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旅游

贛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正和諶氏祠堂
  正和諶氏祠堂位于全南縣陂頭鎮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兩部分組成。宗祠呈龍騰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據信全諶氏五修族譜記載,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與石門牌坊于1907年為彰顯駙馬諶震的榮耀所建?傉嫉孛娣e1815.28平方米。宗祠建筑采用磚木結構,穿斗式梁架,懸山頂。宗祠門廊左右兩側,一對威武凜然的石獅遙相呼應,炯炯有神。正門左右,立一對雕花石鼓。全祠由16根石柱及青磚砌成的馬頭墻支撐,石柱頂端雕刻有鰲魚。棟高11.6米,面闊三間,二進三廳,祠堂占地面積1630.48平方米。……[詳細]
贛州光孝寺
  據《清同治贛縣志》記載:光孝寺在郡城東南廉泉右。晉時建,后廢,唐高宗時,指揮邱崇重建?滴跷迨辏1714年),僧人成廣募款重建光孝寺。嘉慶、同治年相繼重修。原寺廟有三進,第三進后殿已廢,僅剩一、二進。第一進有斗拱、彩畫,正門兩側楷書題額“鷲峰”、“鹿苑”;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內有藻井,上繪花鳥山水人物畫及題詩。前殿與中殿之間有水池,為放生池,深約5米,內有鯉魚、龜等。原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寺廟,后來市醬貨廠從壇子巷遷駐于此,原貌已逐步廢除,后為贛一中占用,改建高樓,原殿不復存,剩有光孝寺大門墻。……[詳細]
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
  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位于江西瑞金縣葉坪鎮葉坪村,紀念塔塔高13米,塔座為五角形,塔身為炮彈形。布滿塔身的一粒粒小石塊,象征著無數革命烈士凝結而成。塔座四周分別鑲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志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鋪寫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蒼勁大字,與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構圖,表達了蘇區人民對先烈的無比崇敬和懷念。紅軍烈士紀念塔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了褒揚先烈,永遠紀念歷年來在革命戰爭中光榮犧牲的紅軍指戰員,根據中央人民委員會1933年7月11日第45次會議決定興建的。由錢壯飛設計,梁柏臺任工程指導。紅軍烈士紀念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動工,工程剛開始,在中央蘇區就掀起了一股自動募捐的熱潮。中國工農紅軍殘廢院捐大洋……[詳細]
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
  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地點:定南縣嶺北鎮龍頭村肥丘組191號郭氏圍屋保護范圍:“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大門(西面)外延4.7米至水塘邊,后墻(東面)外延1.8米至土木民居,左墻(南面)外延2米至土木民居,右墻(北面)外延15米至2層土木民居邊;面積:1613.8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各方向延伸距離:“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建設控制地帶各方向與保護范圍一致;建設控制高度:6米;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613.8平方米![詳細]
圳下戰斗舊址
  圳下戰斗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為劉氏宗祠(恭安圍)。1929年2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主力在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地時途經尋烏吉潭鎮的圳下村,并在這里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的部隊展開了激烈的戰斗。為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地,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親率紅四軍3600多人從井岡山出發,經遂川、上猶、大余、安遠向閩西挺進,一路上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部隊且戰且走,2月1日,紅四軍到達四周群山環抱,中間有一塊幾百畝狹長田壟的尋烏吉潭鎮圳下村宿營。當時,毛澤東、朱德估計尾隨紅軍的贛省敵軍劉士毅部隊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趕到,便及早做了應變準備,根據圳下村的地理環境,毛澤東對軍隊的駐防作了以下部署:軍部和政治部分別駐在田段中間的文昌閣里;紅三十一團為左路,……[詳細]
166、貓柜圍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貓柜圍
  貓柜圍位于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里仁鄉新里村,由吳明柱所建。呈正方形“口”字,占地361平方米,墻每邊長20米,厚0.8米,高6米,四角有炮樓。因建于清代同治末年,時間不久,又因其細小,故當地人稱“新圍子”,或稱“細小圍”。圍屋坐東朝西,建筑布局為“口”子形,四角建有三層炮樓,住房二層,樓上、樓下各有住房6間,兩層住房共12間二樓設有走馬樓。有小廳廈一棟,天井一個,水井一口。圍屋建造堅固,嚴謹、石灰澆漿,石頭結構造型古樸。貓柜圍是最小的客家圍屋。于200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山堂古窯址
  黃陂山堂古窯址位于寧都縣黃陂鎮山堂村窯前排后山。1979年6月被發現,黃陂山堂窯嶺由4個長條形堆積組成,平面作“山”字形排列。曾從窯嶺中發掘出各式青白瓷碗,盤,缽,杯,瓶,壺及器蓋等殘片和粗大石缽,墊餅,墊柱,組合支圈,轉輪釉臼等瓷器制作工具。其產品胎質堅薄,色澤光潔,造型別致,制作精巧。器物外壁常有流云,樹葉,花卉,波濤,龍虎等生動活潑的刻劃紋飾,技藝之高超可與景德鎮湖田窯宋元時期的產品相媲美。當地群眾口頭流傳“先有窯嶺(黃陂窯),后有窯州(景德鎮)”之說。1982年被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榭坊宗圣公祠
  榭坊宗圣公祠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城廂鎮縣城西北方向4公里的鎮仔村祠堂背村小組。公祠坐南朝北,據曾氏族譜記載:公祠建于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建成,是當地曾氏開基之祖榮千九郎為祭祀孔子思想的正宗傳人——人稱“宗圣”始祖曾子(曾參)而修建,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公祠磚木結構,懸山頂,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整座祠堂由16根直徑為0.42米和38根直徑為0.22米、高7.4米的木柱支撐,面闊三間,二進三廳,棟高12米,建筑面積976.8平方米。……[詳細]
169、大通寺
大通寺
  大通寺坐落在縣城東南安鎮新建村惜母嶺的幽深山坳中,距323國道約6.5公里。原名大通院、大通庵,始建年代無考,歷經坍毀。現寺為1998年3月重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僧舍等建筑,青瓦翹檐,殿頂飾“雙龍戲珠”、“鯉魚”彩瓷,從山麓人寺有333級片石水泥面臺階盤繞而上,大殿右后側上方立祖師靈塔—座。據傳,許真君在此追斬蛟龍,小蛟因回顧其母亦被殺,故名惜母嶺。近代道教大師葛洪曾在山中煉過仙丹。大通寺臨章江而建,枕靠廟背山形似睡獅,左右山脊更像五猴鬧春,四周青山環繞,澗水潺潺,空氣清新,環境幽雅。佇立寺廟門前,可見遠山重巒疊翠,俯瞰山下村舍民居錯落有致,炊煙裊裊,田野蔬果鮮翠,稻菽飄香,一幅優美的田園畫卷盡收眼底。尤其是章江河水從寺前山腳盤旋而過,河面寬敞,水流輕緩,水質清澈,亦是泛舟嬉水、踏青游玩……[詳細]
爐逕三南縣委擴大會議舊址
  爐逕三南縣委擴大會議舊址年代為1937年,位于全南縣社逕鄉爐逕村白石下小組。2018年12月4日,爐逕三南縣委擴大會議舊址被公布全南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東南面正門滴水向外延伸2米;西南面以滴水為界,南角門樓三面以門樓三面滴水為界;西北面滴水向外延伸2米;東北面上廳和天井以上廳滴水為界向外延伸2米,下廳以滴水為界。建設控制地帶:舊址東南、西北面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米;西南面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米,南角門樓與保護范圍重疊;西北面與保護范圍重疊,建設控制高度7米![詳細]
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
  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這是一棟江南典型的兩廳一井民房,建于1924年,因其房主謝深蘭在新建居住之初,家中經常出事,便迷信此房風水不好,就閑置不用,搬遷它處居住,后成為中共蘇區中央局機關駐地。中共蘇區中央局是全國蘇維埃區域黨的最高領導機構,1931年1月15日在寧都小布成立,委員有周恩來、項英、毛澤東、朱德、任弼時、余飛、曾山及湘贛邊特委1名(名單未定)、共青團中央1人(名單未定)。后增加王稼祥、顧作霖、鄧發等,周恩來任書記。周恩來未到達蘇區之前,項英、毛澤東先后代理書記。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定南巽塔
  定南巽塔,俗稱矮塔,位于贛州市定南縣老城朝山上。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塔建于明代崇禎十年(1637),系八角七層樓閣式塔,用花崗巖砌筑,高十五米,底層西北向辟門,門上石刻橫書“青云峰”三字,疊澀出檐。知縣釧大成、教諭方立倡建。是贛南惟一明代石塔。先前石塔七層被雷擊掉上面二層,剩五層,現塔已維修復。古時定南老城有四大景點:一寶塔、二文昌、三臺山、四口塘。巽塔周圍山一律平頂,山巒連綿卻構不成筆架之勢。文峰不在,于是便“生”了這巽塔。巽塔于2005年被列入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興國革命舊址
  興國革命舊址位于江西省興國縣。興國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時全縣23萬人有8萬多人參軍參戰,犧牲2.3萬多人。主要革命舊址有毛澤東長岡鄉調查舊址、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舊址、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址、中共江西省委舊址、江西省軍區舊址及檢閱臺等。將軍紀念館:位于將軍園內,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屋頂是紅軍八角帽造型,展廳和大門由鐮刀、斧頭形狀構成,突出興國紅軍縣的特色,它將利用圖片、實物、文字等形式,再現將軍們和省部級領導干部的英勇事跡![詳細]
楊梅石三南游擊隊整訓舊址
  楊梅石三南游擊隊整訓舊址年代為1936年,位于全南縣陂頭鎮潭口村楊梅石。2018年12月4日,楊梅石三南游擊隊整訓舊址被公布全南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西面正門滴水向外延伸10米,左正門左側邊緣3米段以滴水為界,右側邊緣6米以滴水為界;北面、南面以舊址滴水為界,東面以最里墻滴水為準向外延伸3米。建設控制地帶:西面以舊址滴水向外延伸20米,北面為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米、南面以舊址南面最外墻滴水為界向外延伸1米,東面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米,建設控制高度7米![詳細]
車步農民武裝暴動總指揮部舊址
  車步農民武裝暴-動-總指揮部舊址地點:定南縣歷市鎮車步村新屋下村民小組鐘氏古民居老廳保護范圍:“車步農民武裝暴-動-總指揮部舊址”主體建筑大門(北面)外延0.6米,后墻(南面)外延0.5米,左墻(東面)外延0.6米,右墻(西面)外延0.6米,院門四周以外墻外延0.6米;面積:396.2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各方向延伸距離:“車步農民武裝暴-動-總指揮部舊址”建設控制地帶各方向與保護范圍一致;建設控制高度:7米;建設控制地帶面積:396.2平方米![詳細]
176、興國通慧寺
興國通慧寺
  江西贛州市興國縣通慧寺 位于贛南興國縣高興鎮境內,距離縣城7公里,全寺均隱身于通天巖內,寺內神龕、神臺、香案、供桌都是依山鑿成。通慧寺相傳始建于南宋末年,文天祥率宋軍撤往廣東時,將一些難以帶走的將士遺孤留在巖洞里,建了這座寺廟掩護他們。清代著名史學家張尚瑗先生登臨通慧寺,遙望群峰突起的寶石仙境,捻指細數,得峰數36座,欣然在石壁上題下“對嵩巖”三個大字,嵩者,數目36也。聯系人:鐘堅祥電話:5110066地址: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高多村……[詳細]
紅四軍物資保管處舊址
  紅四軍物資保管處舊址位于于都縣貢江鎮新圣巷的黃氏宗祠。舊址原為黃氏宗祠,創建于明代,為明代理學家黃宏綱活動的重要場所。經清代、民國維修。磚木結構,座北朝南,一井二廳,面闊10.9米,進深20.8米,高7米,占地面積為234平方米。1929年4月8日,毛澤東、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首次進占于都,該祠曾作紅四軍物質保管處。紅四軍駐于都時,在縣城黃氏宗祠召開群眾大會,并向群眾發放打土豪所得物資,同時幫助創建了贛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于都縣工農兵革命委員。紅四軍物質保管處舊址對研究于都理學名賢和紅四軍軍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重新調查并造冊登記,并列入于都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2012年列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址、遺址保護規劃。2016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對舊址……[詳細]
圳下紅四軍司令部舊址
  圳下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圳下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年(1557),原為圳下文昌閣。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下山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2月1日到達圳下村宿營,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在此駐扎,毛澤東、陳毅、譚震林、江華等也居住在這里。2月2日凌晨,毛澤東在此指揮紅四軍沉著應戰,成功地擺脫了尾追敵人的偷襲和包圍,安全脫險至羅福嶂。2012年8月,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玉石巖石刻
  玉石巖石刻自從明朝都御史王陽明于1518年在當地親筆楷書5首七言律詩,摩崖刻字開玉石巖石刻先河起,后人陸續在此刻有43方石刻。內容豐富書法精湛、保存完好被確認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石巖石刻位于龍南縣北面龍南鎮井岡村,自從明朝都御史王陽明于1518年在當地親筆楷書5首七言律詩,摩崖刻字開玉石巖石刻先河起,后人陸續在此刻有43方石刻。玉石巖因此也以石刻眾多、內容豐富、書法精湛和保存完好而于1987年被確認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0、水口塔
水口塔
  贛州水口塔位于寧都縣城以南1公里梅江之西濱。始建于明萬歷壬辰年(1592),塔外觀七層八面,雙重出檐,木質塔心柱,壁內折上式。高39米,底部周長34.56米,塔身由外壁、內廊、塔心三部分組成。內廊石級可通上下各層。塔心及外壁之東、西、南、北各設1門,可登臨遠眺。底層外壁四方門之首按自然方位鑲嵌浮雕八卦圖案,F尚有大量“明萬歷壬辰年”銘文塔磚。該塔結構嚴謹,造型別致,是樓閣式磚塔的優秀代表之一。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韩欧色色色色色色 | 五月丁香久久伊人 | 思思99热九九在线播放 | 中国国产激情一区 | 亚洲特级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