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淮北市旅游

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相傳廻龍寺始建于唐末。修復于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原名龍泉寺。因寺中有廻龍古洞(俗稱“-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為廻龍寺)。當時,該寺有地千余畝,建樓閣佛堂30余間。相傳這里的-能救人苦難,觀音送子,無不靈驗。又有歷代高僧衣缽相傳,致使數百年香火不斷。每年農歷二月十九,為該寺傳統香火廟會。其時,商賈云集,攤棚林立,趕會者多達數萬人。“文革”期間,廻龍寺遭到破壞,變得荒廢蕭條。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廻龍寺起死回生,先修葺了觀音殿,后又修建進寺山路、龍泉洞、僧房等,新建了大雄寶殿,使千年古剎又得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賓客。走進寺門,上99個石階,便見“廻龍禪寺”金字匾額懸……[詳細]
  位于宋疃鎮后周圩村東的奶奶山出產磨石,傳說樊噲曾在此豎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桿石眼,故名“磨旗山”。1985年采集生鐵1塊,發現重修奶奶廟碑1塊,刻“磨旗山舊有碧霞宮,后有菩薩明樓,前有閻君兩廂,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靈官、華祖諸殿閣。又有朝陽二洞,洞中有玄帝達摩、自漢唐以迨我朝千余年矣。咸豐中遭兵燹。廟楹拆毀、神像傾頹……”此碑系清光緒年間所立。據清光緒《宿州志》記載,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捻軍大戰符離集,收磨旗山。捻軍占據此山后,便安營扎寨,屯兵把守,切斷清軍糧道。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知州英翰帶領團練至高皇山。命奸細趙克常打入磨旗山,洋裝助捻,里應外合,迫使捻軍焚寨西……[詳細]
  濉溪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位于濉溪老城區沱河路北側,濉溪城關中心學校正對面,在進行北關二期棚戶區改造時發現。2019年元月至2020年6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遺址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發掘出明代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祥源、大同聚、魁源等3處釀酒作坊遺址。濉溪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的遺存面積最大、揭露釀酒流程設施最清晰的釀酒作坊遺址,為研究我國白酒生產的歷史和工藝流程情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遺址的發現也使《民國時期濉溪口酒坊位置示意圖》中標注的酒坊位置得到了印證。……[詳細]
  草廟圩子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位于烈山區古饒鎮草廟行政村草廟自然村東北部圩子內。1948年,淮海戰役第二階段,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設于草廟圩子。圩子內原有草廟村張姓地主的宅院,并排共5套院子,始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筑,占地總面積約2500多平方。現僅存兩棟廂房,建筑面積90.07平方米,其余為地下遺存區。草廟圩子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是淮海戰役時期留存的具有重大影響和紀念意義的史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舊址現存的兩棟廂房為清代民居,記載著淮北鄉土建筑多項技藝信息,具有一定的科學和藝術價值。……[詳細]
  董樓烈士陵園又名楊山烈士陵園,位于烈山區宋疃鎮新園村(原董樓村)楊山北坡,是濉溪縣人民政府于1977年為淮海戰役犧牲的烈士而建,2002年又進行了修繕。陵園依山面北,東、西、南三面為圍墻。園內立石砌紀念碑一座,高12米,寬1.9米,厚1.8米,上 書-“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九個大字。紀念碑左側原有平房5間,平房北為烈士墓,共35座,其中有從外地移來的游擊時期朱杰烈士墓一座。陵園東西長144米,南北寬44米,占地面積6335平方米。董樓烈士陵園是淮北市一處重要的革命文物,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紀念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詳細]
  黃營村石樓位于烈山區宋疃鎮黃營村。石樓上下2層,共有房間30間,為純石頭建筑。20世紀70年代,在學大寨、趕郭莊浪潮中,1976年黃營村村民開始建石頭大樓,在沒有建造圖紙、沒有設計工程師的情況下,不使用任何鋼筋混凝土、粘合劑建造而成。石頭大樓蓋好以后,作為黃營村的村部,之后,作為敬老院一直使用至今。石頭大樓工藝水平極高,它是皖北地區獨一無二的建筑,展現了淮北人民敢于創造、無私奉獻的精神。……[詳細]
  【馬援墓】位于相城西南1公里處,占地約2畝,屬相山區蔬菜鄉渠溝村的蘋果園。東靠磷肥廠,西鄰渠溝菜地,南北依傍渠溝酒精廠。該墓地表土堆在“0”中被平掉,地面遺物有繩紋瓦片、子母磚。馬援系陜西茂陵人,漢伏波將軍,卒于軍中,何故葬于此,待考。合校《水經注•睢水》載:睢水東逕石馬亭(亭西有漢故伏波將軍墓)。睢水又東逕相縣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詳細]
  竹邑城遺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谷山行政村谷山村南側。遺址現為農田,地形中間高四周低,面積約10余萬平方米。據《濉溪縣志》記載:“竹邑城址在趙集以東約2000米處,東接幸福湖,南連諸陽山,北靠古竹山(谷山)”村村通水泥道穿越遺址北部,沿路有一條水溝,剖面可見有一層厚0.4-0.8米的板瓦、筒瓦、器物殘片堆積,距地表約1.5米。據清光緒《宿州志》記載:“漢置竹縣在古竹地,今在許家坡古竹山,后訛為孤處山。”《宿縣縣志》也是這樣認為的,“劉宋時竹邑縣廢,并入杼秋(在今蕭縣西)。南梁復置竹邑縣。古竹邑縣地在古竹山,今符離西古饒鎮附近。”據文獻記載,竹邑城,漢為竹縣屬沛郡,王莽篡漢后竹縣改稱篤亭。……[詳細]
  程村石堡位于杜集區石臺鎮白頂山行政村程村中東部,始建于清朝晚期,距今大概有150余年歷史。民國初期,程村常遭匪患,為防土匪襲擾建寨墻、立炮樓。抗日戰爭期間,當時共產黨領導的蕭縣主要的抗日武裝如亢營、麻營常來寨子里住宿。現存的炮樓僅兩層,但保存完好,具有重要保護價值。……[詳細]
  【鳳凰山南麓墓群】位于古相城西南約1公里的鳳凰山南坡。過去在此處,渠溝村農民開荒經常發現漢墓。當地的農民家至今還存帶有石刻畫像的古墓石門,經鑒定為漢墓畫像石刻。故該處為漢墓群,面積約有150畝。……[詳細]
  前羅里漢墓群位于杜集區朔里鎮羅里村中部西側,象山東麓,年代為漢代。類別為古墓葬。為淮北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相山李氏宗祠位于相山區任圩鎮李橋村中央,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為淮北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觀星臺遺址位于濉溪縣臨渙鎮臨渙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文化遺址。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古堆遺址位于濉溪縣雙堆集鎮馬溝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文化遺址。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運糧城遺址位于濉溪縣四鋪鎮大郭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文化遺址。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捻寨遺址位于烈山區宋疃鎮軍王村,年代為清末。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蹇叔墓位于濉溪縣臨渙鎮周莊村,年代為秦。類別為古墓葬。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竹城遺址位于烈山區古饒鎮趙集社區集東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文化遺址。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玉帝廟位于烈山區宋疃鎮太山行政村東一里莊中央,年代為民國。類別為古建筑。為淮北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臨渙陳樓陳家老屋位于濉溪縣臨渙鎮徐廟陳樓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為淮北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三级2020亚洲视频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 |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