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菩提古鎮文化旅游區AAAA 菩提古鎮——廣結壽緣。菩提古鎮位于菩提山腳,近年來復建開街,占地800畝,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成為市級十大旅游度假區。菩提古鎮以中國西部傳統建筑藝術為載體,集中展示幾千年巴渝人文文化及華夏壽文化,萬壽廣場、萬壽閣、御龍潭公園、萬壽公園等巴渝民俗建筑錯落有致,特色祝壽儀式、萬壽千叟宴、端午長街宴、春節賞花燈等民俗活動異彩紛呈,啤酒節、潑水節、柚子節、長壽火鍋節等節慶活動動感時尚,成為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綜合體,成為長江黃金旅游帶的明星旅游景點。(長壽區委宣傳部提供資料)……[詳細] |
![]() | 重慶長壽湖AAAA 長壽湖位于長壽區東部,距重慶市區128千米,為50年代攔截龍溪河而成的人工湖,因地處長壽區境內而得名。長壽湖壩長1014米,高51米,頂寬8米,湖水面積6000公頃。一般水深15米,最深處50米。湖內港汊縱橫交錯,有島嶼200多個,是重慶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風景區。 長壽湖湖面遼闊,碧波萬頃,水中倒影若畫,氣勢極為壯觀;若臨暮春三秋,淺云遮日,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另是一番情趣。湖中島嶼林木青翠,建有多處園林景點。浴濱島是長壽湖“八大景”之一,稱為“浴濱戲水”其港灣曲折,四面環水,宛若點綴在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島上,亭臺別致,小橋玲瓏,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恍若隔世浪漫的水上世界。……[詳細] |
![]() | 長壽紫耘花海景區AA “紫耘花海文化休閑旅游景區”地處長壽區渡舟街道,是以長壽本地特有的“壽文化”為主線,輔以婚慶等喜慶文化,力圖打造一個有文化內涵、參與性強、花卉景觀融為一體的文化旅游集散地。目前已建成500畝禪意葡萄園、270畝春季主題花園、桃花溪精品文化旅游景點,被列為重慶市2017年重點建設項目。……[詳細] |
![]() | 重慶十里柚鄉生態旅游區位于龍溪河畔的鄰封鎮魏家河坎,山清水秀,是中華名果——長壽沙田柚的主要產地,又名名“東林柚香”,目前已發展成為面積3萬多畝的沙田柚園區,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沿沙田柚林的人行便道循梯而上山頂,是千年古剎(廟)東林寺。沙田柚、龍溪河、東林寺被稱“鄰封三寶”,現區政府在此置沙田柚種植園區管委會。……[詳細] |
![]() | 西巖觀 西巖觀位于重慶市長壽區城南望江路,背靠鳳城,面向長江,為昔日長壽八景之一。因原有西巖觀古廟而得名,現尚存較完整的建于明代天順年間的城門和一段古城墻,1988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主要有明代城門、西巖瀑布、森林公園、長壽纜車。八十年代中期在城門上建有一古雅亭臺。 位于城區望江路,以瀑布聞名。景點包括西巖瀑布、明代城門、森林公園。 瀑布分三級,水源由灘子巖上噴射而出,寬約20米,頭級高約40米、二級30米,三級20米。大雨之后,氣勢尤為滂湃,高者如白練高懸,矮者似長袖曼舞,故有“西巖瀑布千條線”這詩句。溪水由田園溝渠涓涓細水匯集而成,為季節性瀑布。 明代城……[詳細] |
![]() | 長壽區菩提山在渡舟鎮境內,距縣城5公里。其山由西山之望軍山蜿蜒至八顆鎮分水嶺,過麻柳沖巖向東南行4公里,有一山突起,海撥598米,名菩提山。此山巍峨壯麗。山頂中凹,似一盂仰置。山上筑寨,寨中有廟。寨上井水永不枯竭,其味甘美。 明代正德丁卯(1507年)春二月,縣進士戴錦認為“東則日出而光臨曰晶(縣東有晶山)西則日入而光射之曰晶。晶、晶二字實天造使然,若山名菩提,無其意義,應更名為晶山。”從此,菩提山又名晶山。戴錦游罷賦詩一首,詩云: 天畔浮光結一山,山巔佳氣動江關。 云牙漱雨寒仍碧,石發梳青老未斑。 策馬拂煙尋勝跡,覓龍分水滌塵顏。 高名自應垂千古,豈在空門兩字間……[詳細] |
![]() | 三洞溝峽谷 位于長壽城區東北隅。距長壽城區不足1公里。屬自然風景區。景區由絕壁瀑布、石窟石筍、水電博物館等景點組成。景區上游有一桃花溪,水流至此受阻,形成三級瀑布、三道巖洞、三個潭,而得名三洞溝。三洞溝長2.4公里,寬0.5公里~0.7公里,橫斷面呈“V”字型。 三洞溝城市峽谷系桃花溪下游一狹長深溝,臨近縣城東北隅段,風景幽絕,有兩路桃花香十里,桃園三洞出仙家之美譽,為長壽老八景之一。此景點長2.4公里,橫斷面呈V字型,底頂相差160米;東西北三面懸崖絕壁,北面最為奇險;兩崖臺地怪石嶙峋,溪澗亂石重疊。每逢洪水暴漲,桃花溪水流至頭洞,突遇三級層巖,飛流直瀉,形成三道瀑布。每道瀑布之下,巖洞……[詳細] |
![]() | 三道拐古街 位于長壽區城西南部,居長壽區城中心半坡之間。屬清朝建成的商家民房古街。一條石板大道貫穿整個古街,全長2.5公里,沿山勢而筑,由3000多級石梯蜿蜒曲折拾級而上,因轉三個急彎,得名“三道拐”。民房均為典型巴渝特色的竹木夾壁結構,堪稱三峽庫區唯一現存古街。 三道拐古街系古縣城明清兩代建成的一條由長江岸至長壽城內的石板大道,全長5華里,是河街至城內唯一的人行通道,其街沿山勢而筑,由三千多級石梯拾級而上,整條街蜿蜒曲折,要轉三個急彎,人們習慣稱三道拐。古街兩旁民房全系明清竹木結構,鱗次櫛比,是三峽庫區現存沿山而建的唯一古跡長街。打造開發這條古街,是三峽旅游線上的又一靚麗景點。 ……[詳細] |
![]() | 文峰塔風又稱白塔,座落在長壽城東南6公里長江北岸黃草山上。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白塔為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高38米,塔座呈八棱,每棱刻有石獅,頭壩蓮花,腳踏繡球。塔門,有知縣王錫題書石刻楹聯:“搴堵波峙中流鳳山作鎮;勃極烈愿多士雁塔題名。”塔心有螺旋式磚石梯108步直達七層塔頂,各層均有龕、龕內供園雕石刻佛像(均毀于“文化革命”中)。在歷史文化積淀方面有“張飛鎮水”、“玉帶纏妖、白塔鎮水”等傳說。今塔基本完好。……[詳細] |
![]() | 長壽懷清臺 巴渝熱土曾孕育千萬能人志士,遺留給后人無盡的瑰寶和精神財富,除了女將軍秦良玉,還有第一位秦時女企業家寡婦清。寡婦清葬在長壽懷清臺。這里常有文人墨客、專家學者、考古人士前來瞻仰,憑吊懷古。近代最為有名的是1942年郭沫若、盧子英等先生,他們曾專程赴懷清臺考察,并根據當年清疏財為國的故事,創作了五幕歷史劇《高漸離》,后在重慶演出,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戰。……[詳細] |
![]() | 大洪湖 大洪湖位于長壽區西面,緊鄰重慶渝北區。距長壽城區約30公里。大洪湖是因1958年修建大洪河水電站在清云峽筑壩截流御臨河而成,屬自然風景區。湖區跨越長壽和鄰水兩地。水面呈枝葉狀,水庫控制流域長90公里,水庫面積43平方公里,總庫容量1.6億立方米。湖區地勢平坦,水面寬廣,湖中島嶼密布,湖灣港汊迷離,故有千島洪湖之稱。……[詳細] |
![]() | 長壽區西山地區是塊神奇的旅游寶地,森林覆蓋面甚廣。有蘆池鎮、騎龍寨松林白夾林區、西山楠竹林雜木林區、洪湖鎮沙堡寨四周松林區、峰頂寺到天官寨一帶的松林-楠竹林區;有蘆池鎮鄒家大溶洞、付河鎮的旦丘溶洞、青龍洞、黑巖洞、懶板凳洞;再有萬頃碧波的洪湖,湖中千余座的大小島嶼;更有湖湍清溪的串珠可建橋連接成島連橋,是極佳的旅游景點。……[詳細] |
![]() | 大羅山位于長壽區雙龍鎮,海拔654米,有兩山一溝,地形有八堡九灣,兩廟一堂遺址。山頂處有雞冠嶺,站在峰嶺處可觀日出。山腰間有清朝名將提督大人胡超題詞《墨莊》:“飛鳳立沙洲,溪水兩邊流,文武皆一品,科甲占鰲頭”。還有200多畝森林公園,2000畝桃、李、枇杷觀光,有水庫、池塘、河堰、碧波映照,故有“大羅仙山”之稱。……[詳細] |
![]() | 東林寺 東林古剎為區內著名的佛教勝地。始建于宋代淳熙年間,距今已有820多年歷史。至明 代成化年間,擴建為四合院三重殿(不含山門),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至十年浩劫時,東林寺大部分廟宇及佛像已遭損毀。僅存正殿、右廂房及寨門右側的摩崖石刻千手觀音座像。1986年,東林寺被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羅山森林公園 位于長壽區城東北部的雙龍鎮。距長壽城區22公里。屬人文宗教森林公園。主要有大羅山和小羅山兩大景點,內含一寨兩寺。大羅山與小羅山相互依托,有姐妹山之說,并以大羅山為主山,此山海拔645米,異峰突起,山上樹木繁多、鳥語花香、山清水秀,具有幽、秀、奇、古之特點,風景宜人。……[詳細] |
![]() | 楠木院 市級森林公園。位于重慶市長壽區東側。距長壽城區約10公里,渝涪高速路可直達。因有古廟和遍山楠木,故依景取名楠木院,有“小竹海”之稱。楠木院始建于唐代的鹿困寺,歷經唐、宋、元三代五百余載,至明代重修,更名為觀音寺,清光緒年間修葺擴建,因森林演變為楠木林冠,便得名楠木院。……[詳細] |
![]() | 天臺寺 位于重慶市長壽區葛蘭鎮麒潛山。距長壽城區約20公里。天臺寺歷來是當地的佛教重 地。寺廟建于宋末元初,因山如一高大石柱、柱頂平整如臺而得名天臺,主要景觀有觀音殿、奈何橋、牌坊、0山、天豐寨、匾巖寨等。寺廟的牌坊建筑系磚砌白方柱,四角飛檐,琉璃瓦,飾藍色云紋。……[詳細] |
![]() | 白塔風景區 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壽區城近郊5公里處。景區集觀光、健身、休閑、人文歷史、古建筑于一身。主要景點有桓侯宮、文峰塔、赤甲山、和尚墳、古棧道、不語灘和黃草山。桓侯宮始建于宋大觀年間(1107-1110),宋徽宗賜額,廟宇由山門、正殿、橫殿組成。……[詳細] |
![]() | 龍山寨 位于重慶市長壽區長江南岸。距長壽區主城約15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文化歷史為一體的風景旅游區。重慶歷史古代名人巴寡婦清的生葬地就在景區內。巴寡婦清,是戰國末期至秦朝時期積邑積里鄉人(今重慶市長壽區江南鎮人),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為其作傳。……[詳細] |
![]() | 五華山位于長壽區石堰鎮偏西約9公里,海拔1009。6米。派生支脈及主要曼衍崗嶺有巾子山,在海棠場東約1公里;魯魚山,在黃葛場東約5公里;0山,在葛蘭鎮南約10公里。 五華山物種豐富、峰巒疊嶂。穿行于原始森林,品味自然風光,世間煩惱蕩然無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