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邳州八義集曹氏牌坊在老街北門,為紀念曹辰之妻張氏所立。曹辰是乾隆武舉人曹殿楹之孫,清咸豐初年(1851年)閏八月,黃、淮河大水,咸豐皇帝欽命大運河漕運吳棠,組織徐州各縣民工豐北堵口。曹辰受命負責柴糧后勤供應,盡心竭力,因疾而卒。曹張氏服毒殉情,與夫君曹辰黃泉相伴。邳州知州吳棠親寫奏章,光緒皇上御批建立牌坊,旌表曹辰之妻張氏。牌坊為四柱三間三樓,以花崗石雕琢構成。整座牌坊東西長約6米,基座寬約1米,高約7米。重要部位由鐵梁串聯。牌坊正中門前后有雌雄石獅兩對,主要立柱橫梁由整塊條形大理石扣成,上面雕飾以人物花卉、珍禽異獸,肅穆而端莊。牌坊正面定枋浮雕花卉,上承六朵仿木斗栱單出四跳,正中額楷書“圣旨…… [詳細] |
 | 郭子化(1896-1975),名幫清,字子化,曾化名葛潔如、李念三、葛幼如、龐沛霖、周尚德等。1896年出生在江蘇邳縣土山區郭宋莊(今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鎮南部)。1915年,郭子化在叔伯兩家的資助下,到古邳鎮嶧山高小讀書。1918年,郭子化考入徐州江蘇省立第七師范學校(后并入徐州市第一中學)。1924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邳縣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1928年3月,建立泗縣特支,郭子化同志任組織委員。1932年化名龐沛霖到棗莊礦區,開設“同春堂藥店”,以以行醫為掩護發展棗莊黨的組織和開展工人運動。1933年春天,成立了棗莊礦區工委,郭子化任書記。1935年,成立中共蘇魯邊區臨時特委,郭子化任特委書…… [詳細] |
 | 青龍山墓群為東漢繆氏家族的墓地。該位于燕子埠鎮的西南部,山南為尤村。在青龍山的頂部及東部山坡地帶發現多座西漢時期的土坑豎穴墓及東漢時期的漢畫像石墓。1982 年調查發現了東漢彭城相繆宇墓。繆宇墓的周圍發現有墓垣、石祭案等。繆宇墓東南約120米處,為徐州從事武原長繆紆墓,推測墓葬規模與彭城相繆宇墓接近,墓葬早年被毀,僅存墓志銘。該銘文刻在墓室門楣,共應有256字,記載了徐州從事繆紆的事跡:“繆君者諱紆字季高。幼聲州署郡仕,周竟徐州從事〔武〕原長行事,民四徦望。歿年七十一,永壽元年太□在乙未、十二月丙寅遭疾終卒,至丙申十月□□成葬。夫周迄于乙巳,夫人亦七十一,七有〔閏〕□丁巳,不起徦疾,其十一月葬…… [詳細] |
 | 魏云嶺(1909-1934),字超凡,邳縣陸井鄉甘山村溝南人。魏云嶺在邳縣占城小學讀書時,與進步同學組織赤潮社宣傳隊,到周圍村莊宣傳革命,配合當地農民組織紅槍黨、紅槍會,搗毀惡霸李占魁的糧行、牛行。1926年夏,考入睢寧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書記。1929年任中共徐海蚌特委巡視員,曾參加劉少奇主持召開的泗、靈、宿等縣特委緊急會議。1930年任紅軍十六師政委,參加中共泗縣行動委員會領導的石梁河暴-動-。1931年任長淮特委軍事委員,在邳縣占城、石匣一帶秘密組織部隊。1933年奉黨中央指示率部南下,轉戰浙江、閩北,到達贛東北地區與方志敏會師。不久,與地方赤色警衛師獨立團合并組建新七軍團,…… [詳細] |
 | 邳州市占城石屋寺始建于北魏,位于石屋山東麓,因寺后有石屋而得名。有關石屋寺的記載并不清楚,相傳,北魏神龜三年(公元520年),有僧人云游觀此山有“蛇道虎跡,鶴止泉涌”之勝,且有天然之石室兩間,方圓丈許。其室內有巨石伸出,狀似龍舌,鬼斧神工,遂依山建寺。明清兩代,石屋寺不斷重修。明朝末年,石屋寺有住持僧為人豪爽,富有正義感,因行動時好手執麻鞭,故稱麻鞭僧。明亡后,麻鞭僧自縊于寺中,時人嘉其忠義,以禮葬于寺側。石屋寺北山坡上有麻鞭僧墓。1941年至1945年邳睢銅陵地委在此辦公指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達四年之久。石屋寺初建時為茅屋,明代改為瓦房,寺門東向,寺后有石屋,內有洞,向西延伸。全寺分南北兩院…… [詳細] |
 | 土山老街原有兩道街。一道是關帝廟前的東西大街,街寬7米左右,長約400米;一道是南北小街,街寬6米左右,長約200米。 兩街總長600 多米,面積約為3600 平方米,路面全為青石板鋪成。大街的東端與小街的南端相交成直角。在相交處原建一座門樓,稱過街樓,街兩側全是磚木結構的古建筑,古風古貌,十分壯觀。 土山兩街商店林立,尤自清初以后,外地大商家紛紛來土山開店設坊,有河南人開的“隆興”茶食店,有江西人經營的中藥店“姚萬和”,有山西有經營的“寶泉涌”,有南京人經營的 “東西五柳”中藥店,土山人經營的大商行“鹽行”、“布行”等。此外,小街的“萬香村”布莊、沈家的“澡堂”等一直經營到20世紀60年代。…… [詳細] |
 | 土山魏家大院又名魏家布莊,位于土山鎮小街南端西側,原名為“萬香村茶食店”,為張姓人家經營,1947年,張家經營的店鋪難以維持,整個院落店鋪轉手賣給魏家,店名另取為魏家布莊。該建筑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店面裝飾講究,上下門窗皆雕刻有各式花紋圖案,邊沿周圍均為花磚鑲嵌,店門上方留有當時書法名流題書“萬香村茶食店”斗大金字牌。店鋪內院有古式兩層南樓三間和西樓三間,兩棟樓的二樓前門面與臨街的茶食店二樓的內側皆為朝外伸出一米來寬的木雕廊檐,且三棟樓的廊檐相通,廊檐造型別致,上面雕龍畫鳳及各種花鳥蟲魚;房頂為青色小瓦復蓋。由于店鋪門面裝飾精致,院落建筑風格古雅獨特,加上店主經營有方,魏家布莊乃是土山當時最大…… [詳細] |
 | 土山王氏宅位于邳州市土山鎮土山小街(南北老街)中段街東側,當地習慣稱為王家大樓。王氏宅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為臨街建前后兩進四合大院。兩院南北各有三間古式廂房,后面及中間各五間造型別致的走道,最后排是五開間上下兩層的閣樓。主樓建筑宏偉別致,古色古香,屋檐飛翹;門窗設計非常講究造型式樣,雕塑著各種花卉龍鳳,周邊均用花磚裝飾,整體建筑雕梁畫柱、宏偉別致、巧奪天工,門窗雕刻各種龍鳳圖案。二層樓有朝外伸出的木雕走廊,欄桿、立柱上精刻細雕花紋圖案,房頂為蝴蝶瓦覆蓋。新中國成立后,縣政府設在大街西頭的陳宅院內,縣委設在王家大院內,邳睢縣委便設在王家樓院內,縣委的領導便在院內辦公,開會和領導全縣人民開展土改、…… [詳細] |
 | 燕子埠鎮位于蘇魯兩省交界處,310國道橫穿東西,京杭大運河、中運河鑲嵌南北。面積77.2平方公里,人口3.1萬。1953年為十六區,1957年建燕子埠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轄燕子埠、韓寺、徐洼、東佛頭、西佛頭、東棠棣埠、西棠棣埠、茅寺、扒山、徐莊、尤村、大吳、小吳、黑山、劉官莊、石韓、陳黃樓、范莊、花山、郭莊、崗子21個行政村。燕子埠為江蘇省糧食生產基地,1960 年建立了糧倉,用以儲備燕子埠及其周邊鄉鎮的公糧。糧倉位于燕子埠鎮南2 公里,西佛頭村中部。占地面積約4000 平方米。現存兩排十余間糧倉,在北側有兩排八座圓形糧倉,為青石墻灰瓦頂,頂部為六棱形,房檐為木質,涂有紅漆,圓…… [詳細] |
 | 農業學大寨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的一場運動,依據的是毛澤東于1963年發布的一項指示“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自此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各地農村開始了興修水利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1971 年,邳州八義集修建的為七孔閘,閘門上刻有“毛主席萬歲”五個高約1 米,寬約50 厘米的大字。在閘的南側有七孔石橋,橋孔的上方橋身上刻有“八義集公社大寨閘”,橋長約50 米,寬約5 米。在橋的兩端各立兩塊石碑,石碑頂端豎有石質的三面紅旗,在橋東端南側的石碑上正面刻有“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北側石碑上刻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側面刻有“備戰備荒為人民”,…… [詳細] |
 | -醬菜園是一處前為臨街商鋪后為腌制作坊的醬菜園,該醬園位于土山鎮關帝廟門西50 米,老街的南側。原-醬菜園規模較大,現存門面房五間,院內西側樓房兩層,每層三間,南面有二道院,西側房屋三間。-醬菜園為清朝初年來自山西的莊姓客商在土山鎮經營醬菜園所建。醬菜是生活必用品,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了醬坊、粉坊、油坊等,隨著醬坊的出現,各種醬菜的腌制也逐漸應運而生。山西醬菜制作工藝獨特,如著名的六必居醬菜就是山西臨汾人趙氏三兄弟創辦的。清朝初年,山西人將醬菜園開設到全國各地,-醬菜園釀造工藝獨特,用料考究,作工精細,醬香濃郁,酥脆香甜,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醬菜園一直經營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公私合營前,是一處歷…… [詳細] |
 | 土山古鎮位于邳州南部,古鎮因山得名,故名土山鎮。土山鎮歷史悠久,因《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而馳名中外。歷來人文薈萃,商賈云集,經濟發達。自關公屯土山約三事,這里成為忠信義勇的神往之地,明代以后,隨著運河漕運和鹽運的發展,人們擴河建鎮,規模漸大。姚氏宅位于土山鎮關公路,該建筑為清式民宅,為上下兩層,二樓有木結構陽臺,木質護欄,屋頂為清代小瓦,青磚墻體,陽臺的4 根抱柱上涂有紅漆,但有部分脫落。另有西廂房二間,硬山式屋頂,蝴蝶瓦屋面。房主是清末富戶姚公博從山西人經營的“寶泉涌”商號手中買來。…… [詳細] |
 | 陳氏宅位于土山鎮關公西路。該宅為北方民居樣式,主體房屋朝向南,分上下兩層,有西廂房二間。一樓房檐為木質,上雕刻有花鳥,二樓為木質地板,抬梁屋架,底梁為木結構,刻有花紋。灰磚墻,硬山式屋頂,蝴蝶瓦屋面,一層有挑檐枋,檐廊進深約1米。該建筑保存較好,現為張姓人家居住,經常維護。…… [詳細] |
 | 姚萬和藥店位于土山關帝廟路南斜對面。古建筑門面房三間,青磚灰瓦,蘇北民房風格。為江西客商于清初來土山街經營中藥所建。姚萬和藥店在邳州土山有200多年的經營歷史,有坐堂醫生看病,所售中藥為江西山區的純種藥材。它售藥行醫,極講信譽,為馳名邳南一帶的老藥店。…… [詳細] |
 | 邳城鎮位于邳州市東北20公里。這里曾是古代邳國的治所,《左傳?定公元年》載:“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楊伯峻先生注:“邳,今江蘇邳縣東北邳城鎮,即邳縣舊治。”邳國后遷到今睢寧縣古邳鎮,為下邳國。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戌時,發生郯城大地震,震級8.5級,震中烈度12度,引起黃河決口,邳州城陷塌并淪為澤國。康熙二十八年,邳州治所移到邳城鎮重建。新建的邳州城在武河之濱,艾山之南。因武水傍城而流,故武水下游段稱城河。1912年廢州為縣,邳城鎮即由州治變為縣治之所。1954年,縣政府考慮所在地河運不便,由邳城鎮遷至運河鎮。現保存的邳城老城墻,位于邳城鎮街中心路南,邳城中學…… [詳細] |
 | 車夫山埠上墓群位于車夫山鎮東北部的埠上村、埠上山周圍及村東,山上栽植松樹林約1000 平方米,墓葬群分布以松樹林為中心,南北長約1000 米,東西長約1500米。漢墓群以西漢土坑豎穴墓為主。村東多為東漢時期漢畫像石墓,出土有陶器、銅器、玉器,其中玉器較為精美。1996年,徐州漢畫像石館在埠上村發現兩對(4塊)畫像石墓中的墓窗和方形石柱,墓窗的正面刻有透雕的窗欞,側面刻有高浮雕的胡人形象,胡人頭部帶著尖頂帽、臉龐瘦削,高鼻深目,或為胡人伎樂;或為相互托舉,或蹲踞吹簫,最上面是胡人肩部托舉櫨斗,最下面的胡人站立在獅子或麒麟身上。徐州漢畫像石館在該處征集的方形石柱,柱高110、寬50、厚47厘米,上…… [詳細] |
 | 竹園遺址位于四戶鎮北4 公里,竹園村北50 米,大墩子遺址西400 米。1961年文物普查中發現。為臺形遺址,呈南北長條形,面積約5 萬平方米。東西長700 米,南北寬300 米,文化層厚約3 米。可分為三層,上層為漢,中層為商代,下層為大汶口文化遺存。地表遺物有新石器時期的穿孔石斧、獸骨、蚌殼等;商周的鬲足陶片;戰國時金郢爰、蟻鼻錢等;漢花紋磚、筒瓦、板瓦、陶罐、陶豆等文物。郢爰、蟻鼻錢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貨幣,竹園村附近的劉林戰國墓出土的銅簋,上面有銘文“西啉作其妹喜尊簠”,“西啉”可能為“西楚”二字,說明戰國后期楚國的版圖已經擴展到邳州的北部,戰國時,楚國東寢廣地至泗上,《史記?宋微子世家》…… [詳細] |
 | 熊耳山墓群位于車夫山鎮北2 公里,韓寺村北200 米。為漫坡狀土石山,山上種植少量松樹,在山坡四周為當地農民開墾的農耕地。地表可見大量漢磚及漢陶片,在山頂部有多處石室墓,出土有陶器、銅器、玉器等文物。車夫山位于漢代武原縣附近,這一帶漢墓群發現較多,徐州漢畫像石館收藏有車夫山出土的漢代浮雕墓窗等文物,反映出這一地區與漢代武原縣的密切關系。該墓群2011年公布為徐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
 | 進士門第古建筑位于土山鎮關公路姚氏古宅東側50 米。現存房屋三間,硬山式屋頂,蝴蝶瓦屋面,清式抬梁式構架,梁柱粗壯,內部有4 棵直徑30厘米的抱柱,屋頂也以圓木為梁,抬梁三架,底梁雕刻花紋,椽子上鋪設板磚(巴磚)。梁架結構現保存完好,門窗等木作在后代時維修改變了原貌。門前原豎有旗桿,后被拆除。相傳該建筑為清朝沈姓人家,考中進士后回鄉下修建。不過此傳說還需進一步考證,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查清代進士表,清朝立國267年,共取中進士人數總計26849人,并無土山鎮沈姓的記載,唯有乾隆年間宿羊山鎮陳家莊人陳作新,乾隆十七年中舉人,乾隆十九年中進士;陳作新之子陳…… [詳細] |
 | 劉林遺址位于江蘇省邳州市西北約30公里戴莊鎮劉莊村西南,中運河東岸分洪道內,東距火石埠500米。遺址位于陶溝河東岸大堤內,東西寬150 米,南北長200 米,遺址面積24000平方米,為新石器時期的遺址,處于大汶口文化的早期 ,文化層厚約1.5 米。是新中國最早發掘的一批遺址 。1959年發現,1960年和1964年江蘇省文物工作隊和南京博物院兩次發掘,揭露面積共4025平方米。遺址發現有紅燒土居住面和灰坑、灰溝遺跡。劉林遺址有公共墓地,這片公共葬地排列有序,可分6個墓群,每個墓群可能代表了血緣關系較親近的家族集體。出土遺物1500件,計有生產工具石斧、石錛、石磨棒、礪石、石紡輪、角槍頭、牙角…… [詳細] |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