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交紅豆山莊AAA 古交市龍城向新生態恢復示范園(紅豆山莊),位于山西省古交市河口鎮火山村,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個由煤炭企業轉型到第三產業的新型企業,是集餐飲、娛樂、住宿、商務活動、滑雪、高爾夫培訓、觀賞、采摘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型高端生態恢復示范園。 景區果品采摘區占地約72畝。有28座種植大棚,其中以種植葡萄、無花果、草莓、甜瓜本地適栽品種為主,由南向北依次為山桃、杏樹、核桃、棗樹、櫻桃、梨樹,東側設置300米葡萄長廊,大棚美國原植物紅豆杉10萬株,游步于果林間,體味田園氣息、林中樂趣。山莊擁有11座四合院,每院獨立布局,各有特色,每院可容納8-10人,園內湖水點綴,草林蔥綠。四合院內設正房,正房內設兩……[詳細] |
![]() | 中國山西省西部山脈。北北東走向,南北延長約400公里。呂梁山中段稱關帝山,為一拱形隆起,山體寬大。受放射狀水系分割,相對高度超過1,000公尺,主峰海拔2,831公尺(9,288呎)。呂梁山北段分為東西平行的兩列,東為云中山,西為蘆芽山與管涔山,中夾靜樂盆地。不少山峰超過2,700公尺,為桑乾河與汾河水系的分水嶺。呂梁山南段降低到1,000—1,500公尺。西南端轉為東北東向,稱龍門山。黃河切穿龍門山形成峽谷和著名的壺口瀑布。呂梁山為一自然地理分界。呂梁山以西為黃土連續分布的典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山地以東黃土斷續分布。關帝山、蘆芽山保存較多森林,海拔1,700—2,500公尺處有華北落葉……[詳細] |
![]() | 千佛寺是古交市有名的古剎。它座落于古交市區南端,兩川相夾,背山臨水,左有鐘樓壯其威,右有井泉毓其利,面對寨亭,廟貌莊嚴古樸,距今約有千年歷史。因共有石雕像千余尊,故名千佛寺。據寺中遺留石雕小佛和歷代續修碑記推測該寺創自唐代,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曾多次增補修繕。當時有大雄寶殿三楹;羅漢殿于左,十五殿于右,天王殿山門于前,各三楹,中設佛事飾以金碧旁修鐘鼓二樓及樂臺。擴建關帝、伽藍、龍王、馬王殿和禪房院內之講堂、禪室、齋廳、廚傳次第畢具。焚修有所,-有堂,朝鐘暮鼓,聲應巖谷,巋然一大招提也。千佛寺除腹地寺院外,據說西靠土山,上有七級浮屠,谷名寺塔梁,東臨大川河,面對水泉寨玉皇廟,北有木結構寺樓一座,上有……[詳細] |
![]() | 草莊頭戰斗遺址位于古交市邢家社鄉草莊頭村西300米的山梁上。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在此構筑鋼筋磚石據點,中有主碉,西有巷道并有住宅十余間,四周有若干小碉堡,面積約三千平方米。曾住日軍一個小分隊,偽軍六十余人。憑借地勢險要和筑起的碉堡,日軍控制著草莊頭一帶和玉道川的大片地區,經常四處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草莊頭一帶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偽軍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決定拔除這個釘子。1943年3月起,清太徐游擊四大隊和周圍民兵圍困據點達6個月。9月18日,晉綏八分區副參謀長呂懷忠率領分區6團6連和清太徐游擊大隊以及周圍各村民兵,由山后小路登上山岡,在內線偽軍協助下,一槍未發就俘虜了草莊頭據點內的……[詳細] |
![]() | 彭德懷路居地位于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1943年9月10日,彭德懷應中央之召從麻田動身赴延安,準備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7日,彭德懷在同蒲路東與劉伯承等會合。由太行二分區交通隊護送穿越同蒲鐵路和太汾公路兩道-線。按照交通隊的要求,彭德懷、劉伯承一行20人換了裝。彭德懷白布包頭,身著灰色對襟布褂、青布褲,他的妻子浦安修頭裹白毛巾,身穿黑色大襟短衫,一對農民夫婦的模樣。劉伯承和他的妻子汪榮華,也是一副農民打扮。19日黎明,彭德懷、劉伯承一行進入清源縣,而后由晉綏八分區專員康世恩和地委副書記張永清率一個排負責接應護送。來到晉綏八分區根據地后,康世恩與張永清商量,殺了一口豬,弄了點大米、白面,招……[詳細] |
![]() | 紅軍東征路居地位于古交市岔口鄉周山莊村。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長征抵達陜北的紅軍組成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搶渡黃河,東征山西。3月下旬,東征紅軍兵分三路。徐海東、程子華、周士第率領的紅15軍團為左路軍。3月21日,左路紅軍一路從交城進入古交東塔村,沿原平川的小婁峰、睦聯坡、曲坪、常安、辛莊、梁莊進入古交鎮。一路由交城進入屯蘭川的新房、岔口、麻會、周山莊、康莊、營立等村。還有一路由米峪鎮經白條嶺山進入屯蘭川的陽灣、提子頭、神堂坪、關頭等村。紅15軍團進入古交鎮后,貼廣告、發傳單,在區公所院內開大會,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剿共的真面目。東塔、常安、武家莊等村的青壯年紛……[詳細] |
![]() | 晉綏八分區舊址位于古交岔口鄉關頭村西,原為明嘉靖年間村廟,存有正殿、配殿15間,占地600平方米。八分區是晉綏根據地的南大門,是陜甘寧邊區通往各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年11月,羅貴波調任晉綏八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第八地委書記,第八分區地委、專署、分區機關隨后移駐關頭村。1943年冬和1944年2月,彭德懷、劉伯承、陳毅等路經關頭村小住。1944年9月間,盟邦記者團前去參觀,在關頭逗留數日。同時,黃河日報社、印刷廠、分區電臺曾移駐關頭村。作為交通要道,八分區在抗日戰爭時期完成了運送傷員、糧食、彈藥、文件等艱巨任務,安全護送了劉少奇、彭德懷、陳毅、劉伯承、鄧小平、楊尚昆、陸……[詳細] |
![]() | 周洪濤犧牲紀念地位于古交市原相鄉上石沙村東北梁上的青松嶺。1940年6月8日,太原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周洪濤和董一飛一行6人從平川前往八分區向領導匯報工作。他們抬著一架油印機以及文件、白洋布、毛巾、紙張、鉛筆等物品。行至河口時被日偽軍盯上,一直尾追。行至上石沙村附近一條溝時,周洪濤和董一飛阻擊日偽軍,掩護其他同志轉移。在與敵人的搏斗中兩人壯烈犧牲。時任上白泉行政村村長張萬吉等人聽到噩耗后,將兩位烈士安葬于上石沙村東北梁上之山峁。1987年春,周洪濤的兒女尋訪到烈士安葬地后,將烈士的遺骨運回原籍安葬,部分骨灰安放到太原雙塔烈士陵園。為了永遠銘記烈士英名、緬懷烈士的崇高品德,村民現場共議,把埋葬烈士……[詳細] |
![]() | 梅洞溝烈士陵園位于古交市邢家社鄉新華村梅洞溝自然村北300米處。1948年11月16日,中央軍委向太原前線發出“將外圍據點再攻占若干,并確實控制機場,即停止攻擊,進行政治攻勢”的指示,太原戰役前委命令晉中軍區3個獨立旅投入西山作戰。在西山作戰中,晉中軍區部隊付出了較大的傷亡代價,獨三旅第42團兩個主力營傷亡過半,第43團1營傷亡七十余人。1949年1月19日,閻軍對晉中部隊西山一線陣地進行反撲,守衛位于古交、太原交界處的狼坡山的晉中軍區 “秦河部”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連續擊退閻軍的反撲,保障了兵團炮兵陣地的安全。戰斗結束后,晉中軍區部隊將西山作戰時犧牲在梅洞溝附近的烈士就近存棺后暫厝于古窯洞內……[詳細] |
![]() | 陳毅路居地(兆峰兵站)位于古交市原相鄉兆峰村。抗日戰爭時期,晉綏八分區負責保障延安和各根據地之間的交通安全,擔當著接送過往干部、文件、物資等任務。這條交通線在八分區境內不僅要經過汾河、同蒲鐵路、太汾公路等日軍的-線,還要通過近百里行程的平川敵占區。為了完成繁重的護送任務,八分區在兆峰等地設立兵站,由武裝部隊組成的交通隊接待、轉送過往干部和物資。1943年11月8日,毛澤東電請新四軍代理軍長陳毅到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4年2月11日,陳毅一行由太行二分區同蒲支隊護送過汾河進入晉綏八分區,因氣候寒冷,有人凍壞了腳,陳毅一行只得以牛車代步。在八分區交通隊的接應下來到古交兆峰兵站。在兵……[詳細] |
![]() | 睦聯坡烈士陵園 (古交革命斗爭紀念館)位于古交市常安鄉睦聯坡村東山上。陵園布局呈階梯分布,分三大區域,依次為紀念碑、紀念館、墓區。1944年7月,為紀念晉綏八分區英勇獻身的烈士,晉綏八分區黨政領導決定在紀念抗戰爆發7周年之時修建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殉國烈士紀念碑下部正面為 “晉綏邊區第八分區黨政軍民殉國烈士紀念碑”19個宋體字,碑頂屹立著為抗日而獻身的人民戰士的英姿石雕像,碑陰為李惲和慕湘撰寫的碑文,兩側鏤刻著1209名殉國烈士的英名,上部鐫刻著賀龍、關向應、周士第、續范亭、林楓、呂正操等邊區領導和羅貴波、康世恩等分區領導人的題詞。2000年,睦聯坡烈士陵園被太原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小婁峰事件遺址位于古交市常安鄉小婁峰村。1942年1月1日,中共清太徐、榆太祁縣委和縣政府、七專署機關及清太徐游擊四大隊、120師手槍隊全體指戰員進駐小婁峰村,準備召開七專區黨政干部擴大會議,整編部隊,總結工作,部署對敵斗爭。由于領導輕敵麻痹,3日拂曉,遭到太原、古交日偽軍三百余人輕裝突襲時,四大隊等猝不及防,倉促應戰。激戰中,張振福等32名干部、戰士英勇犧牲,清太徐縣委書記肖靖、七專署專員李曉等六十多人負傷,四大隊一連連長孫法等30人被俘,清太徐、榆太祁黨政干部和部隊遭受嚴重損失。小婁峰村也蒙受較大損失,25頭牛、11頭驢、騾全部被日軍搶走。……[詳細] |
![]() | 水泉寨公園免費開放前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正式向游人免費開放。公園方面在前期準備中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安裝路燈26盞,鋪設地磚2600平方米,種植綠籬1300株,粉刷墻壁3600平方米,共計投資14萬元。另外還安排了專人負責游人安全。公園開放后,將堅持“經營城市”理念,改革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管理水平,使其成為古交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金牛大街52號……[詳細] |
![]() | 真能和尚靈塔,古交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古交市邢家社鄉劉莊村東1公里。六角單層幢式石塔,通高3.2米。據塔碣記載,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塔基平面六邊形,為束腰仰覆蓮座,高0.6米,徑1.2米。塔身單層,六邊形,上刻造塔題記。塔檐下設仿木構椽飛、平板枋、額枋,六角攢尖頂,上承三層圓形仰蓮塔剎。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邢家社鄉劉莊村東1公里……[詳細] |
![]() | 古交遺址古交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舊石器時代地址: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鎮后梁村古交遺址分為王家溝和后梁兩個遺址點,為汾河流經區域,在其河流堆積的階地上,目前已發現有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期文化遺存多處。早期遺存2處,是太原地區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存。一處在王家溝,1990年3月發現石制品18件,均以角巖礫石作原料,器形甚大,有石核、砍砸器等。石核多數為單臺面,砍砸器多由扁平礫石制作,刃緣最長者有80毫米。另一處是后梁,1983年7月發現石制品459件,有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其中砍砸器、刮削器最多。砍砸器器型頗具地方特色。中期遺存2處,一處在古交鎮以東的長峪溝,1983年發現石制品8件;一……[詳細] |
![]() | 晉綏邊區八專署舊址位于太原市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年代為1943-1945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晉綏邊區八專署舊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八分區殉國烈士紀念碑位于古交市常安鄉睦聯坡村,年代為1944年。八分區殉國烈士紀念碑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