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君宇故居AAA ![]() ![]() ![]() 高君宇故居時代:清末高君宇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6名黨員之一。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京漢鐵路工人大-,發起成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山西共產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驅。生于1896年農歷九月十六日,卒于1925年農歷三月五日。他用29個春秋,譜寫了一曲燦爛的人生篇章,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婁煩縣峰嶺底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窯為主,皆為青磚灰瓦,清末同治年間開始修建,被當地人稱為“高家大院”。整個大院分為東上院、東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園共6座院落,占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紀念館主……[詳細] |
![]() | 趙樹理舊居(含沁水趙樹理故居)趙樹理舊居(含沁水趙樹理故居)(第四批省保)時代:民國地址:太原市杏花嶺區南華門15號趙樹理舊居位于杏花嶺區南華門15號,建筑占地面積315.45平方米。故居系一面圍墻的三合院結構,青堂瓦舍,磚木建筑,是一處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民居。門口石碑上鐫刻著薄一波題寫的“趙樹理故居”5個大字。1965年初,趙樹理一家老小住進此院,在這里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后幾年的時光,直至1970年在西廂房臥室里去世。西房、東房分別是他和兒女們的住所及他寫作的書房,南房則是廚房與客房。1996年,薄一波為趙樹理故居題詞,1998年山西省文物局批準在作家故居建立文物點,2006年趙樹理誕辰100……[詳細] |
![]() | 田家英舊居位于婁煩縣馬家莊鄉張家莊村南頭溝,占地面積112平方米。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強調要發動群眾,實行“耕者有其田”。1947年2月至5月,中央派康生、陳伯達到晉西北考察并幫助土地改革,陳伯達率田家英、浦安修等土改工作團成員到潘家莊(含大圣堂、張家莊、潘家莊村)進行試點。田家英住在張家莊村開展工作。在土改工作中,田家英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為照顧他的身體,房東大娘總要炒些豆子放在他的枕頭邊。后來他染上傷寒,房東一家輪流守候在炕前細心照料,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小米熬成米湯喂田家英。在房東一家的照料下,田家英恢復了健康。為此,田家英認房東李小臉為干……[詳細] |
![]() | 張政將軍故居位于陽曲縣泥屯鎮赤泥社村,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張政(1915-2005),曾用名張公漢、章震。山西陽曲人。1936年參加犧盟會。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第1縱隊政治組織部股長,山東縱隊政治組織科副科長,新四軍第3師第9旅第26團政治處主任、機關組織科科長、第25團政治委員等。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6師第17團政治委員,第3野戰軍7兵團直屬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界河、陶莊、蘇北、臨朐等戰斗、戰役及鹽南戰役、淮海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任浙江省金華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第21軍第63師政治委員,解放軍政治學院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二大隊大隊長,福州軍區后勤部副政……[詳細] |
![]() | 崔一生舊居位于婁煩縣廟灣鄉水峪村溝子趙秉志院內,建筑面積252平方米。1942年春節前,晉西北三地委、三專署在水峪村召開縣區干部會議。三地委組織部長崔一生來到水峪村參加會議,住在第二孔東窯洞里。2月15日(正月初一),黨政干部與群眾聯歡。16日,駐古交日軍偷襲水峪村。被日軍包圍在趙家院內的崔一生,躲在門洞北側的房子里(羊圈),后來為救護警衛員,只身與日軍搏斗,身中十余刀,在大門前的榆樹旁就義。水峪事件發生后,村民將崔一生等革命烈士的尸體掩埋到村東南面的寺塔上。舊居由4孔土質東窯洞、2孔枕頭窯(已倒塌)、4間雙脊嶺土木結構的西房和門洞組成,其中門洞和2間西房倒塌。崔一生(1912-1942),曾……[詳細] |
![]() | 齊世銘故居位于杏花嶺區小返鄉窯頭村。齊世銘(1894-1953),山西太原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因介紹人離開太原與黨組織失去聯系。1938年經120師黨委批準重新入黨。1937年組織當地礦工和農民成立東山抗日游擊隊,威震東山,人稱“齊二老虎”。1938年抗日游擊隊改編為八路軍714團東山抗日獨立營,齊世銘任營長。同年,齊世銘發動聞名太原城的詐降事件,一舉殲滅日偽軍20多人,并擊斃日軍山西省特務部長野吉和偽警察局局長吳小能。齊世銘故居是一個典型的鄉村家族聚居院落,共有3個院落,但因年久失修,如今只有一個院子相對保存完好,另外兩個院子的窯洞破損嚴重。為紀念這位抗日英雄,當地政府已準備修復……[詳細] |
![]() | 紅色革命遺址白銀翠故居:白銀翠故居位于陽曲縣泥屯鎮思西村。這里山高樹茂,水源豐富,牧坡廣闊,空氣清新,特產“白馬掌小米”色澤金黃,營養豐富,遠近馳名;“國光”蘋果為部優產品;中兵酥梨、歸朝紅富士品味俱佳;泥屯小核桃肉質鮮美,是堅果中的精品。聞名遐邇的牙牙山、黑龍洞等旅游景點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近年來,泥屯鎮以“三藏寺”、“西門莊園”、“西溝果嶺”為龍頭,傾力打造“文物自然風情游”、“休閑度假游”、“農業觀光采摘游”三大旅游品牌,成為了陽曲特色旅游的一顆璀璨明珠。1939年7月,洪學智與張文夫婦的女兒洪醒華出生。不久洪學智率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學員隨抗大總校開赴太行山抗日前線。部隊轉移到陽曲境內……[詳細] |
![]() | 李祥瑞故居位于婁煩縣婁煩鎮婁家莊村李茂村院,建筑面積75平方米。李祥瑞(1915-1949),字致和,又名善清,別名更生。山西婁煩人。1936年參加犧盟會。1939年任石樓縣犧盟會特派員和縣 “精建會”主任。1946年任國民師范學校“同志會校分會”主任特派員,后任政訓室主任。1948年8月后參加趙宗復領導的搜集閻軍軍事情報活動。1949年2月被閻軍逮捕,3月10日壯烈犧牲。故居是李祥瑞到太原上學前生活成長的地方。年久失修,部分屋頂已坍塌。……[詳細] |
![]() | 李毓錦故居位于婁煩縣婁煩鎮婁家莊李文林院內,建筑面積81平方米。李毓錦,婁家莊人。1936年參加犧盟會。1937年參加游擊隊,后編入120師358旅。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航天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等職。故居為李毓錦出生、生活成長的地方。原有3孔窯洞,李毓錦出生在第一孔窯洞里,第2孔窯洞為他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保存完好。……[詳細] |
![]() | 浦安修舊居位于婁煩縣馬家莊鄉潘家莊村。1947年2月至5月,中央派康生、陳伯達到晉西北考察并幫助土地改革,陳伯達率田家英、浦安修等土改工作團成員到潘家莊(含大圣堂、張家莊、潘家莊村)進行試點。浦安修住在潘家莊開展工作。舊居有4孔窯洞,其中2孔保存較好。……[詳細] |
![]() | 楊秀山舊居位于婁煩縣天池店鄉上冶南村村民劉海青院內,建筑面積77平方米。抗戰時期,楊秀山將軍戰斗在婁煩。1995年7月,楊秀山將軍夫婦回婁煩時,在上冶南村找到了當年成親的洞房,在曹家掌村找到了當年住過的窯洞。舊居原為3孔磚接口土窯洞,現2孔已坍塌。……[詳細] |
![]() | 張宗遜舊居位于婁煩縣婁煩鎮三元村,占地面積為416平方米。該宅為清代建筑,原為原靜樂縣文教局長的住所。1941年八路軍120師358旅在婁煩縣建立抗日根據地時,張宗遜旅長曾在此宅院的門樓上居住1個多月。……[詳細] |
![]() | 林海清舊居位于婁煩縣靜游鎮峰嶺底村段振崗院,建筑面積128平方米。1943年,冀中警備旅第2團轉戰晉西北,改編為晉綏軍區第8軍分區第2支隊,接替第358旅第7團駐防婁煩地區,警備旅第2團團長林海清改任支隊長。1944年8月開始,在林海清的指揮下,第2支隊和婁煩民兵對盤踞在婁煩鎮的日偽軍進行了長達8個月的-圍困,解放了婁煩鎮。1945年8月,林海清率第2支隊開赴陽曲。林海清在婁煩期間,與峰嶺底村姑娘段曉蘭結為夫妻,曾居住于此。舊居由3孔磚泥坯窯洞和1孔石頭砌口的土窯洞組成。新中國成立后,舊居曾經翻修過,保存完好。林海清(1913-1993),湖南平江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詳細] |
![]() | 徐永昌舊居位于杏花嶺區杏花嶺街道辦事處精營東邊街社區精營東邊街32號,年代為民國。徐永昌舊居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顏金生舊居位于婁煩縣婁煩鎮婁家莊李付存院內,建筑面積230平方米。1941年2月,根據晉西北軍區的指示,第3軍分區在戰備狀態下進行訓練。分區機關和第358旅第716團、第8團集結在婁家莊、大夫莊一帶。時任第716團副政治委員的顏金生住在婁家莊村。舊居原由3孔石窯和3間東房組成,窯洞保存完好,房子被日軍燒毀。……[詳細] |
![]() | 楊愛源舊居位于杏花嶺區杏花嶺街道辦事處杏花嶺社區南華門13號,年代為民國。楊愛源舊居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張雪軒舊居位于婁煩縣廟灣鄉水峪村溝子趙學臉院內,建筑面積36平方米。1942年春節前,晉西北三地委、三專署在水峪村召開縣區干部會議。地委書記張雪軒率三地委住前溝。2月16日,駐古交日軍在原山隊長的率領下偷襲水峪村。因未能突圍,張雪軒等30多人被俘。在押往古交途中,在同志們的掩護下張雪軒成功脫險。舊居現存大門、正窯(內塌一部分)和房子地基,窯洞基本保存完好。張雪軒(1907-1963),原名張雪年,字瑞齡。遼寧寬甸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后,隨北方局到太原市犧盟會鐵路工人委員會工作。1939年任靜樂地委組織部長,1940年任晉西北三地委書記,1943年任晉綏三地委副書記兼靜樂中……[詳細] |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