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廈門市旅游

廈門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青礁慈濟宮位于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是奉祀北宋名醫吳真人(979—1036年)的廟宇。其信徒遍及東南亞和閩臺地區,影響極為廣泛;這是一座莊嚴雄偉、金碧輝煌、飛檐交錯的宮殿。宮中有四絕:一是彩畫中有一幅鳳頭、龍尾、烏龜身、四腳獸的神物;二是宮中保存著康熙、嘉慶、咸豐、光緒等朝代的重修碑記;三是東宮左側扣上,有一塊“心”字石,此石形似人心,“心”字中間一點卻放在底下;四是宮殿椽子上的黑白畫,據說是來自唐伯虎的顏料、配方和畫法,不受蟲蝕。宮后有岐山,左有龍湫,山明水秀,景色清幽。龍湫庵下的左邊山谷,即龍湫坑,流水不息,激湍于巖壁石隙間,飛珠瀉玉。石上鐫“龍湫”二字,其上有平頂石,擊之如……[詳細]
  胡里山炮臺位于廈門市東南面的海岬突出部,毗鄰福建廈門大學,三面環海,交通便利,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和自然旅游資源,素有八閩門戶,天南鎖鑰之稱,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工期兩年八個月。炮臺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后山區,內開暗道,筑造護墻,彈藥庫,兵房,官廳,山頂了望廳等。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胡里山炮臺-地理位置重要,東面距離白石頭炮臺4500米左右,向東可支援-白石頭炮臺,提前將敵艦攔阻在-廈門水道之外;正面和對岸的-嶼仔尾炮臺-隔海相對,……[詳細]
  陳嘉庚創辦的校園建筑群分為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兩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陳嘉庚出生于廈門集美,17歲隨父親到新加坡學習經商,先后從事米業、黃梨及橡膠業經營,因其勤奮刻苦、經營有方,經過20多年苦心經營,便發展成南洋各埠聲名顯赫的大實業家。1893年陳嘉庚第一次回故鄉,即出資2000元開辦“惕齋學塾”,這是陳嘉庚捐資興學的開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陳嘉庚懷抱“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愛國信念,于1912年回到家鄉開始其興學報國艱難歷程。1913年,陳嘉庚在集美大社填塘造地,建起第一批校舍,創辦了集美小學。從1916年至1927年十余年間,陳嘉庚的實業得到巨大發展,也為學校建設……[詳細]
  三一堂坐落于風景如畫的鼓浪嶼上。19世紀時,鼓浪嶼人口較少,島上一直未建教堂,僅設有供外國人使用的小型禮拜堂,直到二十世紀初,鼓浪嶼才建起了新禮拜堂及福音堂兩所教堂。但隨著廈門新街、竹樹、廈港三堂的信徒陸續到鼓浪嶼定居,如遇上惡劣氣候,三堂的信徒便無法乘船到廈門,而兩所教堂規模小,容納不了這么多的信徒,于是三個堂會的信徒決定在鼓浪嶼建立教會。在教堂未建之前,信徒們的主日崇拜借用當時毓德女中禮拜堂(現廈門音樂學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宏偉壯觀的新教堂終于在1934年基本落成。1935年1月8日三堂會長執聯合會在廈門基督教青年會召開,廈門區會亦派人參加,會議決定把新堂會定名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詳細]
  亦足山莊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越南華僑所建,與會審公堂、林文慶別墅為鄰居,廈門道尹陳培琨題寫的“紫氣東來”楣匾在“文革”中-抹,現尚可辨。山莊選址極佳,有漂亮的歐式門樓,巴洛克風格的雕塑照壁和精心雕琢的過渡石階,站在別墅主樓臺階上,鼓浪嶼、廈門港出海口一覽無余。主人在院內巨石上鐫“亦足山莊”寓意有了此別墅就知足了。別墅的四根通天大圓柱正面支撐,突起的雙拱窗套,凹槽的四角墻柱,流暢舒展的線條,頗有特色的女兒墻,以及古希臘柱式裝飾,形成很強的主體感,產生富有韻律的外形美。主屋右側設計為玲瓏的中國傳統庭院,按地勢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徑,徑端有一個重檐兒八角涼亭,作休閑觀景用的。院內有口深井,井上……[詳細]
  八卦樓坐落于鼓新路43號,原系私人別墅,建于1907年,樓主林鶴壽為臺灣富紳板橋林氏三房。板橋林氏祖籍為福建龍溪,甲午戰爭后,日本占領臺灣,因不愿做-奴,林家舉家內遷,定居于鼓浪嶼。1913年,大樓因資金短缺而停工,后由日本人出資續建,1920年落成。1924年,日本領事館接管該樓,并在此開辦了旭瀛書院鼓浪嶼分院。1938年日軍占領廈門時,被辟為臨時難民收容所。廈門淪陷期間,復為日本旭瀛書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國民政府將其作為敵偽財產予以接收,交由廈門大學使用。現為廈門市博物館。建筑特點八卦樓位于筆架山西北坡,為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樓坐南朝北,建筑面積為4623平方米。平面布局為四面……[詳細]
  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后,美、德、法、日等國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迫劃租界,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被日本獨占,直到1945抗戰勝利才得以收回主權。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房屋建筑。有古羅馬風格及至現代風格,故被喻為“建筑博物館”。(1)美國領事館舊址:四周由圍墻各向外延伸10米;(2)日本領事館舊址:北面以鹿礁路為界,東、西面各外延15米,相鄰建筑納入保護范圍,南接天主堂保護范圍;(3)匯豐銀行舊址:西面以鼓新路為界,東、南、北面各外延10米;(4)天主堂:東、南、西、北各外延15米,相鄰建筑納入保護范圍;(5)三一堂:北、……[詳細]
  西林·瞰青別墅坐落于永春路72、73號,為旅越華僑黃仲訓的私人別墅。1918年,黃仲訓在日光巖北麓建造了“瞰青別墅”。1927年,又在日光巖西北側建成西林別墅。現為廈門鄭成功紀念館館址。西林·瞰青別墅均為歐式建筑。建筑特點西林別墅:坐南朝北,磚混結構,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半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360平方米。東、西、北三面設外廊,北外廊3樓中部加設外突半圓形敞廊,南面二、三樓加設窄外廊。墻體勒腳下為花崗巖條石砌筑,勒腳上為清水紅磚。三樓頂為平頂,四周砌高1米的女兒墻,東南角設觀景亭。四樓頂為四坡頂,屋面鋪灰色機平瓦。柱頭為愛奧尼和科林斯混合柱式。入口處以高大的臺階、半圓形拱門和半圓形敞廊構成建……[詳細]
  集美學村位于集美旅游區內,為陳嘉庚先生傾資創建,現在,已經由國家教委批準統一成為“集美大學”。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范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歸國僑生補習學校、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財經專科學校、集美中學、小學、幼兒園;集美學村有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還有游泳池、龍舟池、醫院、航海俱樂部等設施。集美學村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其建筑融中西風格于一爐,體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的建筑風格。無論是高大壯觀的校舍堂館,還是小巧典雅的亭臺廊榭,無一不是琉璃蓋頂、龍脊鳳檐、雕梁畫棟,而細細看去,卻又各具匠心,……[詳細]
  安獻樓坐落于雞山路18號。1906年美國基教安息日會牧師安禮遜到鼓浪嶼傳教,同時在鼓浪嶼創辦了“育粹小學”,后更名為“美華小學”。1910年增辦“美華女學”。1934年,安禮遜在雞山頂興建一座樓房,落成時正值安息日會在此舉行閩南各屬支會聯誼會,安禮遜主持了“安獻典禮”,便將該樓命名為“安獻樓”。1938年,美華男、女兩校合并,遷入“安獻樓”內。建筑特點該樓坐北朝南,為花崗巖條石建成的全石構建筑,共3層,建筑面積1005.6平方米,平面為封閉式內廊布局,建筑沿中軸左右對稱,中心部位入口處以四根圓柱、三角形山花和臺階為裝飾。屋頂為平頂式,四周設高1米的石砌女兒墻。該建筑為美國建筑師設計,受當時歐洲……[詳細]
  陳嘉庚墓位于福建省廈門市集美鎮鰲園內。陳嘉庚(1874~1961年),福建廈門人,曾長期僑居新加坡,從事橡膠業,熱心興辦華僑和家鄉的文化教育等公益事業,是愛國華僑的著名領袖。他早期參加了同盟會,曾募款資助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還創辦了廈門大學等學校。“九一八”事變以后,他在新加坡進行救國活動,于1938年倡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并當選了主席。他還曾到延安慰勞邊區軍民。抗戰勝利后,他創辦了《南僑日報》,進行愛國民主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1961年8月……[詳細]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位于思明南路453號消防一中隊西北側,占地面積831平方米,現存牢房3幢,前幢5間,中幢5間,后幢10間,并有露天過道,其頂部設置鐵柵。1982年,由廈門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過精心布置的陳列館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陳列了反映真人、真事、真地點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展廳內還有一臺電視機,用于播放電影《小城春秋》中與破獄斗爭事件相關的剪輯片斷;第二部分陳列了復原的刑具,在一間間“審訊室”內,玻璃鋼制成的警察和烈士形象栩栩如生,老虎凳、木馬椅等“刑具”觸目驚心;第三部分是監獄實景區,基本恢復了當時的牢房,牢房正對面的墻上還……[詳細]
  陳化成墓,在廈門市梧村金榜山麓,坐北朝南,平面呈“風”字形,三合土磚石構筑,龜形墳丘,兩翼置石欄板和欄柱,柱首刻火炬或坐獅。墳前置石供桌,正面浮雕麒麟、鹿、鶴等,邊飾以卷草紋。墓碑刻:“皇清誥授振威將軍,賜謚忠愍陳公,誥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塋。”墓前豎八角形望柱1對,上刻對聯:“俎豆馨香薦忠良而易名兩字;粵閩江浙垂功烈而炳節千秋”。近年整修后,墓園面積擴大至700平方米。1992年6月,廈門各界隆重紀念陳化成殉國150周年時,在墓園中央豎立陳化成半身戎裝銅像。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本領事館舊址坐落于鹿礁路24、26、28號,舊址包括領事館及-本部3座建筑。1874年,日本政府派“臺灣總督”率陸軍少佐來鼓浪嶼籌建領事館,辦公地暫設于日本在鼓浪嶼的大和俱樂部內。1896年3月,日本領事上野專一正式在鹿礁路興建館舍,1898年竣工落成。1915年,日本領館在館內附設了警所。1928年,日本領事在館舍右側增建兩幢樓房作為-本部,內設刑訊室和監獄。從1928年至1945年期間,-署的地下監獄內曾關押過無數愛國者和無辜百姓。建筑特點日本領事館: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930平方米。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磚木結構,平面呈前廊式布局,拱券寬廊,為仿英國維多利亞式別墅建筑。墻體勒腳下為花崗巖……[詳細]
  天主堂坐落于鹿礁路34號。1842年,西班牙天主教會來廈門傳教,初在鼓浪嶼田尾租民房設禮拜堂,后遷入鹿礁路西班牙領事館內。1858年后,西班牙天主教會先后在廈門磁安路興建天主堂及主教署各一座。1917年,主教馬守仁在鼓浪嶼西班牙領事館旁興建了鼓浪嶼天主堂,并將主教署遷至鼓浪嶼。時廈門天主教教區管轄范圍包括閩南、閩西及閩中25個縣。建筑特點該建筑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師設計。教堂坐西北朝東南,建筑面積232平方米,磚石木結構,平面布局前為方形,中部長方形,后部半圓形。前部為鐘樓,共三層,一層為入口,二層為歌經樓,三層為鐘塔。中、后部單層,中為禮拜大廳,后為祭臺。大廳內兩排列柱縱分,柱間設……[詳細]
  美國領事館舊址坐落于三明路26號,與廈門島最繁華的鷺江道隔海相望。1844年,鴉片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美國政府就派哥倫布來到廈門,在鼓浪嶼田尾球埔旁設立了“交通郵政辦事處”,并代行領事之職。1865年,該辦事處升格為領事館,隨后遷至三和路(今三明路26號)辦公,1930年,領事館在此址重建。該建筑由美國工程師設計,坐西朝東,磚混結構,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020平方米,總用地面積約6300平方米,系典型的美國折衰主義式建筑。建筑以紅、白兩色為主色調,南面和東面分別設置兩個出入口,并以白色科林斯式大廊柱來強調建筑的主立面。四面山墻設三角形為屋頂裝飾,屋面鋪灰色機平瓦。保護范圍四周由圍墻各……[詳細]
  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坐落于鼓新路57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廈門開設分行,為廈門最早的近代銀行。1920年前后,匯豐銀行在筆架山東北端山崖頂建此建筑作為銀行的行長住所。建筑特點該建筑為英國建筑師設計,系典型的歐式別墅建筑。磚石結構,占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層,半地下一層。平面三面設廊,共三個出入口。地基以鋼筋打入巖基,勒腳下為花崗巖條石砌墻,勒腳上為磚墻抹灰粉白。東面及北面臨崖面海,光線充足。廊柱為希臘科林斯柱式,柱座為花崗巖,柱身為紅磚砌成,柱頭雕飾花瓣。屋面為多面坡頂,鋪設灰色機平瓦。保護范圍西面以鼓新路為界,東、南、北面各外延10米。保護要點:嚴格保護建……[詳細]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精品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在线je80 | 日韩一本一区二区三四区 |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久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