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照寺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系青坡里(今析為聯民、麻塘、楓木團、河口、竹舟江5個鄉)黃皈依師募化創建。嘉慶二十二年(1817),青坡里勸首楊通鑒、李元芳約請綏寧人藍紹裘、莫中立、楊通義總理其事,在周圍諸縣募捐,得銀3000兩,進行大規模改建,六年后方才工竣。后來又經多次修葺。普照寺共有5進,依山勢梯級上升,依次為山門、灶王殿、關圣殿、正殿、南岳殿。寺之全部構件包括基礎、柱子、橫梁、檁子、窗戶、門框、瓦片、匾額、對聯等等都用青石打制。寺內碑刻和對聯很多且保存完好。……[詳細] |
![]() | 茶山袁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2011年被列為邵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座西北朝東南,中軸線上自東南向西北依次為牌坊、前廳、天井、正殿。兩側建廂房。牌坊磚石三重檐懸山頂,天井中鋪青石通道,兩旁植樹,正殿木結構,穿斗式,封火山墻,小青瓦懸山頂,供奉袁氏祖先塑像三尊(現在有五尊)。該宗祠為周邊袁氏總祠,每年清明云貴袁姓都來此祭祖,是一處重要的宗族活動場所。2011年11月公布為邵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茶山袁氏宗祠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以外墻墻……[詳細] |
![]() | 雅居坑古建筑群位于太芝廟鎮龍山村雅居坑,地處龍山南麓,海拔670米。房主系龍山銻金礦創始人陳氏家族。臺基平面為不規則長方形,坐北朝南,由中間正房和左右樓房三個四合院組成一個院落群,總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現有住房近100間。始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至光緒年間(1857—1908年)多次擴建。布局緊湊,結構嚴謹,工藝簡潔大方。窗欞、門楣等木結構件鏤雕花鳥人物,技藝清湛。研究清代晚期居民建筑與湖南銻金礦開采歷史珍貴的實物史料。……[詳細] |
![]() | 洪橋作為寶慶東大門,歷史悠久,建制逾千年。洪橋有著豐富的文物、旅游資源。洪橋橋長56米,寬7米,高8米,6拱,橋上建有風雨長亭,亭中有七圣殿;大東路上的洪橋鋪仍保留眾多舊時遺跡,古色古香,韻味悠長;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故居距洪橋約1.5公里,原紅二十九軍軍長謝嵩將軍的故居距洪橋不足2.5公里,此外,洪橋周邊數公里的邵水流域內,還出過江南提督楊金龍、教育家李寶圭等不少歷史名人,人文資源十分豐富。……[詳細] |
![]() | 2009年2月寨市古鎮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11年1月寨市古建筑群成功申報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8月寨市古鎮被批準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鎮,湖南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寨市古鎮恢復建設花繁果碩,旅游逐漸升溫。自2009年以來,寨市古鎮接待了中央、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參觀考察,接待了成批的中外游客和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寨市已成為紅色游、民俗游、古鎮游的熱土。……[詳細] |
![]() | 石江武安宮,位于洞口縣石江鎮城區中心,處平溪江南岸。武安宮又名忠烈祠,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三十四年、光緒十六年兩次復修。1935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長征經過石江時,曾借宿武安宮,開展抗日反蔣、打惡濟貧等革命活動。2000年到2004年,石江鎮各界人士自發籌資近60萬元,對武安宮的關圣殿、南岳殿進行了搶修,并原址重修了牌門、戲樓和左右廂房。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胡曾為唐朝詩人、愛國文臣,系長陽鋪鎮秋田村人,著有《詠史詩》150余首,為史上“以詩詠史”第一人。胡曾以關心民生疾苦,針砭-權臣而著稱。其詩通俗明快,褒貶明確,晚唐、五代時流傳盛廣。胡曾的《答南詔牒》一紙退兵,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現胡曾墓位于長陽鋪鎮秋田村秋田小學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前“草檄平南萬古功勛詔日月,吟詩詠史千秋翰墨壯山河”為其一生的最好評價。……[詳細] |
![]() | 雪峰山會戰舊址——梅口阻擊戰舊址位于綏寧縣關峽苗族鄉梅口村峽口兩側山坡,總長一公里左右,由關峽戰壕遺址、學堂背山戰壕遺址、大山坳戰壕遺址組成,戰壕呈環形,始建于1945年。2019年1月,綏寧縣人民政府公布了雪峰山會戰遺址——梅口阻擊戰遺址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19年,雪峰山會戰舊址--梅口阻擊戰舊址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袁也烈故居位于黃橋鎮大鋪村袁家垅巖塘院子,是袁也烈將軍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住所。系袁也烈之父、晚清秀才袁崇璞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修建的江南農家小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平面沿中軸線依次為槽門、內坪、正屋,兩側分別為廂房、廚房、雜屋、豬舍等建筑。槽門、正屋為純木結構,其余為土坯磚木結構。總占地面積545平方米,建筑面積242平方米。故居槽門上端懸掛著一塊橫式木質牌匾,匾上楷書陰刻袁崇璞親筆手書“退步小舍”四個剛勁有力的金字。緣因袁家住房原在大鋪大院子,系祖上遺產,兄弟分家時發生口角。他父親為了家庭團……[詳細] |
![]() | 李氏宗祠位于清江橋鄉水口村,始建于清宣統元年(1909年),竣工于民國二年(1913年)。該宗祠對研究江西李氏族人西遷湖南的路線和“江西填湖南”的人類遷徙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宗祠結構簡樸,創意靈活,對研究湘贛地區宗祠建筑風格的融合和演變史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2019年,水口李氏宗祠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