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旅游景點介紹

仙佛寺石窟
  仙佛寺石窟位于來鳳縣翔鎮關口村的酉水河西岸峭壁上。石壁全長200米,在中段開鑿4個并列的大中佛龕,南段雕造18個并列的小佛龕,共計造像31尊。造像年代為初盛唐。佛龕前原有三層木構窟檐,60年代被拆毀,佛像也遭到局部毀壞。北龕、中龕、南龕高度均6米余,中龕內雕倚坐彌勒像二北子二菩薩像,彌勒高5.3米。南、北龕均為一結跏趺坐佛二弟子立像。佛像通高5米。南龕南側為雙觀音立像龕,菩薩高2.7米。小佛龕內各雕一立佛,高1.5-2米。佛像肉髻低平,面相渾圓,身著雙領下垂式架裟。菩薩頭戴高冠,披巾垂于腹膝二道,整個造型豐滿,神態逼真,表現出典型的初唐時期的風格。仙佛寺石窟不僅是長江中游、兩湖地區唯一的唐代摩崖造像,同時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摩崖造像。造像藝術具有濃郁的中原特色,代表了兩湖地區石刻藝術的最高峰,……[詳細]
鄧玉麟將軍故居
  鄧玉麟將軍舊居位于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石橋坪村。鄧玉麟(1881—1951),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石橋村人,土家族;1894年投入清軍中當兵,后入新軍第三十一標,繼升為炮八標正目,1908年由孫武介紹秘密加入共進會,之后離開軍隊,但仍在武昌、南京等地做運動新軍的工作;武昌起義后入鄂軍都督府謀略處任職,不久先后被湖北軍政府任命為鄂軍第七協統領、第四鎮統制。中華民國成立后任北京總統府軍事諮議官,授銜陸軍中將;1916年赴滬參加討袁;1917年參加0戰爭,被孫中山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軍、臨時政府參議;1921年任-本部軍事委員;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后,曾任北伐軍左翼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參加荊沙、宜昌等戰役。- 1927年后脫離軍界,遷居上海;抗日戰爭爆發后,后拒絕侵華日軍及漢0收買,1937年9月輾轉到……[詳細]
寇準文化公園
  寇準文化公園位于巴東縣城云沱小區的西陵路與沿江路之間,是為紀念寇準在巴東任縣令時的豐功業績而建。公園在規劃設計上突出地方特色,彰顯民族文化。建筑風格典雅古樸,園里主要設有地藏殿、王爺殿、寇公祠等古建筑和特色居民,居民群中心設有開展民俗表演活動的文藝廣場。湖北省巴東縣民族文化公園矗立在巴東巫峽口南岸,由仿宋縣衙大堂與反映寇準文化的古建筑秋風亭、寇公祠等景觀構成。仿宋縣衙大堂內置儀門、正堂、六公房等。縣衙內陳列了寇準任巴東縣令時的北宋巴東縣城遺址模型、寇準生平事跡介紹、寇準詩詞文章、歷代著名詩人詠巴東的詩詞、傳說故事及與寇準相關的文物。……[詳細]
164、佛寶山景區 AAAA
佛寶山景區
  利川佛寶山景區由峽谷漂流、瀑布群落、絕壁長廊等組成,景區內山峰逶迤、峽谷巍峨、水源豐沛、森林茂密、資源豐富。佛寶山大峽谷漂流景區地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佛寶山生態開發區境內,是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東距利川市城區、火車站28公里,距G50滬渝高速佛寶山出口僅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區由高洞巖瀑布群觀光、大峽谷熱情漂流、峽谷探險穿越、佛寶山水庫休閑度假、白云寺宗教朝圣、莼菜采摘體驗等項目組成,開發核心總面積4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佛寶山屬于巫山余脈,是清江和郁江“兩江”的發源地,境內山峰逶迤,峽谷巍峨,水源豐沛,森林茂密,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這里資源稟賦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交響輝映、相得益彰。奇峰、幽谷、怪石、飛瀑、流泉、洞……[詳細]
鏈子溪原生態文化旅游區
  鏈子溪位于長江巫峽口南岸,因鏈子崖上400多年的巨型鐵鏈纖夫古棧道而得名,是巴東縣繼國際旅游景區神農溪之后開發的第二個原生態旅游景點。鏈子溪是長江三峽中新發現、開發的風景名勝區。她地處長江巫峽口上游2公里處,藏在深山峽谷之中,山高峻險,谷深幽靜,人跡罕至,叢林茂密,植被蔥籠,猿猴嬉戲,鳥語花香,風光秀麗。主要景點有:門扇峽、火焰石、送子巖、鏈子崖、魚目洞、龍聚會、仙人寨、鐵觀鞋、神水泉、大溶洞等。景區內有國家保護動物:貓頭鷹、野山羊、獼猴、娃娃魚、水獺等,還有野木蓮、水苔、文母等世界珍稀植物。……[詳細]
166、石門河景區 AAAA
石門河景區
  石門河旅游區位于湖北建始縣高坪鎮,八百里清江的支流。景區總投資3.5億元。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集“幽、險、奇、秀、古”于一體。景區有人類起源遺址,中國南方最久遠的“巴鹽古道”,中國巴人發祥地之一,中國土家族聚集區。石門河旅游景區包括高坪游客接待中心(含自駕車旅游營地等)、石門河探幽賞橋游覽帶、巨猿洞訪古懷舊游覽帶、石柱觀道教養生休閑區、八角村農業休閑度假區,景區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素有“施南第一佳要”之稱的石門關山水險峻幽美,是溝通重慶和宜昌旅游景區的重要節點。石門古風旅游景區地域面積約180平方公里,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且頗有特色。景區的旅游資源主要可分為地文景觀類、水域風光類、生物景觀類、遺址遺跡類、地域文化類這五大類型。石門河景區位于湖北建始高坪,北通豫陜,西襟巴蜀……[詳細]
恩施唐崖河旅游風景區
  唐崖河風景名勝區是中國最大的原生態土司文化旅游區。景區位于湖北省恩施咸豐縣境內。唐崖河之所以傳奇,是因為唐崖河是倒流之河,是古冰川故道。在唐崖河上游,有中國建筑奇葩、少數民族村寨、羌式吊腳樓山寨---女兒寨。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峽谷、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鈣化池--黃金洞人文地質奇觀。它是世界上唯一有七層洞穴的洞穴大廈,1984年4月8日,原0中央總書記-邦、團中央書記-曾經蒞臨黃金洞指導工作,這在我們恩施自治州乃至整個武陵地區都是絕無僅有的。參觀“三月竹林”生活館,感受二十一世紀健康生活。唐崖河風景名勝區是中國最大的原生態土司文化旅游區。風景區內,山水風光奇麗,森林植被茂密,文物古跡遍布,吊腳樓群錯落,民俗風情濃郁,是一個資源體量巨大、結構多元、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天然旅游畫廊。……[詳細]
168、巫峽口
巫峽口
  巫峽口巫峽,位于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里,山高入云,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東屬段24公里,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古又稱巴峽。邊域溪,又名鳊魚溪。為渝鄂兩省市界河,它不僅是地理上的“鴻溝”,歷史上巫巴兩縣百姓,為爭奪田土薪柴,曾發生過無數次械斗,造成了不少傷亡,1949年后,兩縣青年在這一帶營造了“青年友誼林”,它不僅美化了環境,也密合了歷史上留下的“楚蜀鴻溝”。邊域溪東為“鐵棺峽”,有懸棺,色如鐵,故名。全長2.7公里,一線多景,連線三峽,上稱“布條峽”,中為“鐵棺峽”,下流百米有石壘的“石棺峽”。江面迂回曲折,山巖高差300至500米之間,窄處不足70米,南宋詩人范大成有“束江巖欲合,中間一罅天”之句。門扇峽,位于楠木園,巫峽口之間,長2.5公里,大面山、尖子……[詳細]
169、無源洞 AAA
無源洞
   景區位于巴東縣城東部10華里,距神農溪溪口15華里。核心景區為3.5億年前地質運動形成的一個奇特峽巖,與江水相匯成一個有內外平湖的半島,其間溶洞密布,泉瀑飛瀉,鳥語花香。北宋一代名相寇準十九歲任巴東縣令時,在此寫下巴東詩詞125首,李商隱在此留下千古至情《巴山夜雨》,千余年巴東老城已隱沒于景區望江亭畔,自然風光與人文勝跡獨領巴東一方風光名勝。  無源洞,又名兀源洞、悟源洞。位于縣城東郊10公里的金子山麓,海拔200米處,有水、旱二洞相連,洞口高寬各丈余,據《縣志》載:以其泉“深遠莫測其源”而得名,洞內空曠,可容萬人,居人每避兵于此。雨季,溪水越洞頂而下,形成水簾。洞內有峽,峽中有隧,隧里又有大溶洞。各種鐘乳石筍、石幔綴點其間,泉水穿隧過峽,涌出洞外,飛瀉于幽谷懸崖,吐珠泄玉,蔚為壯觀,峽壁……[詳細]
神農溫泉療養度假風景區
  神農溫泉療養度假風景區大自然賦于我們療養休閑的天堂——神農溫泉,位于長江巫峽之北,神農架山麓之南,著名的國際旅游景點神農溪的上游,湖北省巴東縣沿渡河鎮境內的雙神旅游線路66公里處。溫泉一年四季熱氣蒸騰,溫暖溫潤,花草茂盛。泉池中倒影著幽藍的天光和蒼翠的山色,景色優雅,留戀迷人。溫泉發源于神農架山麓一石洞內,洞口面積約一平方米,其地質結構為石灰巖,泉水從巖石洞中涌出,其日流量1728噸,水溫34C,且四季恒溫。傳說,古代神農氏(炎帝)在此用溫泉洗浴,并用溫泉水治愈過多種疾病,因而這股泉水被稱之為神水,隨后在這里洗浴的人絡繹不絕,神農溫泉也就因此得名。現經醫學界專家研究表明,神農溫泉含有人體多種所需的微量元素。是湖北省礦化度量最高的溫泉。無色、無毒、透明。屬弱性氯化鈉礦泉水。實踐證明,洗浴神農溫……[詳細]
171、神農洞
神農洞
  神農洞相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順溪而上,搭架采藥居住過的洞穴遺址。位于沿渡河鎮西北,神農溪北岸的鏈子巖上,距地面垂直高度近100米,現設有鋼梯、石級直達。洞口高5米,進洞向北斜下至洞底200余米,有水池平靜如鏡,據傳為神農氏當年的洗藥池。洞內高大空曠,是典型的石灰巖地貌,冬暖夏涼,洞頂有倒垂的石屏石幔;洞壁間的石筍、石柱、石花琳瑯滿目,尤以神農晾藥臺、制藥處、練丹房形象逼真,目前當地政府正大力投入,采取邊開發、邊建設、邊接待的模式,已初見規模。漂流神農溪,觀賞神農洞景,無不令人感發思古之幽情。……[詳細]
  白鹿洞在金字山北麓,老政府后山密林中。有兩個兩米見方,深約三米的溶洞,名“白鹿洞”,洞旁小山崗上有一塊約16平方米的平臺,叫“鹿鳴合”,旁有一清泉涌出,名“鹿泉”,古時泉旁建有亭,名“鹿泉亭”。相傳,北宋寇準任巴東縣令時,當時縣城在江北舊縣,閑暇時常過江,到壽寧寺與長老談古說今,吟詩作對,但每次過江,長老早就將道路清掃,沏好茗茶,在山門恭候,寇準覺得蹊蹺,問及長老為何先知,長老說,寺旁有一對白鹿,只要嗷嗷鳴叫,必有貴客前來。寇準邀長老去見靈異白鹿,至洞口施禮參拜,白鹿受驚,一只跑往山下,直奔大江,另一只則跑上了山嶺。后人為了紀念寇準在巴東的政績和升遷為相,留下了“白鹿報信”的許多傳說和紀念地,如馬鹿巷、馬鹿池、鹿鳴臺、鹿泉亭等。……[詳細]
173、西壤口
  西壤口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有古墓七百余座。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群,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守于此,柵聯寨七百余里,后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余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里。據巴東縣志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所以在巫峽里邊有一個避兵巖,那就是劉備躲避追兵的地方。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地區發掘了四座古墓。出土文物有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征、巴氏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在西壤口還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始建于明代。查《杜甫年譜》“大歷三年,杜甫東下夔州,三月報江陵”。其中有三個月在此小憩,曾寫有“西壤溪”詩一首,“壤溪漁火”后歷為巴東古八景之一。同時西壤口的巫峽背景畫面還是現在正在使用的伍元人民幣……[詳細]
174、懸棺
  懸棺據上海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組成的中國巖棺協會的專家考證,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儀,于春秋戰國末期形成已有4000多年歷史。土家族有高葬者至孝的習俗。唐人在《朝野金載》中記載:“五溪父母死,于村外擱其尸,三年而葬,親戚宴飲歌舞,一月余日盡產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寶以葬之,彌高者以為孝,既后而不再祭祀”。現土家族懸棺葬俗已不復存在,但跳喪舞習俗仍存。曾有詩寫道:“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凄雨痛人懷。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松舉哀。春至百花呈奠禮,夜間明月照靈臺,可憐你是誰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據專家考證,這里有巖棺七座,兩具外露,赫然可見,至今為神農溪上一謎。……[詳細]
魚泉瀑布
  魚泉瀑布魚泉瀑布位于神農溪上游的右岸,官沿公路61.9公里處,因其源于南山一洞穴內有魚,魚泉瀑布故而得名。瀑布泉水向東流經70米后,從一巖坎上急劇垂直下跌,墜入神農溪中,落差高達百余米,豐水和枯水季節,瀑布水量、寬幅變化較大,豐水水量增大,下部寬幅達18米,如銀水飛瀉而下,水霧蒙蒙,珠璣四濺,氣勢磅礴,其聲震耳,極為壯觀,過往行人無不停步觀賞叫絕。冬季枯水期,下部寬幅約3米,水聲潺潺,飄然而下,近視有如一串明珠,順巖壁滾落,源源不絕。在瀑布北側巖根,亦有洞穴,多寸長小魚隨泉水從洞中流出,故名魚泉洞。食之味美,是聞名遠近的風味菜肴,給美麗的神農溪風光增添了游覽情趣。……[詳細]
格子河石林
  格子河石林格子河石林位于巴東縣棗子坪鄉,距縣城70公里。景區由格子河石林、千米石屏、夾巷子、九龍觀四個景區組成,約12平方公里,石林內巨石之間形成的巷道縱橫交錯,巷巷相通,形似棋盤,格子儼然,故名。獨特的山石,綺麗多彩,怪石奇峰,千姿百態,石峰高聳,洞穴穿石。“穿心巖”、“羊羔洞”、“一線天”等景點因形而得名。一線天多達四處,窄處寬僅尺余,游人只能側身而過。石林內的三塊草坪、四條幽巷、五座重門、六條通道,將30座奇峰連成迂回曲折的巨大迷宮。千米石屏長1500米,高百余米,形如屏障,故曰千米石屏。它與石林隔河相望,有如藏書萬卷的書庫,臨河聳立,四道泉從屏頂飛瀉而下,蔚為壯觀,夾巷子、九龍觀座落在石屏中,有幽徑通行其間。……[詳細]
鐵廠荒森林公園
  鐵廠荒森林公園鐵廠荒森林公園位于長江、清江分水嶺上,北起“209”國道——綠蔥坡東流水,南接“318”國道——野三關勸農亭,距巴東縣城40多公里,離清江水布埡60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是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的理想休閑勝地。在公園中登高遠眺,春霧夏霽,環繞青山,云海蒼茫;秋冬時節,霜葉泛紅,山裹銀裝,風景獨好。公園共分四大景區二十多個景點,分別是茅葫平景區,包括石門埡、林間娛樂場、落英洞、鐵廠尋夢、南園綴果等景點;小埡景區,包括云海觀日、紫薇溪澗、滑雪場、-聽濤、將軍巖、民俗村等景點;表樹溝景區,包括古木清風、林間拾趣、森林浴霧、野營村等景點;黑窩景區,包括亞洲之最的巴山松王、植物園、楓林醉秋等景點。同時還有革命勝地娃娃寨、寇公勸農之路等景觀。該公園素有“鄂西-縮影”之稱,有長50公里的綠蔥……[詳細]
178、三潮水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潮水位于貴陽市修文縣城西北1.5公里觀音山南麓的山腳下,修文至六廣公路旁。前方與獅子巖相峙,西面與潮水寺相鄰。三潮水,原名潮泉,實際上是間歇泉。泉水從洞穴中涌出,順勢流自石龍嘴中噴涌而出,積于水池內,水池呈扇形。池深1.3米,池中有一石龜,傳說過去每次潮水時,淹至龜背,水就退去。泉水一日內三漲三縮,因此命名為三潮水。但在豐水雨季時每天潮四、五次水也是有的。池的南方倚山建亭,名為瀟灑亭,又叫觀潮亭。為四角攢尖頂木構建筑。原亭前檐,懸掛明總兵王國禎題的“時而出之”金字橫匾。亭柱楹聯,前聯為“為盈為虛即水可鑒,或潛或躍與時偕行。”中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長。”后聯為“連演乾全,有幸浙潮應失色;斷分坤半,無靈湘水不知名。”亭墻上鑲一“八仙過海”石雕,石雕的右下方有一石碑,……[詳細]
  容美旅游區容美旅游區以鶴峰縣容美鎮為中心,北起留駕司,南抵晴田峒,東達土司南府遺址,西至茶園村吊腳樓群,面積約為500km2。本區是鶴峰旅游開發起步最早的地區。已經開發的景點有湘鄂邊蘇區鶴峰革命烈士陵園、八峰森林公園等。本區旅游資源豐富,分布集中,特色鮮明。主要有位于鶴峰縣城的國家級重點陵園紀念碑建筑湘鄂邊蘇區滿山紅烈士陵園;位于鶴峰縣城中壩的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鶴峰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這是湘鄂西革0據地成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的蘇維埃政權;位于鶴峰縣城的鶴峰縣博物館,是湘、鄂、渝、黔邊地區陳列面積最大、收藏文物最多的文博單位,館內收藏有自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各類文物逾萬件,特別是該館藏有國家一級文物河洛圖書;位于縣城2.5km處的九峰橋,為容美土司所建橋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為湖北省省級重點保護……[詳細]
  屏山爵府屏山爵府位于“容美旅游區”內,以屏山爵府遺址為中心,北起留駕司,南到九峰橋,西到茶園吊腳樓,貫通地區是土家、苗、蒙、回、滿、壯、朝鮮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容美土司的世襲領地,為鶴峰經濟發達地區。屏山,又名平山,距縣城11km,屏山地形狹長,山頂較平緩,四周十分險峻,絕壁千仞,易守難攻,容美土司曾有8代司主在此苦心經營,營建了規模宏大的爵府等建筑群落,遺跡遍布整個屏山。屏山遺址中的爵府約1200m2,尚存司署、街道、大堂、中堂、“山高水長”摩崖石刻等建筑遺跡。另有萬全洞、寨洞等洞府建筑,還有七丈五土城、大荒口關隘,躲避峽石墻長500多m,高5m,墻外西南方的平步橋、鐵鎖橋、土司屬官向氏墓群,以及與土司活動有關的箭牌、閱臺、涼風臺、跑馬練武場、天牢、地牢、殺人溝等遺址。屏山土司遺址已經成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 香蕉本道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