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邵陽市旅游

邵陽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白云巖古建筑群時代為宋至清。位于新邵縣巨口鋪鎮(zhèn)白云鋪村,為湘西南地區(qū)佛教名剎。因妙音寺主殿位于白云巖溶洞內(nèi)而得名。《寶慶府志》載:南宋寶祐年間(1253—1258),巡撫白某棄官為僧,法號寶鑒,坐化洞中,成為始祖。自宋至清,在此先后修建了妙音寺、毗廬寺、牧云寺、慈壽寺等庵院。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妙音寺又稱頂庵,始建于南宋末年。殿門筑有磚石結(jié)構(gòu)的牌樓,門額以高浮透雕手法鏤刻龍鳳圖。門框抱石鼓上有石獅一對,精雕細琢,工藝精湛。門聯(lián)云:“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風清洞古,風生洞,……[詳細]
  陳錫蘭故居位于綏寧縣李熙橋鎮(zhèn)陳家寨村,為比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積760平方米,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錫蘭故居現(xiàn)已經(jīng)申報了省級保護文物。陳錫蘭(1827-1885),咸豐元年(1851)中舉,同治二年(1873)任陜西興安府宜君知縣,光緒二年(1876)調(diào)任興平知縣。在任時,重視農(nóng)業(yè),清政愛民,頗受百姓愛戴。告老還鄉(xiāng)時,宜君、興平兩縣民眾贈“萬民傘”。朝廷念及政績突出,敕封為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祿。陳錫蘭故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告竣于光緒三年(1871),動用各種工匠100余人。陳錫蘭故居……[詳細]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武岡市雙牌鄉(xiāng)浪石村。省道S219從東側(cè)經(jīng)過。距武岡市區(qū)60公里。是一處保存較完整、建筑風格獨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現(xiàn)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廟、亭),總面積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國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齊,樣式古樸,布局精巧,建筑風格獨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磚木架結(jié)構(gòu),兩端是青磚砌就的彩繪翹角封火墻,中間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間為青石板鋪就的巷子,即使大雨,從院子東頭走到西頭也不會濕鞋,堪稱……[詳細]
  王元帥宮 時代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洞口縣石江鎮(zhèn)漳潭村,距縣城37公里。 王元帥宮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二十八年(1848)重修,此系王氏后人為紀念其先祖名將王以權(quán)元帥而建。 宮由三進正房和兩側(cè)廂房組成四合院,坐東朝西,長方形,占地2226.1平方米。依山而建,自大門、戲樓、觀戲坪、正殿(王元帥殿)至后殿(神主堂),依次按“一、三、二、五、十五級臺階”逐級上升。木構(gòu)牌樓,面闊3間,呈八字形廊柱。匾曰“王元帥宮”。大門內(nèi)有戲樓,重檐翹角,瓷寶瓶收剎,通高15……[詳細]
  神坡庵 時代為明-清。位于湖南省綏寧縣河口苗族瑤族鄉(xiāng),神坡庵古建筑既有宗教文化色彩又富有濃厚的苗文化內(nèi)涵。 神坡庵原名靈寶寺,始建于唐武宗會昌六年(846),時由長安人自稱“大秦穆護襖”之后裔先黨法師所建。明永樂三年(1405),在洞外建圣母廟,是年重建靈寶寺,增建侯王殿,改靈寶寺為神坡庵。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擴建山門、過廊及兩側(cè)廂房。庵坐西南朝東北,系磚木結(jié)構(gòu)的四合院,由山門、過廊、大雄寶殿、侯王殿、兩側(cè)廂房組成,占地1620平方米。山門為牌樓式結(jié)構(gòu)。山門內(nèi)為過廊,寬40米,進深2.……[詳細]
  文仙觀三官殿 時代為宋。位于湖南省新邵縣巨口鎮(zhèn)文仙村,距邵陽市35公里。三官殿與靈真宮、城隍廟、天皇殿、文斤殿等6處廟宇組成文仙觀整體,構(gòu)成湘西南道教中心的古建筑群體。 文仙觀三官殿,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50)。宋太祖為紀念文斤(晉代高坪縣令)仙人,賞金千兩修建文仙觀的三官殿,元、明及民國時曾重修。文革中遭到一定破壞。 三官殿面闊3間,寬10米,進深3間9.6米,建筑面積101平方米,梁、柱、枋及東西墻均為木結(jié)構(gòu)。南北山墻砌青磚。單檐懸山頂覆青瓦。殿內(nèi)為兩排減柱抬梁式穿斗式結(jié)合的木構(gòu)架,……[詳細]
  秀云觀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zhèn)。為湘西南名剎及旅游勝地。 清光緒《武岡州志》:“南岳廟地靈神顯,不知起何代。”傳說從宋代始,此處宮殿建筑已初具規(guī)模,經(jīng)歷代擴建,形成南岳殿、大雄寶殿、地母殿、靈霄殿、觀音殿、鐘鼓樓、進山牌坊等古建筑群。上述建筑在20世紀50年代遭到部分破壞,1993年當?shù)厝罕娂Y百萬,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恢復(fù)了舊觀。 秀云觀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殿宇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巧為構(gòu)筑。進山牌坊石材構(gòu)筑,四柱三拱大門,重檐翹角。大門及左、右拱門和石柱、梁……[詳細]
  鄒漢勛故居位于隆回縣羅洪鄉(xiāng)官樹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由鄒漢勛之父鄒文蘇修建。故居座北朝南,總面闊71.85米,進深84.7米,總占地面積6085余平方米,現(xiàn)有建筑面積約1400平方米。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羅洪名儒鄒文蘇之妻吳珊瑚秉承父學,通曉古今地理沿革,吳氏及其六子漢紀、漢璜、漢勛、漢嘉、漢章、漢池,皆致力與地研究,號稱“鄒家七子”。其后裔鄒代鈞、鄒永萱、鄒新陔等,均為中國近代輿地名家,其中鄒漢勛尤為杰出,被譽為中國近代與地學奠基人。他的博學多才,被士林尊稱為“古之鄭賈,今之江……[詳細]
  南門城樓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zhèn)南門街。它始建于原諸葛城舊址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縣官范山監(jiān)修。城圍五里三分,高1丈八尺,闊八尺,上覆樓二百二十間。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隆慶二年改名為“臨江門”,清順治十六年改臨江門為臨江樓,后倒塌。在嘉慶、道光年間曾兩次進行全面維修,名國八年由知縣呂佐文主持維修,并改名為“利濟門”,嵌石碑于城樓拱門之上。南門城樓為雙層建筑,系石構(gòu)件和木構(gòu)件組成,拔地而起,氣勢雄偉。基地成“凹”子形,總面積733.3平方米,建筑面積505.3平方米。底層是拱形城門……[詳細]
  邵陽侯城遺址時代為西漢。位于湖南省邵東縣黃陂橋鄉(xiāng)同意村。此為本省保存完較好的漢代城址之一。《寶慶府志·沿革表》載:漢孝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分昭陵縣東境置昭陽侯國,封長沙刺王之子,漢景帝六世孫劉賞為昭陽侯。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廢侯國。三國時,吳寶鼎元年(226)改為昭陽縣,隸昭陵郡。晉武帝司馬炎執(zhí)政時,為避司馬昭諱,改昭陽縣為邵陽縣。直至唐初又在昭陽侯城舊址設(shè)昭陵縣治,武德七年(624),撤邵陵入邵陽,城廢。昭陽侯城歷經(jīng)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及隋代,達600余年之久,一直是當?shù)卣巍?a href=/landscape/81/shaoyanghouchengyizhi.html class=blue >[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区动图视频 | 免费在线观看网站亚洲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日本乱理伦片中文 |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