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旅游

重慶市旅游景點介紹

  客寨橋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鳳鄉客寨村,時代為清。龍鳳客寨橋位于重慶市秀山縣城西25公里處,橫跨平江河。始建于元代,歷次均有維修,清光緒年間增建五重檐長廊及亭廊,1952年因風雨剝蝕拆去亭廊,存長廊。該建筑南北走向,形橋樓式六孔石木結構平橋。長58.2米,高8.95米。總跨57米。橋上有木結構三重檐{下方為雙重檐}……[詳細]
  聚奎書院,位于重慶江津區白沙鎮黑石山,是重慶市保存最完整的的書院園林建筑,始建于光緒六年(1880)。正中為講學廳,后為孔子堂,兩側為學生自習室,周圍為教師住所。教學除授“四書”、“五經”、《春秋三傳》、《孝經》外,還課以《漢四史》、《方輿紀要》、《文獻通考》等。白屋詩人吳芳吉曾就讀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卞鼐曾為學生。光緒……[詳細]
  大昌民居位于巫山縣大昌鎮含城門,時代為清。巫山大昌鎮位于長江支流大寧河的北岸,南距巫山縣城約30公里。據《巫山縣志》記載,晉太康元年(280年)在此設泰昌縣,北周時因避諱宇文泰而改名為大昌,清康熙九年(1670年)并入巫山縣。現大昌城內建筑多為清代所建,大體上保持了清代大昌城的風貌。2000年,大昌民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詳細]
  蘇軍烈士墓位于渝中區鵝嶺公園。是為紀念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蘇軍飛行員卡特洛夫上校和斯托爾夫上校修建的紀念碑。墓碑有兩層樓高,碑體呈豎立長方形,下有規則云海飾紋,上有中俄兩國文字書寫的烈士名字,碑頂是鎏金的前蘇聯國徽,旁邊還有一塊獨立的石刻說明,碑的四邊有圍欄,周邊是樹木和花壇。……[詳細]
  南泉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邊緩坡地帶。1949年11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二軍三十五師一〇三團,南溫泉戰斗中,我軍一營營長徐照奎等三十一名指戰員光榮犧牲,1953年為紀念烈士們建立的歷史功勛,特建革命烈士陵園,陵園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為重慶市級文物……[詳細]
  鄒容烈士紀念碑,坐落在今重慶市渝中區南區公園內。該碑是國民黨重慶市黨部根據1941年召開的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決定建立的。碑由漢鴻順營造廠承建,于1946年1月26日動工,同年6月29日落成。碑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碑的東、南、西、北四面,均鐫有“鄒容烈士紀念碑”七個鎏金大字……[詳細]
  四川革命先烈紀念碑坐落于渝中區新華路人民公園內。渝中區人民公園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眾休閑場所,紀念碑就建造于公園最高處的一塊平地上。碑體周邊綠樹環抱,雀鳥輕啼,幽靜中透出幾分肅穆。“黃花崗72烈士”中,有三位四川籍人士,分別是喻培倫、饒國梁和秦炳。為紀念他們在黃花崗起義中舍生取義的英勇事跡,于1946年2月建造了四川革命……[詳細]
  重慶徐悲鴻舊居位于江北區大石壩98號,時代為1942-1946年。石家花園(徐悲鴻舊居陳列館)位于重慶市江北區大石壩街道石門社區渝江村1號。1931年,前重慶商會會長、川東慈善會主席石榮廷在石門地區買下了江家堰(即現在盤溪河)及周圍的田土,開始修建一幢中西合璧的樓房和庭院,取名“培園”或“磐石書屋”,但當地人都習慣稱之……[詳細]
  重慶沈鈞儒舊居位于渝中區棗子嵐埡馬鞍山118號,時代為1939-1949年。2000年,重慶沈鈞儒舊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重慶蘇聯大使館位于渝中區枇杷山正街104號舊址,時代為1938-1946年。在渝中區枇杷山正街,現在的第三人民醫院內,有一棟爬滿青藤的小洋樓,樓體有著美麗的石膏門楣與窗楣,藍、綠、黃、銀四色配搭的窗戶玻璃,透出異域風格。這棟建筑就是重慶珍遺的抗戰遺跡——前蘇聯大使館。這棟四樓一底的歐式仿巴洛克不對稱別墅,見證了抗戰期間……[詳細]
  重慶美國大使館位于渝中區王家坡健康路1號舊址,時代為1938-1946年。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重慶美國大使館舊址是抗日戰爭時期,美國駐中國的大使館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街道健康路1號。始建于1942年,舊址坐西向東,面闊32.5米,面闊32.5米,進深12.73米,通高10.73米,建筑立面呈矩形,中間略高兩邊略低……[詳細]
  中蘇文協舊址位于渝中區中山一路162號,時代為1938-1947年。2000年,中蘇文協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培爵,字列五,號智涵,1876年(清光緒二年)生于榮昌縣榮隆場,幼時入私塾,23歲中秀才,1906年加入同盟會,后為四川反清獨立運動領導人之一,近代民主革命烈士。辛亥革命前,張培爵任中國人在重慶辦的第一所學校--重慶府中學堂學監,推翻清朝統治前,做義軍軍運、交通、聯絡工作,蜀軍政府成立后,張培爵任都督。1912年4月……[詳細]
  余棟臣故居及墓位于雙橋區通橋鎮新民村,時代為清。2000年,余棟臣故居及墓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跑教堂位于大足縣石馬鎮太平村大足教案發生地,時代為1909年。大足馬跑教堂,位于大足縣石馬鎮,因此又稱石馬天主教堂,是清代光緒年間震撼世界的余棟臣起義反洋教后,清王朝賠款1,186,100兩銀子,由法國杜、孟二神甫修建的特大教堂。光緒三十年(1904)建畢大經堂,宣統元年(1909)鐘樓和小經堂竣工,占地8880平方……[詳細]
  法國水師兵營位于南岸區彈子石千泰巷142號,時代為1902年。法國水師兵營位于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謙泰巷142號,坐落于“重慶外灘”南濱路上,建筑風格上可以說是中西合璧,有序0-環繞、陳而不腐的木質地板、青磚舊瓦、牌文題刻,歷史和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積淀。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1891年3月1日重慶海關正式成……[詳細]
  楊滄白故居及墓位于巴南區木洞鎮(故居)、東泉鎮東泉村(墓),時代為清(故居)、1984(墓)。楊滄白故居位于重慶巴南木洞鎮,1946年為紀念楊滄白先生,木洞鎮易名滄白鎮。解放后改稱木洞鎮。楊滄白(1881—1942),名庶堪,號邠齋、天隱閣,原四川巴縣木洞鎮人,現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人。1903年創立四川第一個舊民主革命……[詳細]
  朝源觀道教造像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鎮,含朝源觀,時代為明。在重慶江津區四面山的深林中,藏著一座千年之久的古老道觀——朝源觀(又名朝元觀),上世紀九十年代,四川文史館王家祐先生曾撰文《江津縣朝元觀》,首次向學術界介紹了這座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道教宮觀,對其中的摩崖造像、碑記、楹聯和歷史人物等進行了初步的考證。時隔二十多年的歲月……[詳細]
  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慶市江津市石門鎮白坪村(原涼亭村)。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臨長江,背倚崖壁。大佛寺總建筑面積720平方米。東西各有一條石曲徑從崖上到河邊與寺院相連。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為廂房,中間是正殿,依次分為送子殿、觀音殿、雷神殿,寺內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觀音造像。正殿為七重檐……[詳細]
  蓮花石題刻位于江津市幾江鎮南長江中,時代為宋至清。蓮花石水文題刻位于江津區幾江東門外長江航道北側江水中,距幾江長江大橋約100米左右。它由36塊大小礁石、38段題刻組成,高180.89米,全露面積可達800余平方米。因其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得名。由于石上題刻記錄了近800年的長江枯水位情況,因其地處長江重慶段最上游,是……[詳細]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性网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