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淮北市 > 烈山區旅游

烈山區旅游景點

淮北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安徽淮北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淮北市烈山區,是十大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之一,也是全國首個在煤礦開采形成的塌陷區上建設而成的濕地公園,該公園占地37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10公頃。南湖公園水面開闊,風光秀麗,沿湖岸邊楊柳依依,綠草茵茵,鮮花盛開,在這里,冬賞梅、夏觀荷、秋看菊,如今,南湖公園已成為了人們游覽、觀賞、休閑娛樂的勝地。南湖濕地公園是皖北地區規劃面積最大的集水上娛樂、旅游、休閑度假景區,已經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淮北市的城中湖。風景區占地面積20.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5000畝,該公園距市中心僅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從淮北市相山之巔向城市的東南方眺望,南湖公園如同巨大的翡翠鑲……[詳細]
四季榴園景區
   四季榴園景區位于烈山區烈山鎮榴園村內,現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一處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地質研學、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景區面積約三萬畝,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全國宜居宜游示范村—榴園村、國家軟籽石榴基地、塔山萬畝石榴園、明清古石榴園、塔山寺遺址、參井、丹井、趙瓦房民居、中國石榴博物館等,主要景點有:榴園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東部山區,坐落在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國家AAAA級“四季榴園”風景區內,下轄宋莊、塔山、小劉莊、趙莊4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人口2980人,耕地面積2857畝,但山場面積廣大,石榴種植面積3萬余畝。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5萬元。榴園村先后榮獲全省……[詳細]
龍脊山風景區
   龍脊山自然風景區位于烈山區新蔡鎮,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積約10平方公里,東與宿州市接壤,北與肖縣相連,最高峰海拔363米,為淮北海拔之最。龍脊山有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參天,樹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隱掩下的大方寺遺址,還有龍吟湖、扁泉、觀日臺、仙人洞、張果老升仙處等景點。龍脊山風景區項目計劃區平面或者物體表面的大2177公頃,焦點風景游賞區占地5400畝。整個風景區呈橢圓形。這里山勢綿延起伏,景區內的千年紫檀木雄奇險峻,擁有原始森林植被七千余畝,樹木濃蔭遮天蔽日,湖泊清泉,風光宜人。許多傳奇景觀就分布在這里。位于塔山頂西側,這里巖壁陡峭,澗壑幽深,洞前一片茂密的果林,遮掩洞口……[詳細]
石山孜遺址
   石山孜遺址位于烈山區古饒鎮石山孜村,遺址南依石山,山上純石無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圍較為低洼,大雨過后,積水呈現護山河狀。據清光緒《鳳陽府志》記載:“宿州西北50余里有石山,周圍上一里許,純石無土,介然獨峙,層層迭起,嵌空玲瓏,如雕如畫。”故老鄉傳此山為天庭中的神仙楊二郎擔山時掉下的扁擔楔子,又稱為“飛來峰”。1984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石山孜遺址被文物部門發現。遺址處于石山的北側,中間有一條寬4米東西向的村路穿過,路北溝內切面處文化層暴露明顯,厚約1.5米,上距地表1米。五花土層呈不規則狀,內含大量的顆粒狀紅燒土和各種陶片。路南溝內有大量貝殼堆積層,間有少量陶片和手制紡輪,質地多為泥質……[詳細]
廻龍寺
   相傳廻龍寺始建于唐末。修復于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原名龍泉寺。因寺中有廻龍古洞(俗稱“-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為廻龍寺)。當時,該寺有地千余畝,建樓閣佛堂30余間。相傳這里的-能救人苦難,觀音送子,無不靈驗。又有歷代高僧衣缽相傳,致使數百年香火不斷。每年農歷二月十九,為該寺傳統香火廟會。其時,商賈云集,攤棚林立,趕會者多達數萬人。“文革”期間,廻龍寺遭到破壞,變得荒廢蕭條。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廻龍寺起死回生,先修葺了觀音殿,后又修建進寺山路、龍泉洞、僧房等,新建了大雄寶殿,使千年古剎又得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賓客。走進寺門,上99個石階,便見“廻龍禪寺”金字匾額懸……[詳細]
淮北青龍寺
   青龍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馬橋街東南1公里處青龍山南麓,依山而建,座北朝南。此山為徐州山峰余脈,東與虎山對峙,山有九峰,狀若蓮花,又名九朵蓮花山。遙看青龍寺,雨霧繚繞如龍騰空吞云吐霧,虎山狀似猛虎,虎視眈眈躍躍欲試,天然形成龍騰虎躍之勢。脊溝河環繞于東,閘河蜿蜒于西,依山傍水得天獨厚,山環水繞巧妙融合,風光無限令人陶醉,尤讓人流連忘返。整個寺院以大雄寶殿為軸線呈階梯式,結構嚴謹,錯落有序,高低對稱,搭配得體,不愧是古建筑中的杰作,讓人嘆為觀止,素有“佛教圣地、人間仙境”之美譽。青龍寺歷史悠久。傳說初為三國時期蔣干后裔祠堂。現寺后平地上有十余座墳丘叫蔣家林,至今尚有痕跡。現存碑文記載,青……[詳細]
大方寺
   大方寺,古名芳巖寺,又名五佛金光寺。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蔣疃行政村龍脊山南山谷中,據《濉溪縣志》載:大方寺始建于東漢。民間傳說該寺曾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少年出家修行處。這里四面環山,林木遮天蔽日,有原始森林,面積近1000畝。寺北門外有一棵千余年青檀古樹。清末民初,寺院尚占地50多畝。清末和民國后期,寺院被土匪強占,毀于戰火,歷經風雨,現僅存石基、石桌、石鼓、石柱,靈塔及古碑數塊。今人在原廟的基礎上重修大方寺,現占地面積850平方米,院子長30米,寬27米。三間大殿,七間廂房。為安僧辦道,修行-,甚佳之地。大方寺遺址為淮北地區一處不多見的古寺廟遺址,對研究淮北佛教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該寺院在清末……[詳細]
磨旗山捻寨遺址
   位于宋疃鎮后周圩村東的奶奶山出產磨石,傳說樊噲曾在此豎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桿石眼,故名“磨旗山”。1985年采集生鐵1塊,發現重修奶奶廟碑1塊,刻“磨旗山舊有碧霞宮,后有菩薩明樓,前有閻君兩廂,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靈官、華祖諸殿閣。又有朝陽二洞,洞中有玄帝達摩、自漢唐以迨我朝千余年矣。咸豐中遭兵燹。廟楹拆毀、神像傾頹……”此碑系清光緒年間所立。據清光緒《宿州志》記載,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捻軍大戰符離集,收磨旗山。捻軍占據此山后,便安營扎寨,屯兵把守,切斷清軍糧道。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知州英翰帶領團練至高皇山。命奸細趙克常打入磨旗山,洋裝助捻,里應外合,迫使捻軍焚寨西……[詳細]
趙集二級揚水站
   趙集二級揚水站舊址位于烈山區古饒鎮徐莊行政村大徐家南600米。1976年,趙集人民公社學習大寨經驗,決定建設揚水站,引扒河水解決長山以東大片農田灌溉問題。工程于1976年開工,1977年初秋基本完工。建成后曾為安徽省水利工程先進典型,時任省委主要領導前來視察調研。揚水站為東西走向,由雕鑿的石塊和水泥砌筑的二級調水渡槽上下石拱排成一排,綿延500余米,十分壯觀。主體建筑由一級提水渡槽、蓄水池、二級提水渡槽、過山渡槽、二級提水機房等部分構成,兩段高架渡槽共1015米(包括216米的過山渡槽),相對地面高度最高處達15米,寬1.4米。孔徑為10米、5米、3米的石拱以及上下層大大小小的復孔,共計170……[詳細]
華家湖遺址
   華家湖遺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化家湖行政村化樓村西約1000米。遺址位于湖心略偏東南,呈饅頭狀地勢,分布面積約33000平方米。遺址中間有幾座現代墳塋和一明代石碑。遺址表面隨處可見陶片,鼎足,鬲足,石器殘片及紅燒土等。陶器有夾砂和泥質兩種,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扁鑿形鼎足較常見,石錛、石斧也有發現。該遺址保存較好,文化層較厚,內涵豐富,延續時間較長,為淮北地區大汶口文化階段具有代表性的遺址,這對研究本地區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實物資料。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三面環山,位于華家湖中心偏東南。處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北為化樓西山。西北為洗臉盆山。周圍……[詳細]
草廟圩子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
   草廟圩子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位于烈山區古饒鎮草廟行政村草廟自然村東北部圩子內。1948年,淮海戰役第二階段,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設于草廟圩子。圩子內原有草廟村張姓地主的宅院,并排共5套院子,始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筑,占地總面積約2500多平方。現僅存兩棟廂房,建筑面積90.07平方米,其余為地下遺存區。草廟圩子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是淮海戰役時期留存的具有重大影響和紀念意義的史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舊址現存的兩棟廂房為清代民居,記載著淮北鄉土建筑多項技藝信息,具有一定的科學和藝術價值。……[詳細]
董樓烈士陵園
   董樓烈士陵園又名楊山烈士陵園,位于烈山區宋疃鎮新園村(原董樓村)楊山北坡,是濉溪縣人民政府于1977年為淮海戰役犧牲的烈士而建,2002年又進行了修繕。陵園依山面北,東、西、南三面為圍墻。園內立石砌紀念碑一座,高12米,寬1.9米,厚1.8米,上 書-“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九個大字。紀念碑左側原有平房5間,平房北為烈士墓,共35座,其中有從外地移來的游擊時期朱杰烈士墓一座。陵園東西長144米,南北寬44米,占地面積6335平方米。董樓烈士陵園是淮北市一處重要的革命文物,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紀念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詳細]
塔山風景區
   塔山風景區塔山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區新蔡鎮,是著名的軟籽石榴基地,和宿州市五柳風景區僅一山之隔。塔山風景區有數萬株石榴樹,從村邊望去,全村宅前屋后、溝旁路邊,滿眼都是石榴樹。塔山在明清時期就有石榴栽種的歷史,現存明清古石榴園700畝,具有濃厚的歷史韻味。每年6月份,滿山遍野火紅的石榴花把青山裝扮的煥然一新,吸引大量游人前來賞花。除此之外,塔山風景區還有參井、毛驢打滾處、張果老練功洞等景點。……[詳細]
黃營村石樓
   黃營村石樓位于烈山區宋疃鎮黃營村。石樓上下2層,共有房間30間,為純石頭建筑。20世紀70年代,在學大寨、趕郭莊浪潮中,1976年黃營村村民開始建石頭大樓,在沒有建造圖紙、沒有設計工程師的情況下,不使用任何鋼筋混凝土、粘合劑建造而成。石頭大樓蓋好以后,作為黃營村的村部,之后,作為敬老院一直使用至今。石頭大樓工藝水平極高,它是皖北地區獨一無二的建筑,展現了淮北人民敢于創造、無私奉獻的精神。……[詳細]
化家湖水庫
   化家湖位于烈山鎮蔡里村北部,東外環西,因化家樓老莊而得名,也有“蔡里湖”的說法,其東北西三面環山,南岸是一條長2.8公里的大堤,形狀橢園,面積七千余畝,為淮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湖泊。據考古發現,化家湖遺址屬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遺址,地下含有大量的紅燒土,還有貝殼、獸骨、陶器、石器等,地表散落著各種器物殘件,如罐、杯、鼎、鬶、鬲、石刀、石斧、石棒等,而且有漢墓群。還有硯墨城的傳說,宋國大夫華元的府邸,明朝大將華云的墳墓等,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化家湖水庫,建于1957年11月,竣工1958年5月,屬國家中型水庫,擁有山區來水面積31.82平方公里,蓄水面積4.25平方公里,總庫容達1……[詳細]
竹邑城址
   竹邑城遺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谷山行政村谷山村南側。遺址現為農田,地形中間高四周低,面積約10余萬平方米。據《濉溪縣志》記載:“竹邑城址在趙集以東約2000米處,東接幸福湖,南連諸陽山,北靠古竹山(谷山)”村村通水泥道穿越遺址北部,沿路有一條水溝,剖面可見有一層厚0.4-0.8米的板瓦、筒瓦、器物殘片堆積,距地表約1.5米。據清光緒《宿州志》記載:“漢置竹縣在古竹地,今在許家坡古竹山,后訛為孤處山。”《宿縣縣志》也是這樣認為的,“劉宋時竹邑縣廢,并入杼秋(在今蕭縣西)。南梁復置竹邑縣。古竹邑縣地在古竹山,今符離西古饒鎮附近。”據文獻記載,竹邑城,漢為竹縣屬沛郡,王莽篡漢后竹縣改稱篤亭。……[詳細]
洪莊生態園
   洪莊生態園洪莊生態園是烈山區洪莊村與廈門客商合作開發的高科技生態園,采取高檔花卉無土栽培技術培育了蝴蝶蘭、大花蕙蘭、一品紅、金邊瑞香等20余品種觀賞花卉,年銷售收入100多萬元。……[詳細]
榴園村石榴園及鄉土建筑
   榴園村石榴園及鄉土建筑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榴園社區,年代為明清—現代。2019年,榴園村石榴園及鄉土建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饒趙氏宗祠
   古饒趙氏宗祠位于淮北市烈山區,年代為清。2019年,古饒趙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烈山窯址
   烈山窯址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烈山社區東側烈山西麓,年代為宋、金。2019年,烈山窯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全部烈山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超级碰碰视频久久 | 亚洲国产2021乱码 |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 一本大道香久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