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在山清水秀、美麗而神奇的綏寧縣東北部,有一處頗具規模、保存較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隱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閨秀,李熙橋鎮李熙橋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建筑群體,排列整齊,屋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至今仍完好保存著窨子屋25座。從遠處觀望,座落于太極圖陰陽分界線S形山脈彎里的于家大院,享受著朝陽防暑、背風通氣、近水防洪、靠山安全、視野開闊等五大風水之利。古落建筑群里的窨子屋巷道交錯,共有4條縱道,8條橫巷,巷巷相通,巷道相連。整個建筑群的布局按照太極八卦陣建造。…… [詳細] |
 | 隆回縣羅洪鄉下羅洪村有座建造精美的古牌坊,這就是著名的輿地世家鄒門歐陽氏節孝坊。緊靠牌坊有一清代驛亭。鄒門歐陽氏坊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系樓閣式石牌坊,四柱三門,面闊9米,高9米。底座為四塊條形基石,四根立柱,主體內外兩側各有圓雕石獅。正樓有匾,正背分別鐫刻豎額“圣旨旌表”四字;橫額“貝也贈修職郎縣學生鄒漢紀妻歐陽氏坊”楷書大字。青石雕刻四周為鏤空浮雕的龍云。豎額與橫額之間嵌有陰刻小楷“貝也贈八品孺人旌表節孝”碑文,記述歐陽氏節孝事略及碑坊修建年月等。坊頂端為鯉魚高翹,檐口飾一斗三升斗拱,…… [詳細] |
 | 湖公祠位于邵陽市隆回縣西洋江鎮湖橋村,位于縣城西北角,距離縣城大約40公里。建于清代咸豐年間,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座西北朝東南,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前后三進,兩側為廂房。公祠為湖南地區典型的清代建筑,其脈絡清晰,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功能齊全,給我們留下了清代傳統建筑實例,為我們研究我國南方清代時期建筑提供了重要事物資料和參考證據。湖公祠建筑特別是牌樓,據有較高的文物和歷史藝術價值。大門牌樓為四柱三門,有五龍拱圣及山水、花卉、鳥獸等浮雕,鏤刻精細,栩栩如生。正門陰刻對聯:“拜禮歌詩猶是當年世胄;…… [詳細] |
 | 孔圣廟又名文廟,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民國三十四年增建魁星閣,系磚木結構四合院,廟北朝南,前后四進,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后殿,魁星閣,兩側為廂房,大成殿前有四柱三門石坊,題為“櫺星門”。1990年公布為邵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0年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孔圣廟位于縣城儒林鎮南側,巫水北岸,處東徑11°10′。北緯26°12′。距省會長沙市436公里。孔圣廟的東、西面是雪峰山余脈黔峰山和馬鞍山。南與巫水河距100米。北面是城南路和印刷廠。座北朝南,北高南低,廟周圍緊鄰的是學…… [詳細] |
 | 中龍院古民居位于新寧縣一渡水鎮石樓村,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古民居由何儒達等兄弟修建,系“三渡水節孝坊”所旌表之人李趙錢之妻何氏的出生地,該建筑占地1710平方米,坐西南朝東北,為三進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墻圍成的院落式布局。2011年被邵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居設計精巧俊秀,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對稱之式,分為前院和后院,前院為主體建筑。其坐西南向東北,三進、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墻,飛檐起角,檐面施油彩。房屋兩橫兩縱,結構巧妙精密,四屋相連,又互相通達。民居主人系秀才出身,精…… [詳細] |
 | 藍氏宗祠 時代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太坪村。 宗祠始建于明隆慶五年(1571)。民國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后擴建。門聯曰:“創立功成繼續黔旺,重光偉績紹恢汝南。”門面及外檐墻壁上飾有彩繪圖案,進前廳為戲樓,中廳左側豎有“國先塋”石碑,上廳中間為宮殿式神龕,上有飛檐樓閣及橫匾兩塊,一曰:“數寧宗功”,一曰“靈爽貳憑”。占地面積1234平方米。 祠堂系三正兩橫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臺基長方形,總面闊15.2米,總進深46米,建筑面積699.2平方米。此為祭祖、議…… [詳細] |
 | 正板村屬綏寧縣寨市苗族鄉,總面積6.12平方公里。正板村國土總面積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1445畝(水田1087畝,旱地358畝),現轄10個村民小組,313戶,1123人,其中移民261人,現有人口中80%為楊姓,苗族。2008年被縣樹立為文物保護單位“正板古民居”,2011年被省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正版村古建筑群。正板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余棟,石板古巷道6條,古井3口,消防水塘3口,明代古樹5棵等。正板古民居按三橫六縱排列,具有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點,規模較大且…… [詳細] |
 | 武岡武穆宮座落在離武岡城33公里的司馬沖鎮長抄村汪家坪。“武穆”系岳飛謚號。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趙眘(shèn)為頌揚岳飛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按封建宗廟建制,立謚號為“武穆”。其后,各地相繼修建“武穆宮”或“武穆祠”……武岡武穆宮擴建于公元1876年(光緒二年)。之前為公元1406年(明永樂四年)始建的一座興隆庵,內藏岳飛、岳云父子和張憲的塑像。擴建后的武穆宮宮宇座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655米,仿古代宮殿式磚木結構。宮殿正面有三座門。中間的大門是方形條石拱門,左右兩邊的側門是圓形…… [詳細] |
 |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北角,距縣城10公里。歷史上,這里曾擁有過享譽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楊家氏族名將眾多,據不完全統計,自宋以來從這里走出去的將官就達五十多位。據《楊氏族譜》記載,清溪始祖為楊再思第六世孫楊應魁,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時由稟生,任職綏邑蓮荷巡檢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聚居村民1500來戶,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為楊姓,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約占20%。全村現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棟,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該村總占地面積約35萬…… [詳細] |
 | 大園苗寨古建筑群是個具有歷史悠久且保存完整的建筑“博物館”。自唐貞觀二十一年(647),松外蠻之一酋長楊同外、楊劍松等受朝廷招撫封官賜地后,其后裔的一分支便開始在其領地皇家沖(原音注:黃瓜沖)一帶安居樂業。此一說見于正史和部分地方志.而《楊氏族譜》則說是楊再思之孫楊光裕定居大園(大園有楊光裕墓).由于朝廷一些顯貴對少數民族的歧視,徭稅不堪重負,拒繳滋事屢起禍端.朝廷為保一方太平,每每派兵剿撫并施;于宋太平至宋熙寧年間(976–1077)在距皇家沖僅2里之地設置關峽砦,并筑城池。此后,皇家沖便更名…… [詳細] |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