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游足跡之安徽(皖南方向)
獨秀園是以陳獨秀墓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安慶市十里鋪鄉林業村境內,陳獨秀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具爭議,也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是《新青年》的主編,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中共一至五屆總書記。1942年,陳獨秀病逝于重慶江津,1947年其靈柩回安慶葬于安慶市北郊葉家沖,1998年,陳獨秀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國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撥專款對墓冢進行修葺。安慶市政府于2004年籌建獨秀園,2008年三季度獨秀園一期工程竣工并對外開放,2009年10月,陳獨秀紀念館竣工開放。現在的獨秀園占地110畝,墓地1058平方米,包括…
[詳細] 安慶市博物館始建于1978年,與安慶市革命文物陳列館暨黃鎮生平事跡陳列館、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為三塊牌子一個機構,是以地方歷史文物,尤其是以近現代革命和戲劇文物為主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熊范二烈士專祠”為館址,現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承擔著安慶市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以及文物調查、搶救性考古發掘等綜合職能。安慶市革命文物陳列館暨黃鎮生平事跡陳列館位于安慶市菱湖南路102號,建館于1993年9月,主要收藏展示黃鎮同志生平事跡和安慶地方革命史相關藏品為主。現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省級廉政教育基地和省少先隊教育基地,也是安慶市廉政教育活動中心和市直黨…
[詳細] 迎江寺位于安慶城區東南部,瀕臨長江,占地2.2萬平方米,是我國長江沿岸著名的宋代名剎。內有乾隆皇帝親賜“善獅子吼”和慈禧太后親題“妙明圓境”匾額。迎江寺,原名“萬佛寺”,始建于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稱“迎江寺”。迎江寺是組古建筑群,為沿江一顆古建筑明珠。數百年來,迎江寺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達千人。寺中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及藏經閣。歷代名流名宦,蒞寺攬勝,吟詩作賦。寺中“迎江茶樓”,專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可品嘗傳統素食素菜。交通從安慶港口步行前往僅需10分鐘,從安慶汽車站可乘10路公交車前往安徽安慶市…
[詳細] 千年杏花村池州,素以“千載詩人地”之美名飲譽江南。杏花村,因詩而名垂千秋,也因詩而名揚天下。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詩村”。暖閣和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文化古跡,是池州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古時曾有“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佳境記載。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因詩的藝術魅力,僅為一個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國古代最大一部文獻《四庫全書》。然而,自晚清以后,杏花村屢遭劫難,早已面目全非。復建杏花村,一直是池州人心中的一個…
[詳細] 池州府儒學,始建于唐代,初為夫子廟,又叫文廟,是歷代朝廷、百姓供奉祭祀孔子及儒家學派賢哲的祠廟。宋代以后各地將官辦學校與文廟合建。此后,池州府儒學成為歷代池州教育文化中心和禮制圣殿。1917年,池州師范學校在池州府儒學原址上創辦。池州府儒學所屬的大成門、大成井、狀元橋、泮池等古建筑以及古城墻和古建筑之間原有的歷史空間軸線至今仍保存良好。池州市博物館位于池州市池陽路(原池州師范學校校址),隸屬于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正科級建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池州市博物館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征集、保藏、研究和陳列自然歷史標本、物質及精神文化珍品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面向群眾開放、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
[詳細] 池州市秀山門博物館開館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豐富、管理規范的民辦博物館,現館藏文物達2萬余件,主要向人們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磚雕為主題的古建筑構件雕刻藝術和以昭明文化、儺文化為主的地域歷史文化專題及瓷器、字畫、刺繡、玉石雜件等,從一個方面反映古代人們的生活環境、審美情趣、倫理教化。秀山門博物館建設分為兩期。一期基本陳列設計是:一樓為石雕藝術陳列館,二樓為木雕藝術陳列館,三樓為古民居藝術陳列館,四樓為池州文化陳列館,五樓展示儺戲及昭明太子等歷史文化。城樓廣場建有池中名鱖、水繞春城、斜陽古道、卷中風景、杏雨江南、臨橋秀色、西廊勝覽、城垣遺址等8個景點,內設浮雕墻展現了當年秀山門外…
[詳細]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內,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安徽省“兩山一湖”(九華山、太平湖、黃山)旅游開發戰略的主景區。景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面積174平方公里,由11大景區組成。九華山天開神奇,清麗脫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蓮花佛國”之稱。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蓮花,千姿百態,各具神韻。連綿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為自然景觀與佛教文化有機融合的典范。景區內處處清溪幽潭、飛瀑流泉,構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還有云海、日出、霧淞、佛光等自然奇觀,氣象萬千,…
[詳細] 棠樾石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縣城西6公里處,為棠樾村的鮑氏家族旌表本族歷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筑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組成,跨村頭石板大道迤邐而建。其中三座為明代所建,四座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亭,牌坊群進村一端有鮑氏宗祠,祠內有清乾隆帝“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的御書對聯。牌坊群按“忠孝節義”順序排列,石牌坊粗壯簡樸,體現了徽派石雕風格。在棠樾村頭,坐落著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著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黃山市的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筑藝術的代表作。一連7座,建筑風格渾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
[詳細] 謝裕大茶葉博物館位于安徽黃山市徽州區,該博物館收藏了徽州各種民間傳統制茶工具、毛峰茶文化歷史書籍等,展現了中國徽文化和徽州茶文化悠久的歷史,2008年4月建成對外開放。建設布局謝裕大茶葉博物館是安徽省首家茶文化博物館,總面積3500平方米,按徽派風格建造,是集黃山毛峰創始人謝正安及黃山毛峰茶的發展史、謝裕大產品的制作工藝展示、茶道表演、品茗為一體,以宣傳徽州文化和徽州茶文化為主題的文化館,是謝裕大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對外品牌形象,更是黃山毛峰和中國茶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百年字號正安開,裕大輝煌今日創”。在“謝裕大茶行”創辦百余年之際,謝裕大茶葉博物館的建立,讓世人可以更加直接生動地了解黃山毛峰…
[詳細] 屯溪老街是伴隨著徽商的發展而興起的。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有“滬杭大商埠之風”,盛極一時。老街全長1.5公里,街寬7米,老街店面一般都不大,但內進較深,形成“前店后坊”、“前店后庫”、“前店后戶”的特殊結構,因更顯老街的“老滋老味”。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上展現它那迷人的風采,堪稱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長廊。老街有老字號店鋪數十家,其中“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開設的中藥店,至今已有多年歷史。飲譽世界的“祁紅”、“屯綠”,多集散于屯溪;“徽墨”、“歙硯”更是琳瑯滿目、“徽州四雕”(磚、木、石、竹)產品及徽派國畫、版畫、碑帖、金石、盆景、根雕更是隨處可見。老街的魅力傾倒了影視界,至今已有百余部影視…
[詳細]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
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