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巡游足跡之福建(閩南方向)旅游

巡游足跡之福建(閩南方向)

九侯山風景區
  九侯山在詔安縣城西北二十多里處。唐朝已成為人們賞玩和進香禮佛的勝地,至宋朝聲名大噪。據宋《漳州圖經》載:禹貢庶子封于會稽,其后子孫入閩歿而為神,各主一山,因名九侯山。至九侯山下,懸崖峭壁,上鐫“天開”二字,下有兩塊巨石構成門戶。過“天開石門”轉向東北曲徑,可見石壁上有元朝寺僧法名無礙所題鐫“九侯名山”四大字及明、清兩朝許多書法家的題刻。再往東行,抬頭可望見一塊巨石如人形屹立山頂,旁邊小石頭如瓶、缸,這便是“觀音三寶石”。游人來到“三寶石”下,也就是來到九侯禪寺了。這座古寺始建于唐朝,宋朝淳枯五年(1245年)重建,清朝乾隆及光緒年間兩次重修,均立碑記。寺前山門石額刻“大名山”三字。寺中正殿懸掛…[詳細]
天福茶博物院
  天福茶博物院位于漳浦縣盤陀鎮天福茶莊內,國道324線旁,占地80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館。博物院內有四大主館,八大景觀,主展館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兩層中式仿古。展出了茶葉科技、茶葉發展史、世界茶情、世界茶文化、現代茶藝、各式各樣的名貴茶壺、茶與詩、茶與畫、茶與人類健康及茶葉多元化利用等有關的茶知識,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天福的發展史,不僅可以了解茶文化史,而且還能欣賞到天福獨有的陸羽“無我茶會”、臺灣“四序茶會”、“唐宋煮茶聽詩”、“清朝宮廷茶禮”、“云南少數民族茶禮”及“日本茶道”等茶藝表演。天福茶博物院始建于2000年初,2002年建成開院,2003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級旅…[詳細]
三平風景區
  三平風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平風景區是閩南宗教旅游勝地,也是瞻仰革命先烈的紅色教育基地。三平寺始建于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三落半”的建筑風格全國罕見,千百年來香火鼎盛。寺內供奉三平寺開山始祖楊義中高僧,他懸壺濟世,廣濟眾生,被尊稱為“三平祖師公”,唐宣宗賜號“廣濟大師”。三平祖師文化博大精深,哲理深奧,源遠流長。尤其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六、六月初六、十一月初六分別廣濟大師的誕辰、出家和圓寂之日,更是人聲鼎沸、香煙繚繞、炮聲不斷。景區以千年古剎三平寺為中心,古有侍郎亭、毛氏洞、龍瑞瀑布等八景、現有迎客園、祖師文化園、紅軍三平會師紀念館等二十四景。古…[詳細]
龍文云洞巖
  云洞巖在漳州市東20里,此山是由各種玲瓏奇特、各具神態的巨石,層層疊疊壘成的。巖石間隙,有數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據《漳州府志》記載:“有石室深廣丈余,天將雨則云出其中,霽則云復歸焉,故曰云洞。”相傳隋朝開皇年間,有潛翁者養鶴于石室中,而鶴時飛鳴于山上,鄉人見之,故又名“鶴鳴山”。明代嘉靖年間的蔡烈曾隱居此石室。蔡烈乃瓊州太守蔡昊之子,字文繼,龍溪人。《明史》說他“少而好學,老而不倦”,人品極高,歸隱云洞后,在山中講學。雖是一布衣,從學者甚多,稱為“鶴峰先生”。四方學者,來訪日增。云洞巖的聲譽也日高,名賢題刻也日見增多,遂成為閩南一處著名的碑林。云洞巖最早的石刻,要數五代時怪道人許臘題的“許臘尋…[詳細]
漳州九龍公園
  九龍公園位于漳州市區勝利東路與元光南路交匯處,公園面積9.9公頃,其中水面面積4公頃,是市區最大的一個以水景為特色的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九龍公園歷史上是漳州的東湖,公園1993年由市、區、鎮三級政府共同出資3700多萬元興建,1995年底建成開放。園內主要景點有:九龍戲水噴泉雕塑、湖心島、清遠水榭、映雨軒、水仙閣、枕波亭、倚春亭、南山秋晚亭、不染亭、愚亭、云龍橋、霞起橋等。九龍公園是市區最大的一個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 根據公園的地形條件,以及現階段的開發,對該公園的內部結構分區進行重新調整,規劃成六個功能區:綜合休閑區、水面活動區、疏林草地區、熱帶植物區、服務區、兒童游樂區等六個功能區。…[詳細]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中山中路泮宮內。文廟始建于唐開元末年,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孔廟于此,七年(982年)建為州學,后又遷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重建。主體建筑大成殿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結構。面闊7間,進深5間,為斗拱抬梁式木結構,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盤龍檐柱8根,風格古樸,在全國現存文廟中甚屬罕見。殿前砌露臺,臺明嵌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輝綠巖石浮雕。臺下通道、拜庭,兩旁古榕垂蔭,庭外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橋,梁式石構,中部拱起,兩邊有石構護欄。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筑有東廡和西廡,全長112米,寬10米。兩廡前正中為…[詳細]
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為黃守恭獻地所建,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該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開元寺。該寺名僧輩出,寺內有名聞中的東西二塔等景觀。目前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泉州開元寺的檀樾主黃守恭,為軒轅黃帝子有熊氏之后。據《江夏紫云黃氏大成宗譜》記載,黃守恭為黃姓一世祖第一百一十二世子孫,生于公元629年,卒于公元712年。黃守恭為官泉州(另說,黃守恭家中種桑養蠶,為泉州最早的桑蠶業開拓者),成巨富,有地三百六十莊。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不給。匡護禪師遂朝來暮往,殷勤日久。黃守恭對匡護禪…[詳細]
清凈寺
  泉州清凈寺,又稱“艾蘇哈卜清真寺”,也叫麒麟寺。創建于伊斯蘭歷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積約二千五佰平方米。主要建筑分為大門、奉天壇、明善堂等部分。大門高達20米,寬4.5米,全系青、白崗石砌疊而成的,是一個三層穹形頂的尖拱門,分外中、內三層,在外中兩層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圓形穹頂,有著和我國古建筑的“藻井”相類似的石構圖案,頂蓋采用中國傳統的蓮花圖案,表示伊斯蘭教崇尚圣潔清凈,門樓正額橫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還有清凈寺的宣禮塔的塔址,當年,宣禮塔塔形如柱,高聳奇偉,可與廣州懷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屬于伊斯蘭式的建筑風格,后來坍塌。禮拜大殿…[詳細]
泉州博物館
  泉州博物館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園北側,是一座具有閩南建筑風格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積80余畝,建筑面積16000多平方米。泉州博物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民終生教育場所。泉州博物館成立于1985年1月,館址設在位于市中心的泉州府文廟大成殿。泉州府文廟于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泉州博物館新館,新館于2002年9月開工,2005年元旦建成開放。泉州博物館占地82畝,建筑面積16000多平方米,整體建筑包括泉州博物館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它也是泉州最大的綜合博物館。泉州歷…[詳細]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座落于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側,占地154.2畝,主體建筑面積23332平方米。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中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也是研究大陸與臺灣關系史特別是閩臺關系史的重要學術機構。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主體建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采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四道斜階斜穿屋面,每道斜階有108個臺階,可以直通館頂的觀景天臺,縱覽泉州市區全景。整座建筑充分利用紅磚、白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网址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自拍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