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邯鄲市旅游

邯鄲市紅色旅游景點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位于河北省涉縣赤岸村。屬全國先進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全國首批國防教育基地。2008年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列為河北省首批免費對外開放單位之一。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位于涉縣河南店鎮赤岸村中央,由下院、上院、后院、司令部伙房、識字班等九個具有冀西南民居風格的四合院組成,占地面積3949平方米,是集一二九師司令部、太行軍區司令部、太行區黨委、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和劉鄧舊居等于一體的革命舊址,為當年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院落內至今保留著司令部會議室、辦公室、機要室、作戰室和劉伯承、鄧小平、李達、李雪峰、賴若愚、張磐石、何正文、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劉……[詳細]
晉冀魯豫革命紀念園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晉冀魯豫革命紀念館),是按照黨的七大精神,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及129師的革命烈士,1946年3月由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決議修建的,于1950年10月21日落成。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晉冀魯豫革命紀念館)作為抗日戰爭勝利后共和國首座宏大革命紀念建筑,是我國建設較早、規模較大、建筑藝術較高、環境較美的全國著名革命烈士紀念地,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陵園(紀念館)位于具有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市中心,分南北兩院,總面積21.3萬平方米。主要紀念建筑有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晉冀魯豫邊區革命史跡陳列)、烈士紀念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英烈……[詳細]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位于太行山南麓鼓山腳下,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山底抗日地道是由該村早期數名共產黨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全村村民為抵御日寇侵略,有利殲滅敵人,于一九四二年在原有“躲金洞”的基礎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現存地道主巷1626米,復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個,小藏身洞關口6個,陷井4個,直通枯井的地道2條,通往距山底村1000余米太行山腳下的地道1條,另外還有輻射鄰村王看村、宿鳳村等地的地道。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洞口設有多種多樣的開關蓋、開關門,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壞、防-,每個轉角處都留有搶眼、陷井、暗洞。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樹洞、水井、碾盤底,野外崖旁都有偽裝的地道和射擊孔,其地道洞洞相連,戶戶相通,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戰斗……[詳細]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舊址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位于涉縣遼城鄉石門村蓮花山下,占地面積200余畝,因安葬有抗日戰爭中為國殉難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當地人稱它為“左權將軍墓”。整個墓地分三層陳列:第1層為圓形蓮花池,第2層是左權將軍紀念塔,紀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懷、羅瑞卿、楊秀峰、薄一波、戎武勝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筆題詞。第3層是左權將軍墓。以左權墓為中心,左側嶺上是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長賴勤夫婦的墓地。左側前方嶺上是范筑先將軍和楊裕民先生紀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長張衡宇的墓地。右側為朝鮮義勇軍烈士紀念館,右側嶺上是朝鮮……[詳細]
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于武安市冶陶鎮,該館占地10余畝,總投資3000多萬元,展館面積近2000平方米。紀念館陳展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邊區創立、邊區的鞏固發展、邊區的光輝。在1000多件展出文物中,除了1948年在武安趙莊村編輯出版的《毛澤東選集》、晉冀魯豫版《人民日報》創刊號外,還包括眾多鮮為人知的邊區鈔票、股票、郵票、結婚證書、地契證等珍貴資料。晉冀魯豫邊區成立于1941年7月份,轄區面積最大時達到2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600余萬,系當時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其中政府機關最早設在涉縣索堡鎮彈音村,下設秘書處、財政廳、交通廳、稅務總局、高等法院等部門。1945年11月至1948年5月,邊區政府先后兩次進駐武安午汲、伯延、龍泉、冶陶一帶。董必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輩革……[詳細]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撕毀停戰協議,占領張家口之后,全面發動內戰,揚言占領邯鄲,毀滅邊區。為使邊區主力部隊減輕保衛邯鄲的沉重負擔,邊區首腦機關迅速由邯鄲郊區返回武安,駐扎在冶陶鎮。1946年至1948年間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曾駐此地,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戰斗和生活,著名的“華北財經會議”、“大軍挺進大別山南征會議”、“土地會議”、“整黨整風會議”在此召開。中央局、軍區下屬各單位分別駐治陶和冶陶附近各村,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駐三王村。從1946年10月至1948年春,中共晉冀魯豫中央軍、晉冀魯豫軍區進駐冶陶一年零七個月時間,1948年春,邊區政府遷往平山縣西柏坡。當年冶陶村成為晉冀魯豫邊區……[詳細]
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
  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位于邯鄲市馬頭鎮,是1945年邯鄲戰役中-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勛,為了反對內戰、主張和平與民主,將指揮部移至馬頭鎮宣布起義的所在地,也是高樹勛與0地下黨組織商談起義事宜的秘密場所。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5年10月23-11月2日晉冀魯豫中央局根據毛澤東主席指示,由-、-親自指揮的一場以馬頭鎮為中心的保衛戰,歷時十天勝利結束,俘獲-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及官兵2300人和大量的武器、彈藥。戰役進行到10月30日下午,高樹勛在其聯絡員即0地下黨員王定南的幫助下,率領新八軍及河北民軍13000余人在馬頭鎮指揮部宣布起義,自此加快了戰役的結束步伐,為我軍取得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邯鄲戰役又稱平漢戰役,這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進軍北上妄圖大舉……[詳細]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西北的索堡鎮彈音村。距邯鄲市區104公里。為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于1941年7月18日成立,1942年2月,從涉縣靳家會村遷此,1945年遷往涉縣下溫村,同年12月遷至武安縣下柏樹龍泉村。管理全邊區的政務,對邊區施政、頒發命令綱領,制定實施方法、規程及特別地區之單行法規。楊秀峰、薄一波、戎伍勝任正副主席,下設秘書處、財政廳、交通廳、教育廳、稅務總局、軍區司令部、高等法院等。1945年下設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4個行署,22個專署,154個縣,東起津浦路,西至同浦路,南抵隴海路;北接石德、正太線,包括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的部分地區。全區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551萬。1948年9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銷。在抗日……[詳細]
涉縣烈士陵園
  涉縣烈士陵園位于涉縣,由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和烈士陵園新址組成。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位于涉縣遼城鄉石門村,始建于1942年。1942年5月25日,日軍主力向我太行山區瘋狂進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在指揮十字嶺突圍戰斗中不幸犧牲。1942年10月10日,晉冀魯豫邊區各界代表5000多人在涉縣遼城鄉石門村為左權將軍舉行葬禮,同時安葬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第二任行長賴勤以及《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等8位烈士。左權將軍墓坐北朝南,墓前為左權將軍紀念塔,塔上層刻有劉伯承題寫的“浩氣長存”;中層刻有朱德題寫的“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為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以及彭德懷撰寫的碑文。陵園新址位于河南店鎮赤岸村將軍嶺,始建于2003年,占地面積3.3萬多平方米,建有牌坊、紀念塔……[詳細]
  晉冀魯豫軍區西達兵工廠舊址晉冀魯豫軍區西達兵工廠舊址位于涉縣縣城東南25公里的西達村西,現存窯洞和硬山布瓦磚、土、木結構廠房,二者相距百余米,呈東西分布,窯洞在東。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部的廠房為兩組相連的院落,人第一進院,大門右側為澡堂,坐東朝西,是專為當時來中國做技術指導的外國專家洗浴所用。該院落西北角處與第二進院相通,里院由南、北、東、西房約40間房屋圍合而成,為方便生產,房屋開間、進深很大。鑒于當時工廠多次遭-飛機轟炸,為便于安全生產,我軍于1947年10月開始挖窯洞,至次年春天竣工。之后全部生產設備轉入窯洞生產。窯洞全長115米,寬2.3米,高3.75米,總面積為528.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328.60平方米。有3個主道,2個洞口,內分4個車間,1處俱樂部。除后洞……[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看 | 日本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 限制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尤物193yw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