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邯鄲市旅游

邯鄲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東武仕遺址
  東武仕遺址為戰國至明代古遺址,位于邯鄲市磁縣東武仕鄉東武仕村。 東武仕遺址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2、曹奐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奐墓
  曹奐墓位于臨漳縣趙彭城村,為晉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曹奐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曲周段氏家族墓地
  曲周段氏家族墓地為北齊古墓葬,位于邯鄲市曲周縣白寨鄉北油村。 曲周段氏家族墓地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年趙氏家族墓地
  永年趙氏家族墓地為明代古墓葬,位于邯鄲市永年縣臨洺關鎮。 永年趙氏家族墓地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5、大智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智寺
  大智寺為明、清代古建筑,位于武安市磁山鎮中孔壁村東。大智寺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禹襄故居
  武禹襄故居位于廣府古城迎春街,占地面積92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屬清代道光年間建筑。故居原有房屋75間,現存42間,分東、中、西三條南北軸線排列,其房屋錯落有致、左右對稱、崇脊飛檐。平面布局嚴謹、莊重、和諧,工程完美。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傳統風格和建筑藝術,是現存比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和珍貴的歷史文物。1948-1958年,永年縣委機關在此辦公,后干部家屬曾在此居住。修復后的故居前部為大門,坐西朝東,兩側設有耳房。門外廣場建有長方形碑墻,碑的正面為“武禹襄故居”,背面刻有“太極拳十三勢說略”。門內青磚鋪地,簡潔寬敞,由垂花門、轎房等組成小院。轎房西部為書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前部出檐。曾為武家私塾,其子孫大都從學于此。楊班侯也曾在此求學,但其貪玩好動,無心學文,后從禹襄習拳……[詳細]
67、胡瓚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瓚墓
  胡瓚墓為明代古墓葬,位于永年縣小龍馬鄉西張固村西北。胡瓚墓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8、郭彬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郭彬墓
  郭彬墓為元代古墓葬,位于大名縣金灘鎮娘娘廟村東南。郭彬墓是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淑村朱家莊園
  淑村朱家莊園位于武安市淑村鎮大淑村內。淑村朱家莊園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占元祠堂
  王占元祠堂位于館陶縣城勝利街。王占元祠堂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宣圣會醫院舊址年代為1925年,位于邯鄲市大名縣縣城。 2008年10月20日宣圣會醫院舊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大河遺址東大河遺址位于武安市東大河村,有新石器時代、商、戰國時代的遺址,位于南洺河的南岸臺地之上,面積3.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米。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發現,斷崖處暴露有灰坑,遺物以陶、石器為主。新石器時代主要有后崗一期文化和大司空文化兩種考古學文化遺存,后崗一期文化的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器類有小口瓶、紅頂碗、鼎等;大司空文化的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器類有高領罐,紋飾有籃紋等;商代陶器以夾砂灰褐陶為主,主要器類有鬲、豆等;戰國時期的遺物主要發現有豆、鼎足等,以泥質灰陶為主。東大河遺址內涵豐富,時代跨度大,對研究冀南地區史前史有重要的意義。……[詳細]
  固鎮冶鐵遺址固鎮冶鐵遺址位于武安縣固鎮村,遺址面積約15000平方米。遺址保存較好,文化層厚約3米。1978年經過發掘,出土遺物有鍤、刀、鏟、鐮、錛、鑿、釘等鐵器,并發現許多未燃盡的木炭,由此證明,此冶鐵遺址的燃料為木炭。另外,遺址上隨處可見漢代陶片,從發掘層位看,文化層沒有明顯的變化,由此證明,這是一處漢代冶鐵遺址。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堤古墓位于大名縣萬堤農場,為唐古墓葬。 1982年7月23日,萬堤古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徘徊遺址徘徊遺址位于武安市徘徊村北,南為洺河北岸,遺址海拔高度358米。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米,主要遺跡有灰坑、墓葬等。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陶質以細泥紅陶為主,少量夾砂褐陶,器形有紅頂缽、平底碗、小口瓶、罐、盆、釜等。紋飾有弦紋、繩紋等。石器有石鏟、石磨棒等。根據遺址中遺物所表現出的文化和時代特征,徘徊遺址應為新石器時代后崗一期文化。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插箭嶺遺址插箭嶺遺址位于邯鄲市叢臺區趙苑內,包括插箭嶺、梳妝樓、皇姑廟、鑄箭爐、靈山、照眉池等6處文化遺存。插箭嶺為一夯土筑成帶狀土丘,長630米,寬20~40米,高3~8.7米,出土有戰國、漢代三棱銅鏃,漢繩紋陶片。實屬邯鄲故城大北城西垣墻體的一部分。梳妝樓分南、北二部分,南部東西長140米,南北寬180米,高7~8米。在梳妝樓遺址發現有紅燒土塊和戰、漢時期繩紋筒、板瓦殘片,說明其上原有建筑。皇姑廟位于遺址范圍內中部,為一夯土高臺,東西長100米,南北寬80米,高2~5米。其南與梳妝樓相接。出土筒、板瓦等建筑遺物,應為建筑基址。靈山位于遺址北部,為一土臺,現呈不規則三角形,面積1540平方米,經實際勘查,其為趙邯鄲故城大北城西垣角處的地面墻址殘段,兩端均有地下夯土延伸。出土戰國時期盆、罐、……[詳細]
  朱熹寫經碑,又名“朱子太極石刻”,位于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內,原碑書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書丹蔡元定刻,行書窠字體。立于常州府,即現湖南長沙市,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廢毀。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學畿南按照南宋傳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朱熹寫經碑”,最初鑲嵌于大名府學“明倫堂”大殿山墻上,1986年遷至今址。碑砂石質,高1.8米,寬2.9米,厚0.3米,重4.2噸,座為豐槽角基。明代畿南重新翻刻并立,碑文摘錄《易經》里一段文字,概括了宇宙間變化原理,共111資,每字16厘米×13厘米見方。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朱熹(1130-1200年),南宋哲學家,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程、程頤)關于理氣關系的學說,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詳細]
  河北鋪進士府位于永年區洺關鎮,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間,是晚清進步人士趙世德府邸。河北鋪進士府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1000平方米,分東中西三巷五院。每院均由三進院落組成,各自建有門樓、正房、廂房,各院中線相通,并與巷道相連。現存有平頂式二層樓房兩座、單檐硬山卷棚式布瓦頂樓房一座、單檐硬山瓦頂二層樓房一座。河北鋪進士府建筑規模宏大,布局清晰,做工考究,為研究冀南地區民居建筑布局、結構、工藝、作法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東萬年遺址東萬年遺址位于武安市東萬年村南,遺址中有新石器時代、西周和戰國時期遺存。遺址位于南洺河東岸的臺地之上,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2米。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發現并試掘,文化層共分三層,遺物主要出土于第三層,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少量夾砂紅陶,紋飾有籃紋、附加堆紋、方格紋等,器類有高領罐、缽等。從遺物判斷,東萬年遺址中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內涵為大司空文化。……[詳細]
80、羅讓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讓碑位于大名縣康堤口村南,立于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碑青石質,高4.20米,寬1.43米,厚0.5米。首身一體,碑首雕刻六龍戲蛛,碑額篆題“唐故御史大夫贈工部尚書長沙郡羅讓神道之碑”。碑身陽面碑文主要記述羅讓之子羅宏信代樂彥楨為魏博節度史之事。由朝議大夫、左散騎常侍公乘仁撰文,文林郎、檢校尚書鄭褒書并篆額。龜趺深埋地下。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讓卒于乾符三年(876年),此碑立于龍紀元年(889年),中間相隔13年,名為羅讓神道碑,碑卻記述其子羅宏信之戰功業績。唐昭宗因羅宏信的影響,追贈其父羅讓為御使大夫、工部尚書,并與龍紀元年(889年)為其立“羅讓神道碑”。由此可見,唐晚期藩鎮割據的事實。羅宏信,貴鄉(今大名)。任魏帥樂彥楨部將,武功、忠義過人,深得三軍擁戴,在樂彥楨兵變被……[詳細]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性爱一区精品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