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旅游

贛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81、會昌翠竹寺
會昌翠竹寺
  翠竹寺位于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會昌縣富尾老廟下,翠竹寺香火旺盛,不少信徒都給香油錢。廟會每年大年初一,嵐山嶺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游客,爆竹聲聲煙鎖寺,紅花綠樹喜盈盈。舊時的會昌廟會,其場面之隆重前所未有。贛州、寧都、瑞金、興國、于都、尋烏、安遠及福建武平、廣東梅縣等地的客家百姓,都聞訊趕來?h城內更是盛裝慶典,不僅縣城各商號、店鋪、客棧各業早早做好準備,而且鄉下的男女老少都紛紛涌向縣城觀禮。從七月初五日起,逛廟會的人便川流不息,絡繹不絕。七月初六,人們進入縣城南門開始活動,人們高擎萬民傘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風招展。整個隊伍長達近百米,吹吹打打,浩浩蕩蕩。觀眾人山人海,各家商號、店鋪都燒香放鞭炮。那些闊氣的大商號燃放鞭炮不是論多少串、多少盤,而是多少擔(用籮筐裝)堆在商店門口像燒草木灰似的,整條街……[詳細]
楊村燕翼圍
  楊村燕翼圍位于江西省龍南縣,建于清順治年間,距今已320多年,為楊村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燕翼圍高14.3米,墻厚1.45米,長41.5米,寬31.8米,外墻厚實堅固、筆直矗立,如千仞陡壁。墻上布滿火槍眼,東南西北四座炮閣交相呼應,可形成無射擊死角的火力網。進圍內須經過唯一的圍門,圍門設有外鐵門,中閘門和內木門,只要圍門一關,外人莫想進來。樓上有米倉,院內有水井。相傳,墻面是用糯米粉、紅糖和蛋清攪和粉刷上去,沒東西吃時,可剝下來用水煮充饑。墻根離地約1尺多高處,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來排污水的。進圍門后,只見此樓分為四層,每層有34個房間,各層有騎樓回環相通。臥室、倉庫、過道、回廊、門窗、樓梯等多變而又統一,疏密有致、通風講……[詳細]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舊址(云石山馬道口)
  云石山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含中央政府辦事處、中共中央分局)舊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鄉豐垅村馬道口。原系梁氏祠廳,建于清光緒年間,坐東北朝西南,土木結構,懸山頂,二廳一井,上下進棟,左右廂房,木質部位雕龍畫鳳,占地面積743平方米。1933年1月,上海中共臨時中央局遷入瑞金沙洲壩后不久,組成新的中共中央局。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內設組織局、宣傳部、白區工作部、婦女部、秘書處、黨務委員會、黨報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機構,1934年7月從沙洲壩遷駐此地。1934年10月,在此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和中央軍區,領導蘇區軍民開展游擊戰爭。博古、項英、董必武、陳云、陳毅、瞿秋白、李維漢、梁柏臺、陳潭秋、鄧穎超、李堅貞等同志曾在此辦公和居住。隨后,中共中央局編入中央縱隊(第二……[詳細]
大圣禪寺
  大圣禪寺位于興國縣城,汐水江邊,濱江大道東側,南距319國道興國將軍橋1公里,北離紅軍橋200米,距興國火車站4公里,交通方便,汽車可直達寺內。大圣寺,原名大乘寺,位于縣城東門直廨(縣衙門)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建。初名萬年寺,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敕賜“大乘寺”。舊有飛來殿、石佛、銅鐘古跡。旁為東林、西竺二禪旁。明中葉,以其址建學宮,后移學,寺仍舊。清乾隆三年(公年1738年),知縣徐大坤徒城隍廟于大乘寺,西竺仍存廟古,東林移在廟左。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重修,分為內外二寺(見清同治十一年版《興國縣志》)。大乘寺歷史悠久,名揚四海。且有銅鐘飛去又飛回的奇傳。據1988年版《興國縣志》記載:縣城東門內大乘寺有唐鑄巨鐘。宋紹興初(公元1131年),鐘忽失去,被賣至贛州天寶……[詳細]
安遠永鎮橋
  永鎮橋坐落于江西安遠縣西部的新龍鄉永鎮村,建于清順治九年(1652年)。該橋橋長38.5米,面寬4.33米,橋上與房舍融為一體,別具一格,它在石質橋墩上架于杉條木,多層橫跨橋孔,而別于一般石拱橋,是我國古建木作技術在石拱橋中的巧妙應用。此橋遠眺彩虹飛渡,近看亭閣生輝,為秀麗的山水增添了奇妝異色。永鎮橋屬長廊式木構瓦橋,長38.5米、寬4.33米,橋面距正常水位8米,2臺2墩3孔,墩、臺用花崗巖條石、石灰沙漿砌建。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成分水尖(俗稱鵝胸)。墩上用三排杉木縱橫交錯組成懸臂梁。橋面用杉木條縱向平鋪。懸山頂二坡雙重檐長廊,長29.8米,出檐0.9米,距橋面2.6米,屋脊距橋面4米,中開間上檐升起1米,正脊兩兩端設飛椽鴟尾,背墻設神龕安放歐陽融六雕像(已毀),前墻設圓形天窗,長廊兩側……[詳細]
葉坪革命舊址群
  葉坪革命舊址群離市區6公里。從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這里一直是中央蘇區和蘇維埃共和國政治、軍事活動的中心,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這里曾經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歷史大事件: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這里召開,宣布了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毛澤東在這個大會上被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葉坪景區面積共有200余畝,里邊有0蘇區中央局、中央政府舊址、紅軍烈士紀念塔和紀念亭、紅軍檢閱臺、公略亭、博生堡等16處舊址和紀念建筑物,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即“一蘇大會”會址)內,大家還可以參觀到“一蘇大會”召開后中央政府所設的軍事人民委員部、土地人民委員部、外交人民委員部、勞動人民委員部、財政人民委員部、……[詳細]
87、和諧鐘塔
和諧鐘塔
  贛州和諧鐘塔位于章貢區水東鎮虎崗村正在施工的大橋東岸引橋南側,是一座以觀光鐘塔為核心,包括城市景觀綠地、歷史文化陳列區、歐式風情街區和接待中心區,是集文化性、開放性于一體的綜合主題公園。項目設計分兩部分,一部分為歐式主題公園,設計有鐘塔、配套用房、接待中心、歐式風情街、中心廣場和綠化區;另一部分為商住區。項目總用地面積485畝,建設投資估算2.9億元。贛州和諧鐘塔高113米,外觀9層,與玉虹塔隔江相望,立面采用現代歐式風格,內設陳列區、展覽區、“時間長廊”、觀光平臺、旋轉餐廳等。鐘樓將安裝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機械塔鐘,表盤直徑達12.8米,超過世界上著名的英國大本鐘。主題公園分時區設立古今中外時間、天文方面著名的科學家塑像,塔鐘將在每天太陽升起時報時一次,白天每半小時報時一次,整點按時點響鐘。該……[詳細]
全南天龍山寺
  全南縣天龍山寺天龍山寺 位于江西省全南縣金龍鎮樹凹村境內,距離縣城9公里,從縣城往龍南方向走7公里在望江圍處望北走2公里即到。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41米,山上建有大雄寶殿正覺堂,常年香火不斷。整座山峰位于猶如蓮花瓣群峰中央,山頂險峰突起,怪石崢嶸,三面懸崖峭壁,唯西南面一條羊腸小道通峰巔,遠眺山勢險峻,形似巨龍昂首欲飛,故命名為“天龍山”。山頂除正覺堂外,另建有觀音閣、財神廟、龍泉亭、天韻亭等附屬建筑;沿途有搖錢樹、豆腐巖、阿婆髻峰等自然景觀。天龍山寺歷史悠久,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距今有四百多年歷史。傳奇的佛教文化,歷代均有名士慕名前往,題名刻碑。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曾登山覽勝,留下“四季不凋青****,人杰地靈出英豪”的千古佳句;1940年,時任國民黨贛南行署專員蔣經國登山游覽,……[詳細]
上甲古窯址
  上甲古窯址,地屬尋烏縣文峰鄉,共有窯包44處,分布面積約25平方公里,有出產于隋唐至北宋時期的碗、盞、碟、罐、壺四系罐及油燈等器物。上甲古窯址是1981年至1990年文物普查期間發現的,地屬尋烏縣文峰鄉,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距縣城15公里。上甲古窯址共有窯包44處,分布面積約25平方公里。接地理形勢,可分為上甲、圓墩背_壙塔里、高橋頭四個區域。上甲窯區以上甲村為中心,周圍散綴堆積6處。器物有碗、盞、碟、罐、壺四系罐及油燈等。其中以敞口深腹碗、直口瓜棱腹碗、金雞紐花系罐及陀螺紐雙系罐為多,胎體厚薄適中,質地粗細不一。釉色青中閃白或閃黃,多數不開片。1990年贛州博物館與縣革命歷史紀念館組成聯合勘探調查組,試勘探發掘了兩個窯包,獲得了許多標本,有碗、盤、碟、豆、瓶、壺、罐、盆等。這些標本釉色多……[詳細]
90、上猶東山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猶東山寺
  東山寺 位于東山鎮東0. 5公里東山上!采溪q縣志〕始建于宋,原名慈恩庵。后久廢,元復修。明嘉靖年間復建東山書院。清順治年間重修,曾稱東山庵。乾隆年間復修改名東山寺。咸豐年間被焚后重建。東山突兀臨水,可鳥瞰全城,古人詩吟甚多。今寺內壁畫、雕刻及亭樓全毀,僅存寺廟外廓。建筑面積300平方米。1983年定為縣保護文物。東山寺位于上猶縣城東山半腰上,依山傍水。古為上猶“八景”之首,始建于宋代,原名慈恩寺。寺內原有元代至正年(1341-1368)間縣尹哈麻詩刻一首,后毀。明正德年(1506-1521)間,曾辟“東山書院”于此,清乾隆年間、道光二十年(1841)兩次修復,咸豐年(1851-1861)間遭兵焚被毀,后由鄉紳捐資興建,改名東山寺。土木結構,坐東南朝西北,三廳二天井,面闊24米,進深18米,……[詳細]
興國小魯山寺
  興國縣小魯山寺小魯山寺座落在萬安縣城東北20公里處,雙秀峰山下,此處環境幽雅,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登山巔,可極遠望,千里勝景,盡收眼底。小魯山寺初建于唐宋明諸朝,幾經修葺,現存寺宇為清朝光緒年間續修,占地六畝,計有山門、大雄寶殿、彌勒、韋陀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藏經樓、法堂等,大小殿廳有二十余間,是清朝仿明代風格的古建筑。但寺內原有文物毀于十年內亂,殿堂、房屋全部毀壞。1998年由本地善信集資捐助重建觀音殿、韋陀殿、住房、廚房等,并新塑觀音坐像、善財龍女像和菩薩塑像等功德。2003年,持緣法師受恩師的吩咐來到小魯山寺。來到之后,持緣法師新建大雄寶殿,于2005年基本完工,殿內塑有三寶佛祖,并有新塑文殊、普賢菩薩、韋陀、伽藍、地藏菩薩等佛像。五百羅漢和海濤觀音正在修塑之中,相信在持緣法師……[詳細]
92、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
  祠堂,作為客家崇拜祖先的歷史見證,在贛南是再也平常不過了。然而,當你走近坐落于全南縣城廂鎮鎮仔村的宗圣公祠,仍會有一種驚艷的感覺。首先讓人為之一震的,是它的氣度不凡。長52.8米,寬18.5米,高9.7米,占地面積976.8平方米,這般規模宏大的祠堂,在全南是鳳毛麟角,在整個贛南亦不多見。抬眼望,青磚、朱門、雕梁、畫棟、飛檐,雖經歲月的洗禮已顯斑駁,但其特有的精氣神是怎么也跑不掉的,宛若一位飽經滄桑的無言老人,安詳得令人敬畏。這就是宗圣公祠,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祠,一座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的古祠。古祠始建于明朝永樂2年(公元1404年),于永樂7年落成,系當地曾氏開基之祖榮千九郎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參)而修建的。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宗傳人,與孔子、孟子、顏子并稱中國歷史“四大圣人”,人稱“宗……[詳細]
馬蹄崗紅軍醫院舊址
  紅軍醫院舊址位于尋烏縣城西南的馬蹄崗。始建于1917年,原為耶穌教教會醫院。1930年5月,紅四軍來到尋烏,接管了該醫院,改組為紅四軍醫院,成為安遠、平遠、尋烏的中心醫院。同年6月,紅四軍離開尋烏時,移交給尋烏地方政府管理,成為地方紅軍醫院。舊址為土木結構二層樓房,石灰墻體二層瓦房,南北長24.7米,東西寬10.15米。房屋座東北朝西南,二樓是教堂,1930年5月時為紅四軍教導大隊駐地,一樓是醫院門診部,其中南間為診察室及注射室,北間為藥房,其余為辦公室和住房。1990年為建縣委黨校教學樓舊址被拆除,2003年尋烏縣委、縣政府撥款按原貌重建。1986年4月6日被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舊址四周向外延伸各10米,建……[詳細]
丹溪少共國際師石城阻擊戰指揮部舊址
  丹溪少共國際師石城阻擊戰指揮部舊址(含李氏家廟、許氏宗祠、許氏家廟)地址:小松鎮丹溪村事件發生年代:1934年舊址位于小松鎮丹溪村祠堂坪。由李氏家廟、許氏宗祠、許氏家廟組成,均為清代建筑,客家祠堂建筑風格,磚木結構,占地3000多平方米。1934年8月底,奉命參加石城阻擊戰的少共國際師(紅一軍團第十五師)在小松桐江、丹溪一帶布防,以配合紅三軍團阻擊國民黨北路軍進軍步伐。少共國際師司令部駐扎于此地并設立指揮所,1934年9月26日石城阻擊戰正式打響,10月6日勝利結束。少共國際師從石城北部撤至石城南部的珠坑、橫江一帶集結休整,9日、10日從駐地出發,于16日到達于都段屋、寬田地域。該舊址的保存對于研究紅軍長征及其蘇區革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18年3月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贛府發……[詳細]
95、田心圍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心圍
  田心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大壩村,建于明末清初,整體結構前低后高、前方后圓。楊太圍是房間最多的客家圍屋,達600多間。圍屋中心是一棟三堂式祠堂,外有三條圍攏屋環抱,正面設有角堡,除正中大門外,兩翼各設一側門,側門設計成城樓樣式,兼作圍屋的炮樓,門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整座圍屋高兩層,外墻均用鵝卵石和三合土筑成,內墻多用土坯磚砌壘,圍內皆用自然卵石鋪地。田心圍是當地最古老的一座大村圍,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圍內最多時住過900多人,是贛南現存年代最早、面積最大、居住人數最多的一座圍攏圍式圍屋。該圍對研究贛南圍屋的早期建筑形式和圍屋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2005年贛州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市級不可移動保護名錄。2008年被龍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圍內屋面漏雨、……[詳細]
96、贛縣文昌閣
贛縣文昌閣
  贛縣文昌閣位于江西省贛江源頭、貢江北岸、贛縣縣城南部、贛南客家名人公園西段,占地1032平方米,建筑面積2696.62平方米。0外觀三層,一層設副階周匝,二層出檐設四出抱廈,三層為重檐十字脊,最高處為寶頂頂部,閣身高39米,臺基高7.36米,0總高46.36米。該閣為平面正方形設計,閣內共五層,其一至二層設有暗層。該閣于2009年10月2日動工興建,整個工程采用仿古建筑材料,運用傳統建筑工藝、結合現代建筑技術進行建設,內部為框架結構,外觀為仿宋木結構,頗具宋閣韻味,唐樓遺風。該閣是充分展現贛縣歷史文化的經典建筑,也是贛縣、贛州市民和國內外游客休閑觀光、登高望眺、吟詩高歌的重要場所。它的建成對于提升城市品位,弘揚客家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邱如佛贊曰“沖天高閣拔貢……[詳細]
文武壩粵贛省革命舊址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會昌縣城東北郊外的文武壩村鄒屋,206國道從村旁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距瑞金約45千米。是一處帶有濃重贛南客家韻味的紅色旅游景區。1933年8月中華蘇維埃政府決定成立粵贛省。此后,粵贛省軍區、0粵贛省委、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少共粵贛省委陸續在此辦公。1934年4月下旬,在第五次反“圍剿”極其困難的時刻,毛澤東同志從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瑞金來到粵贛省視察,歷時三個月之久,期間登上會昌城外的嵐山嶺,回到文武壩鄒屋住所之后寫下了著名的《清平樂·會昌》。文武壩革命舊址群前有綿水相擁,后有青山環抱,稻菽瓢香,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主體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于清代,為傳統的類似九井十八廳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筑具有很高的歷……[詳細]
圳下革命舊址群
  圳下革命舊址群(含圳下戰斗舊址,圳下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羅福嶂會議舊址),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圳下戰斗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為劉氏宗祠(恭安圍)。1929年2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主力在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地時途經尋烏吉潭鎮的圳下村,并在這里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的部隊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圳下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圳下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年(1557),原為圳下文昌閣。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下山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2月1日到達圳下村宿營,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在此駐扎,毛澤東、陳毅、譚震林、江華等也居住在這里。2月2日凌晨,毛澤東在此指揮紅四軍沉著應戰,成功地擺脫了尾追……[詳細]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春耕生產運動贈旗大會舊址
  武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春耕生產運動贈旗大會會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武陽鎮武陽村武陽圍。系鄒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716年,座西向東偏南10度,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硬山頂,二廳一井一庭院,占地面積756平方米。1933年5月19日至22日,臨時中央政府為總結春耕生產運動的經驗,表彰先進,掀起夏耕運動高潮,選擇春耕生產成績最好的瑞金武陽區召開贈旗大會。會議期間,毛澤東作了《春耕》、《查田》等報告,瑞金縣及武陽區的代表介紹了先進經驗。大會散發了中央政府《為夏耕運動給各級蘇維埃負責人的信》和《夏耕運動大綱》等文件。毛澤東親自將“春耕模范”獎旗授予武陽區和石水鄉,與會代表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教育。會后,在中央蘇區掀起了你追我趕的農業生產競賽高潮。這次會議對于促進蘇區農業的發展和推動蘇區經濟建設均起了……[詳細]
瑞金中央工農紅軍學校舊址
  1998年,瑞金縣人民政府批準楊氏宗祠為“中國工農紅軍學?偛颗f址”,次年紀念館又批準近旁的三座古祠,分別為紅校政治部、校務部、教導處等舊址,掛牌立石加以保護。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革軍委創辦的培養紅軍通信干部的學校。70多年前,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在我軍通信兵的創始人王諍等同志直接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在瑞金創辦。1931年2月至1934年10月間,紅軍通信學校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辦學,在反“圍剿”的戰斗中發展壯大,共培訓無線電報務、機務、司號和旗語等各類通信人員2100余人,對建立紅軍各方面軍和各根據地的通信聯絡,確保黨中央、中革軍委反“圍剿”作戰指揮,保障紅軍長征轉危為安,奪取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网 | 天天欢夜夜爽视频精品 | 在线观看国产视频啊啊啊舔 | 五月婷婷在线观看 | 伊人成国产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