,隨風飄香。采茶姑娘穿紅著綠,踏歌而舞。所產茶葉香氣怡人、口感醇厚。老峽河如一條綠色織錦繞村而流,翠竹叢叢,楊柳依依,清流湯湯,十分幽靜。村中民居多為小洋樓,排列整齊,錯落有致,整潔清爽。日暮黃昏,村姑在村文化廣場踏歌起舞,進行各種民族文化活動。村里建有茶廠,專業從事名優綠茶研制。村里有多家“農家樂”,以烹調羊肉、野味而遠近聞名。作為生態農業示范點,桐子園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吳永紅│攝影〕……
[詳細] 湖北名村興安村位于百福司鎮西南端,與重慶、湖南接壤,村后有 “一腳踏三省”界碑。它距縣城70公里,距百福司鎮20公里,有百十公路通達。由于山高路遠受現代文明沖擊較少,這里古風猶存,積淀著厚重的土家傳統文化。表現在建筑上,全村8個寨堡,幾乎都有吊腳樓群落,其中保存最好的是茶岔溪。“茶岔”是土家語喜鵲多的意思。這里群山環抱,到處是郁郁蔥蔥的山林,確實是鳥類棲息的天堂,也為吊腳樓修造提供了豐富材料。寨子里的吊腳樓全部依山而建,樓群順著山勢,一層接一層,一個院落挨一個院落,斗檐翹角,櫛次鱗比,錯落有致,又全部掩映在古樹綠竹叢中,成為一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靚麗景觀。走進院子,又是另一道風景,每棟房子都是條石砌成的臺階,條石鋪就的階沿,柱頭下的磉磴也是精工打磨的。那些吊腳樓,有兩頭吊腳形如撮箕口的,有一……
[詳細] 白巖山因其半山腰有一石壁高聳百丈,其色皆白,遠望如白云合布而得名。白巖山平均海拔1270米,最高峰張皮界海拔1419米。白巖山植物種類繁多,喬木、灌木、藤本叢生,仍保存著大面積次原始森林,有國家保護稀有珍貴植物數十種;野生動物活動頻繁,是獐、麂、貍、獾、穿山甲、野豬等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白巖山上有玉池水,方圓在2平方公里以上,南方高山湖泊的阿娜多姿叫人賞心悅目。白巖山上瀑布眾多,以朝天門瀑布最具魅力,該瀑布自朝天門洞口而出,飛流直下數十丈,景觀蔚為壯觀。白巖山山勢巍峨,峰巒旖旎,象形山、象形石景觀豐富,清晨觀日出,云海連綿不絕;登高賞美景,群山盡在足下,天穹近在咫尺。……
[詳細] 酉水古鎮百福司小橋流水、古樹遮蔭,你可以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吊腳樓群矗立的土家美食街中,搜尋你最愛的特色美食。雨后初晴,彩練橫空,從懸崖峭壁中瀉下茅眼洞瀑布,高近200米,形若銀河下墜,與青山白巖相映成趣。大鼓擂起,大鑼鏗鏘,在舍米湖千年擺手堂中,舍米湖人跳起了原汁原味擺手舞,祭祀三祖。那依山而建、掩映在古樹綠竹叢中的興安古村寨院落,若隱若現,錯落有致,構成了一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靚麗景觀。茶余飯后,漫步在那大理石鋪砌的酉水河生態文化走廊上,河風徐徐,桂花飄香,讓人疲勞盡散、心曠神怡。……
[詳細] 又名霽虹橋,始建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原為連接龍脈之意,故名接龍橋。橋長80.45米,寬5.3米,全部用青條石砌成。橋中央攔桿上鐫刻“接龍橋”3個大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率領紅-戰湘鄂川黔邊區,來鳳人民盼紅軍,迎賀龍,給橋賦予新意:迎接賀龍。1935年,國民黨來鳳守敵,為堵擊紅軍,在橋上筑起大碉堡,并橋改為“截龍橋”,企圖截斷人民同賀龍的聯系,阻擊賀龍的隊伍。來鳳解放后,“接龍橋”三個字得以恢復本來面目。文革期間,接龍橋亦未能幸免,“接龍”二字被鏟掉。1974年,賀龍同志得到平反后,“接龍橋”三字重新該上。1963年修建來(鳳)百(福司)路對此橋進行了改造,1983年省政府又撥專款擴建。1984年4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視察來鳳時親題“接龍橋”三字。1988年8月1日,中共……
[詳細] 舍米湖為土家語,意為“陽光照耀的小山坡”。它距縣城60公里,距百福司集鎮10公里,有百十公路通達。舍米湖為土家擺手舞重光之地,村北面山坡上有古擺手堂,俗稱“神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長方形,周圍圈以院墻,系用山石砌筑,大門位于院墻前方正中,略作牌坊狀,兩立柱和橫楣皆為長柱形條石,左右各鑲半月形石牙一塊,院壩中心夾植柏樹1株,利于跳擺手舞懸掛紅燈。神堂墻壁也是石塊砌成,上披“人”字形黑瓦,簡單厚重,樸實無華。神堂中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漢塑像。現存石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維修時所立。每逢節慶,堂內均舉行祭祀活動,然后歡跳擺手舞。1956年,擺手舞從舍米湖村被發掘出來并開始傳承,曾先后到地區、省城表演,著名民族學家潘光旦現場觀看了演出,給予極高評價,為土家族的確認建立了功……
[詳細] 龍嘴峽是酉水河與新峽河、老峽河交匯的地方,也是“酉水河一線串珠”景點的重要一環。“窄口子”名符其實,它是酉水河最窄的地方,被譽為“九百里酉水咽喉”,枯水時節河寬僅數米,人用“撐桿跳”能輕松到達彼岸,又被稱為“黃河壺口第二”。“相思島”讓人產生無限遐想,該島是酉水河上一個自然島,形似一輪彎月,島上鳥語花香,亭臺樓榭,相傳是土家妹子與情郎約會的地方。“仙女洞”處于龍咀峽的半山腰,上距山頂數百米,下距酉水河數百米,懸崖峭壁,十分險峻;洞中丹霞石與石灰石交替共生,形成了眾多千姿百態的奇特鐘乳石奇觀。……
[詳細] 湖北來鳳縣百福司鎮梅子坳山卯洞,為天然形成的穿洞(類似隧洞),騎跨在酉水河上。換言之,梅子坳山猶如一座巨大的石拱橋橫跨在酉水河上,令人稱奇叫絕。酉水蜿蜒于鄂湘渝黔四省九縣市(湖北省宣恩具、來鳳縣;重慶市酉陽縣、秀山縣;湖南省龍山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沅陵縣),是洞庭湖水系沅江最長的支流。古稱酉溪,為古武陵郡境五溪(酉、辰、巫、武、沅)之一。發源于宣恩縣椿木營鄉的黃柏營。有兩源,一條經馬家灣,另一條經溪水壩,在鑼鼓圈交匯。經宣恩李家河鄉兩河口入來鳳縣境,南流至來鳳百福司鎮雞籠灘入重慶市酉陽縣,最后在湖南省沅陵注入沅水。屬山溪性常流河。河流全長477千米(一說427千米)。以宣恩沙道溝為界,以上河段名白家河,以下名酉水。酉水兩度穿山而過,其中穿湖北宣恩縣七姊妹山而過,由貓兒孔入,由白水孔出……
[詳細] 清江源科技園區位于恩施市區西郊,距市區10公里。海拔高度800m-1500m,森林面積約55000畝,耕地面積14000畝。自2008年開始建設至今,科技園區基本形成了“一廊五園”的發展格局,建成了一流的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基地、一流的科研培訓基地、一流的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基地、一流的觀光農業和生態旅游基地、一流的新農村建設示范基地,目前已成為恩施州城的一座城市后花園,并于2015年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是觀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的最佳場所。……
[詳細] 楊梅古寨景區位于來鳳縣三胡鄉,距來鳳、咸豐縣城和恩(施)來(鳳)高速、恩(施)黔(江)高速均約20公里,以古村、古寨、古楊梅,古道、古墓、古戲樓,古橋、古廟、古院落著稱。撫摸億年石林群的厚重滄桑,嘆服千年古楊梅的生命奇跡,探尋巴鹽古道的文明遺存,體驗百年古院落的濃郁文化,還有酸甜可口的楊梅和純天然的特色菜大快朵頤,楊梅古寨集濃郁的土家文化、秀美的山水風光和慢生活的休閑農耕體驗于一體,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一流鄉村旅游目的地。規劃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是以黃柏和石橋兩村的古橋、古道、古墓、古石林、古院落、古戲樓、古廟宇、古楊梅為主的生態文化旅游區。楊梅古寨有優質楊梅1.4萬余畝,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楊梅樹有1000多棵,最大樹齡有1200年,被譽為“湖北楊梅第一鄉”。楊……
[詳細] 伍家臺鄉村休閑度假區位于宣恩縣東北部,由茶花谷、貢茶廣場、貢茶山、龍洞灣、昌臣故里、浪漫茶海六大游覽區組成,有昌臣湖、三泡泉、茶神臺、乾坤壺、神龜山、獅子山、虎突泉、珍稀樹考、涌天香十大景點,設有七彩茶道、隆恩茶道、云中茶道、天香棧道。景區內有特色濃郁的茶家樂,可體驗開放式鄉村生態文化。伍家臺貢茶文化旅游區位于209國道與232省道交匯處,距縣城18公里,距恩來、恩黔高速公路入口12公里,距恩施火車站、恩施機場40公里,屬恩施州城半小時旅游經濟圈。2008年以來,宣恩就確定以伍家臺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7個村,著力打造萬畝生態茶園產業帶,全力推進農旅融合、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伍家臺貢茶園”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伍家臺貢茶制作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
[詳細] 景陽河大橋位于恩施州建始縣,橫跨清江干流,是野三河旅游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該橋2005年3月1日開工建設,2007年12月建成通車。橋梁總長504米,主橋結構為鋼管混凝土拱橋,是湖北省普通公路跨徑最大的上承式拱橋。此前,清江南岸的人到清江北岸都要坐輪渡。1990年,建成景陽鐵索橋,成為清江南岸10多萬群眾及生產生活物資進出的必經之路。水布埡庫區蓄水以后,考慮到航運安全,當地政府將該鐵索橋拆除。景陽河大橋成為連接景陽河鎮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
[詳細] 四渡河大橋坐落于鄂西武陵山脈的崇山峻嶺中,地處宜昌市與恩施州交界處巴東縣野三關鎮四渡河上。大橋全長1365米,其中大橋主跨為900米,橋面寬24.5米。大橋恩施岸索塔高118.2米,宜昌岸索塔高113.6米,橋面距谷底560米,相當于200層樓高,是目前中國在深山峽谷里修建的全橋最長懸索橋,也被譽為世界第一高懸索橋。其建造中,借助火箭彈發射先導索過峽谷,開創世界建橋史先河。武陵山脈,憑借著獨特的原始森林風貌和復雜的地質環境一直是無人問津的工程“0”,四渡河大橋是滬蓉西高速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它的竣工通車,無疑為武陵山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天路中的天橋”。景點位置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野三關鎮四渡河……
[詳細] 容美土司是鄂西最大的土司,遺址位于鶴峰縣容美鎮屏山村、張家村等地。遺址群始建于明代晚期,包括屏山的爵府、署衙、洞府建筑群落及土司屬官向氏家族墓群,與土司活動相關的祭臺、戲樓、天牢、地牢、橋梁、石刻建筑遺址,以及九峰橋、萬人洞、情田峒,形成了規格宏大的容美土司遺址群。現遺址群包括爵府遺址、司署遺址、細柳城遺址、萬全洞洞府遺址、萬人洞洞府遺址、情田峒洞府遺址、南府遺址、中府遺址、水寨遺址、天泉山關寨遺址、官墳園“奉天誥命”碑、容美土司家族墓地、向氏家族墓地、九峰橋、大屋場遺址、紫云山祭祀遺址、“百順橋”碑、“保善樓記”碑、鳳翔書院碑。爵府遺址:位于容美鎮屏山村,面積約50萬平方米,原是容美山土司田氏的政治中心。司署遺址:位于容美鎮屏山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原是容美土司田氏的常設管理機構。細柳……
[詳細] 施州城址由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辦事處的古施州城樓城墻遺址和位于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周河村的柳州城遺址組成,兩地相距3.5千米,占地總面積達3.3平方千米。古施州城樓城墻始建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占地4.5萬平方米。城墻依山形地勢,用方石、桐油、石灰、糯米制漿的方法壘砌而成。現存西、南門城門城樓及大部分城墻。柳州城遺址是南宋時期施州的重要軍事駐地,是抗元斗爭的軍事城堡遺址。柳州城用石塊與土壘成,依山梁脊依山勢修筑城墻,尤以西、南段城墻保存完整,墻體上的女兒墻基本保持原狀,現保存城墻約長6500米,寬3.5米,最高處達1米。還保存有四城門遺址、石刻、馬道、校場壩、將軍墳、哨卡等遺跡。施州城址是歷史中央王朝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治理的標志與載體。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
[詳細]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