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旅游

贛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上寨紅軍醫院舊址
  上寨紅軍醫院舊址紅三軍團后方醫院舊址位于平富鄉上寨村紅旗自然村公路旁,該醫院原稱“上寨紅軍醫院”,成立于1930年8月。1932年4月紅三軍團進駐此地,改稱“紅三軍團后方醫院”。內設辦公室、會客室、診療室、藥房、病房、廚房等。舊址系磚木結構,懸山頂,通面闊三間26.3m,進深三廳。月梁、屏風、門墩雕有花鳥、動物紋飾,木雕、石刻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83年4月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縣文廣新局爭取到國家文物局、財政部131.7萬元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對舊居進行了全面維修。豎年,縣博物館對其進行了陳列布展。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城回瀾寺
  石城縣回瀾寺 回瀾寺始建于明朝,歷代為城區佛教信眾朝拜之地,香火鼎盛。文革期間一度被毀。時至1984年,由溫茂盛等十方信士募化集緣,重建殿堂,塑佛像。1997年由回瀾寺住持釋照品(現住香港東普陀寺)發起籌捐32萬元重建大雄寶殿,系仿古建筑,重檐翹角,殿內塑有三寶大佛、十八羅漢,金像栩栩如生,光華奪目,朝拜信眾常年不斷。寺內常住僧尼20余人,篤實修行,頗有聲望。寺內設有管理委員會,1982年縣成立佛教協會,會址曾設在此。1992年從臺灣請來《大藏經》一部,每年從福建、寧化、香港等地到此誦經念佛者也絡繹不絕。地址:江西省石城縣琴江鎮溫坊村 郵編:342700……[詳細]
陡水躍進門
  陡水躍進門位于陡水鎮街上,始建于大躍進期間,因此稱“躍進門”,開始為竹木結構的牌樓,“文革”期間(1970年)拆除重建,改為磚石結構,又稱“忠字牌樓”。2002年5月20日,上猶江水力發電廠曾維修。2008年維修時將門樓頂上葵花造型換成紅五星造型,基本保持原貌。躍進門坐西北朝東南,為單跨雙墩式磚石牌樓,寬12米,厚近2.4米,高8米(最高點紅五星尖頂8.65米),占地面積約28平方米。躍進門正面兩側分別用水泥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字樣,再上是“延安”和“井崗山”圖案,背面兩則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澤東思想”字樣,再上是“遵義”和“天安門”圖案。正面弧形跨間塑“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字樣,背面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字樣。弧形跨間正中為紅五星造型,兩邊……[詳細]
武陽毛澤東舊居
  武陽毛澤東同志舊居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武陽鎮武陽村圍下。原為和尚庵,建筑年代不詳,系磚木結構,座南朝北,三間橫屋,占地125.57平方米。1933年5月19日至22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總結春耕生產運動的經驗,表彰先進,掀起夏耕運動高潮,增加二成收獲,選擇春耕生產成績最好的瑞金武陽區召開贈旗大會。期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在武陽主持召開春耕生產贈旗大會時就住在此房。此外,毛澤東還在此多次召開群眾座談會,并認真聽取了中共武陽區委書記、蘇區政府主席的工作匯報,為大會的報告豐富了內容。該舊址于1990年公布為瑞金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金海云寺
  海云寺,在蠟燭峰主峰東側、蜿蜒盤旋,鋪設了219級石階,引游人登上海云寺。一年四季,常常云霧繚繞,古道如盤龍,石階似飄帶,在云霧中時隱時現,人行其中,舉足踏云,飄然若仙,似凌空而去,真是“出凡塵喧囂之外,入虛無飄渺之間”。海云寺莊嚴肅穆,別具一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政府的支持和信眾的贊助下,海云寺重修舊貌。大雄寶殿、千佛塔等寺觀建筑群錯落有致,金碧輝煌。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親筆題寫“海云寺”一匾并高懸于大雄寶殿門前。新建的海云寺莊嚴雄偉,供奉高達5米的貼金觀音塑像。海云寺還上供眾多圣人的寶像,收藏有珍貴佛籍經卷和名家墨寶。……[詳細]
贛州文廟
  介 紹 贛州文廟位于老城區的東南,現厚德路東段的北側,是江西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立校址,屬省級文保護單位。 該文廟在唐代時曾為紫極觀,到宋代又改為大中祥符宮,于皇佑年間創立縣學。文廟原占地約10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分三組,采用平行軸線方式布局。目前絕大部分建筑為清乾隆年間建造,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閣、節孝祠等等,其中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高達15米,氣勢宏偉,帶有顯著的贛南特色。江西贛州市……[詳細]
贛州黃沙古寺
  贛州黃沙古寺黃沙古寺位于茅店鎮黃龍村單元水庫尾,寺院東、西、北三面環山,高山層疊起伏,地勢險要,四周樹木成林,空氣清新而清靜,環境十分幽雅,南面臨水庫尾,真是山清水秀。黃沙古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六年,具有幾百年的歷史,在革命初期曾是紅十軍彭德懷部隊攻克贛州的指揮中心。彭德懷將軍的住址,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創建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因歷史的原因三次被毀,直到1996年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應廣大佛教人士要求下,同年六年成立了黃龍古寺重建理事會,經理事人員的廣泛調查,并征集高齡長輩的商榷,結合現代科技的精華,經過精心研究設計,1997年10月破土動工鑄基新建,經過兩個月的辛苦勞作,終于在12月竣工,后來,又經過理事會成員幾年的艱苦奮斗,現基本裝修完整,總投資3萬余元,這些資金全部為信士捐……[詳細]
崆峒寺遺址
  崆峒寺位于公園東北部,原名崆峒精舍,建于晉代,佛界高僧崆峒大師曾阡駐錫于此,因而又名崆峒寺。 佛教傳入贛南最早興建的佛寺就是崆峒寺,寺殿面積500余平方米。門外有池:水如明鏡,名曰 “寶鏡池”。寺枕北山玉屏峰,靠山起伏有致;面朝南山寶蓋峰,巍巍壯麗。寺前觀水,寶鏡池晶瑩剔透。四周砂山聳翠,主客同化,天人合一。被堪輿家稱為“寺廟形的堪輿佳作”。宋代包拯曾學問于此,明代崇禎七年修繕后,知府劉寰題匾《崆山精舍》。“寺院山門外,有良田百余畝,自古歸寺院所有,財源豐盈,香火極盛”。20世紀50年代末大煉鋼鐵時寺院毀于大火。現寺院遺址尚存,墓塔、寶鏡池完好。……[詳細]
汶口紅軍標語群
  汶口紅軍標語群位于澄江鎮汶口村邱氏宗祠內。始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面闊三間,一進二廳二廂房,抬梁式懸山頂青磚大瓦房,面寬15.5米,進深20米,6根對稱木柱支撐上下廳,廊門由二根對稱木柱支撐。1929至1933年,紅四軍、紅七軍、紅軍獨立三師、中共尋烏縣委、尋烏縣臨時蘇維埃政府曾在這里進行過革命活動,墻上留有許多紅軍標語,是尋烏縣近現代重要革命舊址之一,對研究尋烏縣近現代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2006年9月17日被贛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贛州市第二批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2012年8月27日,尋烏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贛州東津橋
  贛州古浮橋大名東津橋,全長400米,用100只木舟以鐵索連環而成,舟面上橫鋪著木板作為橋面。此橋是修建在贛州的第二座浮橋,是公元1170年由時任贛州府知軍的洪邁歷時四年監造而成(當時稱為建春門浮橋)。其余兩座浮橋分別是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至1077年)修建的第一座浮橋——西津橋,和南宋的淳熙年間(公元1174至1189年)修建在章江上的南河浮橋,不過這兩座浮橋都沒能保存下來。據說以前水運繁忙的時候,東津橋每天要斷開兩次,讓來往船只通過,現在已經取消了這一慣例,只是在特定時候浮橋才打開,這一幕往往被戲稱為“過河拆橋”!……[詳細]
瑞金八一起義軍轉戰壬田遺址
  1927年8月3日,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下撤離南昌,取道贛南,向廣東潮汕進軍。8月25日晨,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從石城來到瑞金壬田。上午10時許,在壬田鎮雙巴嶺子與國民黨新編第二十師王文翰部相遇。激戰3小時,擊敗敵軍3個團,俘敵官兵數百人,繳槍數百支。翌日,起義軍勝利占領瑞金縣城,并乘勝追擊王之殘部至會昌。會昌戰斗勝利后,起義軍于8月30日回師瑞金。此時,八一起義軍前委在瑞金批準了賀龍、郭沫若入黨。9月7日,起義軍經安治向福建長汀挺進。交通:瑞金汽車站乘“瑞金—羅漢巖”汽車在壬田圩下街村下車即可。……[詳細]
需巖摩崖石刻
  需巖位于于都縣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小溪鄉桃枝村香臺山。為北宋書法家、理學家王鴻隱居處。在香臺山方圓約2平方公里一帶的需巖、木樨巖、釣巖、涵虛洞等處的崖壁上,分布有4余處共18品摩崖題刻,題刻大多為王鴻親自篆刻。據《中國人名大詞典》記載,王鴻,于都人,字翼道,王羲之二十四世孫,博學善草書。一試不第,隱居山中,嘗注太玄。需巖摩崖石刻為他在香臺山隱居時所刻。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歷代文人墨客游記題刻。需巖題刻字體以篆體為主,也有一部分使用隸書和草書,是研究我國書法石刻藝術和地方歷史的寶貴資料。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軍總醫院院部舊址
  中央紅軍總醫院舊址位于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茶嶺村李氏宗祠。1932年6月,學校重返雩都,恢復教學,同年8月,經中革軍委主席朱德批準,學校遷到紅軍總醫院所在地興國縣茶嶺村繼續辦學。1931年——1934年,軍醫學校在茶嶺駐扎期間先后招收了三期共580余名學員,每期培訓一年左右,結業后分赴紅軍部隊和地方醫院工作,成為我軍自己培養的第一批軍醫。1934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遷往瑞金。舊址建筑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座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屋頂,板瓦覆蓋,祠分上、下兩廳,廳間有天井,穿斗式梁架。1999年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健康報》社舊址
  葉坪《健康報》社舊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朱坊村石廳下。為“思柏翁祠”,已有200多年歷史,座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硬山頂,二井一廳,面闊三間,內有14根圓木住,總面積為98.42平方米。《健康報》社于1931年秋創辦,先由紅一方面軍前敵委員會總軍醫處主辦,1931年冬中革軍委總衛生部成立后,由衛生部宣傳科負責出版。該報為油印單面小報,不定期出版,初期僅幾百份,后向蘇區各地方發行,印刷量不斷增加。《健康報》社的創辦為反“圍剿”時期紅軍傷病員的健康和蘇區人民防病治病發揮了積極作用。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后,該報社隨軍長征。……[詳細]
中共尋烏縣委舊址
  中共尋烏縣委舊址位于長寧鎮西井東巷1號,始建于1920年,原為天主教教堂。1930年至1933年,中共尋烏縣委機關駐此,1930年5月,毛澤東作尋烏調查時,曾在此舉行座談會,這里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尋烏政治活動的中心。舊址為土木結構瓦房,座西朝東,面寬15.8米,進深6.9米,高6米,占地面積109平方米,分前后兩棟,前棟是平房,為天主教教堂,后棟是二層樓房,為住房,現已倒塌。1986年4月6日被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舊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四周向外延伸20米。……[詳細]
江西省軍區司令部舊址
  江西省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寧都縣梅江鎮李子園村中,座西朝東,前鄰水塘,后、左、右為居民房。1933年1月下旬,江西軍區司令部由興國遷入寧都縣城,然后遷到這里,直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間,陳毅、蔡會文、李賜凡先后任司令員,李富春、彭雪楓、曾山先后任政治委員,郭天民、陳奇涵、薛子正先后任參謀長,蔡會文、劉疇西、鄧小平、羅榮桓、甘渴漢、黃志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江西省軍區司令部系全省地方武裝的領導機關,它配合主力紅軍作戰,掩護轉移,開展游擊戰爭作出了很大貢獻。1959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28日重新公布。……[詳細]
信豐玉帶橋
  玉帶橋位于信豐縣虎山鄉中心村,亦既在隘高至龍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帶,飛跨在崇山峻嶺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玉帶橋為信豐縣通往廣東興寧,和平的交通要沖,它以結構獨特,氣勢雄偉而聞名贛粵。交通距離信豐縣城30公里,可坐前往虎山鄉的中巴,票價12元。因其弧形如玉帶,故名。玉帶橋為當地富翁余風歧募資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又名“風歧橋”。玉帶橋為二墩三孔屋樓式拱橋,橋身成弧行,橋長88.15米,是江南現存最長的弧形廊橋,它以結構獨特,氣勢雄偉而聞名贛粵。留下了“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峻峰入云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鎮兩山腰”的贊譽。地址:贛州信豐縣虎山鄉中心村類型:橋……[詳細]
下灣九廳十八井民居
  九廳十八井座落在營前鎮下灣村黃坑口山腳下,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坐東朝西,磚木結構,懸山頂,兩邊有翹角,呈長方形,進深二廳一天井32.2米,通面寬12間47.2米,整棟建筑共有九個廳十八個天井,五十多間廂房,占地面積1519.8平方米。門額陽刻:“楊譽莆田”四個大字,青石大門兩旁陰刻著門楹曰“爽塏凝祥月映浮潮千頃碧;氤氳結秀峰回舉嶺萬年春”,神龕、門墩雕刻精美,附屬文物有:清代石磨、風車等。2008年維修,保持了原貌。2005年8月被縣政府列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贛州慈云塔 贛州舍利塔
  慈云塔位于老城區東南、厚德路東段的厚德路小學院內。慈云塔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屬建筑物。從塔身上找到的銘文磚對造塔年代的記載,文物部門鑒定為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年)所建。它是一座典型的樓閣式塔,其結構特點為穿腹繞平座而上。塔身外面原有木構的飛檐回廊,因遭雷擊而夢毀,現僅存塔身部分。塔身為青磚構筑,9級6面,各層之間用磚疊澀出檐,并用磚雕裝飾成梁柱和斗拱,塔身高度42米,頂部安裝有蓮苞形狀鐵塔剎。塔心六角形,中空,沿階梯登臨塔頂可覽市區秀麗風光。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修復了慈云塔外飛檐回廊。地址: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厚德路……[詳細]
會昌清涼寺
  會昌清涼禪寺,原名南禪寺,在縣城南大街,志載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間夷為平地,改作他用,高樓林立,圣地匿跡。一九九三年,移地東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寶殿落成前夕,申報更名為清涼禪寺,近十年來相繼建有地藏殿、觀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橋等,建筑面積萬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徑幽深。尚待籌建的有藏經樓、羅漢堂、入山公路的硬化等,正在逐年的計劃中。常住僧俗18人,皆以念佛為日課,間或應酬少許祛事,和合共處,樂守清貧。會昌縣清涼寺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山腳下……[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 伊人网国产一本高清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在线人成视频色9 | 午夜福利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