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鼓樓區旅游

鼓樓區文物古跡介紹

基督教百年堂及宿舍舊址
  基督教百年堂及宿舍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五臺山社區漢中路140號,醫科大學校園內。百年堂建筑由美國南卡拉那省生姆脫城三一堂捐建,用作監理公會國外布道百年紀念,簡稱百年堂。該建筑建于民國10年(1921年),為西方教堂式古典建筑風格。坐西朝東,高四層,磚木結構,入口處直通二層門廊。該建筑設計流暢寬敞實用,計總建筑面積為1691.42平方米。在百年堂東北約20余米處,另有1幢高三層的西式建筑,風格與百年堂相近,總建筑面積1283.65平方米。1956年夏,原在鎮江的江蘇省六醫政學院遷到南京,校址設在漢中路140號。1957年改名為南京醫學院,1993年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2006年,該處建筑被列為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百步坡1號民國建筑(翁文灝公館舊址)
  百步坡1號民國建筑翁文灝公館舊址為翁文灝于民國37年(1948年)化名翁永霓所建,其基地1884.9平方米,建筑面積534.2平方米。該建筑由著名建筑師楊廷寶設計,陸福順營造廠建造,鋼筋水泥澆灌,西式風格,坐北朝南,高二層,青磚及白色勾縫外墻,四坡頂,青瓦,整幢房型為“直角型”,一樓內廊廊柱為米黃色,二樓帶露天陽臺。該建筑保護均很好,但平房等已拆除。翁文灝(1888-1971年),字永霓,別號存璋、永年,浙江鄞縣人。早年留學比利時羅文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1913年回國后,曾任中國地質調查所所長、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代理校長、教育部長等職,1936年后,歷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副院長、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總統府”秘書長等職。……[詳細]
合群新村6號民國建筑(張道藩舊居)
  張道藩舊居位于上海路的西端坡上,是一幢獨立的院落建筑。該建筑為西式樓房,磚混結構,地上三層,另有地下室一層。青灰色墻面,平頂,一樓有立柱外置陽臺,二樓則有露天陽臺。總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院落內還有雪松、法國梧桐等巨樹數株。環境頗為宜人,一幢極為適合人居的地方。其房產所有權為張道藩。現為部隊干部住宅,房屋保護較好。張道藩(1897-1968),貴州盤縣人,祖籍江蘇南京,曾留學國外,歷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副部長,交通部常務次長,內政部常務次長,教育部常務次長,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海外部部長。去臺灣后,歷任“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中華日報》董事長,“立法院”院長等,著有《--文藝論》、《殺敵報國》等多部著作。1968年在臺北病逝。……[詳細]
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舊址
  它坐落于南京市鼓樓區江東門北街33號。該電臺原先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線電臺”。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國民黨領袖深感“主義急于灌輸,宣傳刻不容緩”。1928年2月,陳果夫等人提議設立廣播電臺,獲得通過。1928年8月1日開始播音,是國民黨主要宣傳工具之一。它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首次建立的現代通訊工具,其規模和功率當時被稱為“東亞第一、世界第三”。電臺的首任主任是徐恩曾,第二任主任是吳道一。2011年12月23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評選結果,南京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發射臺舊址入選。現為江蘇人民廣播電臺的發射基地,有一座發射機房、一座配電房、兩座發射塔,發射塔每天仍在發射信號。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國民政府中……[詳細]
北京西路56號民國建筑(端木愷舊居)
  北京西路56號端木愷舊居為端木愷1935年購地所建,院落占地面積766平方米,內建主樓一幢,建筑面積約310平方米,另有平房數間(現平房已損毀)。院落寬闊,樹木繁茂,環境幽雅,保護狀況較好。端木愷:(1903-1987年),安徽當涂人,畢業于復旦大學文學系及東吳大學法科,后留學美國。先入哥倫比亞大學,后獲紐約大學法理學博士。回國后,先后任安徽省政府教育廳秘書長、安徽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教授、安徽省民政廳廳長、行政院秘書長、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等職。去臺灣后,任東吳大學校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等,當選國民黨第十屆、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著有《社會學大綱》、《社會學入門》等。目前,該處為南京軍區政治部干部住宅。……[詳細]
寧海路30號民國建筑
  寧海路30號民國建筑位于鼓樓區寧海路30號,年代為民國。該建筑建于1945年以前,其院落占地2121平方米,建有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1幢,平房1幢,其中樓房建筑面積為621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積74平方米,總計695平方米,原產權人為盧漳泉。盧漳泉(身份不明)1948年,盧將該處賣給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解放后該房由軍管會征用,1990年7月核定其房產權為南京軍區聯勤部所有,目前,該處依然有1幢樓房1幢平房,其主樓坐北朝南,高二層,黃色外墻,四坡頂,青瓦,鋼門鋼窗帶壁爐,南側二樓帶露天陽臺,東北側平房1幢。現為南京軍區聯勤部某干部住宅,房屋保護一般。2023年6月,寧海路30號民國建筑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蘇路23號民國建筑(薛岳公館舊址)
  薛岳公館舊址為薛岳化名薛昭明,于1935年購地795.6平方米,建有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1幢,平房數間,目前該處現有主樓1幢,其主樓坐北朝南,假三層,淺咖啡色壓花外墻,魚鱗狀灰瓦,一樓東南側為走廊,二層東南側為內廊,中部為突出多邊形,建筑面積約390平方米,現該處空置。薛岳(1896-1998),廣東樂昌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歷任大元帥帥府警衛營營長,第四軍副軍長,第五軍軍長,第六軍總指揮,第二路軍總指揮,貴州省政府主席,第三戰區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廣東省政府主席等職。1950年自海南飛往臺灣后,任“總統府”陸軍一級上將,戰略顧問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屆中央評議委員,1998年在臺北病逝。……[詳細]
匯文書院鐘樓
  匯文書院鐘樓是南京市19世紀末的最高層建筑,也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現存最早的學校建筑,占地約330平方米。匯文書院鐘樓是金陵中學的標志性建筑。鐘樓的圖案被金陵中學校徽所使用。匯文書院鐘樓原為五層,重建時改為四層并保留至今。主體改為二層,原第三層改為0-。大鐘在最高層,通高1.3米,寬1.4米,是由美國貝爾鑄造公司鑄造的博爾登教堂大鐘。鐘樓屬于美國殖民期的建筑風格。平面圖是申字形,整體對稱。墻面為青磚,勒腳、檐口等處有精細的裝飾線腳。每層樓的窗戶上沿及水平繞墻體一周還有外凸的橘紅色裝飾線。門窗為半拱形木質結構,樓梯為木質結果,室內鋪有木質地板。屋頂為四坡形,由水泥方瓦鋪設,東西兩間房設有壁爐和煙囪。……[詳細]
翁文灝舊居
  翁文灝舊居位于五臺山百步坡1號,系翁文灝任資源委員會委員長期間,于民國36年(1947)4月以翁泳霓之名購土地1884.9平方米。建西式兩層樓一幢,平房三進7間,玻璃花房、汽車庫、門衛室各一間,防空洞、地下室各一所。樓房座北朝南,庭院內竹籬花架、假山、樹木、道路井然有序。總計房6幢20間,面積534.2平方米,造價11.5億法郎。另,在百步坡1號之一還建有西式平房一進3間,面積46.7平方米。兩處房屋地下室、平臺用鋼筋水泥澆灌,浴室貼白磁磚,地面貼馬賽克,鋼門鋼窗,木地板。1984年翁文灝舊居列為區文物保護單位。現保存完好,今由五臺山體育場、體育館使用。……[詳細]
金銀街2、4號民國建筑
  位于金銀街2號、4號,有兩幢花園式別墅,這就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曾經居住過的寓所。現為南京大學教職工宿舍。岡村寧次是侵華日軍中最重要的戰爭罪犯之一,他的全部軍人生涯幾乎都與中國有關。1944年11月升任侵華日軍的最高頭目——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9日上午9時,民國政府在國防部舉行了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畫押簽字。1946年12月6日,岡村寧次搬入原--租借的金銀街4號。他在這里度過了一段惶恐不安的生活,直到1948年3月29日,他才在兩名國民黨軍官的陪同下悄然離開南京。1949年1月30日,岡村寧次與其他戰犯一起被遣送回國。……[詳細]
中英庚款董事會舊址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山西路124號。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于1931年4月成立,是國民政府行政院下屬的負責保管、分配和監督使用英國退回庚子賠款的專門機構。其辦公樓坐北朝南,鋼筋水泥梁柱結構,屬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筑,由楊廷寶設計,基泰工程司施工,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建成。兩層中廊式,黃色琉璃瓦,廡殿四坡頂。出榐深遠,榐口簡化,入口西式,門臉簡潔樸實,外墻貼褚色面磚,建筑面積721.92平方米。一層為秘書、會客及雜用房;二層為正、副董事長室和會議室;0-作貯藏用;北出口處有地下室一間。該處幾經修繕,基本保持原貌。2006年6月,該建筑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寧海路15號民國建筑(瑞士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寧海路15號瑞士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建于1936年,其院落占地面積1035平方米,建有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1幢,平房數幢,原產權人為黃仁霖。解放前,瑞士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曾租用該處。目前該處現有主樓1幢,其主樓坐北朝南,高二層,下半部紅磚上半部黃色拉花外墻,四面大坡架屋頂,青瓦帶老虎窗,南側突出紅磚門廳,上帶紅磚露天陽臺,東側一拱形大門,紫色門窗,建筑面積320.3平方米,現該處暫空置。黃仁霖(1901-1983)江西安義人,生于上海,歷任黃埔同學會勵志社副總干事,總干事,孫中山奉安大典副總干事,上將主任,--青年團中央干事會干事,1949年去臺灣,1983年5月1日病逝于華盛頓。……[詳細]
劍閣路27號民國建筑(邵力子舊居)
  邵力子舊居著名愛國人士、國民黨元老邵力子及夫人傅學文舊居,位于劍閣路27號小土坡上。占地400多平方米,是一幢座北朝南的西式兩層樓房,磚混結構。樓上樓下計6個房間,建筑面積約240平方米,樓上有平臺,樓下是涼臺。室內實木地板,鋼門、鋼窗。在故居內,邵力子和傅學文二位老人為貧苦孩子的教育,個人解囊,建占地5129平方米的力學小學,南京解放后他倆已將力學小學捐獻給了南京人民。他們個人的住房經過60年的風雨,外貌依舊。今主要居住著邵力子的侄孫和侄孫女。該建筑建于1935年(民國24年),總建筑面積700平方米,為西式局部三層樓房,南北朝向,磚混結構,鋼門鋼窗,青磚清水外墻。……[詳細]
司徒雷登舊居
  司徒雷登舊居位于青島路33-1號。該建筑建于1935年,座西朝東,為西式風格,磚木結構,鋼門窗、內樓梯,一樓門廊朝東,南部設外陽臺、三樓老虎窗采光,青平瓦屋面、黃色水泥拉毛外墻。該產權原系何輯五(化名何慎一)所有。1946年7月,美國政府任命司徒雷登為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則選擇此建筑為其公館。司徒雷登(1876-1962年)美國人,出生在中國,為基督教傳教士。曾任燕京大學校長、美聯社的特約戰地記者,由于他作為基督教傳教士和神學教師的經歷,后來成為美聯社的特約戰地記者。1946年擔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8月,司徒雷登回美。1962年9月,因心臟病去世。……[詳細]
北京西路58號民國建筑(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北京西路58號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建于1936年,其院落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建有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1幢,附屬小樓1幢,平房2幢,建筑面積473平方米,其中主樓建筑面積為260平方米原產權人為余振堂。余振堂(身份暫未查實)該建筑于民國37年5月由中央信托局為代表人出售給美國大使館,解放后由政府代管后為南京軍區司令部管理使用,目前,該處現有主樓、附屬樓各1幢,平房2幢,水井1口,其主樓坐北朝南,假三層,四坡頂,青瓦,紅磚外墻,東北側為1幢二層小樓,后院平房2幢11間,除主樓外,其它均為黃色外墻,人字頂,青瓦,木制門窗。現為南京軍區司令部某干部住宅,房屋保護很好。……[詳細]
天竺路15號民國建筑
  在天竺路15號。該處是國民政府外交部職員王昌熾,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王念祖之名購地千余平方米建造的宅院。主要建筑為二、三錯層西式小樓,磚混結構,清水外墻,現為紅色。樓內共有大小房間12間,建筑設施完善。院內另有平房2幢,為門房、廚房等輔助用房。樓前樹木花草芬芳宜人,環境幽雅舒適。1946年2月26日,在墨西哥外交部中墨兩國互換了友好條約,并各設使館,互派大使。墨西哥政府租用了天竺路15號為大使館館址。1947年8月28日,墨西哥政府任命艾吉蘭為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到任。1950年墨西哥大使館退租。此處現為南京軍區司令部人仍以住宅使用。……[詳細]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
  原國民政府最高法院位于于南京市中山北路101號至103號。該建筑坐西向東,由著名建筑師過養默設計,始建于1932年7月,建成于1933年5月,總體院落占地面積18923平方米,建筑面積8300平方米,西式建筑風格,主樓原高三層,另有地下室。近期,為擴大辦公面積,產權單位在部分主樓上加蓋白色屋頂建筑一層,現主體后半部分為四層。整個建筑外觀呈“天平”狀,前面平面呈“山”字形,有“執法如山”之意,又寓意“清若水、明若鏡、平若秤”。其主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原有建筑276間。該建筑內部為木制地板和拂手,主建筑前另建有水池,水池正中建有圓柱蓮花碗,寓意一碗水要端平。前面門樓呈拱形,整個布局莊重大方,給人以厚重之感。解放后,該建筑一直為江蘇省有關單位使用。國民政府最高法院成立于1928年11月,是國民政……[詳細]
民國海軍醫院舊址
  民國海軍醫院舊址位于南京市鼓樓區江邊路46、48號號(原下關區龍江路30號)。整組建筑于1930年全部建成。原有住院部、辦公房、停尸房、門房、嘹望塔等建筑,保存完整。其中大部分平房解放后陸續改建為724研究所職工住房。另一棟建筑為二層小樓,曾經由某部隊使用。該樓為二層磚混結構,有回廊和拱形柱廊,面積約876平方米。該建筑群大部分為磚混結構,嘹望塔為鋼架結構,高為23米,面積約16平方米。海軍醫院舊址北面和西面臨近長江,地理位置極佳。2023年6月,民國海軍醫院舊址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京特別市第六區區公所舊址
  南京特別市第六區區公所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江蘇路39號。處在山西路、頤和路、珞珈路、寧海路、江蘇路五路交匯的環形廣場上。該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現代建筑風格,樓高4層,方塊造型,具有歐美流線式建筑風格。樓正面為平面,背面為半圓,大玻璃窗。樓內設小天井,木制門窗,線條考究。樓通體為乳黃色,拉毛墻面。日本侵占南京后,此建筑曾作為侵華日軍--。20世紀50年代,該處為南京圖書館古籍部、南京市文聯辦公室。80年代為南京市鼓樓區圖書館。南京特別市第六區區公所舊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英國大使館舊址
  英國大使館在虎踞北路雙門樓18號(今85號)。民國13~14年(1924~1925)租地自建而成。大使館占地為29畝零3厘(19351.4平方米),1948年8月建磚木混凝土結構的英式兩層樓房9棟,西式平房10棟,中式平房,簡易房6棟及白鐵房等,共計253間,建筑面積5456平方米。南京解放后,因舊城改造,道路拓寬,大部分建筑已拆除。現存座北朝南兩層辦公樓一棟,建筑面積950米。1992年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今由雙門樓賓館使用。(200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视频 | 中文字伊人大蕉香大蕉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2020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