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忻州鐵佛寺
  鐵佛寺,位于忻府區高城鄉金山鋪村中。坐北向南,東西100米、南北110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大殿脊檁題記,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清代屢有修葺,現存大殿為明代遺構。大殿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葉,前明間設板門。近年村人又在廟內修建龍王殿、僧房各一棟。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上陽閣遺址
  上陽閣遺址,位于代縣峪口鄉上陽閣村南。東西約500米,南北約600米,分布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地處滹沱河南岸臺地,地勢南高北低,呈緩坡狀分布,西臨季節河。文化層厚0.5~1.6米,采集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灰陶、夾砂灰褐陶和泥質灰陶片,器表有繩紋、籃紋或為素面,可辨器形為翁和斂口罐;漢代的泥質灰陶片,其紋飾有戳印紋,器形不詳。1984年在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雁門關伏擊戰遺址
  雁門關伏擊戰遺址,位于代縣雁門關鄉太和嶺村西北約5000米的石墻溝南。1937年10月18日,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團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率部在雁門關以南的石墻溝至城上之間伏擊日軍,斃敵200余人,燒毀汽車數十輛,一度切斷了日軍的交通命脈,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戰役。遺址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200米,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2005年代縣人民政府立紀念碑1通。(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下湯頭遺址
  下湯頭遺址,位于定襄縣受祿鄉下湯頭村東北約100米處。在滹沱河北岸臺地上,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375米,分布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斷崖上暴露遺跡有灰坑等,文化層厚0.7~1.5米。采集有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片,器表為素面和繩紋,可辨器形有罐等,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存。1998年修建朔黃鐵路時,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發掘。1981年,定襄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偏關吳城遺址
  吳城遺址吳城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至漢地址:偏關縣南樓溝鄉吳城村又名“吳王城”,文化內涵包括廟底溝二期、龍山晚期、東周、秦、西漢時期。城垣南北1000米,東西500米,殘高3.5米,夯層9——12厘米。地表采集物有陶片、瓦和瓦當,可辨器型有罐、盆、鬲、甕等,紋飾有籃紋、繩紋、方格紋和附加堆紋等。城周圍有秦、漢時期墓地,出土物有銅鏃、銅鏡、印章、劍、弓蓋帽、鼎、薰爐等。……[詳細]
定襄革命烈士紀念碑
  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定襄縣河邊鎮南莊村北約500 米。1972 年6月,為紀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南莊村村民在村北立碑建碑樓。碑樓為磚混結構,分上下兩層,上層鐫刻毛澤東手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題字,下層石碑記載本鄉162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姓名與事跡。碑高1.3米,寬0.65米,厚0.18米,保存較好。1931年,定襄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忻州五岳廟
  五岳廟,位于忻府區曹張鄉令狐莊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9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脊檁題記載,清咸豐二年(1852)重修。一進院布局,現存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七檁前廊式構架,斗栱三踩單昂,明間設板門,次間為直欞窗。東西配殿面寬三間,進深二椽,懸山頂。廟內村清代功德碑1通,古松1株。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古竹林寺遺址
  古竹林寺遺址,位于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村東北1500米的山坳中。創始年代不詳,據《五臺縣志》載:“唐代僧人法照曾入寺修行”,現毀不存,遺址分布面積1089平方米。1998年復建寺廟時,出土一批唐代石雕像。遺址內有石碑2通,一為“大明萬歷辛丑二十九年(1601)”石碑,另一為“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石碑。2003年11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林遮峪遺址
  林遮峪遺址林遮峪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保德縣城南35公里林遮峪鄉林遮峪村南500米墩兒梁該地背山面水,地勢平坦,遺址長1000米,寬500米,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從斷崖觀測文化層厚0.5---1米,器形有鬲、罐等,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紅陶為次。1971年在此遺址內清理出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30多件青銅器,有銅鼎、銅爵等隨葬品。為商代代表性器物。……[詳細]
突襲陽方口火車站遺址
  突襲陽方口火車站遺址,位于寧武縣陽方口鎮陽方口村火車站。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入侵后在此建火車站,掠奪煤炭資源。戰役發生在1940年8月21日,八路軍120師714團,在此襲擊了同蒲鐵路北段的陽方口車站,以破壞日軍運輸線。這次戰役共擊斃日軍180人,繳獲步槍21支,戰刀2把。戰役遺址為原候車室。到20世紀70-80年代新建候車室,原候車室廢棄不用。1985年被寧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定襄白村遺址
  白村遺址白村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定襄縣受錄鄉白村村西約1公里處遺址坐落在滹沱河東岸臺地上。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500米,文化層厚1—2米。地面暴露陶器有罐、盆、甗、三足甕、細甕。陶質有夾砂、泥質以灰陶居多,紅陶次之。紋飾有繩紋、籃紋等。遺物中石器較多,有石球、斧、鑿、三棱尖狀器等,以石球居多。石器大部為刃部磨光,二次加工較粗糙。遺址現保存較好,未發掘。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蒯屯關摩崖造像
  蒯屯關摩崖造像,位于寧武縣化北屯鄉蒯屯關村東150米處。汾河岸邊的中山閣懸崖下,坐東朝西。據造像題記載,元大德二年(1298)造。現存造像面價約3平方米。造像分上下兩組佛像。上組造像3尊,立式,長0.2米,高0.13米。下組造像10尊,每尊佛高約0.15米,長0.6米,寬0.17米。距佛像不遠有題記1處,有摩崖石刻和墨跡題記,字跡風化模糊不清。1985年,寧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93、六度庵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度庵
  六度庵,位于五臺縣溝南鄉溝南村溝南學校內。始創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清代。坐北向南,四合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積267平方米。小山門一間。 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前出廊,懸山灰瓦頂,當心間門,兩次間為窗,斗栱左右伸出花牙子。正殿檐下正中懸掛有匾書“智宏六度”。東西配殿各面寬五間,進深四椽,硬山灰瓦頂,當心間門,兩次間為窗。2003年11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洪濟寺磚塔
  洪濟寺磚塔洪濟寺磚塔(第四批省保)時代:宋地址:代縣磨坊鄉東若院村始建于隋仁壽初年(600年),宋乾德五年(967年)大修,金正隆、元延祐、明天順年間均有修葺。塔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通高4米。塔基平面呈六邊形,磚雕圓柱支撐。塔身由水磨磚構筑,呈六棱體,每面均精雕形態各異的窗戶,塔頂中段為正四面體,飾有銳喙、圓眼、口鳴圖案化十分強烈的鳥紋和太陽紋,十分罕見。……[詳細]
代縣浮屠塔
  浮屠塔,又稱洪濟寺磚塔,位于代縣上磨坊鄉東若院村北約500米處。創建年代不詳。原為洪濟寺內建筑,現寺毀僅存塔,為宋代風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積5.85平方米。六邊形單層磚塔,通高4米。平面呈六邊形,底邊長1.5米。塔基束腰須彌座,塔身六面向內略弧,南北向雕有板門,其余四面雕有菱花窗,疊澀處仰蓮塔檐,上承束腰須彌剎座,塔剎已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三岔堡址
  三岔堡址,位于五寨縣三岔鎮三岔村。據《五寨縣志》載: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40),屬偏頭關,清雍正三年(1725)劃歸為五寨縣,廢棄于晚清時期。平面基本呈方形,周長約1200米。現存北門洞、北墻及東墻殘垣。北門寬約6米、進深約10米。東墻高約1米,上部包磚,下砌條石。基寬約8米,殘高3~5米,夯層厚度0.16~0.20米。2001年11月,五寨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寨縣故城
  五寨縣故城,位于五寨縣硯城鎮城內村中。據《五寨縣志》載:五寨故城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萬歷九年(1581)擴城砌磚,設東、西、南三門,因有前、后、左、上、中五衛所,故名五寨堡。清雍正三年(1725)置五寨縣。五寨縣故城平面呈方形,邊長均為500余米,現存東城墻約35米,西城墻約450米,南城墻約400米,北城墻無存。城墻基寬約9米,頂寬約5米,殘高約10米,夯層厚度約0.15~0.20米。墻體包磚僅局部有保留。南門保存較完整,券門高約8米,寬約4.2米,深約10米。東、西二門無存。2001年11月,五寨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忻州泰山廟
  泰山廟,位于忻府區秀容街道西街村財神廟巷18號。坐北向南,東西33米,南北63.6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時代遺構。中軸線上現存有照壁一座,系磚雕建筑,長9.2米,高5米,厚0.9米。大殿一棟為明代所建,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七檁后廊式構架,斗栱三踩單昂。右側鼓樓一座,十字歇山頂,為清代建筑。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299、鵝峰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鵝峰寺
  鵝峰寺,位于代縣峨口鎮南舊村中。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碑記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097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現僅存正殿, 為清代遺構,余皆為新建。正殿石砌臺基,基寬14.5米,深6.8米,高0.6米。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五檁前廊式構架,裝修已改。寺內現存清重修碑1通。2002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下田關帝廟
  下田關帝廟,位于代縣上館鎮下田村東。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載,清乾隆元年(1736)、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088平方米。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山門和老爺殿,為清代遺構,余皆為新建。老爺殿石砌臺基,基寬10.5米、深7.8米、高0.7米。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單檐硬山頂,六檁前廊式構架,裝修已改。現存清重修碑2通。2006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 制服丝袜99在线不卡 | 色偷偷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