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巡游足跡之廣西(環廣西線)旅游

巡游足跡之廣西(環廣西線)

賀州文筆塔
  文筆塔又稱魁星樓,位于賀州市賀街鎮境內,是賀州市古代作為學官文峰的象征性建筑物,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塔高五層共27米,占地約80平方米,塔身呈六角形,塔體用大青磚砌身,表面卻呈紅色,上蓋綠色琉璃瓦,門額浮堆黑色魁星樓三個大字。塔頂層原有一鑄于南漢大寶四年(861年),重750公斤的大銅鐘,銅鐘圓形,呈開口喇叭狀,銅鐘造型精美,紋飾華麗,上鑄文1288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屬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此鐘已于1963年遷至八步靈峰公園。廣西賀州市…[詳細]
賀州文廟
  賀州文廟(賀州國學教育基地)總占地面積79畝,建筑面積約3700平方米,其中包括賀州文廟(賀州國學教育基地)主體建筑、明倫堂建筑群、孔子廣場三個部分。賀州文廟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間,距今已有920余年的歷史,賀州文廟內有一棵樹齡是1000年的大榕樹,這棵千年大榕樹剛好見證了賀州文廟的整個建設、發展歷程。賀州文廟的狀元門是在萬仞宮墻里面,其他文廟的狀元門是在萬仞宮墻外面的。其寓意是,孔子的思想比萬仞宮墻還要高深,我們需要進入文廟朝拜孔子、學習孔子儒家思想,通過努力之后,是一定能夠高中狀元并進入狀元門的。這里的狀元不僅指古時的高中狀元,而是行行出狀元;賀州文廟的狀元門、義路、禮門并排一起,其他文廟的狀…[詳細]
中共廣西省工委革命歷史博物館
  中共廣西省工委歷史博物館是一個反映和展示中共廣西省工委革命歷史的博物館,著重反映和展示以錢興為書記的中共廣西省工委(1940年12月恢復重建)在經歷桂林“七·九”事變后,從桂林轉移到鐘山英家時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在錢興書記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保存黨的力量,領導指揮廣西革命的艱苦歷程和光輝業績。內容包括省工委主要做的四件大事和在這五年中廣西各地黨組織建設及武裝斗爭情況,同時展示這時期在廣西地下革命斗爭中所涌現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輩的革命歷程。該博物館占地10畝,主體建筑3700多平方米,共兩層,其中展廳面積2500多平方米,陳列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革命歷程,第二部分——組織建設和武…[詳細]
富川瑞光公園
  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瑞光園,位于富川縣城南郊一角,實際上是富川的縣城公園,大概是因為園中有古塔瑞光塔而得的名。公園不是很大,但設施很有瑤族民族特色。富川很多大型文娛活動,如每年一度的瑤族盤王節大都在這里舉行。從縣城大街進入瑞光公園,首先得通過風雨橋,這座橋是通向公園的門戶,風雨橋很有瑤族民族特色,廊橋結構,橋廊上很多對聯很有文采,如橋名鶴頂格對聯:“風景宜人人觀風景人景融于仙境;雨中畫橋橋隱雨中橋中勝似蓬萊”,東門對聯:“俯瞰越地珠江源流悠悠東逝富水有回奔南海,極目楚天秦皇古道迢迢北去萌嶺無欄通長安。”西門對聯:“金鳳東鳴一塔凌空慈云古剎經風雨,玉龍西來三橋飛渡富陽明城歷春秋”。瑞光塔…[詳細]
平樂印山亭
  平樂印山亭位于廣西平樂縣平樂鎮西面馬河的三江回合處的江中小島上,印山亭就是三條龍要搶的龍珠。為平樂古景之一,因其特別位置,亦為桂江首景。山于水中方正如印,山上修竹蒼翠,頂端有米見方,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在山巔建亭,名日:“點翠亭”,“昭山點翠”由此而來。山入水,水露山,亭于山巔,妙不可言,游客至此,無不折服,真是:誰道憑虛不可樓,波心一點柱中流。魚游過影知空相,人到驚云動遠眸。隔斷紅塵飛不到,回旋青氣望來收。江天寂寬難窮日,煙火漁燈亂客愁。天下佳山水,屈指粵為最。嶺外奇峰,蒼茫三江會。拳三扼中流,千山稱其介。鶴鷺任回翔,松星殊托賴。逝者果如斯,晝夜江聲磕。蠻鳥不識名,奇花無根蒂,煙雨…[詳細]
梁羽生公園
  梁羽生公園位于蒙山縣城東南角、321國道旁,距桂林市143公里。梁羽生公園原址為鰲山寶塔(即文筆塔),因寶塔建于山頂,山似巨鰲,故名。主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慶年間續建,1985年重建。塔分五層,呈六角形,每層各有塔檐,塔頂用琉璃瓦蓋成,頂尖為蓮花托葫蘆形陶制品。塔門兩邊有一對聯,為蒙山縣籍的香港新派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原名陳文統)先生1987年2月回鄉所作,聯曰:“文光映日,到最高處開擴心胸,看鄉幫又翻新頁;筆勢凌云,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來者更勝前賢”。各層窗額,從下而上,仍按舊寶塔題字,分別為:“鰲峰獨秀”、“梯云得路”、“元氣中含”、“光射斗牛”、“直上蟾宮”。各層檐蓋…[詳細]
金秀縣山水瑤城景區
  【金秀縣山水瑤城景區】是國內首創將縣城與瑤族文化相結合打造的首個4A級景區。山水瑤城坐落在大瑤山腹地的金秀河谷中,是一個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世界瑤都,是弘揚世界瑤族文化的窗口,是展示瑤族文化藝術的中心。近年來,以“美麗縣城、美麗鄉鎮、美麗村屯、美麗通道、美麗景區”為抓手,金秀全縣共投入1.5億元資金進行縣城“山城化、民族化、公園化”及基礎設施建設,融合瑤族文化元素和建筑風格,創新將縣城(山水瑤城)作為全廣西首個開放式國家4A級景區來打造,10月下旬已經通過專家組的現場驗收。同時,特別注重將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與清潔鄉村和生態鄉村結合起來,全縣共投入經費9223萬元,硬化、綠化、美化122個。其中…[詳細]
金秀蓮花山
  蓮花山景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西北部16公里處,面積約23平方公里。主峰能多峰海拔1350米,因群峰聳立,遠遠望去,整座山體酷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因此而得名。蓮花山景區交能便利,風光綺麗、氣勢磅礴、丹峰碧水、朱崖綠樹、四季如春、景色如畫,加之云海杜鵑花林、古樹,形成了秀美、飄幻的奇景。2006年評為國家級AAA旅游景區,2010年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來賓市第一個AAAA級旅游景區。蓮花山景區氣候非常涼爽宜人,沒有大氣污染,空氣清新,經測定: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達65960個/㎝3以上,平均為9194個/㎝3,大氣污染濃度…[詳細]
鹿寨香橋巖溶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香橋巖溶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139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39平方公里。景區內主要地質地貌遺跡有香橋巖天生橋、香橋巖峽谷、九龍洞、響水石林及響水瀑布等50余處,集石奇、洞幽、水秀于一體,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寶貴的自然遺產,被巖溶地質學家稱為“中國喀斯特地貌的縮影”和“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地質博物館”。該景區1988年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9月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鹿寨縣香橋巖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十分豐富,在不到4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集中展示了亞熱帶喀斯特不同發育階段的典型地貌景觀及代表喀斯特發育過程且極具特色的多種多樣喀斯特個體形態,這樣高度集成的喀斯特景…[詳細]
中渡古鎮
  中渡千年古鎮,鹿寨文明的發源地,建于孫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距今將近2000年歷史。中渡鎮總面積374平方公里,位于鹿寨縣城西北26公里,它既是鹿寨融安永福三縣的結合部,又是鹿寨縣西北邊陲的經濟重鎮,素有四十八弄的明珠之稱,總人口約5萬人。這一對古榕樹有600年歷史,歷經歲月滄桑,仍屹立于洛江兩岸。這里至今保留有古城門、城墻、商號,可見當年的商賈云集。中渡八景之一——香橋仙境:香橋巖處于群山環抱之中,四周青山聳翠,層巒疊嶂。入口處是一個窄小洞口,前行數十步,見到一個鐘乳倒掛的大型洞廳,眼前豁然開朗,白云悠悠,別有洞天。遙望,一座天生石橋高拱,宛若長虹,橋面上綠樹披蔭,藤蔓垂懸。橋下河水洶涌…[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年轻人天堂久久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污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免费在线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全 |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