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陽白福田寺
  陽白福田寺,位于五臺縣陽白鄉陽白村中。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梁架題記載,明成化八年(1472)重修,清道光元年(1821)增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天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灰瓦頂,當心間板門,兩次間窗,為清代建。正殿原有五間,現僅存間半,余皆毀。正殿深五椽,前出廊,單眼懸山頂灰瓦頂,柱頭三科五踩重昂,45度斜栱,平身科五踩重昂,襯枋頭平直昂,搶頭梁頭單福云。令栱瓜子栱看面砍斜。為明代所建。1985年7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元好問祠堂
  元好問祠堂位于忻府區南城辦事處西街村南北大街北部84號。坐西向東,東西長40米,南北寬17.8米。創建于清道光年間,20世紀50年代及2006年維修,現存為清代。中軸線上有西大廳,兩側南北各存有碑房11間。祠堂主人元好問(1190-1257),金元時期文壇領袖,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現存西大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式,為典型的清代廳堂建筑。大廳右側檐下有“元遺山先生祠堂碑記”碑1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寨靖邊樓
  靖邊樓,位于五寨縣東秀莊鄉郭家河村中。據題記載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邊長16米,占地面積256平方米。基座條石壘砌,墻體青磚砌筑,邊長14米,通高11米,頂寬10米,頂部設垛口,內部形制為環形,磚砌拱券,四面布箭窗,靖邊樓南面正中為拱券石門,門額鑲嵌石匾,四周雕刻云勾紋,楷書“靖邊樓”,落款“山西路管轄太原........岢嵐營守部指揮趙恭”等字樣,靖邊樓四周另存圍墻,基寬3~6米,殘高5~7米,夯層厚度10~15厘米,包磚無存。2001年,五寨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五臺山北臺頂靈應寺
  五臺山北臺頂靈應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陽坡道村妙德庵自然村北約33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69.78米,南北寬99.57米,占地面積6948平方米。 據明《清涼山志》載,建于隋開皇元年(581)。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建。現建筑均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重建。中軸線上新建天王殿、水池、文殊殿,東西兩側為鐘、鼓樓及僧舍、五觀堂。寺外新建有廣濟龍王殿,還有隱峰塔一座。僅存清代佛像9尊,隱峰塔1座,寺外山門處殘存碑2通。2007年12月,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寧武延慶寺
  延慶寺,清代。三進院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兩側有東西配殿,齋室和東西小偏院。天王殿位于前院,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前檐有單栱,施彩繪,后檐有耍頭無斗栱,墀頭磚雕精細。毗盧殿位于中院,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門窗為現代改裝。藏經樓位于后院,為兩層木構建筑,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五檁前廊式構架。兩層樓全為隔扇門,木欄板,無斗栱,無彩繪。寺內存清代碑1通,據載,明萬歷十八年(1590)重建,清代重修。1985年,寧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朱東社大廟
  朱-大廟位于原平市-鎮朱-村中,始創年代不詳,一進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軸線建有山門、鐘樓,正殿,左右建有配殿、耳殿。東西長18.4米,南北寬36.7米,占地面積約675.3平方米。據正殿梁架題記明代嘉靖年間,清咸豐三年(1853)重修,正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前帶廊構架,單檐懸山頂。三踩斗拱,平身科每間一攢,殿內有清代壁畫10余平方米。為明代遺構。鐘樓為四柱亭式建筑,單檐歇山頂,東配殿及鐘樓為“清代咸豐三年(1853),同治三年(1864)創移”。大廟保留建筑較多,對研究清代寺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詳細]
頭馬營五道廟街
  頭馬營五道廟街,位于寧武縣化北屯鄉頭馬營村中。這是一條村中的南北街道,南北長約296米,東西寬約5米,占地面積約888平方米。街的北向保留有清代大門8座和一個商鋪門面,有的大門內為居民,有的為作坊店鋪,豆腐房、當鋪、藥鋪、商鋪等。院內建筑改變,大門保留。大門的建筑形式有懸山頂、硬山頂,檐下斗栱各異,木雕有寓意,抱鼓石雕刻驚喜,大門各具特色。最具特色的是三孔大門,面寬三間10米,進深六椽6米,廊心墻,檐下有斗栱、雀替,板門。在街北頭的店鋪面寬三間9米,門面保留古老的木柵欄。(《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原平二郎廟
  二郎廟,位于原平市大林鄉下大林村中。坐西朝東,東西長40米,南北寬37米,占地面積148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據梁架及殘碑記載,明嘉靖(1522-1566)、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年(1740)、乾隆四十五年(1780)均有修葺。一進院布局,中軸線建有獻廳、二郎殿,兩側為關帝殿和龍王殿、二郎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前廊式構架,單檐懸山頂。斗栱五踩重翹,平身科每間一攢,前檐柱與獻廳后檐柱相接。1985年,原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臺山中臺頂演教寺
  五臺山中臺頂演教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竹林寺村東北約45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71.35米,南北寬153.94米,占地面積約為1.1萬平方米。 據明《清涼山志》載,建于隋開皇元年(581),明弘治年間(1488-1505)重建。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祖師殿、喇嘛塔(祈光塔)、文殊殿和大雄寶殿,東西兩側為僧房。現存建筑惟喇嘛塔為明代遺構,余皆為新建。寺內存殘明碑1通,石獅1只。寺外存說法臺1座,上有大小石砌塔5座。1988年7月,五臺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190、婁煩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婁煩寺
  婁煩寺,位于原平市沿溝鄉茹岳村中。坐西朝東,東西長35米,南北寬34米,占地面積119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 據山門匾額題記,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現存建筑為清代風格,寺內現僅存山門,余皆毀。山門磚木結構樓閣建筑,下層為磚石券洞。匾額楷書“婁煩寺”。上建鐘鼓一間、懸山頂。寺內存唐永淳二年(683)石經幢1座,金大定十四年(1174)李秀塔1座,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重塑慧遠禪師造像碑1通。1981年,原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臺山古佛寺
  五臺山古佛寺,位于五臺縣金崗庫鄉-石村西北約200米。坐西朝東,東西長137.15米,南北寬121米,占地面積約為1.7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民國11年(1922)重修,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予以修葺。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 三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石牌坊、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兩側為鐘樓、鼓樓、耳殿及配殿,院中部設東西跨院(新建),為僧房、客房、千佛塔(新建)。近年對諸殿重新修葺、彩飾。1988年7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臺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五臺縣石咀鄉新路口村西約700米。又名石佛廟、朝陽洞、寫字崖,原為五臺山實景之一。坐西朝東,中軸線現存天王殿和石佛殿,南北兩側為崖壁(寫字崖),建筑均為1993年重建。石佛殿面積66平方米,內正中鑿石龕,內雕坐佛8尊,上中下排列,大像高0.35米,小像高0.18米,最小的像僅高0.13米,造像風格具有元、明特征。南北兩側崖壁上有墨書字跡,遇水則顯,干燥則隱,字體以纂、隸為多,有精、神、風、水、火、京等字,為清代題跡。1985年7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公功德塔
  高公功德塔,位于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村東北1000米的竹林溝內。坐北向南,平面六邊形,束腰須彌座,占地面積9平方米。 塔身高1.7米。正面磚雕佛龕,內磚雕釋加牟尼、阿難、迦葉像。佛龕之上嵌石碣1方。相鄰兩面均磚雕佛龕,內一尊為護法金剛。背面磚雕門,余三面每面嵌石碣1方,書“皇統五年(1145)七月二十九日建”。第一層斗栱五鋪作,每面鋪間斗栱一朵,上呈檐飛屋檐,之上束腰座呈大型仰蓮瓣三層。剎已毀。據石碣載文判斷,此塔為高公功德塔,建于宋皇統五年(1145)。(《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木圖石窟
  木圖石窟,位于原平市蘇龍口鎮木圖村北約1500米處,金山腳下的一巨形沙石質巖壁上,單窟。坐東朝西,面寬1.5米,進深1.44米,高1.2米,平面近方形。窟內鄭重鑿有1龕,高0.7米,寬0.53米,內雕1佛,結跏端坐,高0.55米,身著袒右袈裟,左右立二弟子二菩薩,高0.53米,龕左側鐫刻“華林寺”三字,右上刻有題記4行44字:“正光五年(524)七月十八日,比丘僧華云興在華林寺,造像兩□、□浮圖一□,造士一部經供奉”等。1981年,原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上木角龍王廟
  上木角龍王廟,位于代縣峨口鎮上木角村東。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載,清光緒十五年(1889)重修,現存為清代遺構。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685平方米。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建有戲臺、龍王殿、地藏殿,兩側為側門、鐘樓、鼓樓、老爺殿。龍王殿石砌臺基,基寬9.15米、深9.25米、高0.15米。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單檐硬山頂,六檁前廊式構架,前檐施有裝飾性斗栱,裝修已改。廟內現存清重修碑1通、重修碣1方。2002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196、姜濤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姜濤墓
  姜濤墓,位于忻府區曹張鄉解村西北500米。坐北向南,墓地南北250米,東西190米,為明代墓。墓主人姜濤,字伯淵,忻府區解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卒于正統十五年(1445)。歷任浙江嘉興府同知,直隸河間府同知,河間府知府,順天府尹,官至戶部侍郎。姜濤在位二十余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正廉潔、一貧如洗,深得朝廷器重,同僚擁戴,百姓擁護。他不僅是明代官吏的典范,更是重塑現在官場秩序的一面鏡子,當之無愧。2007年6月6日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懸空寺石窟
  懸空寺石窟,位于神池縣烈堡鄉烈堡村西北約2500米處。始建年代不詳,據碑文記載,鑿于明天順四年(1460),成化十三年(1477)重修。現存6窟,東西長100平米、南北寬80平米,占地8000平方米。坐北朝南。6窟并排而列,最大窟高8米、寬4米,深70米,最小窟高6.5米、寬3米,深1米。窟內佛像均無存,建筑均已坍塌。洞窟佛像毀于“文革”。現有明代“烈石峰轆轤懸空寺記”殘碑1通,清代“懸空寺碑記”3通。2007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198、真容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容寺
  真容寺,位于忻府區紫巖鄉紫巖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建筑。有大佛殿、關帝殿、奶奶殿、龍王殿等。除大佛殿為明代遺存外,余皆為清代遺構。大佛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后廊式構架,斗拱三踩單翹,前檐明間設板門,兩次間為直欞窗,懸山頂。關帝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奶奶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龍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前部出廊,懸山頂。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西社遺址
  西社遺址西社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定襄縣宏道鎮西社村東500米處同河西岸臺地上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00米,文化層厚0.5—1米。遺跡有半地穴白灰房址、陶窯及同時期墓葬等。采集遺物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等殘片。石器有斧、鏟、球、環、刀等,骨器有骨針等,陶器殘片以灰陶為主,器形較大,三足器居多,有鬲、三足甕、甗、罐、豆、盆等。其紋飾有繩紋、籃紋、弦紋及少數附加堆紋。遺址北部為墓葬區,葬式有多人合葬和單體葬。遺址東部因河水沖涮破壞嚴重。……[詳細]
前沙城福堂寺
  前沙城福堂寺,位于原平市西鎮鄉前沙城村中。坐北朝南,東西長30米,南北寬50米,占地面積1474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據過殿梁架題記,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現存建筑為明代風格。二進院布局,中軸線現存有過殿、正殿。正殿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前后廊式構架,前檐斗栱三踩,平身科每間一攢,后檐斗栱三踩單翹,明間設四扇六抹槅扇門,次間為直欞窗,柱礎為寶裝蓮瓣式。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视频 | 日本亚洲一本线播放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